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交叉学科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跟资源循环科学和工程交叉学科生培养模式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交叉学科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5

资源循环科学和工程交叉学科生培养模式,本文是交叉学科方面硕士论文范文和交叉学科和资源循环科学和研究生培养类开题报告范文.

交叉学科论文参考文献:

交叉学科论文参考文献 给排水科学和工程概论论文种子科学和工程论文电气工程学科概论论文给排水科学和工程论文

[ 摘 要] 结合中南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践情况,就研究生导师、生源构成、课程培养环节、实践培养环节以及科研能力培养等几大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为后续改进和同行借鉴提供方向.

[ 关键词]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53(2016)09-0076-03

随着资源的逐渐消耗,资源利用效率过低且资源再生率不高,资源短缺问题愈来愈突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应运而生.作为21 世纪的朝阳产业,资源循环产业是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资源循环产业存在着技术设备落后、利用水平较低、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标准缺失、产业化程度偏低、二次污染严重及产品质量水平不高等问题,限制了产业的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1].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大力培养资源循环领域的专业人才.

为了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2010 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2],其目标是培养具备废水资源化、固体废物资源化、生物质能源、资源再生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与技能,能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资源循环利用规划,开采设计、再生资源开发、低碳技术、环境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2012 年,教育部将11所高校原来设立的“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更名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至此全国有近30 所大学开设该专业[3].

与此同时,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同样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由于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设立时间短,其本科毕业生还相当有限,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生源基本都由别的专业转考过来,有的学校更是在原来依托专业的基础上仅仅设立了资源循环方向的研究方向,如何培养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生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和思考.

中南大学尚未设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但在原再生资源研究方向基础开始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招生,并就该专业研究生培养进行了深入探索,作者结合自身实践情况对本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做如下思考.

一、导师要求

研究生培养过程导师的作用的非常大的,导师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资源循环科学专业或者研究方向的到时都是由依托冶金、矿物加工、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环境工程等学科转化过来,其专业背景特色通常都十分鲜明,而资源循环科学研究生生源也来自不同专业方向,其局面往往是来自非资源循环学科的导师需要将来自非资源循环学科的学生培养成资源循环学科的研究生,这就对研究生导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导师必须有非常强的行交叉学科拓展的能力,并能在资源循环领域获取研究经费,结合自身的学科背景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如果说研究生培养是让学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话,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就是战场,就是土壤,缺乏研究生培养的土壤,一切都无从谈起;其次,导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有意识的拓展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为其提供接触不同专业知识的机会,创造各种讨论和交流机会,促进学生快速成长.

中南大学资源循环学科依托矿物工程专业设立,导师主要从矿物加工专业转化而来,学校为了促进专业的快速发展,在组建专业团队的时候,特意引进有冶金、环境工程的学科背景的老师,在不断推动教师融合和成长的过程中推动学科发展,尽管如此,中南大学资源循环学科的老师主要还是在有色金属领域开展工作,其专业特色主要集中于电子废弃物、再生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固废资源化等方向上,要想将资源循环学科拓展高分子材料、农林市政废物回收、生物质能源等领域,还需要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做大量工作.

二、生源构成

如前所述,资源循环学科还很少有本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进入到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南大学更是还没有正式开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本科生招生,在此背景下要想加大本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力度,就不可避免地要从其他相近学科大力吸收生源,中南大学资源循环学科研究生生源主要来自矿物加工、冶金工程和环境工程三大专业,这是与中南大学资源循环学科的有色金属特色是密不可分的.多年研究生培养经验显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多专业大交叉形成的新型学科,不同专业背景的生源同时培养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非常有利的,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相互深入交流,相互学习,加快了研究生进行学科交叉的速度.

三、课程培养模式

由于资源循环学科研究生大部分都没有经过本专业的系统课程学习和训练,课程培养环境对其培养十分重要,课程设计也需要有非常特别的考虑,中南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培养设置由于受其专业背景的影响,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具体课程设置.

中南大学资源循环学科研究培养更多地重视基础理论的强化,主要偏重于有色金属选、冶及化学基础理论,这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有色金属选、冶学科是中南大学的优势学科,相关专业授课师资力量雄厚,另一方面,导师主要科研任务也偏重于有色金属领域,本领域基础理论的强化学习更有利与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

课程设置的另一个特点是相关专业知识拓展课程相对偏基础,这是考虑到很多研究生没有经过系统本科课程学习,在研究生生培养阶段进行相对补充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由于师资的限制,《废弃高分子产品处理利用技术》、《废弃机电电子电器资源化利用技术》、《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市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几门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对比较重要的课程没有例如课程设置中,这需要在后续专业建设过程中慢慢加强.

