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教学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跟激奇联系分层--《因数和倍数》一课新知教学的反思和改进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主题: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5

激奇联系分层--《因数和倍数》一课新知教学的反思和改进,该文是教学相关论文例文跟奇和分层和联系方面论文例文.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分层教学论文外语教学期刊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范韦莉

(江苏省南京市致远外国语小学,210000)

精心设计新知的引入接口、建构活动和应用练习是提高数学新授教学质量的关键.不过,教学终究是遗憾的艺术,教师只有通过反思,找到不足并作出改进,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升专业素养.

“因数与倍数”是学习分数约分、通分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运算的关键.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板块:例题1通过摆小正方体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例题2寻找因数及发现因数特征,例题3寻找倍数及发现倍数特征.下面,呈现笔者对例题1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一、对新知引入的反思与改进

第一次执教时,笔者设计如下谈话内容进行引入:

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数的知识.请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

2.今天我们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除0之外的自然数进行研究,探索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其特征.

这里的谈话引导既强调了新内容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又明确了新内容所涉及的基本问题.但是事实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未形成主动探究的积极心向.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学伊始教师就提出要对除0之外的自然数进行研究,不仅抽象,而且有些唐突,没有留给学生缓冲的时间;二是本课之前学生都是独立地研究整数,而本课要求学生对两个或几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这种视角的改变造成了学生的不适应.因此,第二次执教时,笔者以讲故事的方式,从最先研究因数与倍数的古希腊人开始引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因数与倍数,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人就开始研究了.他们发现数与数之间是有关联的.比如6可以用2×3来表示,这样就发现了2、3与6这几个数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我们还可以借助图形拼搭的方式来发现.再比如说12这个数,它与哪些数有关联呢?我们可以试着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来研究.

从一个真实、有趣的故事引入,通过谈话提炼出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知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的设计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且为他们初步理解数与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整个教学过程显得简洁、干练.

二、对新知建构的反思与改进

第一次执教时,笔者设计如下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建构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1.动手操作,引出乘法算式.

(1)活动:拿出准备好的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将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先自己拼一拼,然后在组内交流.

通过课件演示,明确有些摆法通过旋转其实是一样的.

(2)交流:有几种不同的拼法?各种拼法中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可以用怎样的乘法算式表示?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12×1等于12,6×2等于12,4×3等于12”.

2.介绍说明,理解概念含义.

(1)示范:通过摆小正方形,得到三道乘法算式,这几道乘法算式和今天学习的因数与倍数有什么关系呢?以4×3等于12为例,因为4和3相乘等于12,我们就说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请同学们像这样说一说4、3和12之间的关系.

(2)模仿:12×1等于12,6×2等于12,请同学们任选其中一道算式,和同桌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3)追问:如果只说12是倍数,4是因数,可以吗?为什么?

通过交流与引导,指出:因数与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定要说清楚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这里,首先从操作入手,借助12个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的直观材料,以数形结合的方式作出范例直言;接着通过模仿与反馈,初步体会和认识因数与倍数的依存关系,逐步领悟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但是在课后,有一位成绩很好的学生询问笔者:“以前我们学过因数,也学过一个数是另个数的几倍,它们和今天学的因数与倍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于是,笔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对学生的疑惑确实没有任何交代.因此,第二次执教时,笔者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需要,作出了适当的改进:

1.动手操作,引出乘法算式.(同第一次执教,过程省略)

2.渗透联系(旧知),初步建立概念.

(1)联系:刚才我们摆出了三个长方形,写出了三道乘法算式.以4×3等于12为例,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4和3都是因数(乘数),12是它们的积;还说出倍数关系:12是4的3倍,12是3的4倍.

(2)示范:其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就在这个算式之中.因为4×3等于12,所以4、3和12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成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反过来,也可以说成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请同学们像这样说一说4、3和12之间的关系.

(3)模仿:还有两道乘法算式,12×1等于12,6×2等于12,请同学们任选一道,和同桌说一说.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感受到12和它本身的关系很特别:12既是12的因数,也是12的倍数.

3.对比辨析(旧知),进一步明确概念.

(1)提问:在2.4×5等于12中,以前我们可以说12是2.4的5倍,那么现在我们可以说2.4是12的因数,12是2.4的倍数吗?

