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品德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跟品德于人之间和人为善/龙女亦是大丈夫相关论文范例

主题:品德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3

品德于人之间和人为善/龙女亦是大丈夫,本文是品德论文范例与与人为善和大丈夫和龙女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品德论文参考文献:

品德论文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论文品德和社会论文女报杂志

文/ 程然

古人云:“闺闱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

又云:“治天下,首正人伦;正人伦,首正夫妇;正夫妇,首重女德.”

由此可见,一个民族的兴衰,一个社会的和谐,女德至关重要.

佛经里,在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的经历中,曾经出现过一个女子——莲花色.

莲花色在故事里,照例扮演了引诱沙门的角色.

在无数讲述沙门修法的版本中,爱欲的对治和经验,大多是由女子来扮演引诱者的.这也许会引起女众的触扰和反感.实际上,男人们的贪欲一起,炽盛之心不比女众差.

但回想佛陀所在的时代背景,种姓制度森严,人按阶级划分,女人是从属地位.为了说法,用女众来扮演当机众,是可以理解的.我也曾听闻《大爱道比丘尼经》,讲述女子有八十四态属于障碍修道的习气.

大爱道比丘尼,出家前叫做摩诃波阇波提,她是佛陀的姨母,也是代自己的姐姐养育佛陀长大的母亲.她是佛教史上第一个出家的女性,但她的出家因缘却非常曲折.大爱道因为慕道,向佛陀三次请求出家,但佛皆默然.因为同情女众的阿难鼎力相请,佛陀才勉强同意大爱道出家.从此,比丘尼僧团诞生.

佛陀为什么对允许女众出家有顾虑?从外因上来看,有时代环境的所限.女众在社会当中没有地位,她们被物化成附庸,让女众出家,势必会在当时的情境下引起轩然大波;而男女两众出家修行,因为爱染未断,若在一处,大家彼此都不清净,本为修行,反倒堕落;当时出家人的游行生活,对于体弱的女众来说,多有不便,需要克服的困难会更多.从内因上来看,女众相对男众来说,生理结构的柔弱性和依他性较强,她们无论是身体上,抑或心态上依赖性会更强,普遍的女性会因为没有依靠而觉得缺乏安全感.而这样的感受令女性执着于吸引男性,这几乎是本能驱使,怯弱与情执与生俱来,常常自伤.由此,女性开始特别地执着于身蕴,如爱美、自恋、自傲,或者谄曲、媚惑、恃娇邀宠;女众在习气的表现上,又多沉溺;因为柔弱,习气张狂.

佛陀在经中不止一次地提到女性的这些局限,令大爱道听后非常地惭愧,由是佛陀制定了比丘尼八敬法,指出了女性修道的种种障碍——如八十四态.若心小、情执重、依赖心强,注定要被耽搁.

时间过去了千年.

男女平等、女性独立自主已经成了时代潮流和主流.尽管,在人们的深层意识上,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还有很遥远的路程,但毕竟和千年前的种姓制度、男尊女卑风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这个时候的大众,尤其女众,再来看佛陀制定的八敬法,或《大爱道比丘尼经》,一定会有不少抵触和怀疑.仅仅出家多年的比丘尼要向刚刚剃度的比丘顶礼这一条,估计就会让不少槛外女众惊疑.

我不想去探究和评论所有这些清规戒律,不仅因为没有资格,也因为思想境界的积累还远不能理解和诉说.

在家修行的人,因为没有受戒而不必守戒,自然也不应对自己不去实践的戒行说三道四.守好本分,是重要的事情.

不过,当我平下心来,忘记对性别的执着,去看《大爱道比丘尼经》时,我却因为看到人们的陋习和贪着,而汗流浃背.我并不认为佛陀所说的小女子有八十四丑态而只为身为女性感到惭愧,因为那些习气和毛病,在更多的男众身上也毕现.

无论男女,意识到是毛病就会惭愧.我只是这人群中的一员,有些习气轻,有些习气重.轻的,让我避免了很多烦恼,重的,令我备尝苦头.

譬如,因为对描眉画鬓、招摇过市没有喜好,而有更多的空间遇到抛却对外在标签的追逐的朴素世相;譬如,因为对嫉妒的深恶痛绝,甚少被嫉妒这种情绪所控制,而能够真心地随喜和赞叹他人的美德,嫉妒所带来的困扰、痛苦和危害,很自然地被绝缘.

但同时,那些换了名目的习气也在暗中涌流:是否因为慕道,而对清净的修道者了爱染之心?

是否因为尚有不理解的戒行而对学修产生了抵触情绪?是否因为敝帚自珍、恃才骄慢而耽搁了前行的步伐?

甚至,我们是否因为情执重,而忘记了“依法不依人”的遗训?是否因着对大德老师的崇拜而忽略了我们的信仰不应建立在人上,应建立在法上?是否因为窥见大德们的缺点和纰漏,而动摇了自己的心?

尽管疑惑未断,我仍然庆幸自己,能听到逆耳忠言.

这些话,这些指出弊病的苦口之言,发自千年前的悲心.他不顺应我们的习气,为了令大众得到一时的宽容而放弃对真实的指摘.

觉者教言,时至今日,都令人震惊.

也因为这些严厉的没有人情的清规,让我时时检点杂染之心,端正自己的见解.

我们常常为外物所牵引,有人表现在相貌和衣着上,有人则表现在对僧宝的盲目崇拜上.后者也许不在物质上翻船,却常在情执上落入更大的险境.

