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材料浏览

赵氏孤儿类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小处着眼精益求精马连良先生为京剧《赵氏孤儿》的程婴设计服饰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赵氏孤儿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9

小处着眼精益求精马连良先生为京剧《赵氏孤儿》的程婴设计服饰,该文是关于赵氏孤儿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和马连良和精益求精和程婴设计服饰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赵氏孤儿论文参考文献:

赵氏孤儿论文参考文献 马哲论文青马班结业论文机械设计和制造期刊毕业设计说明书

口述◎.迟金声  整理◎.尚 远

以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为四大头牌的北京京剧团,是上世纪中叶京剧界实力最强的剧团之一,创造了一大批优秀剧目,为京剧留下了经典之作,很多剧目至今广为流传,成为全国院团学习的标准演法.

我的老师马连良先生与谭富英先生过去各自领衔自己的剧团,只有在义务戏、大合作中才同台,两位老生大师能够在同一个剧团合作,当年是很具有轰动效应的.再加上旦行的张君秋先生与净行的裘盛戎先生,以及马富禄先生、李多奎先生等诸位老艺术家,还有四大头牌原先领衔的剧团中的优秀演员,组成的这样一个大剧团在当年也是罕见的.四大头牌(也是团长)各有代表剧目,又进行了多样化的合作、联手,使得剧目的质量得到了很高的艺术保证.团长们的合作有不同的组合,两位的合作最为常见,三位团长的合作也有不少.如马、谭、裘合作《三顾茅庐》《群英会 借东风》《官渡之战》等,谭、张、裘合作《大保国 探皇陵 二进宫》等,马、谭、张合作《四郎探母》《状元媒》等.马、谭、张、裘四位团长合作过的传统戏有《龙凤呈祥》《四进士》等,新剧目则是应推《秦香莲》与《赵氏孤儿》.

1957年合团以后,所谓“四大头牌”正式形成,剧团到上海等地演出,效果很好.巡回演出到无锡时,张君秋先生拿出了《秦香莲》剧本,这是荀慧生先生送给他的本子,荀先生认为张先生的条件很适合演这出戏.大家讨论了剧本以后,都认为北京京剧团排演这出戏是合适的,四位团长都在剧中担任角色,李多奎、马富禄二老也参与.经过讨论商定,角色安排如下:马连良饰王延龄,张君秋饰秦香莲,谭富英饰陈世美,裘盛戎饰包拯,李多奎饰国太,马富禄饰张三阳.当时,还有上海华东戏曲研究院的《秦香莲》剧本,周信芳先生在南方也演出过此剧,中国戏曲研究院也有一个改编整理的本子.北京京剧团这出戏的剧本经过了细致的推敲、修改,一经上演,迅速走红,被剧团带到了各地,尤其四大头牌的合作,使这出戏从头至尾一直保持着热度.1964年,此剧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为京剧电影,主要演员有变动,因谭富英先生身体状况不佳,改由马长礼演陈世美,李四广扮演张三阳,此外,还有赵丽秋饰演皇姑,谭元寿饰演韩琪……马连良先生在前半出中饰演的王延龄,把老臣的沉稳、机智和耿直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唱腔上,因为考虑到王延龄在整出戏中的地位,并未安排大段成套的唱腔,但马老师唱的【流水】【散板】【摇板】都非常精致考究.在驸马府“寿堂”一场中与陈世美的念,既有旁敲侧击的引导与劝诫,也有诙谐的弦外之音,听之过瘾!这就是马派“念”的魅力.

北京京剧团创排的《秦香莲》至今仍是北京京剧院常演剧目,而且广为流播,被争相学习上演,现在全国大多数院团演出此剧都是依照北京京剧团版本的.

《秦香莲》一剧,主角是秦香莲和包拯,马老师的王延龄只在前半出中有戏份,而四大头牌合作的《赵氏孤儿》,则可以说是众星捧月般地推出了马派集大成的作品,是以马老师的程婴为第一主演的.

京剧中“赵氏孤儿”题材的剧目原有《搜孤救孤》,剧情上只是全部故事的一部分.1958年陕西省秦剧团来北京演出,北京文艺界在北京剧场观摩秦剧《赵氏孤儿》,马、谭、张、裘四位团长都去看戏,他们一致认为这出戏的基础不错.当时北京市文化局局长张梦庚也认为,《赵氏孤儿》这出戏由北京京剧团的四位团长合演最合适.秦剧原剧本是马健翎同志编写的,改编京剧由王雁同志执笔,请中国京剧院的郑亦秋同志导演.演员阵容如下:

马连良 饰

程婴

谭富英 饰

赵盾

张君秋 饰

庄姬公主

裘盛戎 饰

屠岸贾

马富禄 饰

晋灵公

小王玉蓉 饰

卜凤

周和桐 饰

魏绛

刘雪涛 饰

赵朔

马盛龙 饰

公孙杵臼

马长礼 饰

韩阙

张洪祥 饰

提弥明

谭元寿 饰

赵武

演出了几次以后,裘先生提出他演屠岸贾不太合适,于是又决定裘盛戎改演魏绛,张洪祥演屠岸贾.这出戏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成为了北京京剧团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也是马老师晚年艺术的一个高峰.

