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小组合作类本科论文怎么写 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小组合作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9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该文是关于小组合作类本科论文怎么写和小学数学和小组合作和有效性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小组合作论文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杂志小学数学论文大全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育杂志

新课程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不再是“观众”,而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上尽可能给予其充裕的时间阅读、思考、讨论交流.那么,该如何才能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呢?先来看一个《认识分数》的案例吧! 《认识分数》的学习基础是把一个物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老师也想给同学们讲一个取经路上的故事,想不想听?(用课件展示)一日,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又渴又累,于是,孙悟空、八戒、沙和尚去摘水果,不一会儿,三人便腾云驾雾回来了,他们带回来一个西瓜、8 个苹果、12 个桃子.

他们该怎么分呢?

师:把1 个西瓜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1:四分之一.

师:把8 个苹果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全部苹果的几分之几?

生2:四分之一.

师:把12 个桃子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全部桃子的几分之几?

生3:也是四分之一.

师:仔细观察一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初步感知单位“1”的可变性)

生:总数变了,分的份数没变,都是四分之一.

活动:分小棒(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分别把12 根、8 根、4 根小棒平均分成2 份,每份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要求:仔细观察并记录发现的变化.

生开始分工合作分小棒,交流并记录.

师:思考:为什么被分的小棒数不同,分数却都是二分之一?(体会每份的分数与单位“1”无关)

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活动二:把12 根小棒平均分成2 份、3 份、4 份、6 份.(体会单位“1”相同,分数与分数有关)

要求:仔细观察并记录发现的变化.

生开始分工合作分小棒,交流并记录.

师:思考:为什么分的小棒是一样的,分数却不一样?

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分数只与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分数有关,与单位“1”的量没有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有趣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正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小孩子,他们好奇、活泼,我们创设的情境应当符合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增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位学生都能自主地、有效地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新课一开始,老师引入了《西游记》的故事,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为后面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设计核心问题,明确学习任务

虽然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自己勇于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思维占主导优势,逻辑思维能力只是初步发展,自主分析、筛选和整合数学信息的能力较弱.因此,教师作为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引路人,必须要设计好核心问题,明确学习任务,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有方向可循.

上面的案例中,“认识分数”的学习基础是学生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看作单位“1”进行平均分,会用分数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但是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只停留在一个物体.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引导学生经历单位“1”从一个物体到一些物体的拓展,设计了三次分水果和两次自主探究活动,循循善诱,精心设计.一开始的分水果,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体会三次分的过程中是有变化的.活动后,老师设计了“想一想:操作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有什么感想?”两个问题,把对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表象经验引向理性思考,把对分的结果的注意力转移到被分的数量上来,打破了原有认知结构中单位“1”只能表示一个物体的印象.这里只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单位“1”是可变的,这为后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接下来老师又安排了两个活动,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活动一:分别把12 根、8 根、4 根小棒平均分成两份(核心问题:为什么被分的小棒个数不同,但却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活动二:把12 根小棒平均分成2 份、3 份、4 份、6 份.(核心问题:为什么被分的小棒个数相同,而得到的分数不同呢?)第一个问题得出:表示每份的分数只与总分数和所取的份数有关,和单位“1”无关,后一个问题从单位“1”想起,得出:单位“1”的量相同,平均分的份数不同.看似研究的是分子和分母表示的意义,实际上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单位“1”由一个到一些的扩展,使学生完善补充分数的自我认知结构,这样处理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真正的作用.

三、教师时时调控,突出主导作用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共同合作,但并不是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反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做更深入的研究,对学情有足够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能提前预设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时时调控,让他们明确探究的方向.

如在上面案例中,《认识分数》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经历从一个物体到一些物体的拓展.上课一开始,教师不是急着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小组交流去完成解决,因为学生的知识结构、探究经验还不能完全进行自主学习,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就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那么这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教师先带着学生一起经历活动过程,这样一方面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的节奏,另一方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活动效率.三次分水果的活动经历,让学生学会了初步探究知识的方法,一旦学生具备了初步探究知识的方法,就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带着明确的活动要求进行小组合作,不但达到了预期目的,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见,小组合作虽然是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但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性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四、适时终止合作,确保学习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放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形象思维的限制,只能停留在表面,而无法发现问题的本质,也可能会受到某些外因的影响,背离了学习的目的,这时教师就应该及时终止小组合作学习,加以引导,再接着继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提倡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但是一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在小组合作活动上,教师必须得把握时机,及时“刹车”.

学生通过活动过程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适时回顾反思,把感性经验提升为理性认识.回顾探究过程,总结活动经验,不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确保学习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们不断地学习和总结经验.新颖、多样、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必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全面开花.

上文结束语:这是适合小学数学和小组合作和有效性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小组合作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小组合作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摘 要新课改实施一段时间了,师生互动中,在适度的拓展和创造中,去促进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中合作学习的可实践性
一、合作学习产生的背景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西北乡镇小学数学教师对此深有体会 中国的基础教育因为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因素限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还是遵循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体.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5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a 2018 06 056摘要自21 世纪以来,我国不断推行素质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处于一线.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于如何对小组学习分类和如何调整组员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小组合作学习实际运用中,这种模式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充足时间保障.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