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理想信念方面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跟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实践以广西高校为例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主题:理想信念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1

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实践以广西高校为例,该文是理想信念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和理想信念和新媒体环境和广西高校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理想信念论文参考文献:

理想信念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理想信念论文新媒体营销论文大学生理想和现实论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论文

[摘 要]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是一个实践性的意识形态塑造问题.调查显示,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状况总体良好,但存在着对新媒体的建设、管控和运用的力度和效度不够,以及顶层设计和聚合力度不够等问题,需要着力加以解决.经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实践可综合采用课堂主渠道灌输及其延伸服务、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培育、网络综合渗透三条路径,其培育模式可考虑采用灌输、渗透、选择“三位一体”的综合创新模式,但在具体的培育实践中需要处理好思想认识、新媒体运用和理想信念转化三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理想信念;民族地区;“三全”育人

[作者简介]常叔杰,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设备工程系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2728(2018)03- 0088-05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业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1].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足或缺失是人精神上.缺钙”的表现.由于精神上“缺钙”的人会得精神“软骨病”,并进而会导致其主心骨缺失或错位,不能很好地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责任和担当,所以,为精神上“缺钙”的人“补钙”,是各个主流社会为确保社会按其精神意志和道路选择发展,避免社会精神断层和撕裂所极力推崇的一种政治行动和要求.鉴于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在我国更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和培养问题,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什么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所以为青年大学生的精神补钙、补何种钙及怎样补钙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的基础性问题之一.考虑到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工作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发展及其未来走向,以及民族地区的改革发展稳定等诸多议题,所以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问题从其现实性上来看是一个利益相关各方必须通力合作才能解决好的一个实践性的意识形态塑造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实践的现状

(一)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状况调查之基本情况

为了比较全面地掌握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现状,以切实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实践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站稳守好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实践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课题组于2016年10-12月走进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财经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对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实际回收2000份,无效卷占比0.5%(10份),有效率为99.5%(1990份).其中,有效问卷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36.7%(730人),汉族学生占比63.3%(1260人);男生占比44.7%(890人),女生占比55.3%(1100人);文科生占比42.2%(840人),理工科生占比57.8%(1150人):共青团员占比78.4%(1560人),(预备)党员占比8%(160人),群众占比13.6% (270人).

(二)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现状调查之分析

通过对上述调查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我们发现,广西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实践总体上呈良好状态.具体表现为:一是88.8%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促进自己树立理恕信念是有帮助的:二是84.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有理想和信念的,并对自己的人生理想及影响个人理想实现的因素的看法都是积极的、向上的:三是83.8%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是有规划的,愿意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而努力,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中国的坚强领导下是能够实现的:四是被调研各高校都有一校一品、传统项目等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如广西大学的“文明蒲公英”志愿服务活动、广西民族大学的“相思湖诗群”诗歌活动、广西师范大学的“书香十月”校园文化活动、广西财经学院的“商界精英”学科竞赛系列活动、桂林理工大学的“雁苑桂树下”三位一体文化育人工程系列活动、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鲁班文化艺术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金葵文化”系列活动等.而上述这些文化品牌活动与《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的精神,教育部党组关于贯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及全国其他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行动在总体上是保持一致的.

当然,本次调查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57.8%的太学生对理想和信念的内涵存在着模糊认识,23.3%的大学生对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74%的大学生最关注的理想层次与自身的利益直接相关,9.7%的大学生对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心、关注意识不强、不够,这些都表明了理想信念培育工作整体上仍需加强.二是38.7%的大学生对个人的理想信念与中国的理想信念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不足,这表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工作还需要强化.三是对大学生上网行为和时间的有效引导和管控的力度不够,比如18.8%的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均超过了5小时,已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对新媒体工具和平台(Q群、微信、贴吧、易班、微博、网站等)的建设、管控和运用(利用)的力度和效度不够,比如在了解和获取学校(院系、班级)讯息的新媒体工作和平台中,微信(31.1%)、贴吧(31.1%)、易班网(28.1%)、微博(21.9%)等所发挥的作用都不高,而且贴吧几乎都不在被调研学校的掌握下,存在着发生突发事件时要随时准备“灭火”的情况.四是在全校层面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学工、团委、宣传、思政、后勤合力引导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顶层设计和聚合力度不够,相关大学坐理想信念培育的活动品牌数量和质量尚需进一步增加和提高.

