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我们爱科学类硕士论文范文 跟教师参和课程开发的途径和策略---以小学语文我们爱科学主题单元教学为例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我们爱科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9

教师参和课程开发的途径和策略---以小学语文我们爱科学主题单元教学为例,本文是我们爱科学类硕士论文范文跟课程和策略和教师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我们爱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我们爱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小学语文教师杂志订阅小学语文教师杂志

耿银辉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更多课程开发与创新的权利.作为构成学校基本要素的教师,应该是学校课程建设者,必须确立课程意识、研究意识、自我实现意识和合作意识,积极充分准备、扎实有序推进,认真及时总结课程建设,赋予课程更多的丰富性、可能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教师课程开发;课程意识;“林—树”课程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2-0049-03

【作者简介】耿银辉,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003)高级教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课程自主权,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整合、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结合学校的文化特色,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提出了“林—树课程”这一学校课程建设思路,是在分享教育的视野下,扎根于“精勤”土壤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纲要.我校在《〈学校“林—树课程”的建构〉课程总纲(试行稿)》中指出:“‘扎根、吸纳、向上、舒展’是‘林—树课程’建设的追求,也是学校着力培养的学生素养特质.”这是学校对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热切呼唤.作为构成学校基本要素的教师,首先应该是学校课程的建设者,教师参与课程建设赋予了课程更多的丰富性、可能性和创造性.同样,学校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也会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赋予教师自我实现的幸福感.

“我们爱科学”语文主题单元是我校三年级语文教师主动参与“林—树课程”建设的一次探索.作为率先尝试参与课程建设的先行者,回顾课程从开发、实施到最后的成果呈现,从起初的大讨论到后来的大实践,从模糊的认识到清晰的理解,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下面结合自身的实践思考,从三个方面谈谈教师如何进行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确立课程意识是课程建设的前提

教师参与课程建设,首先要确立课程、研究、自我实现和合作意识,才能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课程意识.

“纲举才能目张”,教师应充分研读学校课程总纲,深入了解学校课程的核心理念、整体架构、发展目标等诸多信息,形成“教师即课程”[1]的价值观,通过学校文化环境的创设和自身建设,“基于儿童文化课程的视角开发并形成自己的课程”[2],让“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选择”[3]成为可能,不断完善教育过程,促进学生发展和自身专业成长.

2.研究意识.

钟启泉教授指出:“当代课程研究事实上含括了不可分割的三个层面问题的研究,这就是课程政策研究,学校课程设计的研究,每个教师的课程实施问题的研究.”[3]我们应成为一名研究者,“用教育研究的目光去观照课程、教材、课堂、学生”[3].教师应不断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课程创新和开发,在学习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在实践中创造.

3.自我实现意识.

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教师成长是一种不需要提醒的自觉,因为成长是自己的事.”只有当教师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视作个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时,才会激发建设学校课程、创造学校课程的动力和决心,并会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

4.合作意识.

学校课程建设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团队的力量.教师应学会沟通与倾听,彼此理解支持,共同分享经验,让每个人共同卷入课程建设中,实现“教师之间的互助与共同成长”[4],才会使课程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充分的课程准备是课程建设的基础

所谓“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唯有充分准备,才能保障课程扎实有序地推进.在“我们爱科学”主题单元课程的开发中,为了确保主题单元的实施质量,我们让教师从以下7个方面着手准备.

1.明晰课程意义.

我们从课程、校情、教情、学情几个方面展开思考,依托“5How”范式的视角,审视“我们爱科学”主题单元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教师应基于学生需求和教材内容开发课程内容,拓宽课程视野,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依托团队力量,让课程方案扎实有序地推进课程实施.

2.梳理课程内容.

教师通过研读了上下册教材,以教材中的科学篇目为主体,根据内容的不同进行阅读材料增补,已形成“亲亲自然”“遨游太空”“发明创造”三个篇章,搜集了“少儿百科”MP3、“值得推荐的八部科幻影片”影视资源,为每个班级配置了《自然科学童话》等十余套百余本科普读物,确定了两个主题活动,推荐了两个实践考察基地,等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3.架构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是主题单元的“纲”.教师从实施流程、实施内容、能力目标、素养目标这几个角度进行整体架构,形成明晰的课程方案理论框架.实施流程和实施内容要清晰有序,阐明师生需共同经历的阅读、制作、表演、观赏等一系列活动.这样一来,教师能明确实施过程中的认知、能力、素养发展目标,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4.撰写指导手册.

备课组通过团队分工,合作撰写指导手册,制定详细的实施前期、中期、后期教师应注意的事项及准备;针对每个板块进行细化的操作设计,确立了启动、推进、翻转、拓展、写作、总结等不同课型,使实施教师明晰每一步的具体操作策略,知晓如何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功效,以期提升课程实施的效果.

5.研讨教学设计.

课程实施团队分工合作,每位教师紧扣课程建设目标选择课文或课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最终形成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在团队中彼此共享设计成果.每位实施教师可以根据学情进行相应调整,确保教学设计的适切性.

