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女性形象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与明代心学观照下的绘画中女性形象特征鉴析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主题:女性形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7

明代心学观照下的绘画中女性形象特征鉴析,本文是关于女性形象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观照和心学和绘画类论文范文素材.

女性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女性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生物信息学论文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新课程导学期刊

明朝中叶以后,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渐渐瓦解,新兴资产阶级以及市民阶级转向崇尚新的哲学思潮“心学”.心学的兴起使得男性观看女性的角度以及审美上的要求发生转变.随着社会风俗的更变尤其是男性审美需求的变化,女性在外观形象以及对于形象的内在认知上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在以当时女性形象为素材的画家作品中得以体现.

一、“心学”及明代“尚心”说的人性解放运动

“心学”属儒门学派,可上溯孟子,北宋始端,至明代,王阳明提出“心学”这一名词,并指出其宗旨在于“致良知”,由此,心学逐渐建立起其学术发展脉络.明代心学发展与时代因素相契合,其思想的散发与兴盛是一场由下而上,后又从上往下的一场全民“尚心”的革命,这可以通过明代男女性角色的不同立场得到较好的印证.

明初,江南地区人的主体性在思想形态及经济诸方面日益倾向“尚心”性,进而销蚀了民众对于当朝封建统治的向心力.“尚心”性主要表现为,经济消费上因“人性益巧而物产益多”而逐渐养成“去俭求侈”的习惯且沉迷物欲;政治文化上,士人“弃儒就贾”的趋势明显;在人性上提倡“人性解放”,尊重了作为人的原欲,热衷消费,到晚明时,妓院兴盛,大量言情与出现,以满足民众精神上的幻想,这种纵欲潮流被称为“文艺浪漫主义洪流”思潮.在这样的社会境况下,明代阳明李贽心学关于“人欲即天理”的学说与社会发展交融在一起,到万历十二年,皇帝让王阳明从祀孔庙,享受儒者最高待遇,君王的崇尚使阳明心学迅速风靡.

王阳明所谓“尚心”的实质是,人必须在历史发展变化中,独立思考并能解放个性与自我心性,摒弃宋儒圣人形而上的“天理”精神,主张物有新旧,事有“变常”,应顺应时势,主动悟道,达到知行合一的境遇,如其云“此心在物则为理”“须在事上磨练”,表面为劝世人多磨练,实则挑明了“人心”与“天理”的本质对立.但是,人性解放的尚心性较难树立统一的道德标准和是非观,从而在社会现实中不断突显出人性的弱点和劣根性,这对明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影响较大,仕女画和春宫画中的形象与明代言情小说中的女性角色性质一样,仕女画是有形的言情小说,画中女性形象具有相当写实性.

二、明代男性与女性审美不同的立场说

上文提到,明中叶以后,政治局面混乱,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兴起,心学流行,大量文人因觉报国无望,无意仕途而走向市井化,他们从以天下为公的文人风骨转向在物质与精神上寻求自我满足的价值观,提倡充分解放自我个性及肉欲,将个人生活的享受置于社会发展之上.这类身心弱化的文人通过要求和消费女性来慰藉他们一退再退的胸襟抱负.这无疑是对女性的变态审美心理,同时也是阳明李贽心学观照下的必然结果.

此时男性文人对女性形象要求总体趋于相较于文人自身的“弱”,如要求女性缠足、佩戴“禁步”以及要求“桃花妆”、“飞霞妆”的妆容等.明才子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女性衣冠服饰以及形体的审美提出了较细的品论,他的论点亦代表了时人对女性的审美要求.如提到对女性足部的要求是“形”的窄小,“无形”的纤弱,或让男性心生无限怜惜之感.当然,这类文人不仅在外表上对女性有各类有关“弱”的要求,而且也讲求女性能在“才情”上有所突破,以求把酒言欢,以示风流倜傥于时人,同时也是文人麻木自己对时局无可奈何的心性.如女妓柳如是,主动拜谒诗人陈子龙、钱谦益学诗学文等.因而使得明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史上女画家、女文人数量最多的朝代.

作为文人消费的对象,女性并非持有反对或抱怨的立场,而是抱有欣然接受的态度并努力调整自己的内外形象,以获得更多的注目.这更像是一组市场供求关系,且女性在被观看时具有表演性质,表面羸弱娇媚,实则为卖弄风情,是吸引异性注意的一种行为特征.如青楼所住之处皆含诗情画意,装饰选以梅竹、香茗、古琴等,环境别致且具有书香气.这反映了明代女性在男性文人的要求下主动褪去浮华艳丽而追求素淡的审美趣味,她们身着简朴、清新的衣裙甚至有了别致的文人气度.这种审美在女性当中不断蔓延,同时也让女性找到自我体认的价值,一度成为潮流.如晚明时期,青楼发起并推动苏州服饰样式的变革,在历朝历代的中从属知识女性的明代,自有较高的审美水平,同时在男性圈中占有绝对市场,自然而然成为各阶级女性追求的审美典范.