试想,多少人因为对大德的崇拜,而产生了貌似坚定的“道心”,当大德被诽谤时,人们动摇了.觉得有触扰,乃至道心退步.那禅宗里的“标月指”公案,不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以手指月,为的是看见月光的皎洁,而非纠缠手指的长短吗?

我们是要通过有缺点的大德,接触到佛陀的教言.

如果一个品行上有过错的人在宣讲真理,那么我们能因为他的过错,而否认真理吗?答案一定是不能.真理,是那皎洁的月光,而有缺点的善知识,是曾经引领我们去发现月光的手指.原谅那手指上的瑕疵,与月光相应吧.

我身为女众,理解一切女众所含藏的婉转心意,也体验所有女众所背负的重重包袱.我流过她们的眼泪,炫耀过她们的美,慌乱过她们的情怀,也颠倒过她们的心.

所以,我深味女众的苦和累.

而此时的“女众”,已超越了性别的藩篱.性别上的区分,是的.真实的区分,在于内心.当我们说一个人磊落,光明,有担当的时候,会用到“大丈夫”这样的词语来夸赞美德;而说一个人心胸小,计较,纠缠,会说他“小家子气,像个女的”.褒贬只是为了说明人的优劣品格.真学法的人,不会执着于对男女的分析比较当中,而是会对自身的缺点生发羞惭.男和女,是名相的差别,并无实相可言.如果一个女人,磊落光明有担当,她一样是“大丈夫”,而一个男人,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牵牵缠缠,自然像个“小女人”.

作为性别的男众,如果有女相上的弊病,却得意于男众的身体,那不是耽搁在了吗?如果对性别执着,不也是傲慢吗?

看《法华经》时,有龙女成佛一节,很多执着名相的误区在阅读时被照得雪亮.

文殊菩萨与智积菩萨说《法华经》之妙,并佐证说,“二十诸天”中第十九天的婆竭罗龙王,有一女儿唤作龙女,八岁偶闻文殊菩萨在龙宫说《法华经》,豁然觉悟,发菩提心,后去灵鹫山礼拜佛陀,以龙身成就佛道.智积菩萨不信.

在这个时候,龙女现身,佛的弟子舍利弗不以为然,说“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舍利弗的见解代表了当时很多修行人的局限,他尽管以“智慧第一”而闻名,但认为女身垢秽,不是法器.别说成佛,就是要做王,也困难障碍重重.

而龙女并不与他辩驳.只是在瞬间变现出一个宝珠,献在佛前,问他,自己变现宝珠的速度可快捷?舍利弗点头称是.龙女说,成佛也有这么快,话音刚落,便转女成男,住于南方无垢世界而成佛.

龙女示现了不拘泥于名相的执着,立即出入自在的法身.

他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

披上的外衣,借住的皮囊,到底是什么?!

这些竟都是障眼法!

真实的修行,不为这些外缘所困囿.没有绝对的男人相和女人相.所谓男女,是假名安立而已.

有女态病患的,才是女身.若没有此病,已是好汉.

女身与好汉,在此时,已经超越了表面的形态,成为一个代词.

若有男子的皮囊,却颠倒于女相的八十四态,傲慢于八敬法,那一样是个不觉的痴汉;若借了女子的身躯,却能将担当坚韧的女性性格发扬光大,那么,任何一个平凡的女子,都可以与《地藏菩萨本愿经》里的光目女,婆罗门女相应,以女身发愿,以一己之痛生发天下之痛,以爱母亲的心增长成爱众生的心,那一样是成佛的栋梁,载动佛法的帆船.若为男子身,要检点自己是否有“女人”病,若为女子身,请发出金刚心!

大爱道比丘尼,初始羞惭于自身的缺点,出家后真心恪守,奋勇奉行,在她圆寂时,被赞叹为“比丘尼如大爱道者,不可视为女人,实乃一有德丈夫,堪为僧团表率!”

龙女、光目女、婆罗门女亦是大丈夫.

让我们不因为被针砭而失去客观,也不因为名相而困扰,穿越表面的纷繁,正视身上的局限,那根本解脱的方法,就在眼前.

编辑/ 徐展

小结,本文是关于与人为善和大丈夫和龙女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品德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品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小龙女的病和解药
杨过和小龙女的一世情缘起始于杨过的抬头一望 “ 杨过抬起头来, 只见一只白玉般的纤手掀开帷幕,一个少女走了进来 那少女披一袭薄薄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来约莫十六七岁, 除一头黑发之外.

煮海型龙女故事起源再考以印度抒海故事的影响为中心
摘要印度抒海故事的“抒海取宝”母题链对中国煮海型龙女故事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煮海型龙女故事对于抒海故事的吸收并非故事情节的全盘照搬、简单模仿,其背后蕴含着中印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瑶庭仙子和精灵视野下小龙女和婴宁性格比较
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天真烂漫、美丽娇憨的婴宁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手不离花口不离笑的她真可谓是山野间的一只可爱的精灵 金庸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尤为读者喜爱,其秀美绝俗的容貌和原始纯真的仙子气质成为永恒.

金丝蟠龙软铠和金丝蟠龙善冠
金丝蟠龙软铠与金丝蟠龙善冠套是明朝皇帝、太子、亲王、皇室成员……所着之首服,也是朝鲜国王及王世子、安南国王、琉球国王的首服 蟠龙金冠与金丝蟠龙软铠是皇帝的常服冠戴 其形制由前屋、后山和金折角三部分组成.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