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文学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跟细节:文学坚实而永恒的支点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文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4

细节:文学坚实而永恒的支点,本文是文学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跟支点和文学坚实和细节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外国文学期刊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文学杂志排名

阎连科

同学们,今天上课,请允许我首先讲一个故事:

在我小的时候,为了吃饱肚子,我每年假期都徒步几十里到比我家更为山区的我的小姑家里去,割牛草,拾柴火,捉螃蟹.到了晚上,月明星稀,村庄寂静,我便踏着空寂的月光,到我姑姑家同村的一个姓贾的牛把式家里去剥玉米,听故事.

这位姓贾的牛把式,不识字,但却是讲故事的大师.他从来没有能力阅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却把这两部打打杀杀的故事书,讲得承上启下,起伏跌宕,如同故事就发生在他们村庄一样.除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我还特别爱听他的不知是自己创作还是从他人那儿听来的鬼故事.爱听他讲最为恐怖的鬼故事.

有一则恐怖至极的鬼故事是这样的,请同学们壮起胆来,听我把这则极为恐怖的故事讲出来一

说某村庄的村头,有一条四季不息的河流.这条河流因为水深湍急,村里那些受了冤枉的男女,只要寻思自杀,都会到这里投河.久而久之,这河里就聚了很多受冤的鬼魂.他们因为冤枉,就都更加渴望脱离鬼界,重新回到人间来.这其中有个恶鬼,生前是位泼妇,母老虎,所以她做了鬼后,仍然是泼辣大胆,为别人所不能为、不敢为之能事.因为鬼要回到人间,返生一个鬼,就必须得有一个人死去.无人死去,鬼就无法返生.因此,这些投河死去的男鬼女鬼、大鬼小鬼们,就都盼望着有人投河自杀.有人自杀,他们中间便有鬼可以投胎返生.于是,到了夏天,鬼们都坐在河边、桥头,等着村人和路过的人们到河里洗澡游泳,然后,突然间把你拖进深水,活活淹死.这样,他们中间便可以有鬼返回人世,投胎轮回.

然而,这年夏天,偏偏没有人投河自杀,也没有人到河里洗澡游泳.于是,鬼们急了,就都坐到岸上,以企路人到河边喝水洗脸时,一把将路人推进水里,活活淹死——当然,这些鬼们最希望遇到的到河边洗脸喝水的人是女生和男孩儿,因为他们——你们——人小无力,拖到水里更容易一些.而那些壮汉和有力气的妇女,鬼们没有那么大的力气能把他们拖到水里去.

鬼们返生,回到人世也是有规矩的.他们的规矩是,早死早脱生,晚死晚轮回;先来后到,有其次序.但遇到了大家共同努力把妇女、儿童拖进水里淹死才得来的返生机会,那是哪个鬼出的力气大,功劳大,哪个鬼就先返生.说那个泼妇大胆鬼,她不想和这么一堆鬼们去为了一个返生的机会争争吵吵,就决定独自行动,提前返生.她的方法是,她不和其他鬼们一道坐在河边,守株待兔,等有人来投河,等有人到河边掬水洗脸了猛地把人家推进去.她这个大胆的泼妇鬼,是独自坐在河面的桥,晒着暴烈的太阳,将双腿双脚,伸进哗哗流淌的河水之中,一面拿着一把扇子给自己扇风,又一面等自己也口干舌燥了,就轻轻地揭下自己的头壳,把自己的头壳当作半个葫芦的瓢用,弯腰把瓢壳伸进河里,舀出半头壳血淋淋的河水,咕咕咕地仰头倒进自己比头壳小了一些的大嘴里.

说这时,从河堤上来了一个彪形大汉,手里拿了利刀绳子,像要下田割麦收麦.河边的鬼们看来了一人,先是一喜,后见那人要到河边洗脸喝水,更是喜上加喜.然而,鬼们正准备待他到河边喝水一把将他推到、拖到河里淹死时,那人却在河边站直身子对鬼们大唤道:“你们过来吧,我是专来捉鬼的.村里的神巫告诉我,我能捉住一个鬼,我家的母猪就能生出一个猪崽儿;捉住两个鬼,就生两个猪崽儿;捉住十个它就生十个.”

