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中国电影相关论文范文集 与数字技术影响下当代中国电影审美观念解读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中国电影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7

数字技术影响下当代中国电影审美观念解读,本文是中国电影方面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与审美和观念和当代中国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中国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当代电影杂志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电脑知识和技术期刊

摘 要:当代中国电影的创作已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持,新的数字技术的产生影响着当代中国电影审美观念.通过分析当代中国电影在数字技术影响下带来的新视听形态、叙事方式、观影心理、市场需求、创作动机等,解读出当代中国电影审美观念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审美趋向的奇观化、审美需求的世俗化、审美认知的陌生化、审美价值的商业化、审美活动的沉浸化.因此,当代中国电影应合理利用数字技术,表现社会文化和人文精神,才能建立良性审美观念体系.

关键词:数字技术;当代中国电影;审美观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江西省人文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数字技术对当代中国电影审美观念的研究”(YG2016065)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代中国电影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从裹挟着政治意识的主旋律电影,到具有批判反思意识的独立艺术电影,再到多元文化融合的大众商业电影,多种不同类型的电影都在当代中国电影市场中和谐共生,且都充满生机与活力[1].数字技术引入中国电影领域以来,使电影展示出高频率、超高分辨率、3D立体的真实视觉感官效果,创新了电影的视觉语言形态,拓展了电影文本叙事的内容,改进了电影观看的体验方式,对当代中国电影审美观念生成、传播和接受产生了影响.

审美观念受文化观念的影响,会通过表现象征意义的形式语言进行传达[2].电影审美观念是社会群体的审美认同趋向、审美需求、审美认知和审美价值选择的观念系统,是电影审美活动的产物,是对群体性的电影审美现象的理性升华[3].当电影的审美观念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具有了理性的涵义,并进而转化为主体内在的信念和信仰时,它就具有一定的情感力量,能不断激励人们直接参与,介入新的电影的审美实践创作中.审美观念能把人们的注意力和活动,引入到新的审美崇尚和新的审美方向.当代中国电影审美观念的形成是不断进行数字电影审美活动所形成的结果,是观众对观影现象的综合反馈与取舍的观念表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审美趋向的奇观化

新媒体信息时代的观众是在数字技术的视觉环境中长大的.他们在视觉上习惯了快节奏情节发展和复杂的画面变化,相比于欣赏以叙事为主的写实电影,他们更愿意享受新奇电影画面所展示的电影情节.非线性、高张力的叙事方式和极具震撼力的视听奇观成为了他们的最爱.在经典电影《英雄》中,观众可能已经记不太清电影故事叙事的内容,但电影中乌云密布一样的箭矢从天而降,黑压压的飞射镜头;长空和无名紧张决斗片段中的剑穿水滴慢镜头,无名面见秦王时,在他面前能随着他内心的杀气而动的烛火镜头,仍然记忆犹新.

数字技术的引入,使电影的拍摄突破了传统摄像机的拍摄角度.不能在现实中布景拍摄的镜头,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的数字技术软件,在电脑中打造超现实的影像奇观和多角度的视觉效果,创造出奇特而又迷人的梦幻电影空间.[4]当前,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继续不断挑战创作的极限,在电影中制造了无数的“场景奇观”“动作奇观”“角色奇观”等数字特效,不断地满足着观众猎奇心理.奇观化的电影不再仅仅关注叙事成分,它更关注场面、画面的视觉震撼力.新的电影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能使得审美主体主动积极地接受审美对象的信息,也自然而然地在观众对数字电影的观影审美经验积累和归纳中形成了审美趋向的奇观化.

二、审美需求的世俗化

受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当代艺术正在朝着大众化和世俗化的方向发展.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界限日趋模糊,艺术成为商品被出售给受众欣赏和体验,其自身蕴含了无限的经济价值,被纳入到消费文化体系中,相应的艺术审美也沉浸于消费生活之中[5].在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加快了电影的传播和普及,以及大众享乐意识的流行.而电影中的文化、人类学、哲学的审美价值需在特定的价值背景中才能凸显.电影艺术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确定了它的受众定位是面向大众的,大部分电影制作的效果目的也是娱乐大众的.随着观影的成熟,娱乐多元化的当下,观众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选择,电影的创作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以全部的心力来赢得不论雅俗的观众的心.电影创作者的审美意识也从宏观转向微观,从政治、历史、文化转向世俗生活[6].