四、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对任何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都非常重要,但由于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自身创立时间短、学科交叉大的特殊性,使得实践环节对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们在实践环节做了如下尝试.

一是尽可能提供研究生现场调研机会,通常在课程培养环节假期会安排研究生助理导师带本科生去企业进行实习、课程培养环节结束后会安排研究生去相关企业进行为期1~2 周的集中调研、研究方向确定后会安排研究生去与其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企业进行多次针对性调研、参与导师与合作企业的交流,通过高频次多环节多形式的调研,让研究生尽快了解行业全局、在一线发现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恰恰因为强化了学生的调研环节,才使得研究生培养出来后能够真正切入到资源循环领域、能解决本领域的技术问题,成为有用之才.

二是鼓励研究生多参加相关学术、技术及行业会议,督促其关注相关会议信息,撰写并宣讲会议论文,在走出去与同行交流的过程中开拓视野、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三是在整个研究生培养环节要求学生自身不断与其相关的各类型单位和人进行沟通交流,包括取样、送检、设备采购、器材采购等等,导师通常做到只监管不插手,让学生在各个场合去锻炼自己.

之所以需要强化上述培养环节,主要是考虑到资源循环科学是一个大的交叉学科,导师因其专业背景的影响,自身对其了解深度有限,只有在不断实践中培养研究生,才能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效果.

五、科研能力培养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目的是要为整个领域和行业输送具备科研能力的研究型人才,科研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重中之重.

科研能力主要体现在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充分利用本学科为大交叉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导师、学生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产生出更多创新性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思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研究生课题研究各个环节都需要对其进行强化训练.

首先在课题的提出环节,导师有意识的将研究生引入进来,一起对企业、行业出现的技术问题用不同的专业工具、手段或者思路去诊断,导师与研究生一起讨论、论证、辩驳,引导学生创新性地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对不同思路大胆探索,不随意否定学生的思路,让其在实践中修正的自己的想法,最终确定课题解决的技术路线.

在研究过程中,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平等交流的关系,双方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研究生跟导师寻求帮助时必须有非常充分的准备,将自身的文献阅读情况、试验情况等汇总分析给导师,并提出倾向性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在没有经过成熟深入分析前就直接跟导师寻求解决办法.

在数据整理和论文撰写环节导师更是应该放手给学生,让其独立完成.资源循环与科学是学科交叉专业,可供发表论文的领域杂志较多,通常要求研究生瞄准各知名刊物多出论文.只有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科技论文及报告等各个环节的强化训练,才能使研究生较为全面的发展各种科研能力,为其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结 语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属交叉学科,其研究生培养模式还处于不断探讨和改进阶段.中南大学实践表明优化教师队伍专业背景配置和积极拓展导师科研方向,能够在资源循环领域产生大量具有研究价值的研究课题是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根基和土壤;将不同专业背景的生源集中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大融合,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在依托专业基础上为研究生开展理论强化课程及专业知识面拓展课程同样重要;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属学科大交叉及导师队伍在该领域还需不断深入的双重特性使得研究生培养过程实践环节的作用尤其重要,需要进一步加强;导师在研究生课题研究过程各环节中适当引导和合理放手相结合,可以提高研究生的独立能力,最终提高其培养质量.

[ 参考文献]

[1] 付允、林翎、高东峰等.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的理论内涵与系统模型研究[J].生态经济,2012(10):58-61.

[2] 招生考试报.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EB/OL].http://www.zsksb.com/news/2012-06-04 /1338797908.html.

[3] 刘以凡、刘明华、林春香.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思考[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7(4):102-104.

(责任编辑:潇红)

上文总结:本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交叉学科和资源循环科学和研究生培养方面的交叉学科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交叉学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基于能力培养的食品科学和工程专业国防生教学改革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
摘要该研究根据国防生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广东工业大学十多年来国防生培养的具体情况,通过设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国防生班、制订国防生专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优化课程体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一系列措施,以.

新设海洋科学学科生课程体系的初步设计
摘要文章针对海洋科学学科内涵丰富、交叉性强和重视应用……特点,分析了新设相关学科存在的实际困难与基本要求,初步设计了相关研究生课程体系框架 所设计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共包含三个层次不同类别的多门课程或课程.

超循环理论下的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董凯强(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1 问题的提出高……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教育结构 高校是体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优化学科专业、扩大体.

新工科背景下生培养模式和改革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和社会亟需复合型、应用型的高层次人才,我国研究生培养教育也随之不断发展 然而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并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制约着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