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陶渊明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和以陶渊明《饮酒》为例谈诗言志和诗缘情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主题:陶渊明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4

以陶渊明《饮酒》为例谈诗言志和诗缘情,本文是陶渊明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跟陶渊明和《饮酒》和诗缘情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陶渊明论文参考文献:

陶渊明论文参考文献 贵州省情论文范文诗潮杂志小学科学论文100例现代诗投稿

李文慧

内容摘 要:“诗言志”和“诗缘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重要的命题,他们在我国诗学理论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以陶渊明的诗为例,来谈“诗言志”、“诗缘情”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诗言志 诗缘情 情志一也

一、诗言志

“诗言志”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合声.”诗人创作诗歌离不开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当时的政治背景、社会环境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志”一般被理解为思想、志向、政治抱负等.比如陶渊明《饮酒》诗中的第二十首: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诛泅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这首诗以历史的思考为基础,慨叹眼前世风日下,而思慕远古伏羲,神农时的真朴之风,表现了诗人对现实强烈不满的情绪.开篇感叹羲农时代那淳真的风尚久已遗失难再,随即想到曾欲拯救这种淳朴自然之风的孔子.“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汲汲”表现了孔子为此做出的不懈努力.之后话风一转“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感叹孔子生不逢时,即使他不懈努力,但仍然无法阻挡世风日频的现实.之后描写了儒家思想以及六经在秦汉魏晋时期的悲惨遭遇.面对这种社会背景,诗人无能为力,唯有饮酒来麻醉自己,发泄自己内心的忧愤.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云:“这首诗通过深沉的感叹,清醒的思索,表现自己的忧世之情.”

再如《饮酒》诗中的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超凡脱俗的心境,将田园风光之优美和远离市嚣的身心愉悦达到完美的融合.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中《从“豪华落尽见真淳”论陶渊明之“任真”与“固穷”》一文中谈到,“渊明最可贵的修养,乃在于他有着一种‘知止’的智慧与德操.在精神上,他掌握了‘任真’的自得;在生活上,他掌握了‘固穷’的持守,因此他终于脱出了人生的种种困惑与矛盾,而在精神与生活两方面都找到了足可以托身不移的止泊之所.”面对东晋衰败,刘裕即将篡位的现实状况,陶渊明壮志难酬,既焦虑又愤激,但无力改变,索性使自己进入一个纯然平和、任真自得、超然洒脱的精神状态.

胡晓明的《中国诗学之精神》第十章,谈到“诗是外在的语言形态的志,志是内在的心里形态的诗.”可见,“志”是一种心理状态,“诗言志”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表达自己情感意志.由此,我们可以引申到“诗缘情”.

二、诗缘情

“诗缘情”始于于陆机《文赋》中的“诗缘情而绮靡”.诗歌本质上是用来表达感情的,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正如王维的《人间词话》所云:“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喜、怒、哀、乐也是人心中的一种境界,只有真实地摹写景物,表达感情,才能称的上有境界.

中国的文学作品不同于西方文学.在西方文学中,我们很难找到作者的影子,难以用作品去判断作家的人格.如胡晓明在《中国诗学之精神》中所云:“西方文学以打动读者、向外交流为特色,所以作者往往将自我幻化为多种人格,而作品很难与作者发生对应关系.”

而在中国文学中,作品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有关,我们可以通过作品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揣摩作者的内心世界,品味作者的人格所达到的精神境界.在我们看来,文学作品的功能首先诗向别人传递真实的思想,描摹真实的世界.比如诗歌,我们可以说诗与人具有同一性,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作者借诗歌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无论是咏怀诗、山水田园诗、亦或是游仙诗等,几乎所有诗歌都是缘乎于“情”,所以在这里对“诗缘情”不做过多论述.

三、情志一也

对于“诗言志”和“诗缘情”,我认为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关于二者的差别,我用表格的形式来进行比较(表格见文末).

由此可见,“诗言志”和“诗缘情”是有差别的,并不是“缘情”代替了“言志”,而是文学观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由“诗言志”到“诗缘情”,再到“言情并举”的过程.

