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话语权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与外媒舆情中的中国形象构建和话语权竞争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主题:话语权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9

外媒舆情中的中国形象构建和话语权竞争,本文是关于话语权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与话语权竞争和舆情和媒舆情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话语权论文参考文献:

话语权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文化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一、中国形象问题国内外研究综述

近年来,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程曼丽指出,要提高国家形象,全面提升对国际舆论的影响力要从两方面下手.一方面应打造一批本国传媒“航母”,形成权威的传播机构,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另一方面还应借助国外主流媒体反向进行二次传播,即“借海出航”.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国外媒体的涉华报道进行研究,已开始意识到“借海出航”对于中国形象的构建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王宁认为,国家形象该用“世界的语言”讲述,我们首先要对长期以来的东方主义虚幻性和意识形态偏见进行反思,然后再对这一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最终重建我国的国家形象.

在西方,有关中国形象的文献起源较早.门多萨神父所写的《大中华帝国志》,是西方有关中国形象研究的“里程碑”.书中描绘中国形象的词汇有“勤劳”、“礼貌”、“尊师重教”等,但也有“贪婪”、“丑陋”等负面词汇.随后的几个世纪,西方对中国形象的宣传皆为正面为主.比如,麦高温称“中华民族是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证明了自己真正拥有作为一个伟大民族的品质.”此外,阿绮渡德、E.A.罗斯、埃德加·斯诺也有在他们的著作里对中国形象进行正面积极的描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主张“中国威胁论”的西方学者不在少数.芒罗、莱斯特·布朗、戴维·拉登等均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威胁论”推波助澜.而21世纪,正在中国继续高速蓬勃发展的今天,西方一些学者又从另一个极端的角度出发,制造出了“中国崩溃论”的论调.华裔律师章家敦、斯塔德维尔等指出,中国的经济正在衰退,中国正面临一场天崩地裂般的崩溃.可见,西方学者对于中国形象的研究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但近现代的著作中相对缺乏对中国形象的客观描绘,多为一些根据不完整数据进行的假象和猜测.

纵观国内学者的研究,不难发现,对于中国形象问题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抑或是基于某部作品的中国形象探究,研究方法相对单一.文章基于外媒舆情中的中国形象构建的宏观分析,对日本主流报刊中的中国形象进行案例分析,进而从话语权竞争的角度阐述中国在国际舆论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外媒舆情与中国形象——以日本主流媒体《产经新闻》网络报道为例

日本全国性报纸媒体主要有《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产经新闻》、《日本经挤新闻》、《北海道新闻》、《中日新闻》、《西日本新闻》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朝日新闻》、《读卖新闻》和《产经新闻》.从对中国的立场和中国形象构建方面来看,《朝日新闻》自诩中立,但近年来由于日本政府的打压和控制,也呈现出诱导舆论,看似中立实则为政府发声的“两面派”作风.《读卖新闻》和《产经新闻》极端保守,基本保持一致论调,为政府引导舆情所用.《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产经新闻》三大主流报纸媒体能够反应日本政府的价值取向和引导目标.文章以《产经新闻》为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对《产经新闻》网络版中关于“中国”相关新闻进行全期间检索.结果表明,截至2018年9月8日,共有相关报道17412篇,其中近半年内,共有1394篇报道.从全期间来看,报道时间主要集中在2016年7月~ 2018年8月.

其次,从检索出的报道中抽取“正面倾向关键词”和“负面倾向关键词”,再次进行检索,把握其频数并再次检证报道的情感倾向性.

