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教育类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跟教育惩戒:内涵、意义和策略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主题: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1

教育惩戒:内涵、意义和策略,本文是有关教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和惩戒和教育惩戒和内涵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师德教育论文教育杂志社医学教育管理杂志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在赏识和关爱教育盛行的今天,惩戒教育逐渐被淡化.教育是否还需要惩戒,如何正确理解惩戒的含义,惩戒和惩罚、体罚是否相同,惩戒是否具有合理性,如何惩戒等都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惩戒教育的相关现状和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惩戒;惩罚;体罚;对策

现今,教育界一直在议论一个话题,就是教师是否拥有惩戒权.我们常常听到遏止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社会呼声很高,各级教育部门也一再强调要禁止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但是,此类事件却仍不停地发生.我们都知道,中小学生正处在十分重要的成长阶段,由于身心特点使然,有时候发生一些错误的、不当的行为是在所难免的.而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改正它们.但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比如,怎么纠正,教育是否需要惩戒,哪些惩戒方式是可取的,怎样才能掌握好“惩戒”的度,被摆在了台面上,而这些确实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提倡教育化背景下,体罚、心理惩罚等教育方式、方法已经成为“过街老鼠”.但社会、家长在批判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的过程中,似乎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有些人一味地否定对学生使用惩戒,认为只要涉及对学生的惩戒就是不对的、不可取的,这无疑是走向了一个极端.在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惩戒的问题也日渐突出.社会公众对于惩戒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和偏颇,急需在理论上进行澄清,让他们对惩戒有较为理性和全面的认识.

一、惩戒的定义

要明确惩戒和惩罚、体罚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首先要明确对于惩戒和惩戒教育的定义.惩,即处罚;戒,即警戒.惩戒,即通过处罚达到警戒的目的.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范行为施予否定性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它必须是以学生违反规则的错误行为为前提,以教育学生为目的.惩,是对不合规范学生的手段;戒,是对不合规范行为的戒除和防止,是惩戒的目的.

惩戒教育作为一种正面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实施批评、处罚手段使受罚者感到痛苦,但又不损害其身心健康,从而使其认识并改正自身过失的一种教育方式.惩戒的出发点在于对学生的关怀爱护、不侮辱学生人格和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最终目的则在于教育.惩戒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主要有:言语责备、隔离措施、剥夺某种特权、没收、留校、警告与记过等处分.

二、惩戒和惩罚、体罚、表扬的关系

1.惩戒和惩罚

惩罚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教育意义,并且可以在多方面得到佐证.[1]也有的人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于教育,惩罚与惩戒分别提出了哪些要求?在教育活动中,这些要求中什么是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的,什么又是我们需要引起重视,谨慎使用的?

无论是《辞海》中的含义,还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惩戒与惩罚都存在着程度的不同.惩罚与惩戒,顾名思义,前者重在“罚”,而后者更注重“戒”.从本质上看,两者都是通过惩治对学生进行管理.但“惩罚”是作为一种手段出现的,重在行动,重在让学生受到“罚”的过程.它起于罚而又终于罚,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教育方法.[2]相对的,“惩戒”更注重“戒”,它不急于一时一刻,允许学生犯错,也不怕学生犯错.其目的是从学生身上找出原因,进而得出结果,真正从预防着手.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惩戒就是当学生犯错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进而对自己进行自我完善.当然,“戒”里也需要“罚”,不过仅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能够自律.

2.惩戒和体罚

由于大部分人将体罚和惩戒混为一谈,所以导致惩戒教育遭人唾弃,日趋淡化,这里有必要将惩戒和体罚区分清楚.体罚,是对学生给予身体上感到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并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它包括体罚和变相体罚.体罚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害的一种惩罚方式,主要是采用暴力的形式对学生的过错行为进行惩罚.

从文本分析的角度来看,惩戒和体罚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惩戒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惩和戒,重心在“戒”上,惩是手段,戒是目标,通过惩达到戒的目的.这点在惩戒的定义中已经提到;相应的,体罚的重心在“罚”上,其核心是对学生进行“处罚”,这就说明了体罚的对象和方式.

另外,体罚往往带有教师的个人色彩,而惩戒却需要教师遵循相应的惩戒制度进行.很多时候,体罚都带有偶然性,由于没有制度作支撑,它更多的是教师外加的.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身体上受到伤害产生畏惧之心,从而不敢再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这种行为在教育实践中,往往适得其反,遭到学生的抵制.从另一方面来看,体罚行为更是一种侵权行为,它损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然而,惩戒更多带有让学生自省的意味,是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改掉错误.可以说,惩戒只是对学生错误行为的否定,而不是对学生人格的否定.