于是,那些鬼们听后就纷纷逃走,扑通扑通跳进河里了.

都想脱生为人,谁想投胎为猪啊.

如此,那大汉哈哈一笑,就提刀拿绳,踏上了河桥.

注意,那个大胆的泼妇鬼,这时就坐在桥的中间等着他.而这时的泼妇鬼,转眼成了一个贤淑温柔的女子,一脸委屈,两眼泪流,头发披在肩上,眉目秀在脸上,待汉子到了桥中间,女鬼温柔地说:“大哥,天这么热,赤日炎炎,山路遥远,你不坐下喝口水吗?”

汉子看了看妇女说:“你是去年邻村死的某某的泼辣媳妇吧?”

泼妇鬼看了看汉子道:“正是我.我实在是冤枉呀大哥.在村里,在家里,我贤淑温和,孝敬公婆,可村里人硬说我泼辣不孝,把我活活打死了.现在,我在这边孤单寂寞,每天都想回到人世,让人看看我有多么好,多么勤快和孝顺.”

泼妇问:“大哥,你能把我带回到人世那边吗?”

汉子说:“带回到那边脱生为猪你会同意吗?”

泼妇鬼想了一会儿:“同意,只要让我活在人的世里,脱生为啥都可以.”

他们就这么说定了,开始在那河桥上商量一些投胎脱生的细节.因为天热,因为正当午时,烈日炎炎,万里无云,汉子不免果真有些口渴,想要喝水.这时泼妇鬼就说:“大哥,你扭过脸去,我下河给你舀一碗水喝.”汉子自恃胆大力大,并不在意泼妇鬼要做什么.也知道鬼们要回到自己的地界——阴间,并不想让阳间的人看到自家回去的阴间之门.于是,也就把头扭到了一边.又于是,转眼之间,身边又响起了泼妇鬼轻柔的话音:“大哥,你回过头来喝水吧.”这样,汉子转身接碗,明明看到泼妇在他面前,半遮羞面,端着一碗碧清的河水.可待他把那碗接到手里时,再定睛一看,那碗里的水,由血丝清水的混合,很快呈出黏稠血物的浑状.再看面前那个脱生为猪也好的贤淑村妇,可怕的不光是她的青面獠牙,还有她獠牙脸面后的血淋淋的朝外流着血液的又大又圆、擎在脖颈上的血光黑洞,而且还从那血光紫亮的洞中,发出泼辣女人尖利、贤淑而痛苦的叫声:

“大哥,疼死我了,你快喝呀.喝了把我的水碗还给我.”

这时,大汉再低头看他手里的水碗,那哪是一个碗哟,而是女鬼血淋淋的头盖壳.而且在那头盖壳的下边,还密密地垂挂着那女鬼一缕又一缕的长长的头发.就这样,壮汉惊叫一声,丢掉手里的头壳水碗,身子一歪,就掉进了桥下湍急的河水.

如此,这壮汉成了淹死鬼,而那大胆的泼妇鬼,又返生投胎到了人间.

同学们,这则故事没有格林兄弟的《七个小矮人》的神奇,也没有《白雪公主》的诗意,更没有《灰姑娘》柳暗花明后终成眷属的美之温馨,甚至连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那种一丝凄凉都没有.但我之所以要讲它,是因为这则故事给了我最早关于细节的意义.这则故事中细节的意义,不是我在听故事时候获得的,是我又把这则故事讲给别人的时候获得的.