目前,大部分中国电影人走向了数字大片的商业电影世俗化之路,如张艺谋从拍《活着》到《长城》、陈凯歌从拍《霸王别姬》到《无极》和陆川从拍《寻》到《九层妖塔》等,创作观念都有了一定的转变.当代中国电影艺术在对历史的反思和文化寻根之后陷入困境,又在娱乐片的畸形繁荣之后走向世俗化.具有独立艺术品格、充满着形而上思考、饱含着深刻哲理、探索电影语言的艺术电影和独立电影已日渐稀少,而那些通俗易懂,充满着娱乐性、观赏性、消遣性、刺激性,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带来身心愉悦的电影却发展迅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

三、审美认知的陌生化

从当代中国电影的创作规律上看,导演在电影的镜头语言和时空设计上带给了观众审美认知的陌生化取向.“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美学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在《艺术即手法》一文中所提出的审美范畴.陌生化创作可以将事物的某一特征扩大化或是要用一种全新的、独特的视角来审视生活与事物,让平常的事物变得陌生和新鲜[7].

电影艺术在创作中要不断地翻新创作技巧和方法,电影创作手法的模式化会导致观众在审美过程中丧失新鲜感.新的数字技术将挖掘电影在镜头语言和时空设计上的美学潜能,引导电影的陌生化创作.如导演吴京在《战狼2》中对电影的概念设计和后期特效制作提出了陌生化的审美要求,他不重复好莱坞玩过的拍摄手法和镜头,认为重复好莱坞的那些手法只会让观众更加疲惫.为了让观众眼球一亮,《战狼2》结合数字技术和传统拍摄手法创作出影片开场的水下斗海盗,坦克大战,以及无人机群作战等经典场景,成功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当代中国电影运用陌生化的艺术表现策略,带给观众鲜活而微妙的惊奇感,达到了离间式审美效果.数字技术能帮助电影人实现超越时空的梦想,让观众感受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审美景象,体验超现实的虚拟世界.数字技术的虚拟画面创造和蒙太奇构造的陌生化延伸了观众的多重审美认知.

四、审美价值的商业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商业化倾向日益突出.电影的商业美学就是以市场需要和经济规则为前提的电影艺术设计和创作体系[8].当代中国电影在资本和商业的促使下,电影的高票房、高关注率成了电影发展创新的主要驱动力,电影的生产、制作、传播和消费与其他商品一样首先需要的是大众的市场,占有消费者.当今不断攀升的票房和人们对消费梦想的追求,体现了电影审美价值的商业本性.

在消费主义逻辑的支配下,数字技术被电影的创作者当作创造高票房的工具,高科技的数字技术影像成为了电影最具商业魅力的重要元素.不少电影通过数字技术打造出虚拟、唯美、奇特的艺术形式来吸引人们的眼球,以期电影获得票房大卖.如许诚毅执导的奇幻电影《捉妖记》获得了2015年度电影票房冠军,影片中的真人和动画角色的表演,通过数字技术合成得天衣无缝,呈现出流畅式的剪辑和主流的价值观,从而获得了观众的热捧.

五、审美活动的沉浸化

随着电影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代中国电影的观影环境带给观众越来越逼真的沉浸化视听体验.如目前正大量流行的3D电影,在观影效果上从平面体验上升到立体的感官体验,增强了电影在感官体验方面的真实性,通过视觉的错觉让观众感觉自己好像置身在影像之中.观众通过佩戴3D眼镜观影,能看到电影中的景物延伸到了画面之外,电影中的穿透式镜头,让人感觉电影中的物象超出了荧幕边框在眼前游走和飞行.如《寻龙诀》中的“龅牙”穿透式镜头,就使观众顿时感到“龅牙”冲向自己,惊险四起.3D电影制造出了观众身临其境的效果,激发了观众的沉浸心理与身体反应.