3.惩戒与表扬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以表扬、赞赏为特征的赏识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与之相应的关爱教育也逐渐被广大师生所接受.由于平等的师生关系被不断倡导,学生权利意识的观念随之加强,政策法律上更倾向于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社会公众“禁止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们把惩戒和体罚混为一谈,加之立法规定的不足,致使教师惩戒权处于混沌状态,影响了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现今赏识教育和关爱教育得到很多人的认同,相应的人们逐渐忽视了惩戒教育.我们应该认识到,很多人并非是将表扬与惩戒相对立.在他们看来,表扬是一种正面的教育手段,而惩戒则是负面的.其实不然,惩戒和表扬更多的是在形式做法上表现不同,其实从教育本质而言,惩戒和表扬没有好坏之分,都是为了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3]

随着赏识教育和关爱教育实践的深入,人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一味追识教育功效最大化情况下,教育者并没有真正实现教育的理想,赏识教育并不适合所有的教育对象和教育事件.关爱教育亦是如此,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教师是代表社会来爱学生的,是要让学生感到不光他的父母是爱他的,而且和他非亲非故的教师也是爱他的,没有爱的教育是虚伪和缺少根基的教育,但是同时仅仅有爱也是远远不够的.[4]正如高尔基所说“: 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爱之心切而忽视严格要求,以及爱的情感和行为只涉及爱的对象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而不是他的所有方面、他整个的人,这种是“失衡的爱”.其实,在教育中,光有赏识教育、关爱教育是不够的,惩戒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它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5]

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惩戒与体罚有着本质区别.只要教师正确运用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对学校和教师产生一种敬畏心理,把教师对他们的惩戒内化为心中的一把尺度,以此衡量自己的行为,从而使教书育人的目的得以实现.

三、惩戒教育的合理性、意义及对策

1.教育惩戒的合理性

事物都在不断发展,人亦是如此,需要不断超越自我,学生更是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人孰无过,尤其是在发展不平衡时期,出现错误是正常的.但如果漠视错误,对学生的发展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当学生犯错时,需要外界在关键时刻进行一定的强制规范.在此阶段,教师作为学生在家庭以外的环境中接触最多的人,对学生的影响最为关键,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惩戒教育.

教育惩戒古已有之,“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一句老话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在长久的中国历史中,教师的惩戒权一直存在,虽然古代的教育手段更多的是体罚,但让学生认识错误、不再犯错误的理念是一样的.从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看,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是很成熟,常常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做出一些不良行为.这种时候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必要时也应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6]

在当前教育中,家长们由于自身种种原因,对孩子的管教日趋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就日益突出.因为,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管教未成年儿童的责任.教师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也需要拥有一定的管教措施,其中惩戒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国,教育惩戒也有相关的法律文件规定.199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8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200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及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文都对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批评做出了相关规定.我们可以发现,现代教育法制为教师惩戒权力的正常合法行使提供了可能.

当然,有许多著名的教育家也主张教育者拥有一定教育惩戒.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力的能力”.[7]他还说道:“适当的惩罚不仅是教育者的权利,也是教育者的义务.”他阐述了一个道理,即适当保留对学生的惩戒,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也能有效促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说,他不希望“学校充满呼号与鞭挞的声音”,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个无可争辩的命题开始,就是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因为做了的事情不能变成没有做),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再犯”.其实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以后却不知悔改.

2.教育惩戒的意义

教育惩戒的主要目的在于教育,其具有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面.

首先,教育惩戒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由“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作为发展尚未成熟的学生,首先必须接受外在由教师代表社会所给予的强制规范的影响,这是一个促使个体社会化的过程.[8]一方面,要对学生遵守规范的行为予以表扬,促进良好行为发生、保持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违反规定的行为予以惩戒,杜绝不良行为产生、繁衍与恶化.此外,惩戒教育作为学生不良行为的警戒灯与矫正器,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法律观念与责任意识.

其次,教育惩戒有利于完善学校教育制度,实现教育活动规范化.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具有维护学校秩序的作用.学校作为专门培养人的教育组织机构,各项工作都应该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开展,这就需要靠一定的纪律来维护.教师惩戒权存在的基本前提是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学校活动的有序进行,消除那些违规行为对学校正常活动的不良影响.这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有效地抵制学生中的歪风邪气,维护学校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制度,使得师生的权利义务、职责地位及其互动关系明确化,创造制度化、规模化的现代教育体制.