但是,我认为“言志”和“缘情”也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志”和“情”都是人的心理活动,“志”一定程度上也是“情”,“志”是缘于“情”的.下面我仍然借用陶渊明的《饮酒》诗来论述.

比如上文所提到的陶渊明《饮酒》诗中的第二十首,诗人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当时社会虚伪的风尚进行抨击.诗人认为,举世少真,只有通过崇尚六经去挽救,去伪存真,返朴还淳,但举世没有一个人去这样做,因此,可痛可恨,借用这首诗来抒写自己内心的悲愤,表达自己有志却无法施展的忧伤.从诗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无限的感慨和难言的苦衷,可谓“诗缘情”;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他有志于通过六经去感化教育人民,抨击当时追名逐利的丑态,可谓“诗言志”.

再如上文所提到的陶渊明《饮酒》诗中的第五首,这首诗的前四句中,“车马喧”,意味着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它代表着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远”?指超脱于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诗人虽然处追逐名利的官僚社会,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但是仍能超凡脱俗,淡然闭之.可见诗人凭着“心远”而将“在人境”和“无车马喧”之间的矛盾完美统一起来,实现了心脱俗境自高远的人生理想.这里隐含了作者的志向,正所谓“诗言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在诗人笔下“菊”、“南山”、“山气”、“飞鸟”都是不寻常之物,他们承载了诗人爱好自由、悠然自得的主观情感,这就是所谓的“诗缘情”.

当家国理想成为文化阶层的一种内在的直觉时,兴寄怀抱既是个人情感,也代表了整个民族的共同精神追求.在这时,诗歌所传达的不只是一己之私,不仅是诗人的个人情感,而是能够代表一个民族整体的人格精神,显示出“诗言志”的力量.因为人不只是单个的个体,人是社会人,人的情感离不开具体的社会环境,时代氛围等诸多因素.

由此看来,“诗言志”和“诗缘情”并不相互矛盾,相互排斥,反而二者在同一首诗中可以很好地融合,可谓“一体两面”.诗歌是吟咏性情的,“情”和“志”都属于人的心理活动,一个侧重理性,一个侧重感性;一个强调诗的道德内容,一个强调诗的审美特征.“诗缘情”,诗人要缘着“情”,顺从本心,用心去发现,去创作.只要有人类就有情感,只要有情感,就有文学.诗人在缘“情”的时候,有时这种“情”正好是“家国情”“人生理想”时,这种“情”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理解为“志向”“抱负”.“诗言志”由此也就顺理成章的生成了.

总之,借用陶渊明的这两首《饮酒》诗,可以很好的诠释“诗言志”、“诗缘情”以及“情志一也”.我更倾向于“情志一也”,志中饱含深情,情中亦有脱俗志向,二者一脉相承 、辩证统一,它们共同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积极主动地将社会、自然与自我融为一体的文学精神.

参考文献

[1]胡晓明.中国诗学之精神[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

[2]廖仲安,唐满先.陶渊明及其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作者介绍:李文慧,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主要从事语文教育研究)

本文总结,上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陶渊明和《饮酒》和诗缘情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陶渊明本科毕业论文陶渊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王明易:教师在自主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以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丑小鸭》为例
自主课堂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的课堂,即学生在课堂上自觉、自为和自控地读书、学习、研究或讨论,实现转“听”为“学”,从而促进自己不断提高.

自然养生大家陶渊明
提起陶渊明,人们会自然而然想起“世外桃源”这个词,“世外桃源”几乎已经成了这位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的代名词,他本人也被后人定义为田园诗派的鼻祖,有&.

黑泽明导演风格阐述一电影《乱》为例
【摘 要】黑泽明是世界著名电影导演之一,以电影罗生门、七武士……享誉国际 本文将综合应用电影的视听语言、传统文化的表现方法、电影节奏的掌握与悬念的设置……理论,选取代表性电影乱进行分析,对黑泽明独特的.

陶渊明形象的经典化过程
摘 要后世所熟知的陶渊明形象,并非自晋已有,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南北朝时期仅以隐士著称,唐朝时期他的诗人身份才真正受人重视,而宋朝时期独特的文化背景、文人心态和审美倾向才确定了经典诗人的形象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