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mba论文>材料浏览

社会责任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在社会化过程中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社会责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2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在社会化过程中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本文是社会责任方面毕业论文范文和新媒体和社会化和社会责任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社会责任论文参考文献:

社会责任论文参考文献 新教育时代杂志社新媒体营销论文新教育时代杂志新教育时代是正规期刊吗

摘 要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大获成功,整个纪录片界都沉浸在兴奋之中,兴奋之余更多了对纪录片的思考,从曾经做纪录片的纷纷转行做电影做综艺,到“众筹纪录片”.纪录片的模式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纪录片不再那么高高在上,成了记录者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成了普通人眼中的“知识宝库”,成了社会化过程中具有趣味性的“档案”.从《舌尖上的中国》到《我在故宫修文物》,一部部有口碑又有内涵的纪录片收获了大众的关注与喜爱.那么纪录片作为一个记录时代变迁的重要社会性媒介,不可避免要受到社会化媒体的影响,新媒体与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纪录片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如何讲好故事又如何做好纪录片本身呢?文章以《舌尖上的中国》和《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分析纪录片从小众化到社会化的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以及纪录片在社会化过程中,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关键词 新媒体;纪录片;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5-0129-02

1 纪录片的历史与现状

如今的纪录片,无论是为民间独立纪录片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还是自身栏目化的创作存在着种种困惑,不少纪录片从业人员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都纷纷转行做起高回报的综艺节目.部分从业者过度追视率而忘却社会责任,人文内涵关注逐渐萎缩.如今的电视节目无不以获奖和收视率为唯一衡量的标准,而走向故事化的纪录片为了追求功利的标准吸引观众的眼球,而逐渐暴露出重技巧而轻视意义、注重形式而背离人文思想的弊端,甚至步入猎奇创作的误区.纪录片作为“知识宝库”能够走入大众视野,拥有收视率必然是好事,然而在其不断发展,逐渐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面临诸多问题,如何做到制作方和受众的双赢,是纪录片社会化过程中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 从《我在故宫修文物》看纪录片的社会化

近期广受好评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讲的是故宫稀世文物修复故事的纪录片.它真实记录了珍贵文物的修复过程,展现这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与传承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展示了故宫文物的原始面貌和文物修复的高超技术,记录“文物医生”和他们的“文物复活术”.它不仅近距离展现了文物修复师们高超的技术,并传达了文物修复师们的日常生活与修身哲学.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爆发源自年轻一代聚集的B 站.0 到17 岁的用户是B 站用户的绝对主流,接下来是18 到24 岁的用户,25 岁以上的用户加起来不到10%.而在一些平台的用户数据分析中,“喜欢轻松有趣的事物”“比较疏远艰深的说教”几乎成了对年轻用户一致的标签.也就是说,与父辈相比,年轻人更热衷轻松有趣的表现形式;即使是身处面临比较大的生活压力的北上广,他们也更乐意以一种“自嘲”的方式面对现实的艰辛,或转而寻找与他们感觉契合的娱乐产品来解压.这也是《我在故宫修文物》制作过程中深受年轻观众欢迎的原因.

很多人将《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火爆,归因于国学教育的重新流行、日剧传播带来的“工匠精神”引人瞩目,然而单单只有时代背景的推波助澜是完全不够的,从片中人物到文物修复过程的娓娓道来,这部作品就像《深夜食堂》里的小林薰,身携沧桑经历,却没有评头论足的“学究气”,只是以一种平易到尘土里的姿态将“一事,一生”的故事娓娓道来.纪录片走进影院、走向观众都是一场苦旅.没有商业片的明星阵容,也没有无限量的资金支持,只有观众的喜爱和观众的支持才是她最大的依靠,为了寻找这种依靠,制作单位的努力可想而知,纪录片从业者打破原有的封闭格局,走向开放,扩容与纵深,积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打造以“真实”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建立中国纪录片产业体系标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坚守纪录片的“档案”功能,或许这才是开启纪录片时代大幕真正的信心源泉.

3 社会化是否等于年轻化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大火使业界注意到年轻人对纪录片的热衷和向往,在此之前,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20 ~ 29 岁的观众占到了全部观众总数的半数以上,而青年白领及学生群体,也几乎达到了全部人数的48%.《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的前作,同样创造国产纪录片高票房的《喜马拉雅天梯》,最主流的观众依然是“90 后”,有学生观众甚至留言自己是“逃课来看片子”.《我们诞生在中国》中的“萌宠路线”、真实的动物生活细节以及美丽的风光;《喜马拉雅天梯》中包含的西藏风光、极限运动.这些都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元素.在国内纪录片市场“代际更迭”的过程中,国产纪录片市场受追捧的原因,离不开年轻人群的大力支持追捧.这一方面得益于年轻观影群体受教育程度的日趋浓厚,文化欣赏水平不断地提高,以及观影层次,类型的分层,另一方面年轻人受多元文化的熏陶,而纪录片创作者做需要做的就是从传统文教片的思路里挣脱出来,“新瓶装旧酒”,以年轻人的方式讲述那些冷僻却又充满知识性的题材.