莫言说他是“讲故事的人”,其实世界上所有的作家都是讲故事的人,都是痴迷于故事的人.爱讲故事,是所有作家的天性.那时候,十几岁,我总是把听来的故事再卖弄地讲给我的伙伴和同学们.于是,暑假过去了,学校开学了,我把听来的这则鬼故事,反复地讲给我的同学们、伙伴们.然而,问题出来了.我第一次听这则故事时,听得毛骨悚然,不敢回家——回我的姑姑家.甚至大白天只要我一人在某个寂静的地方,都会想起这则鬼故事,害怕得浑身哆嗦,会有鸡皮疙瘩出现在胳膊上.可待我把这则故事再讲给我的同学们时,我的那些同学们——*学听了不仅不害怕,而且会嗤之以鼻地对我说:“瞎编!”那么,那些女同学,听了又会怎样呢?她们一点都不怕,不仅不怕,而且还会坦然地笑笑说这么一句话:

“一听就知道是假的.”

假的,当然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假的,自然就没有力量可谈了.这让我非常沮丧.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不识字的牛把式讲出来的故事就和真的一样栩栩如生,令人恐惧,让人感到有种来自恐惧的真实和冲击力,而到了我嘴里,这故事就成了假的,就没有力量了.

这让我伤心.这种伤心在我心里像池塘里的雨水,整整又蓄存了一年而无处流淌和荡漾,直到又一年的暑假,我再次到了深山区我的姑姑家.再次见到那位故事大师牛把式,待我终于和他单独在一起时,我向他提出了这个疑问.他听了我的疑问后,想了一会儿,说:“你是怎么讲的?你把那故事再细细致致给我讲一遍.”

在四野无人的山坡上,田野里,我又向他细细致致复述了他给我讲的鬼故事.听完后,他笑了笑,说:“你讲得太粗了.你要细讲那些鬼们在河边等人来时的着急和看到有人到河边洗脸的欢喜.比如说:他们等啊,等啊,总是不见有人到河里自尽和洗澡,有个女鬼就拿头去撞着桥柱子唤叫:“急死我啦!急死我啦!”她一撞一唤叫,可撞到第三下或者第五下时不撞了,为啥?她把她的额门撞碎撞裂了.额门上的碎骨头像碎瓦片样掉到了桥柱下.比如说,那个泼辣鬼媳妇,把她的头盖骨从她的头上揭下时,发出了嘶嘶啦啦的响声来,像把井盖从井上揭开一模样.比如说,那头盖骨不光血淋淋地流着血,而且那头盖骨的血水碗里还有一条从河里捞出来的小鱼儿.小鱼儿在那头盖碗里游来游去,有时还会从那血骨碗里跳起来.比如说,不光那头盖碗里有着血水有着小鱼儿,而且那头盖碗能头皮上,那鬼媳妇的头发又长又密,一缕缕都从半空垂到桥面上.而且在那又长又密的头发里,还有很多鬼媳妇的虱子、虮子在她的头发上,爬上爬下,在她的头发缝里,钻来钻去.

“你就这么说,听的人就信是真的了.你就这么说,听的人就都害怕了.”

果不其然,我如法炮制.再给我的那些男生女生同学们讲这个故李时,他们听得毛骨悚然,惊呼乱叫,有女生的脸上不仅吓出一层冰冷的汗,她们还一边威胁我说:“阎连科,你再给我们讲这样的故事,我们这辈子都不和你玩,不和你说话!”另一边,下次她们见了我,又笑着求我说:“阎连科,你再讲一个故事吧.别讲那么可怕的.”

其实,她们是在等我讲一些更为可怕的鬼故事.

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我的那些少年同学们,两番听了这同一则的鬼故事,为什么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和态度?第一次,他们听不完就弃我而去,说是“胡编、瞎扯,全都是假的”.第二次,他们听了我讲这一模一样的故事后,恐惧,惊怕,还请求我以后再给他们多讲这样的鬼故事.变化的原因在哪儿?除了时间、地点、环境和讲故事的语气、节奏变化外,最重要的,是我按照那位不识字的故事大师的要求,在故事中加了很多真实、细腻的细节.比如鬼等不到来投河自杀的人,果然拿头去撞桥墩子,“砰砰砰的响,就把鬼们的额门撞碎了.额门骨的碎片和瓦片一样落在河边的沙地上”.因为,那鬼都已经离开人世多年了,埋在地下,额门的骨头都沤得腐脆腐烂了,所以稍一碰自然也就碎裂、掉落了.我说:“泼妇鬼媳妇活着又懒,又馋,又脏,十天半月都不洗一次头,头皮上的虱子多得如一窝蚂蚁样,大得如一片黑豆样.因为恶,她被村人打死时,也没人帮她净身洗头,那些虱子都还活在她头上.所以,彪形大汉看见他手里的水碗是那泼妇鬼的头盖时,她的头发如藤蔓一样,一缕一缕,又黑又长,而那越来越大的虱子群,就像爬在藤蔓上的七星瓢虫样,一群一群,在桥上午时的阳光下,发出星星点点五彩的光.因为那鬼的头上虱子多,有的在头发上爬着会被别的虱子挤得掉下来,落在独木桥的柳木木板上,响出扬场时麦粒从半空落在麦场上的啪啦啪啦声.”