第三,教师惩戒权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成功与赞赏,遭遇失败与惩戒.生活世界的这两种情况投射在学校教育中,就表现为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并存.[9]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在学校阶段,恰当的惩戒手段可以使学生知法守法,因违“法”而被“究”,体验法律的严肃性及违法的痛苦,促成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习惯,从而预防犯罪.这对于学生走出学校,步入社会,降低整个社会的违法犯罪率,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是有利的.另外,通过惩戒教育能够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减少社会自杀率.

3.教育惩戒的对策

当前,教育面对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放弃惩戒”和“惩戒不当”.对此,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立法机构要尽快为惩戒教育立法,使教师惩戒权的行使有据可依.虽然我国现行的《教育法》《教师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涉及了惩戒教育的内容,但是都比较笼统,没有将教育惩戒明确化、具体化.鉴于惩戒教育的重要性与敏感性,为其明确立法是非常必要的.二是社会舆论导向要客观、公正.对一些教师不正确对待学生的事件,比如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新闻媒体要予以客观、公正的报道,切不可因一时的哗众取宠,使教育偏离正确的方向.三是紧密联系学生家长,制定惩戒教育实施细则,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制定惩戒教育实施细则一方面能够确保教师拥有合法的惩戒权,另一方面也能约束教师合理使用惩戒权.四是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更新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和教学观念,加强原则控制.教师应增强权利意识与敬业观念,树立尊重学生权利的新的师道观,转变教学观念,防止过于依赖或过分使用惩戒权.同时,要掌握以下原则,防止不合理实施惩戒权.①教育性原则.惩戒应本着教育学生为目的,切忌脱离教育意义的惩戒.②尊重性原则.教育惩戒应把学生放在一个平等、主体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价值理想,不应伤害学生的自尊、人格和心灵.③灵活性原则.教育惩戒的灵活性体现在并不是对学生所犯的错误都要进行惩戒,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惩戒方式,甚至不进行惩戒.④公正客观原则.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统一的标准,所采取的方式与学生所犯的错误的性质和程度相符.五是教师要了解惩戒的目的是教育,而非惩罚.其一,惩戒教育要采取以爱心为基础的惩罚.要求老师在实行惩罚教育的时候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进行惩罚教育时不能恶语伤人,以粗暴、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惩戒教育.其二,实行惩戒教育时要有理有度.要求老师明察秋毫,在进行惩罚教育时要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有一清二楚的了解.对学生犯的错误进行分析,是初犯还是屡犯,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都要清楚.其三,实行惩罚教育时,教师要做到公正平等.惩罚时必须因事而不因人而定.其四,教师在实行惩罚教育时惩罚手段要灵活.惩罚教育可以和其他教育相结合,单独行使惩罚教育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与其他教育方式相结合,比如,兼用赏识教育,在批评学生的同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学生更容易接受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教育是一门艺术,惩戒教育更是一门艺术.如何让惩戒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本身,还需要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冬梅.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调查与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6(02):96-100.

[2]檀传宝.论惩罚的教育意义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04(02):23-26.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40-44.

[4]劳凯声.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张克雷.教师惩戒权的立法考量[J].教师教育研究,2016(05):104-108.

[6]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研究论文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132-140.

[7]曹辉,朱春英.学生违规:社会归因与教育惩戒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1(10): 119-121.

[8]安·谢·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70-178.

[9]向葵花.重新审视惩戒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2):24-25.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一流大学视角下研究生教育的战略理念与路径选择”(编号:JGZZ17-055)]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上文汇总,本文论述了关于教育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惩戒和教育惩戒和内涵相关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儿童之爱:内涵、意义和培育
摘要爱的本质在于付出和给予 儿童既是爱的被动接受者,也是爱的主动付出者 但在实际生活中,主动付出的儿童之爱常常被成人无意识地忽视 儿童之爱出自本能,源于自然,是儿童的天性;主要表现为对环境的爱和对成人.

对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内涵、特征和保优策略
摘要对外合作办学关键在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优质教育资源主要包含办学基本保障资源、核心要素资源和社会公信力资源 优质教育资源具有稀缺性、不均衡性、长时性……特点 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就需要.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效果:问题管窥、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
摘要加强实践教学是优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然而,源于教学组织机制的微失,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存在落差现象 为此,要以教学理念明晰为灵魂、教学方法革新为关键、教学资源保.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内涵意蕴、问题呈现和学理反思一以宣纸为例
汤夺先伍梦尧摘要生产性保护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一种重要模式 以宣纸为例,依托在泾县的田野调查,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内涵,呈现出非遗生产性保护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诸如现代工业技术的影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