国产纪录片走向社会化,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如何照顾年轻受众的喜好,在轻松有趣的基调中,让年轻人更主动地聆听故事背后的文化深意,着实是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所要面临的一道重要命题.我们不能抱怨观众不喜欢看纪录片,也不能抱怨纪录片走进不了院线,纪录片一直以来被视为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最好的载体,观众不仅能从纪录片中了解知识历史,也能看到与当下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有价值的东西被认真记录,这才是纪录片该有的成熟之处.有故事、有内容、有科普知识、有教育思想的纪录片,不更应该是被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的么,无论是精英阶层,还是普通从业者,无论小众还是大众,无论生活经验丰富的年长者,还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纪录片所面对的受众不该是一味的迎合任何一个群体,而是在每个群体的受众中总结自己、发挥所长、兼容并蓄,在过程中使纪录片在市场中走向成熟.

4 社会化的纪录片与社会责任

谈到纪录片的社会责任,最先想到的应该是作为独立媒体人所拍的雾霾纪录片《:雾霾调查》,这部被成为良心之作的纪录片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拍摄完成,拍摄者足迹遍布海内外,走访了多位专家学者.它站在人类社会的高度,突破时空界限,以大量客观的调查数据,和丰富先进的治霾经验为依据,回应社会对雾霾的关注,完成了一次雾霾知识的全民科普.全篇从母亲的视角切入,彰显人文关怀,通过平民化的口吻,渐进式的叙事结构,显隐两层面的叙事策略,充分利用多样化的视听表达,大数据集合式的外在呈现,给我们展现了“雾霾是什么”“雾霾从哪来”“我们怎么办”三个部分具有现实意义的影像.他让雾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在,集中唤醒了大众内心沉睡的环保意识,并凭借其人文性,深度性,显示贴近性,赢得了大众的追捧和赞誉.电视纪录片目前所呈现的多种状况需要我们为它积极寻找新的出路,如何在做好纪录片的本身的基础上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注重叙事手法的合理化,在此基础上构建创作风格.纪录片的纪实和表意同样重要,两者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纪实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优秀作品,从而达到高质量.

纪录片的重点是记录要着重表现的是生活的原生态,保证被拍摄事物的客观性,不需要事先安排构建,一切只要真实的客观记录,观众随着摄像机的移动慢慢走近事物的核心,拍摄者需要注意的是在此基础上如何剪辑如何安排事物的开展顺序,在选题和审美上将记录片提升.

2)纪录片需要娱乐化的包装.在纪实的基础上,对纪录片进行“再创作”,正如一系列广受好评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国》等,都是以偏娱乐的方式走进观众心中,和年轻人架起很好的互动平台,从而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分享,在无形中完成了纪录片的营销.

3)多渠道结合,提高生存空间.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发展,以及网络媒体影响力的日益增大,电视媒体需要针对受众不断变化的审美趋势和信息需求,改造改造节目内容和形式,为受众提供更多的选择,寻求与广大人民心灵契合的内涵基础.

5 结束语

这是一个到处充满发展的时代,对纪录片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纪录片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记录,更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纪录片的本质要求我们做好客观事实的传达,有些节目形式无法承载被记录的事物,纪录片是对这种“档案”形式最贴切的表达.在纪录片社会化的过程中,如何在做好纪录片本身的基础上求新求变,让纪录片拥有更多的受众,而不是完全的“娱乐化”.让所有受众在纪录片的社会化的过程中都有所收获,这才是纪录片创作者在这个时代应该坚持的.

综上而言:这是关于新媒体和社会化和社会责任方面的社会责任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社会责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新媒体时代下的纪录片传播
摘 要纪录片是一种记录和表达真实生活及社会现实变化的影视艺术形式 我国纪录片发展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纪录片的传播和发展途径悄然发生变化 现在,传统的纪录片传播方式如院线上映.

新媒体时代平面设计 之路探究
【摘 要】平面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范式,与传统绘画艺术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商业性和性,是以传递信息为终极目的的行为 新媒体时代,平面设计的制作、呈现、思维……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并逐步想二维、三维甚至四.

公益微电影:新媒体时代关于卫生健康工作传播方式以《萤儿飞》公益微电影为例
【摘 要】新媒体时代,卫生健康宣传工作利用传统媒体传播遇到瓶颈,媒介融合下的传播格局对卫生健康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索公益微电影作为新媒体时代卫生健康工作传播方式创新的必然,并以萤儿飞作为实例.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