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课程教学类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和土建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主题:课程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4

土建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本文是课程教学类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和工程测量和土建类和课程教学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课程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课程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测量论文教学改革论文工程测量论文课程教学杂志

[摘 要]以成都大学为例,通过对“工程测量”课程定位、特点和当前教学情况的分析,并对照当前工程领域发生的生产技术革命,说明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急迫性.结合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信息化测绘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以及当前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并构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制定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土建类;信息化测绘

[中图分类号】C642.3 [文献标志码lA

[文章编号】1674 - 6120(2017)09 - 0069 - 06

“工程测量”是为土建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教学目的是为了满足土建类专业学生利用测绘技术和成果解决专业问题,以及具有提供一般性工程测量成果(如测图、放样等)的能力.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测量基本原理、误差理论、仪器操作、测图基本流程等展开.但GNSS( Global NigationSatellite System)、RS( Remote Sensing)和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等测绘新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测绘生产的基本面貌,测绘生产手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化测绘、非接触测绘、空间定位技术等已经是测绘生产的新常态.同时,随着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测绘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所起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因此生产单位要求土建类高校毕业生具有一定测绘基础知识,了解和熟悉目前工程领域测绘技术的新发展.

针对这样的情况,如果“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还是停留在传统测量模式上,那么将完全无法适应当前测绘生产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以及一线生产单位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当前测绘生产的实际,因此土建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工作需要不断深化改革.

一、教学现状与问题

以成都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土建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为例,根据现有的教学大纲,“工程测量”课程设置为理论课与集中实习两部分.其中理论课为32 - 40学时,实习期为1周,课程各部分内容与学时分布见表1和表2.

从表1和表2并结合成都大学“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实际,归纳总结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课程讲授侧重于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基本元素(高差、角度和距离)测量等测量基本知识,对于GNSS、无人机、测量机器人等现代测量技术手段以及中线测量、断面测量、施工放样等基于基础内容的工程应用型测量的讲述较少,甚至没有.

2.仪器操作基本上是围绕着传统测量仪器进行,例如:自动安平水准仪、J2或J6光学经纬仪,对于现代测量技术所涉及到的仪器设备的认识和掌握不够重视(如数字水准仪、全站仪、GNSS等).而当前的测绘生产活动却是以这些仪器设备为主,传统测量仪器已经被淘汰.

3.实践教学项目的设置还局限于基础测绘方面,如水准测量、角度测量、仪器检定等,缺乏与土建类工程结合紧密、应用性较强的综合性项目.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将掌握的测绘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程中,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4.目前纸质地图已经很少使用,主要使用的为CAD制图软件所绘制的电子地图.而教学内容还停留在纸质地图上,使学生无法跟上当前电子地图迅猛发展的大趋势,对于测绘新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运用缺乏认识,不利于以后从事相关的工作.

5.“工程测量”是一门专门为土建类专业开设的测量课程,因此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土建类专业的特点,结合土建类专业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但是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并没有得到体现.

综上所述,该门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不论是理论教学的角度还是实践教学的角度,并没有贴近生产实际,没有紧随时展的趋势,也没有考虑到测绘学科与土建类学科需要紧密结合的专业需要.因此,按照目前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所培养出来的土建类专业本科毕业生所具备的测绘知识水平还无法满足生产单位和社会对于相关人才的实际要求.

一、成因分析

就当前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对成因进行详细分析:

1.教学内容增多与学时减少之间的矛盾.测绘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新方法、新手段层出不穷,需要讲授的内容日渐增加.而这些新技术都是基于测量基础知识,因此整体上教学内容比以前是大大增加了.同时,随着土建类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为了保证专业核心类课程拥有充足的学时,因此“工程测量”课程的学时大幅减少.学时的减少意味着教学内容必然有所删减,而专业基础知识作为一门课程的基石必须要有所保留,因此留给其他教学内容的学时必然遭到大幅压缩.

2.教学设备数量不足,教学设备与实际生产脱节.虽然学校已经投入了一定的资金用于购买教学设备和仪器,但是跟实际的教学需要相比差距还很大.当前教学设备中还是以光学水准仪和经纬仪为主,数字水准仪、全站仪和GNSS所占比重相对来说比较少,测量机器人、无人机等高技术测绘设备更是缺乏.同时,三个土建类专业(土木、工管、造价)7个班共210人的“工程测量”课程均集中在同一学期进行,再加上测绘专业本身实践教学需求,教学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均无法满足当前实践教学的需要,这样就影响了一些应用性较强、跟工程联系紧密的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

3.授课教师缺乏实际工程测量经验,对土建类专业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对土建类专业学习测绘知识重视程度不够.目前从事“工程测量”课程的任课教师均为应届硕士毕业生,没有工程测量的实际经验,同时没有从事土建类工程的经历,对于测量技术在土建类专业中起到的作用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对于将测量技术与土建类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任务心有余而力不足.