除此外,我还详细地说了(如描写一般)头壳碗内那条从河里舀进头壳里的小鱼儿.

正是这些细节,我的那些少年同学们,不再说我的故事“胡扯、虚假”了.正是这些细节,给故事增加了真实、恐怖的力量.现在,从这则鬼故事中,我们对于写作中的细节,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细节,对故事而言,它是使故事真实的墩基.无论多么悬空、虚幻的故事,只要有足够扎实的细节,那些故事都会变得“真实”,合乎生活与想象的逻辑,如同列车总是跑在大地上样.

2.细节,对人物而言,它是使人物可触、可感、丰满,是人物鲜活灵现的血肉,是使人物在故事中活着的生命与呼吸.

3.细节,对思想而言,一个会思考的细节,远胜于十个哲学家和演说家在文学中的一百场滔滔不绝的争辩和演说.

4.细节,对于人物情绪、自然环境等一切小说元素无言的助援,就如同桥墩对于桥面鼎力而又默默的支持.没有桥墩桥柱的存在,我们说“巍峨的大桥屹立在碧蓝的天空”(”,就如同说一个伟人放了一个响屁,把火箭送上了月球.

细节,是小说终于变成了可以讲述,也可以阅读的实在.只有细节,才让小说中的一切,都变得具体,鲜活、有了生命真实的意义.否则,没有细节的小说,就是一片飘浮而无法触摸的文字的浮云,是一个站立在田野供鸟儿欣赏的稻草人.有了一个又一个合适可体、足够扎实的细节,小说就成了坐落在大地上的建筑,生长在田野上的稼禾,苍翠在山野的林木.换句话说,我们写小说,讲故事,哪怕是写一篇小极了的随笔散文,没有细节的存在,这篇小文就是飘摇在天空永不着地的一根无意义的羽毛;而有了合适的细节,那根羽毛,可能就成了高飞的翅膀.

有句讨论语言的话是,语言就是文学的本身.这句话现在也可以这样去说:

细节,才是文学的本质.

苏无精打采地拉开了窗帘.

可是,看哪!经过漫长秋夜的疾风劲雨的蹂躏,竟然还有一片常春藤树叶挂在墙上.那是最后一片常春藤的树叶,叶柄附近呈暗绿色,但那锯齿形的边缘已经爬上了枯萎和凋谢的,尽管如此,它依然在离地面二十英尺的高处勇敢地挂在树枝上.

这是欧·亨利那篇著名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永不枯萎的细节.热爱插图艺术的青年女画家苏,因肺炎而生命将止.她精神萎靡,认定只要窗外墙上的最后几片常春藤的叶子落尽,她的生命就将随之而去.可那常春藤上的最后一片叶子,终于熬过酷冬,坚韧地没有落下.而当苏重新病情好转活了下来时,她的同室女画家约翰西告诉她,那最后的一片绿叶,是住在同一栋楼下的画家老贝尔也因肺炎在将死之前,画在墙上的最后的杰作.

这片最后的叶子,作为细节出现在小说的中间,它成了故事从此岸到彼岸的桥梁,推动着故事在节奏中叮当前行.而当这片叶子,出现在故事的结尾,它成为故事最后的方向和目标,牵引着故事朝既定的目的地发展.而当这个细节的秘密,被豁然打开,故事也就到此戛然而止.

