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马克思主义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和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中国化分析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4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中国化分析,本文是马克思主义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跟马克思主义和科技和分析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王宁

(淮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摘 要: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反映了科技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研究了马克思科技观和现代西方科技观,并梳理了马克思科技观的中国化,总结、、、和等领导人关于科技观的主要思想.

关键词:科技观;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3.048

1科技观概述

1.1科技观的内涵

国内学者对于科技观有以下观点:李柯霏(2014)认为,科技观首先是一种看法和观点,其次也是一种理论说明,它不仅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有关,而且与科学和社会关系有关,它总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同时思考了科学技术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刘皓(2013)认为,科技观是指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的认识或看法,它是从人们的科学技术实践中总结而来,同时又指导着人们的科学技术实践活动.当代,每个国家科技发展政策都是依据科技观来制定的,可见科技观对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活动在人类发展实践中占有一席之地,人类在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对科学技术的看法即科技观,因此科技观并不是单个存在的,它和其他社会意识之间存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1.2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马恩关于科学技术的认识.李柯霏(2014)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关注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看法乃至理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她认为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基础,科学和技术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在推动人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生产力是人们世界观改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之间存在辩证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实践中不断促进社会发展,换句话说科学技术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进步的,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又推动着人类的不断发展.赵培军认为,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对科技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价值的一种观点及看法,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它反映着科技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实践中,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20世纪上半叶,列宁、斯大林结合苏维埃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较好地把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与中国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1.3现代西方的科技观

科技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科技,科技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在某些方面阻碍了人类的发展.刘皓(2013)把现代西方科技观分为贝尔纳的科学社会功能理论、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理论和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理论;李柯霏(2014)则指出,现代西方主要有两种科技观:一种是乐观主义的科技观,一种是悲观主义的科技观.前者主要是指在社会发展和历史发展进程中科技起决定性作用,科技占有绝对性和主导性地位,科学技术决定论是乐观主义科技观的基础,而科学技术统治论丰富和发展了乐观主义科技观.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卡恩、托夫勒、奈斯比特.而后者认为虽然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从程度上来说科技加重了人类的灾难,且科技带给人类的痛苦和困扰是占主要方面的,悲观主义科技观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科技的社会价值持否定态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德国著名哲学家施本格勒等都是悲观主义科技观的代表人物.无论是乐观主义科技观还是悲观主义科技观都是片面的,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本文偏向于李柯霏的乐观主义科技观和悲观主义科技观,如果科技不能造福于民,那或许就是无用的,甚至会给人类发展带来困扰和麻烦.

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2.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在中国革命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几代领导人对科技观的不同阐释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赵培军认为,与侧重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和侧重于科学技术创新、科技人才的培养以及科技理论的创新,新时代,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提出了中国梦的发展战略思想,把科学观提升到国家核心利益的高度,注重科学技术发展.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根据中国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观点,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观,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新时代中国梦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主要内容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主要内容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

2.2.1的科技观

的科技观思想主要体现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中国现实发展的重大决策上面,1956年,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且批准实施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全国上下燃起了科研的热情,先后研发了、氢弹,并且建造了人造卫星,此时我国的科技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以后中国社会及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认为科学精神应包括实事求是、严谨周密、谦虚谨慎.曾指出“人们为了要在社会上得到自由,就要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人们为了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

2.2.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在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会上鲜明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人才问题是科技发展的核心问题.曾强调知识和人才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具有很大的重要性,要有战略性眼光,同时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来完成.指出要在党内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同时指出国家的强大和经济的发展依靠的是劳动者的素质以及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由此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的主张下不断地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中国化进程也在不断加深.认为要靠科学和技术的力量才能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大幅度发展,这也深刻说明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2.3的科技创新观

在继承和发展科技观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自己的观念,即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核心.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不断的发展,世界科技革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带领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主张下得到了全面落实,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教兴国及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发展战略.我国要利用改革开放的大好势头加紧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断加强与国际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以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兴起的今天,我们要更加主动地迎接挑战,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指日可待.指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因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得到了很大的推动,我们必须要把握科技发展这一趋势,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力发展科技创新,用创新科技不断地改造和发展我国经济.

2.2.4的科学技术思想

在前几代领导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主创新”的思想,要想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要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当前我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把人才培养好,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国家发展的命脉则依赖于科技创新.曾指出,大力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科学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离不开科学技术.不仅把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而且更加注重科学技术带给人民的实惠,从民生的角度发展科学技术,坚持以人为本.

2.2.5的科技观

十八大以来,关于科学技术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告诉我们:“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要坚定不移的走科技强国之路”.随着国际社会竞争不断激烈,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越来越重要,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科技创新道路,并部署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同时强调国家发展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利用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解决经济发展矛盾,而且可以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扫除制约科技发展的障碍,不断地把科技融入人们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把创新的活力充分释放以便更好的实现中国梦.在发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注重人才资源,健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打造出国际一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高级的创新型团队,不断地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活力,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和帮助.

3总结

马克思、恩格斯在尊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及深刻探究和验证科学技术本质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关于科学技术的观念,并且对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为社会发展准备了充实的理论基础.而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科技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基础上深化和发展而来的,并由此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有着不同的论述,且每一阶段的论述都对中国社会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关于科学技术的论述在中国实践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的观念,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它还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不断地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柯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2]赵培军.凝聚中国梦共识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研究[J].创新教育.2014.

[3]刘皓.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4]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论科学技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Z].新浪新闻中心.2015910.

此文结束语,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和科技和分析方面的马克思主义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马克思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实践历程
基金2018 年国家社科基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学与应用研究”(18BKS178); 2018 年陕西思想政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立项课题“新形势下马克思.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中的若干辩证关系
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对象,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为党和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

如何正确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其本身最基本、最普遍原理、时代特性和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伟大历史历程,它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性质所决定的 1 什么叫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延安窑洞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花
长征结束到陕北后,特别注重学习马列主义著作 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著名论断,推动全党掀起了学习马列主义的 在凤凰山麓李家窑里夜以继日.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