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到,《产经新闻》涉华报道中关于经济的报道所占比例最多,达34.8u/0,可见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显得尤为关心.其次是“其他”和“国际新闻”.在国际新闻里面关于台湾地区的攻治问题篇幅较多,由此可以管窥日本对于中国主权问题的关注.而通过分析情感倾向关键词,并进行全期间搜索,比如“中国(中国)”加“凳展(发展)”,“中国(中国)”加“危橙(危机)”等,正面关键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发展”,达1030次.负面关键词最多的是“危机”,达634次.总体来看,《产经新闻》对中国的报道呈现正面情感倾向的多于负面.在笔者进行定量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产经新闻》对中国的外交问题和主权问题尤为关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非洲国家积极建立合作关系,此类报道数量尤多.例如,2018年8月23日,萨尔瓦多共和国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与此同时与台湾断交.针对此次事件《产经新闻》发表了3篇社论.

三、国际舆论中的话语权竞争

话语权指的是“话语的权利”,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运用话语的“能力”和“程度”.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是一切阶级或集体掌握意识形态的基础,也是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决定因素.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增加,中国声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说,中国已经在世界舆论中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在国际舆论中还存在着一些“西强中弱”的现象,“被构建”甚至“失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何消除西方对我国的误解、歪曲,消除世界与中国的隔阂,建立其中国独有的话语权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2010年,奥巴马公布了美国的国家战略传播框架,从公众外交,国际广播,信息/心理运作,公共事务等角度对民众进行认知操控.特别是当今网络时代,重视网络外交这一新媒体手段,可以对公民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他国舆论,甚至对民众行为都产生很大的影响.美国从2010年以来,网络外交格局日渐清晰,比如著名的社交网站Facebook就是美国“21世纪外交战略”的重要平台.新媒体在人民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触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于传播价值观,提升话语权,干预他国内政等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2011年日本“311”地震,就有留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灾情直播,微博上对于日本遭受地震这一事件关注度暴涨.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要争夺国际舆论中的话语权,必须重视新媒体中话语权的建构,抢夺新媒体的传播阵地.

四、改进中国形象传播策略,提升话语权

国家形象,作为近年来在传播学、政治学领域较为前沿的问题,代表着一国综合实力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名片.

国家形象,作为近年来在传播学、政治学领域较为前沿的问题,代表着一国综合实力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名片.雷米·马诸又在《文汇报》发表了《西方人如何理解中国》的文章,称“这多鲜艳的牡丹——它的色彩、芳香与艳丽,已开始弥漫全世界,它象征着中国的影响已遍及全世界……若有人试图为它画像,此画像往往不真实——它被他人涂改了千百遍”.可见,在西方媒体的影响下,外国媒体对中国形象普遍存在着误读.西方媒体涉华国际舆情的关注点在于政治、外交.军事等领域,在描述中国与邻国的关系,比如中日关系时,倾向于将中国描述成一种威胁.在国际语境中,用冲突框架来报道中国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日本媒体不仅受历史原因的影响,也受到西方媒体的引导,在涉华报道中,往往不能保持客观立场.

综上,要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自塑”和“他塑”同样重要.为了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必须了解不同国家受众的特点,摒弃以传播者为本位的思想,加强对外传播的针对性.

本文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话语权竞争和舆情和媒舆情方面的话语权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话语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俄罗斯媒体涉华舆情形态和中国形象
在对外传播中,一个国家的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对另一个国家的关注、报道,其频率和态度,会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两国之间的亲疏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着两国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这种关注和报道,自会引导形成他.

全球媒体对中国形象的跨国界建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舆情分析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在上海开幕,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 本文从全球媒体对进博会的新闻报道入手,选取了16个国家①48家主流媒体②以进博会开幕首日的新闻报道作为研.

景芝:品牌传播升级,为中国形象助威
随着一带一路现代经济建设,中国国家合作战略中,品牌地位价值越发凸显 作为传统的中国白酒企业,在这样一个历史机遇面前,自然不会落下脚步 5月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

余华小说的域外传播和中国形象的建构
小说塑造中国形象,主要依靠“讲故事”以及故事里塑造出的人物形象 当然域外传播还要看文本被翻译到域外的水平,即“再创造”的水平 因此这需要一批高水平又尽可.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