二、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实践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率达到97.5%,手机网民人数规模达7.53亿.在各类网民群体中,学生网民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约为1.96亿人[2].就广西而言,截至2018年4月17日,广西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49万人,其中,本科生250630人,研究生24782人(含855名博士研究生),高职高专生21.4万多人[3].面对着这么庞大的青年大学生群体,尤其是随着以数字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渠道和载体,以社交、资讯、学习、娱乐等相关软件或APP为介质,以电脑、手机等为终端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广西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新媒体环境对广西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实践带来新的挑战

1.新媒体环境提升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和选择权,弱化或消解了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给通过理论阐释和讲解来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授课模式增加了难度.网络世界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便捷性与交互性、自由性与开放性、虚拟性与分享性、碎片化与泛在化等特性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转向移动互联网的大世界中去寻求短暂的精神快感、慰藉或寄托.而无论学生在网上做什么——玩游戏、即时通讯、看电影、听音乐、读小说、浏览新闻资讯,或者其他活动等,都将影响着理想信念培育的课堂主渠道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2.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商业网络吸引了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和注意力,对大学生传统生活领域(教室、寝室、运动场、图书馆、活动中心等)的正常活动造成了侵袭和干扰.网络内容和产品供给的多元化、立体化、丰富性和复杂性,尤其是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网页和视频、不良小说、互联网,充斥暴力、迷信、谣言、胡编乱造、历史虚无等内容的网络产品,以及表现和反映西方文化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网络作品、事件、节目和观点的不断出现[4],严重影响、威胁到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挤压了大学生的线下活动时间,给综合运用新媒体来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活动的教育主体(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师)带来了诸多干抚项和不确定因素,对他们建设好、管控好、利用好网络和新媒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新媒体环境对广西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实践带来新的机遇

1.新媒体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实践活动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阵地.随着即时通信、搜索引擎、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手机(电脑)客户端等新媒体工具的开发和建设,以、百度和“两微一端”“三微一端”“四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互动平台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和讯息传播的新常态、新阵地和主渠道.新媒体具有技术中性的特质,这就意味着谁掌握了它,谁就拥有了这个平台和阵地优势.为此,积极主动地占领这个平台和阵地并创造性地管好、用好它,对加强和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工作大有裨益.当前,随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融合和联动发展,全社会也正在形成一种有益于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实践活动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氛围.

2.新媒体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工作提供了持续性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新媒体技术融合了学习、社交、娱乐、资讯等众多功能,开辟了大学生的第四生活空间,增强了网络世界的丰富性、虚拟性和用户黏性,提高了网络的互动性、即时性、共享性和经济性,提供了全天候、全方位、全景式的冈络感知模式,完善了存量知识和增量知识的存储与传播方式,新增了社会化学习(注重交流)、碎片化学习(注重整合)、移动化学习(注重体验)、游戏化学习(注重趣味)、泛在学习(注重即时)等学习形式,创新了文化传播的范式,创造了师生可以共享共用共鸣共情的网络生活图景,拉近了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有利于高校教师更好地融入各类大学生“群”体及其“群”体生活,并有利于他们从各自的专业出发、用大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手段去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等立德树人工作.