6.制定学生手册.

教师依据课程方案制作的学生手册,包含一张《活动手册》和一张彰显游戏精神的“行动地图”,学生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我们爱科学”之旅从“启航”到“总结”的完整过程,了解每一步的学习任务、目标及成果展示等信息,以任务驱动促进学生学习走向自主、有效.

7.设计评价方案.

为了凸显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课程学习之中,教师要设计精美的学生版“活动评价单”.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每参与一个主题活动可以获得量化的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充分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多元性和差异性,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积极分享、勇于创新.

三、认真及时的总结是课程建设提升的关键

教师认真及时地整理过程性资料,提炼实施经验,分享研究收获,是提升其课程建设能力的关键.就“我们爱科学”主题单元的实施来说,教师主要有四点收获.

1.方式变革,增强了学习趣味性.

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变革教与学的方式.从教的层面而言,方式变革使主题单元的实施课型多样化.教师细化教学实施建议,分享课程资源,通过导入、推进、翻转、总结、拓展等多种课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从学的层面而言,方式变革使主题单元的学习方式具有丰富性.在“我们爱科学”之旅中,语文学习不再只是单纯的听说读写,还有看、画、参观、体验、探究、创造等丰富的学习方式.

以“亲亲自然篇”的学习过程为例.学生走进奇妙的植物世界,探究种子的传播方式;走进多彩的动物天地,从生存环境、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探究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走进一本本科普读物,把阅读变成一种自我需求;上网搜集、处理信息,把网络探究变成另一种学习方式.从该课程中,教师深感教与学的方式变革把学生的学习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真正践行着我校“整个世界就是教材”的理念.

2.重视语用,实现了言语发展性.

主题单元课程实施时,我们始终不忘坚守语文之根,重视教材的语用功能,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迁移,促进学生表达,让学生的言语获得发展.

(1)阅读记录.我校主要以《书海一萍》激发学生记录阅读收获,栏目的设置意在锻炼学生的概括、表达观点等语文能力,一篇篇文章、一张张图片、一本本书籍,串起了学生成长的脚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2)迁移表达.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倡导 读写结合、适度迁移,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获得语汇的积累、方法的习得和能力的提升.学生迁移教材的语言结构,给最喜爱的植物做名片,生动有序地介绍植物独特之处;学习提取、处理信息,给水上飞机或航天飞机写“自我介绍”;分工合作选择课外读物,制作竞赛题目,参加“科学知识挑战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留下的不只是一幅幅作品、一次次记忆,还有悄然生长的言语智慧.

(3)创新写作.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语言,掌握了一定的表达方法.以“迎元旦”科学童话创作比赛为契机,给学生提供语言创新实践的平台.学生根据已知的科学知识或道理,插上想象的翅膀,创编了大量题材有趣、对话精彩、想象丰富的童话故事.

3.变革评价,提升了实施能效性.

教师以评价单和活动手册为依据,立足学生的发展,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指引学生去分享、探究、合作、创造,充分保障课程实施的质量.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注重及时评价,不断激发起学生的成就感;注重传授评价的方法,努力把学生变成评价的主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共同参与课程建设,让课程建设服务学生成长.

4.解放教师,成就了课程生长性.

学校和教师应该是一种共生共长的关系,学校的发展引领着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促进了学校的成长.每一位教师都有一种内在的自觉的生长力量,学校应包容教师的差异化成长,给每位教师提供积极自主的生长空间,鼓励教师让课程像树木一样“尽量长上去”.

学校还通过专家引领、研究培训和阶段性成果分享,让教师明晰学校“人建课程,课程树人”的价值追求,化行政的推动为自觉的行动,促进教师课程研究的深入.■

【参考文献】

[1]陈丽华.教师即课程:蕴涵与形式[J].课程·教材·教法,2010(6).

[2]王一军.儿童文化课程:理论、实践与案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67.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89,190.

[4]佐藤学.教师的挑战[M].钟启泉,陈静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1.

此文评论,本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课程和策略和教师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我们爱科学本科毕业论文我们爱科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儿童参和学校课程开发的实践以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儿童交往学院课程建设为例
【摘要】儿童参与课程开发是课程回归儿童的方式,因为学校课程从根本上说是儿童的课程,这关涉儿童生命的成长 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坚持“儿童必须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人”的课程理念,以学校.

广西边境地区农村幼儿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现状与培养
黄翠华(广西百色学院533000))【摘要】课程开发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的专业技能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方法对广西边境地区农村幼儿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广西边境地区农村幼儿教.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途径
在学校教育中,基础教材始终是从事课程教学活动中无可替代的主要依据 “过去教科书是课程活动的全部内容,如今社会生活则是课程活动的教科书 ”这就是说,在现代化新形势下,无论哪个学段.

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摘 要职业教育的区域经济服务属性决定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重要性,职业院校的教师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培训,不仅能够引发专业成长模式的改变,还能推动专业成长方式的改变,也能促进专业成长评价方式的改变 关键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