马老师在这出戏当中全面地展示唱、念、做各方面的技巧.比如唱腔上,“白虎大堂”一场“在白虎大堂奉了命”一段唱,保留了《搜孤救孤》里经典的唱段,马老师以老谭派唱法为基础,进行了细微的加工,唱出了马派的特点.后边“说破”一场的【反二黄散板、原板、散板】唱段则颇具新意,将十五年的忍辱负重凝结、表达出来,感人至深.关于这出戏马先生唱念做方面的著述较为丰富,这里我想着重谈谈马先生在这出戏中对服装、舞美的设计.

一位卓越的艺术大师,他的成就往往是多个方面的.一个优秀演员艺术修养的表现,不仅仅局限于舞台上表演的具体设计,还往往涉及舞台整体审美的各个方面.无论内外行,只要一谈起“马派”就必会联想到马派的“扮相”——服装、饰品、盔头、道具、守旧、幕帘、装饰等,甚至乐队演奏员的服装,都包括在马派舞台艺术的整体美之中,这和马派的“唱念做打”一样,同是舞台美的展现.从上世纪30年代“扶风社”时始,马连良先生就对服装服饰进行大量的尝试,有的是在传统的样式上进行调整,有的是大胆地改革创造,还有的则是恢复了一些绝迹舞台的样式、规制.其核心理念就是要让人眼前一亮,赏心悦目.

马先生对于服饰的改革是连续不断的,也是循序渐进的.可以说每推出一个新的剧目,他总是在服装上、舞台美术上进行整体的包装,每一个戏都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以及剧目的整体气质设计服装.一些成功的经验保留、推广,一些不太成功的尝试又进行淘汰或加以改进,再付诸实践.

《赵氏孤儿》作为马先生晚年集大成的作品,服装上是新旧并存,既有最为传统的老生所用的行头,也沿用了一些过去研制的马派特色的行头,又重新专为此剧设计了几件服装.

《赵氏孤儿》戏从时间跨度上分出了前后半出,前半出主角程婴正在壮年,是黑髯口的;后半出则是十五年后的事了,程婴已须发皓然了.

前半出程婴戴的髯口是一口头发制作的黑三,看上去有垂性,显得厚重、沉稳,更加符合程婴的性格和前半出戏的气质,同时也为与髯口有关的表演创造了一些便利.

程婴最初上场“报信”所穿的“襕衫”是极具马派特色的一件服装.最早是马先生排《要离刺庆忌》时添置的.马先生曾跟我说过:“襕衫这件服装,最早朱素云先生有.” 朱先生是小生行的老前辈,资历颇深,清末曾入宫演戏,他戏路很宽,服装上也很考究.不过,朱先生以后“襕衫”就绝迹了,马先生将它恢复起来.“襕衫”是以素蓝色绸料制作的,特点是圆领、外加黑色宽边,在戏曲舞台上是有功名而未曾做官的书生所穿的.古籍中“襕衫”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宋代即已盛行,到明代则在文人中广泛使用了.那时就用蓝色料子制作了,形制也较以前有了大的变化,历史资料中“襕衫”的形制与今日舞台上的样式还是颇为相近的.《赵氏孤儿》中的程婴是赵家门客,身份正与襕衫相应,作为程婴首次上场,颜色也较明亮,给人以精神、爽利的感觉.

“盗孤”时,程婴是以“草泽医人”之名应召进宫的,身上改穿黑底、蓝边的“襕衫”,显得较为朴实,则更符合“江湖郎中”的身份,深色调也比较符合剧情紧张的气氛.马先生与很多地方剧种的名家交流很多,互相学习、借鉴,马先生在这一折中特地把鸾带系在身后,就是保留了过去向山西梆子借鉴的扮相,是很有特点的.

与公孙杵臼“定计”以及“白虎堂”时,程婴还穿传统的白大领的黑褶子,与传统戏《搜孤救孤》相同,只不过戴的是改良的高方巾,小有调整而已.这其实体现了马先生对传统的尊重.

后半出《赵氏孤儿》是十五年后的故事,程婴已然白发苍苍,髯口换了白三.