二、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实践的路径分析与模式创新

(一)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实践的路径分析

1.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实践的路径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主渠道灌输及其延伸服务.调查显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实践中呈现出来的总体特征表现为,在教师理论讲授“满堂灌”的情况下,师生互动情形不足、甚至存在缺位的情况,学生们的理论学习状态普遍以被动学习为主.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需要变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堂有效时间内主要用来阐释课程内容而缺乏与学生有效互动的问题,建议考虑采用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来改变这种现状:二是有必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余延伸功能和作用,将其触角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但这需要花费任课教师或政治辅导员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必须考虑到他(她)们的生活实际和切身利益,以作出妥善安排.在这里,南京师范大学的徐川老师通过运用新媒体工具与学生互动,在帮助学生解疑释惑中赢得了学生尊重和信赖的典型案例不失为可资借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服务的生动范例.

2.通过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培育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校园文化具有滋养心灵、提升素质、涵育德行、营造氛围、引领风尚等功能.针对广西民族地区大学生课余时间上网冲浪打游戏(占比31.6%)的状况,可以通过精心组织、创新设计并有效开展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主动且有意地将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同时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有关的鲜活主题导入校园文化活动中来.比如,通过举办与电脑文化有关的包涵主题网页设计大赛、微电影比赛、微信公众号建设大赛、空间秀场赛、信息搜寻大赛等生活化的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将会起到引导和培育大学生网络生活行为的作用,增强其自信心和信念力.

3.运用网络综合渗透手段培育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在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下,民族地区大学生因其肩负着民族团结和发展的历史重任,是各种信仰和势力争夺的对象.面对着西方发达国家的网络技术优势和威胁,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抢占网络阵地,管控并用好网络空间,对预设网络内容要通过综合运用网络化翻译、重构、包装等手段,科学搭配、认真编辑,适时汇集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传播形式的优点,不断提高内容质量,增强其吸引力,同时要注意遵循感性认识易于理性认识的认知常识和规律,多举措将学生精力引导到预设内容上来,并注意鼓励和激发他们转发和推荐.对于不健康和不适当的内容,则要通过疏堵结合、惩防并举、增设防火墙等措施,将其隔离或屏蔽.此外,还要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上做好文章,增强理想信念传播培育的合力和效能.

(二)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实践的模式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实践的模式可考虑采用“三位一体”的综合创新模式,即灌输培育、渗透培育、选择培育“三位一体”的培育模式.

1.以灌输论培育模式为指导,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坚决打破专业课教师只“授业”不“传道”的惯常现象,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增强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巩固提高思政课堂在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的地位,用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等形式积极拓展传统思政课堂,引导专业课堂、顶岗实习等环节在大学生德育培育方面发挥好专业优势和独特作用,用大量鲜活而生动的专业实践案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充分发挥课堂灌输在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推动阐述型课堂向交互型课堂转变,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力促他们优势互补、合力育人,最终实现专业课程与德育课程有机融合.

2.以渗透论培育模式为指导,将现实生活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即“两个空间”)有效结合起来.根据青年大学生知识面宽广、话语权要求高、个牲化生活要求高、可自由转换“两个空间”等代际特点,抓实抓牢抓好“两个空间”阵地建设,通过分场域分层次分主题开展相关渗透性培育活动,以及综合运用朋辈(示范)影响、环境营造、活动开发、意见领袖培育等举措,积极发挥柔性管理的渗透性作用,并以潜隐的形式不断提高网络思政资源和素材对现实生活空间的渗透性,扩大其覆盖面,逐渐形成以网络思政引领推进传统思政的工作格局,不断增强思政工作的亲民性、协同性、互动性、针对性、有效性.