在这儿,细节成了故事发展的助推器和目的地.没有细节的存在,就没有故事的构成.于是,关于细节与故事,我们可以说,若故事是一台完整的机器,而细节是那机器上最为重要的,一个又一个的螺丝钉.若故事是一辆行走的马车,而细节决然不是车上的货物,而是拉着马车行走的马匹.若故事是一列奔驰的火车,那么细节,则是那火车上的驱动力,是蒸汽机中一锨一锨被送入火炉的最有燃烧力的焦煤.

突然,他(伊万·德米特里奇·切尔维亚科夫)紧皱眉头,眯缝起双眼,屏住呼吸……他双眼离开望远镜,弯下腰……“啊嚏!”

你看,他打了喷嚏.不管是谁,也不管是什么地方,打喷嚏总归是不犯禁的.乡下人固然打喷嚏,大城市的长,甚至枢密顾问官有喷嚏也是要打的.大家都打喷嚏,切尔维亚科夫处之坦然.他拿手帕擦了擦脸,照有礼貌人那样向四周环顾了一下,看搅扰了别人没有.这一看不要紧,马上窘住了.他看见坐在他前面第一排的一个小老头正在一个劲儿擦自己的秃顶和脖子,嘴里还嘟囔着什么.切尔维亚科夫认出那个小老头是勃利兹查洛夫,在交通部任职的一位文职将军.

在《一个小官吏之死》那篇短极的小说里,我们把它称为“一篇故事”,是对契诃夫的不尊和不解.那是“人的一种命运的存在”.如前所述,在十九世纪的短篇大师中,契诃夫打破了人物与故事并行的平衡,率先把作家的注意力自始至终地倾注在了“人”的身上.让所有的故事,都成为了人的存在与人的命运.就是在早期这些略有粗简的短篇中,他都深明细节之于人和人物命运的意义.这篇可供后人反复咂味、借鉴的《一个小官吏之死》,全部的立足,就是这个关于“喷嚏”的细节.无意间的一个喷嚏,构成了人物命运(取代故事的命运)的全部,开始→经过→结束.是小说的结束,也是人和人物生命的结束.

就小说而言,再也没有哪个文学作品的细节如切尔维亚科夫的喷嚏一样微不足道,而又重要至极了.它在小说中不仅是一个生命,简直是撬动人的生命的一个支点.这个支点,这个细节,对人物简直就是掉在牛顿鼻尖上的那颗苹果.人物的性格、人生经历、社会地位,乃至于他的家庭背景、成长过程以及他在单位的工作状况,都在这一个细节——喷嚏中打了出来.甚至于这个喷嚏的细节,还打出了契诃夫的写作风格和人生态度及他对官僚体制的认知.还有,《高老头》中高老头最后在临死之前因为害怕浪费煤油而要求吹熄的那盏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扔进江里的那个百宝箱.凡此种种,所有文学中不朽的人物,都由超乎想象并最为恰切、有力和不朽的细节所支撑.所以说,于人物而言,细节才是人物真正的呼吸,是人物的生命,是人物活着的心脏.

在这儿,关于小说的人物,我们可以很明确地说出一句话,如果说人物成为十九世纪写作的最终标靶时,那么细节则是盛开在那射击标靶上的环花;当人物是文学林地中成败得失最重要的树木时,细节则是那最高大树木中最为重要的根须.甚至说,一部短篇小说的成败,往往仅在于一个、几个细节的使用,这如同你要撬动脚下的地球,其实仅仅在于你对你脚下那个支点的寻找和架设.而一个作家的功夫,也往往体现在你对那些细节的寻找、把握和感受力上,在你把握的能力和对细节的想象、使用上.