根据刚才所学,学生多半点头同意.这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30页的底注,并提醒学生:以前认识的几倍关系可以是小数,可以是整数;而今天研究因数与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至于为什么是非0的数,可以联系刚才摆出的长方形,用长或者宽不可能是0来解释.

(2)质疑:在4×3等于12中,以前我们说4是因数,现在我们说4是12的因数,这两种说法一样吗?

通过交流与引导,指出:这节课研究的因数与乘法算式中的因数不同;在4×3等于12中,4是因数指的是4在算式中的名称,4是12的因数指的是4和12之间的关系,两者不能搞混.

学生以前接触过因数与倍的概念,但是本节课学习的因数与倍数概念与它们不同,因此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容易对相关的概念产生混淆、无法区分.这就要求教师在帮助学生形成因数与倍数概念时,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后顺水推舟地揭示概念含义.上述教学中,教师以4×3等于12为例,让学生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展开联想,然后顺势揭示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最后还让学生对比辨析新旧知识的差异,化解了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进一步明确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概念积极建构新概念,将所学知识融为一体.

三、对新知应用的反思与改进

第一次执教时,笔者利用如下教材练习组织学生应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出示:8×9等于72;11×4等于44;1×15等于15.

要求:先分别看乘法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再把乘法算式改写为除法算式,然后分别看除法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以上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及时巩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理解由乘法和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出因数与倍数关系,整体而言,似乎并无不妥.但是教学后,笔者发现这样的重复设计略显呆板,使得课堂气氛较为沉闷.于是,第二次执教时,笔者从习题的编排和教学的形式上作出了适当的改进:

1.基础练习.

出示:8×9等于72;44÷4等于11.

要求:根据算式,先想一想拼成的是一个怎样的长方形,再说一说数字之间的关系.

通过交流和引导,明确:根据除法算式,同样可以说出4、11和44之间的关系;除法算式可以转化成11×4等于44,道理是一样的.

2.拓展练习.

(1)出示:4、5、8、16.

提问:如果没有算式,只有这几个数,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通过观察与补充,学生找出:4是8的因数,4是16的因数;8是16的因数;8是4的倍数,16是4的倍数,16是8的倍数.

(2)辨析:8既是4的倍数,又是16的因数,我们就说8是因数或8是倍数,可以吗?

在交流中明确:因数与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一定要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3)逆向思考:由8是4的倍数,你想到的是哪个式子?由4是16的因数呢?

(4)特例寻因:5在这四个数中很特别,你发现了吗?

从给出乘法算式、除法算式到给出几个具有内在关联的非0自然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逐步丰富对因数与倍数概念的理解,感受“相互依存”的数学内涵.这样的练习紧扣内容核心,既自然顺畅、合情合理,又具有内在的层次性和启发性,可以引导学生拾级而上,逐步完成概念的巩固提升.另外,在练习中,教师非常注重“因数与倍数关系”和“乘法算式”之间的切换性追问.这些追问有助于增进“因数与倍数关系”和“乘法算式”之间的内联意识,强化“因数与倍数概念”建立于“算式”的感知表象,从而加深对“依存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此文评论: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奇和分层和联系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教学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中学历史教学融合地理知识的实践以《梭伦改革》一课的教学为例
江苏苏州市第三中学(215021)林坤摘要以梭伦改革为例,探讨中学历史教学如何与地理知识相融合,在学科交叉教学中培养学生共同的核心素养,这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融合;地理知识中图分.

统编初中历史教材资源的合理以《北宋的政治》一课的教学为例
黄杰(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226010) 摘要和原有教材相比,统编教材在教材插图、材料研读、相关史事……方面有了很大改进 北宋的政治一课教学,通过整合图片资源、引入人物图片、解读图片内容……,活用教.

工作室制度下的项目应用型教学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
摘要目前很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改革,采取了项目化教学模式 部分院校在实际教学上并没有完全做到“工学结合”,形式化、同质化现象严重 采用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在工.

基于MOOC下《意大利语语音》课程的混合式教学
一、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意大利语语音课堂教学背景与现状音乐艺术中的美声演唱(BelCanto)诞生于意大利,其语音的特点为清晰流畅、音序均匀且有节奏、圆润而浑厚 意大利语由拉丁语演变而来,属于拼读文字,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