在男性文人得到满足、女性自我价值得到体认的情况下,心学有关“人性解放”就具实际性,而不是形而上的理论,心身弱化的市井文人与纤弱、书卷形象的女性就是其有力的证据.鲁迅品评明江南四才子之一唐伯虎仕女画云:“唐伯虎画的细腰纤手的美人,是他一类人们的欲得之物.”这就说明明代仕女画中的形象是明代心学观照下市井文人行乐生活中男女性对于审美不同立场的磨合导致绘画中女性真实形象的最终确立.

三、明代绘画中女性形象的破立

明代绘画中女性形象对前朝绘画中女性形象的表达有一定技法及图式上的继承,但在继承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这与当时的审美风尚有一定的关联性.心学作为明代人性的解放思潮,对明代绘画中女性形象的“破立”亦是一个强大的潜在因素.

笔者认为,明代绘画中女性形象之“破”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破壮硕妍丽之风.唐宋尤其是唐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丰满挺拔,身体各个部位皆为浑圆的形体感受,设色具宫廷贵族身着华服的瑰丽质感,如周《簪花仕女图》.其次,破“明劝诫,著升沉”之效益.打破作为封建社会对女性极为严格的三纲五常之律,如有关“”的宣传教育.魏晋时期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就是当时对女性行为准则之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等七卷中“仁智卷”的部分图例示范.最后,破阶级层次.明代以前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基本上集中在宫廷或官宦阶级中的女性层次,如唐代张萱的画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便是宫廷贵族生活.

而明代绘画中女性形象之“立”亦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立新的形象样式.文章之前提到明代女性所具有的“追求素淡”的品味,故明代绘画中的女性少有妍丽之风,具有简朴清新别致之感,如唐寅《秋风纨扇图》中的女子,衣着清新淡雅,步履盈盈,别致有加.其次,立不同风情.明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来源不再是贵族女子而是集中在市民阶层,甚至是烟花女子等下层形象,但难能可贵的是这类女子并非靠外表形象在画中立足,而是以结伴文人集会活动身份出席,如晚明画家陈洪绶《何天行乐图》《杨升庵簪花图轴》等作品中的女性,虽为男性文人的陪衬,但形象上颇具才人风情,似乎自知如何展现个人魅力才能得到男性的青睐.最后,立审美风趣与走势.明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少有对女性道德纲常方面的教化,而是对适意戏耍生活、享受人生进行广而告之的宣扬.就如当下的时装杂志对女性衣着以及妆容神情的表达一样,具有一定的审美引领,如陈洪绶作品《斜倚熏笼图》《斗草图》等.相较于前朝端坐或劳作的女性形象状态,《斜倚熏笼图》中的女子俨然一副静待情郎,斜倚香笼、懒散适意地享受生活的情态;而《斗草图》则体现为明代女性的生活状态,约三五好友郊游野外,闲暇以斗草戏耍生活,这是在明以前没有过的轻松情境.

笔者认为,明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内涵不仅限于外部的气质特征,更像是在完成男性观看所要求的任务,进而共同完成观看行为,故画中女性形象的行为有“故作矫情”“表演性”“自我欣赏性”及“市井文人性”的实质内涵.这种形象的内涵是在明代心学观照下以图画式的语言呈现的.

四、结语

从明代绘画女性形象来看,心学观照下的男性对女性的观看有独特的时代审美需求,同时,为了迎合男性审美的女性,更多具有世俗化以及祛社会化倾向,如褪去处于传统儒家礼教里“三纲五常”地位下的女性形象,在“心学”自然人性论的指引下,削弱了有关女性的高低贵贱论,如何满足男性的审美需求成为所有女性关注的中心论点.

随着时代的转变,女性形象在不同时期有其自身的特点.如现当下的男性审美视角与明代心学观照下的审美略有不同.近代国民的觉醒与西方独立人格思潮的交融,部分男性从满足于被迎合的审美立场转变为欣赏崇尚自我独立的女性.而对于女性,则大部分能自主发现并彰显其自身对于审美的不同价值观.故而在当下的绘画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纷呈不一.

该文结束语:这是关于观照和心学和绘画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女性形象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女性形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阳明心学录
那秋生诚意仁心礼记·大学“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所谓“诚意”是指诚恳的心意,使其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 如何能如此,那是因.

阳明心学视域下的良知和知识之辨
摘要在阳明心学中对良知需要立足于阳明的良知本意,贯通其生命智慧解读 对于单独的知含义为何也尤为重要 从无能所的良知本体到一元论的体用关系,良知在去除染污的分别知识,重树格物、致知、诚意工夫…… 不仅解.

格物由心当代青年美术学博士国画展
2017年6月6日下午3时,由中国书画杂志社主办,港澳传媒华语国际台协办的“格物由心—中国书画杂志提名当代青年美术学博士国画作品十人展”在中国书画美术馆开幕,中国书.

心学印话
艺出乎易、道,知格物而分, 分,衡也,之乎静之穆也,而导乎动 动也有分,异乎静 譬之实剖谓之静,而果分谓之动也 是以动之分有属焉,其数和而质背乎 道谓之阴阳,易谓之乾坤,故无分则无合,改合,不得专一以.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