从2012年VR电影亮相美国圣丹斯电影节开始,VR技术的出现更是为影视艺术创造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9].当代中国电影人也开启了VR电影的破冰之旅,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光学实验研究所联合华谊兄弟共同出品的VR交互式电影《寻龙探秘》,追光动画公司推出的VR动画故事短片《再见·表情》等.VR技术的沉浸性使得电影的代入感更强,能让使用者及时、没有限制地感知虚拟空间里的事物.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可实现不通过电影院的灯光和空间营造气氛,就使观众获得完全沉浸式的观影体验[10] .VR电影将带来电影史上的又一次革新,它独特的技术特点与艺术特色,让观众在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中去感受电影虚幻的世界,可为体验者提供全面沉浸式视听感受.电影的审美活动用体验代替观看,数字技术全然改变了人与电影、人与媒介技术的关系.

六、结语

好莱坞著名导演卡梅隆说当代电影正经历一场“数字文化复兴运动”.新的数字电影艺术形式在各类型电影的视听传播中开辟了新的审美经历,推进了审美观念的演变和位移.审美观念也影响着当代中国电影的艺术创作方向和使用数字技术的态度.在当下,数字技术并不是电影艺术创作的本质和目的,需防止过度使用数字技术以及由此引发的纯粹追求视觉感官刺激的创作理念.史可扬教授曾说过,电影艺术的审美需要有历史的深度、现实的质感、观众的情感精神共鸣.如何在当代中国电影艺术的创作中合理利用数字技术;如何通过数字技术增强电影艺术的情感表现、人文关怀、精神诉求等内在审美意义,如何在当代中国电影中建立良性审美观念体系,已成为当代中国电影创作和发展值得思考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岳昆.当代中国电影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交融[J].电影文学,2016(24):28-30.

[2]王研霞.传统招幌与现代招牌的审美比较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6(2):92-94.

[3]李西建.审美观念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4(1):52-61.

[4]史可扬.数字技术对电影美学的冲击及辨析[J].艺术百家,2012(1):84-88.

[5]吕丽.审美观念变迁的媒介动因[J].当代传播,2014(3):30-31,80.

[6]张莹.当代电影的世俗化倾向──关于中国的娱乐片[J].电影艺术,1996(1):27-30.

[7]赵宇.陌生化:电影表达中文学性特征与动力[J].当代电影,2011(8):114-117.

[8]尹鸿.电影商业美学[J].电影,2007(1):14.

[9]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83.

[10]赵艳明.虚拟现实让人身临其境:VR电影是否开启崭新未来?[N].光明日报,2016-02-29.

作者简介:姚佩,硕士,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理论与审美教育研究.

该文点评:此文是适合审美和观念和当代中国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中国电影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中国电影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
当代中国文化体系是基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新型文化体系,虽然在当前城市及地方经济方面具备一定发展优势,可针对文化素养和民族精神构筑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不但影响了后续政策优化措施的有效构建,更导.

数字技术时代电影艺术 趋势
【摘 要】在计算机技术空前发展的今天,数字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电影也被深深打上了数字化的烙印 数字技术对电影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但是在艺术领域,电影的口碑和影响力还是依靠其艺术性 .

当代中国电影城市形象嬗变
摘要电影从诞生伊始,其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记录特定时代人们的生活处境、生活状态以及思想方式 同时,电影也受到不同时期或政治或文化或经济……因素的影响并通过独特的影像方式加以呈现 新中国不同时期电影中的城.

从形象权威到气质审美:论中国电影中男性形象的式微式嬗变
【摘要】电影,作为文化产业,同时也是一项与社会文化、时代变迁密切相联系的创作活动 伴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中的男性形象在多元化建制中呈现出颇为丰富的表意特征,从传统的血气阳刚、社会支柱逐渐转向另一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