除却细节与人物的关系,如果我们要寻找细节与环境的联系,可以随手去翻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前者关于战争的残酷,战场环境下的细节,多如戈壁滩上的沙粒.后者关于大自然的奇妙,细节多如深秋落在地上的黄叶,一片一片,一层一层.这一点,我们在后边关于写作中的环境一讲里,会有专门的例举与分析.而这儿,我想和大家一块儿讨论的是,还有一种小说,没有人物,没有故事,只有一些心理和情绪.我称其为“心绪小说”.心绪小说,在二十世纪相当普遍,如同二十世纪一种嫁接果园的大年丰收.但在十九世纪,在伟大的作家那儿,已经为这种小说,埋下了饱满的种子.这种小说,不是说真的没有人物,没有故事,而是说,它不再以人物、故事为己任.而写作的全部努力,是在一些事情(事件)与人物的情绪上,或说建立在人物情绪的事情上.那么,这类小说,它还有细节存在吗?有.不仅有,而且是真正有情感、会思考的细节.这样的细节的到来,几乎不是生活经验的恩赐,而是天才、天赋在一瞬懂了上帝的喃喃之语,得到了从上帝手缝中漏出的馈赠.甚至,连天才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那个细节是从上帝的手缝中漏给他的珍珠金粒.他以为,那也就是普通的一粒黄沙,一掬黄土,一片冬林中普通的叶子和枯枝.因为,真正的天才,是不知道自己是天才的.只是我们后人无法企及时,才发现他们是天才.

仍然以天才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为例.《大学生》那篇既无故事,又无情节,更不以塑造人物为己任的写作,充满着情感、情绪和辽远的爱,及作家不言而言的深思.这也正是我们“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心绪小说的伟大经典.在这篇我们确真无法找到鲜明之细节的小说里.却不露痕迹地镶嵌着如随意散落在文中的一个(一些)了不得的,不为人物和故事而存在的充满情感意味的细节——篝火:

菜园之所以称作寡妇园,是因为其管理者是两个寡妇,一母一女.篝火烧得正旺,噼啪作响,远远地把四围的秋耕地照得通明.寡妇华西里莎是个又高又胖的老太婆,穿一件半截的农用羊皮袄,站在篝火旁若有所思地望着火光;她的女儿鲁凯丽娅,身材矮小,脸上有麻子,一脸傻气地坐在地上,洗刷大锅和小勺.显然,她们刚刚吃完晚饭.传来了男人的说话声;是这里的农工们在河边饮马.

“您可是把冬天送走啦,”大学生走到篝火眼前说,“您好哇!”

大学生——这位教堂执事的儿子,在禁食节中,因为家里没有烧饭而,父母又贫病交加,他在孤寂中走来,看见了菜园,看见了命运多舛的都为寡妇的一对母女.在那堆篝火旁,一个脸上若有所思,一个在那儿洗刷着大锅小勺.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场景,日常不过的日常.可是大学生因为寒冷,朝着篝火走来了.这堆篝火,让他想起了《圣经》中耶稣受难那一夜,在一样的寒冷中使徒彼得也是这样围着篝火取暖.于是,大学生和这对母女,也就围着篝火随意地讲了耶稣让彼得在园子里的这一夜,鸡叫之前,要说三次“你不认识我”的故事,而这则圣经故事讲完后——

大学生叹一口气,陷入沉思.华西丽莎依然微笑着,却忽地呜咽起来,那豆大的泪珠儿顺着面颊纵横流淌,她用袖子遮住脸避开火光,仿佛羞于自己的眼泪;而鲁凯丽娅则一动不动地凝望着大学生,脸涨得通红,那表情变得严肃、沉重,就像一个病人强忍着剧痛.

农民工从河边回来了,其中一个骑在马上,越走越近了,篝火的光在他脸上闪烁.大学生向两寡妇道过夜安后,便走掉了.