4.本课程为土建类专业非主干课程,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缺乏兴趣,听课效率不高.同时,本门课程除了是一门理论课程以外,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实践教学理应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实践教学所占学时过低,不利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掌握的技术和能力,也不利于通过实践教学的手段增强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兴趣.

“工程测量”原名为“测量学”,是一门非测绘专业测量类课程,更名的本意是让这门课能够更好地结合工程实际以及相关专业特点,向土建类专业学生传授与本专业相关的测量知识,但是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随着测绘技术发展,测绘生产手段日新月异,土建类工程领域中的测量方法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同时,由于课程本身设置、教学手段的缺失、教师素质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最终的教学效果无法满足课程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因此,“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且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进行.

三、教学改革方案

根据课程教学现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解决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必须适应学科发展和工程单位实际需要,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教学改革方案.

(一)教学内容改革

针对课时压缩与新技术、新方法增多之间的矛盾,根据专业基础知识、现代测量技术和应用工程测量三方面的情况,重新梳理整个课程内容,结合当前测绘生产和新技术、新方法发展的情况,适当删减和增加原有的课程内容.同时考虑土建类专业的特点,在教授学生课程知识的时候需要有所侧重.在保持原有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结构和学时分布进行调整,见表3和表4.

压缩绪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学时,讲授第一部分内容时,侧重于基本原理的介绍,不深入讨论,只需要学生了解基本概念;而后面三部分内容应侧重于测量仪器的实际操作训练,主要是水准仪和全站仪,经纬仪只进行简单的介绍,同时注意引入数字水准仪,将角度和距离测量两部分合并.测量误差基本知识简单讲解即可.

增加现代测量技术和应用工程测量的内容,重点介绍GNSS、GIS、无人机等新型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情况和最新发展,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当前测绘生产技术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鉴于GNSS技术在土建专业领域运用广泛,应将该项技术作为重点进行讲解,期间穿插RTK技术在工程中使用情况的介绍.在应用工程测量部分,应着重讲授工程中土建类使用较多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如施工放样、断面测量、基线定位等,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工程中的特点,传授测量的基本原理、仪器使用和后续的数据计算,以及在土建类专业中的应用.

在课内实践环节,加强自动安平水准仪和全站仪的使用训练,增加并提高GPS-RTK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力求掌握GPS-RTK技术的仪器操作和简单的数据处理.引入数字水准仪的学习,达到基本熟悉仪器操作的水平,简单学习经纬仪的基本结构和仪器操作,侧重于全站仪的练习.

在实践教学环节,重点掌握数字水准仪和全站仪的野外测量操作,学习GNSS技术简单测量操作,增加施工放样、断面测量和基线定位等的实践环节,熟练掌握利用数字水准仪、全站仪和GNSS实现上述工程测量的技术手段.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重点掌握线路放样中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放样,建筑物基线定位、纵横断面测量.

通过上述教学内容的调整,适当删减测量基本知识讲授,保留其精华,重点增加现代测绘新技术和土建类应用工程测量的知识内容,同时适当增加课内实践学时.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质量,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和趋势,重点掌握测绘技术在土建类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从单一的测量转变为综合性测量,将测量技术运用于土建类专业中,实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专业的交叉融合.

(二)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和实验仪器的更新,教学方法也应随之变化.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学生面对大量枯燥的理论知识很难有学习动力.同时,知识的汲取完全靠教师,学生缺乏自身的能动性,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并不是掌握一门学以致用的技能,因此,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伴随着考试的结束也随之终结.这样的教学方法满足不了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因此,对教学方法的变革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1.改变目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积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兴趣方向,利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设计一些简单且贴近工程实际的案例供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以案例分析带动学生理论知识的提取和记忆.

2.综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不同感官刺激学生的思维过程,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充分借助工程视频、测量仪器、数字化测绘成果,把抽象化的符号和数字转换为易于学生接受的图像、实物和声音.尤其在讲授仪器基本结构和操作阶段,通过仪器的实物展示,一方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必要的时候可以将授课场地从教室转移到野外、实验室等利于学生学习的场所.‘51

3.将工程项目的真实案例穿插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的方式不知不觉地植入学生的脑海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而且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工程领域较新的理念、技术和方法,从中既学习文化知识,又接受到先进的生产观.