3.以选择论培育模式为指导,将培育主体的组织利益和需要与培育客体的切身利益和现实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在不断增加大学生理想信念相关文化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引导青年大学生自己作出符合时展趋势和要求的正确选择和取舍.为此,我们建议在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进程中,可借鉴整合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和拉思斯的价值澄清理论的优点阎,一方面注重提高青年大学生个体内部的道德认知判断力,另一方面注重引导青年大学生做好个人生活经验的积累,即通过创新青年大学生综合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四、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实践需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一)要在“三全”育人问题上提高并统一高校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和意识

关于“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高校提得最早、提得最多的当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但鉴于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主客观环境依然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三全”育人愿景经常因为得不到有效的支持和密切的配合而成为“空中楼阁”.对此,在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务必要提高并统一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认识.首先,要通过教育、培训和管理等方式努力提高高校非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专业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后勒保障服务人员等)的思想意识和认识,抛弃育人工作专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狭隘偏见和错误思想,树立育人工作人人有责的担当意识、身份意识、大局意识,理清教书、管理、服务与育人的辩证关系.其次,要通过加强高校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其在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方面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站位,全面提升其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和指向的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工作的统筹驾驭能力.真正做到在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问题上,政策到位、执行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奖惩到位、保障到位、服务到位,最终实现全员协同育人、全过程无缝对接育人、全方位密切配合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相关主体运用、管理、监督和引导新媒体的能力和水平

在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过度依赖造成了主体性变弱、自制力降低、辨识力减退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新媒体的泛娱乐化和信息供给碎片化的海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不自觉地成为了新媒体的“奴隶”.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在宏观和微观层面联动起来做一些事情.宏观上,建议国家出台一些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规范新媒体行业企业的某些市场行为,以引导其茌市场功利和社会公益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要通过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和配备专业人员的方式,加大对网络违法违规内容的屏蔽化和惩处力度,把好新媒体内容供给的关口,以有效加强各级政府对新媒体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微观上,建议各级政府要像建设和经营公园、绿地、博物馆等涉及公共利益的场所那样建设和经营一批公益性的新媒体,以充分发挥网络引导作用.新媒体企业要加强自律,要在内容供给上树立道德和法律底线思维,在品牌经营上搞好内涵建设:高校要积极行动起来,要在综合运用新媒体以及建好管好自营新媒体,尤其是在自营新媒体的内容供给关口上做好文章:大学生则要提高自律意识,增强辨识能力,避免掉进新媒体的“温柔乡”.

(三)要在将中国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上下足功夫

根据十九大通过的《中国章程(修正案)》以及最新修订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国人的理想和信念可被理解为是一种构筑于集体主义价值观之上的社会理想和集体信念,两者在本质上实际所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又包括“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显然,要让中国人的理想信念为新时代大学生们所理解和认同,仅靠理论说教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多主体联动、多举措并举、多形式搭配的教育贯穿与覆盖的路径,深度挖掘和整合相关教育资源,并通过坚持正面引导与反面对比相结合、理论阐释与实践养成相结合、传统媒体静态传播与新媒体动态传播相结合的方式,将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形成的生动案例、红色资源、业绩成果等能振奋人心、提升士气的优质内容及时展现在当代大学生面前,让他(她)们在党领导、组织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辉煌事业的事实和现实面前认识到党的光荣、伟大和正确,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理想信念与中国的理想信念紧密结合起来.

该文总结,此文是一篇关于理想信念和新媒体环境和广西高校方面的理想信念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理想信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新媒体背景下民族地区媒介生态环境和民族语言传播探究以湘西地区土家语为例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颠覆了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成为主流媒体技术 民族地区也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受到影响 土家语作为我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之一,随着大众传播的全球化以及少数民族人口的流.

新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的品牌建构以《二更》为例
【摘要】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纪录片创作和传播的生态环境 如何适应新媒体环境并合理利用新平台优势打造微纪录片品牌,已成为当下中国纪录片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二更以准确的人物定位、便捷的传播渠道、.

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
新媒体技术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技术形式,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在各个领域中也取得了十分理想的应用效果,在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实践中,传统教育形式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缺陷,但.

民族地区大学生法治观培育
一、民族地区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重要性首先,能够推进民族地区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这一治国方略和建设目标的确立和实施,要求全体社会公民都应当树立科学的法治观,特别.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