小说中的“事情”(不是故事)就是这样.在这些随风而起或随风而落的事情(情绪)中,篝火是三个人物聚在一起的中心,是此篝火与十二福音书中的彼篝火连结的两个点.是整篇小说中最有象征,最含思考,又最被忽略的“事情”的细节.是的,我们首先要明白这篇在契诃夫小说中最独一无二,也最具文学价值,又较少被人谈论的小说,它不是写入物,也不是写故事,它仅仅是写了“事情”和“情绪”,是最典型的事情加情绪的心绪小说.而当我们把这篇《大学生》放在十九世纪的写作中,必须认定它是一篇小说时,“心绪小说”也就产生了.而这堆篝火,就成了“心绪小说”隐含而光亮的细节.它是通篇小说寒冷中的一个暖点,是黑暗中的一粒光源,是现实与神秘、今日与久远连接的两个端点.就是人物的情绪在沉沉疼痛的变化中,篝火作为细节也在起着支点的作用.“他(大学生走后)回头看看.孤寂的火光在暗夜里静静地闪烁,篝火周围已不见人影……蓦地他由衷地感到喜悦,甚至停下脚步喘了口气儿.他想:往昔与现实联系着.那一个互为因果的事件环环相扣,层出不穷.他似乎感到,适才他看了那环节的两端:只要碰碰这一端,另一端便立即抖动.”

小说完了.契诃夫在这儿说的“两端”,落实到文字上的叙述,正是“这边”大学生和母女双寡围着的篝火;而“那边”,耶稣受到,仆人和差役及彼得等,也都在围着篝火.至此,篝火已经不再是小说中的篝火,而是这种小说的支点——连接点——作为人物、故事与以外的“事情”的支点与连接点的细节在呈现.

于是,我们发现,在故事、人物、环境以外,这种“心绪小说”的新细节.它不为人物服务,不为故事推进着力,也不为特殊环境而比衬和烘托,只为“心绪”作“支点”,为情感变化,为魂灵存在和深远的思考落地而支撑.正如这《大学生》中的“篝火”样,《阿Q正传》中,阿Q在临死之前,要把供状上的圆圈,用力画得又圆又好看,这样的细节,更让我们想到小说该怎样去写,细节让我们怎样去思考.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把小说中的细节,简单、武断地分开理解为这个细节是为了人物,那个细节是为了故事,这类细节是为了环境,那类细节是为了事情、事件和情绪——这是鲜明、拙笨的错误.一如我们不能否认《最后一片绿叶》中那最后的一片叶子,虽然那来自细节的大多的金币,都交给了故事去挥霍,但那个细节,却也是人物情感的千丝与万缕.一如《一个小官吏之死》中的喷嚏,是人物命运和事件的全部支点,也是人物命运与故事的开始与根源.实质上,文学中最好的细节,应该是同时与人物、环境、情绪、事件都密不可分、勾连不断,同时是A,又同时是B,以为是A,其实是B,发现是B,又感觉为C而存在的细节.这样的细节,是不朽的细节.每一个作家都会为找到了这种细节而癫狂,为没有找到而苦恼和沮丧.也因此,才要继续写作和寻找.

因为,这样的细节,不是上帝指缝中无意的漏粒,而是上帝开恩后双手捧来的给写作者明确的赠物.

2016年1月14日于北京

结论:此文为关于支点和文学坚实和细节方面的文学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曹洪波:文学是一生的不了情
陌陂,这两个字,十人九不识 人们不明白这两个冷僻之字背后的隐喻,就像,读不懂曹洪波的如水才思缘何而来一样 “陌陂是个被时间淹没了的古镇 在南阳之东 之东就是南阳盆地的盆沿了”,.

政治论还是认识论:文学理论教材中国化的最早尝试
段 恺(山西大学文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 200240)关键词政治论;认识论;统编教材;周扬;文学理论摘 要20世纪60年代初文艺政策调整时期出现的蔡仪.

美国电视新闻档案馆:岁月令新闻永恒
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有座范德比尔特电视新闻档案馆 过去50 年间,它一直以独特的方式记录历史———对主流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进行录像并归档保存 由于很多视频资料连原.

朝韩首脑会晤细节:一起合个影怎么样
“时间有点延误了,但没关系,咱们可以在一起多待一会”在18 日首次访问朝鲜平壤的文在寅,仅在当天就和金正恩进行8 个小时会谈 两国领导人当天不仅从机场同车抵达百花园围宾馆,而且.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