马先生在《赵氏孤儿》中创造了两件特殊样式的帔,一为“打婴”一场的墨绿色帔,一为最后“报仇”一场的黑色帔,都是特为这出戏新制作的.前者图案较为简练,像是起居和一般外出所穿,而后者图案较为复杂,显得比较华贵,配以庄重深沉的黑色,正好适合于剧情中“饮宴”的场面和整个戏大结局的气氛.这两件服装做得很有新意,袖子都非常肥大,整体长度比一般的服装稍短一些,里面还要穿长及脚面的衬裙子,帔的下摆、衣襟之间都能露出裙子来.我们看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一些年老的男性就有穿暖裙的,所以马先生的创造是有所本的.可以说这出《赵氏孤儿》最为突出的服装设计就在这两件帔上,真是古意盎然,服装古雅的格调与《赵氏孤儿》史诗般的意境是相匹配的.

夹在“打婴”“报仇”之间的,还有一个重点场次“说破”.这场程婴穿的是一件香色褶子,选用的是带有暗花的老库缎料子,配以蓝色的大领,虽然没有绣活,但显得颇为阔绰、富态,说明程婴在屠岸贾府中是受到优待的,物质条件不错.蓝色大领与蓝色绸条也相呼应,色彩上很有设计.尤其是在【新八岔】的曲牌中,白发苍苍的程婴穿着褶子,手拿图册缓慢地走出侧幕,内心纠葛和饱经沧桑展现得格外充分、厚重,十五年的辛酸历程不言而喻.

此外,还应提到马先生在《赵氏孤儿》中对头饰、鞋袜也都有细致的设计.前半出的改良高方巾,有细微的点缀,配上小翅子,既有新意,又保持了俊朗、大方的格调.后半出要穿那两件帔,则需要配以员外巾,因为帔不同于传统的样式,员外巾也要区别于传统形制才能统一,所以马先生在这出戏所戴的员外巾是纱质的,这样一来,里面就需要打发鬏,观众看起来若隐若现.“说破”一场中,程婴身穿香色褶子,头上是白发鬏,这个发鬏是用朱红色的线去扎的,非常醒目,真如白鹤头上的一点红,显出程婴虽老而精神犹好.此皆小处着眼的地方,体现了马先生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

需要说明的是,这出《赵氏孤儿》的服装,马先生在数年的演出中作过不同的尝试、调整,我们可以从当年的剧照看到一些情况,以上所谈的是后来相对固定的扮相.

此外,《赵氏孤儿》的其他人物角色也有一些服装上的创作.屠岸贾前边戴的盔头是改良的紫金冠,配以翎子、黑满,身穿红蟒,腰挎宝剑,还加上了一个很大的红色披肩,这是颇有新意的地方,这一身服装配合架子花脸的表演,突出了屠岸贾的残暴专横.庄姬公主是这出戏的女性重要角色,服饰也有创新,比如魏绛回朝与公主见面以及“阴陵”等场次,庄姬公主穿黑帔,头上则戴了一个旦角的“驸马套翅”.最后“报仇”一场时,庄姬公主穿绿蟒,这也是过去旦角很少用的,非常好看,既符合庄姬公主的年龄、气质,又尤其显得华贵而别致.从这两个人物服饰的例子中我们也看得出,《赵氏孤儿》的编创是非常用心的,也是细节见成效的.

马派艺术是一个整体,马派的行头、舞美无不体现马连良先生的审美.马先生虽不是书画家,但他平时对书画、金石颇有兴趣,对生活细节也颇为留心,这对他在服装服饰和舞台整体美的设计上都有帮助,毫无疑问,马连良先生的审美是很高级的.他改革、创造的很多服装服饰及其理念,影响到了很多他的同辈人、后辈人,更成为了今日京剧界遵从的规范,甚至影响到了别的剧种和领域.我有幸追随马先生身边多年,得到了老师的传授和教益,也是马老师很多新剧目创作的见证者,我把一些关于北京京剧团《赵氏孤儿》等剧目的相关情况回忆出来,也算是对马先生的纪念吧.

马连良(右)饰程婴,张君秋(左)饰庄姬公主

朱强(右)饰程婴

概括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经典赵氏孤儿专业范文可作为马连良和精益求精和程婴设计服饰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赵氏孤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马连博:在人工智能时代乘风破浪
“我的研究,概括起来讲就是‘一点两面’ ”马连博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说起话来干脆利落,“这个‘点’呢,就是以计算智能.

马连良的两件竹衣子
天津戏剧博物馆是1986年在广东会馆主体建筑原址上成立的我国第一座戏曲类专题博物馆 在这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中,收藏着众多的戏剧文物,有戏剧名家的书画、戏装、戏单、唱片、剧照…………多个类.

马连良先生和马派艺术
马连良字温如号古历轩主回族北京人 京剧“四大须生”之首,与周信芳先生并称“南麒北马”他唱做并重,着重表演,塑造了许多舞台人物形象,深受广大戏迷的欢迎,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