4.考虑到本课程主要面向土建类专业学生,因此需要紧密联系土建类工程测量的实际情况.针对土木、水利、建筑等专业特点,重点介绍和学习建筑工程中房屋的位置放样、线路工程中线路的中线放样、水利工程中大坝中轴线放样等.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改革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教学思路,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地学习,喜欢上学习.同时,注重与工程项目的结合,从纯理论的教学方式变化为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从枯燥的数学公式和符号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最后,学会利用一切手段为教学服务,摆脱单一的口述式教学.

(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工程测量”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也是课程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两部分:教学仪器设备和教学实践场地.其中教学仪器主要是自动安平水准仪、光学经纬仪、全站仪、数字水准仪和GPS-RTK,教学实践场地主要是指可供进行水准测量、导线测量等与课程相关的测量活动的场地及其附属设施.除此以外,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也是实践教学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6]

1.教学仪器需要满足学生的基本教学需求.根据不同测量任务(水准测量、导线测量和数字化测图)并结合实际工程的情况,水准测量中自动安平水准仪5人配置1台仪器,水准测量数字水准仪4人配置1台仪器,导线测量4人配置1台仪器,GPS-RTK数字测图5人配置一套仪器,即人均0.2台自动安平水准仪、0.25台数字水准仪、0.25台全站仪、0.2套GPS-RTK.而目前实验室已有的测量设备,只能满足人均0.09台自动安平水准仪、0.05台数字水准仪、0.07台全站仪、0.04套GPS-RTK,这些统计结果中还未包括测绘专业学生.随着测绘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化测绘仪器的成本要远远大于传统光学测绘仪器,需要学校投入相当大的资金,这是有一定困难的.这个可以通过提高仪器设备的人均使用率和逐步投入进行解决.

2.相比较教学仪器而言,教学实践场地的建设面临更多困难.首先,实践场地需要足够大,能够容纳相关学生在里面开展测绘实习;其次,场地内需要配套相应的测绘设施,比如:覆盖整个场地以及满足测绘要求的控制点、能够进行角度和距离相关测量的校正场、进行施工放样的标准场地.维持这样的场地需要数目庞大的经费,对于一般高校来说难以实现,因此可以租用临时场地或者直接利用校园内固有场地.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都是直接在校园内进行相关实习,但是校园内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等级较低的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而较高精度、工程应用方面的测量实习较为困难.因此,需要布设一些临时的测量设施来辅助工程测量实习,这些需要学校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3.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这不仅是为了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从学校的角度而言,为学校了解当前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还为高校教师和在校学生提供难得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说,在进入社会和参加工作之前有一个提前接触实际工程项目的机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可以从此平台中了解当前工程领域最新的技术和应用,有助于改进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紧跟时代步伐.

通过实践教学的锻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消化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实践教学需要具备一定工程经验的教师,而目前“工程测量”教学团队中基本上都是应届硕士,没有参加实际工程的经验,这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实际工程经验并在工程单位中担任过技术负责的教师,但这一类教师学历偏低,这需要学校能够根据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不拘一格降人才,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

四、结论

结合多年来的课程实践以及对于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不断地改进土建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使课程教学逐渐跟上当前测绘生产的步伐,并紧密跟踪测绘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趋势,努力提高学生解决现实生产中测绘技术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测绘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目前测绘生产的需求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工作,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事业.

工程领域生产技术在不断发展和革新,不断有新的情况和生产方式出现,可以说每隔几年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应当随之不断地改进.“工程测量”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和问题,从中找到改进的方法,培养出符合社会和工程单位需要的土建类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一份贡献.

总结,上文是关于工程测量和土建类和课程教学方面的课程教学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课程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速写课程教学改革和
刘 堃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411104)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建筑速写课程虽然可以传授知识,但以压缩成药丸子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法,.

基因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以武汉工商学院为例
中图分类号院G642 423 文献标识码院A DOI院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01 029摘要“基因工程”实验课程是武汉工商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和生物制.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和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改革和创新 现在虽然包装设计课程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基础教学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还是存在问题 只有培养出具有更加丰富的实.

机械类专业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a 2018 06 026摘要“热工基础”课程已成为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工程教育认证.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