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文化艺术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与满族新城戏的文化艺术特征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主题:文化艺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2

满族新城戏的文化艺术特征,该文是文化艺术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满族新城戏和文化艺术特征和满族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文化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艺术教育杂志企业文化杂志社艺术期刊企业文化的论文

新城戏作为我国满族戏曲艺术中唯一存留下来的剧种,不仅是满族人民群众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满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城戏是在满族说唱艺术“八角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和接纳了其他艺术的音乐元素,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满族新城戏.

新城戏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吉林省扶余市,新城戏名称的由来要追溯到清朝时期,在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正式建立清王朝.于公元1693年伯都讷老城被弃而建新城,设置新城府治,直到清末,这一段时间是“八角鼓”艺术发展最为鼎盛繁荣的时期,为了纪念这一段历史以及“八角鼓”艺术的发展,由此定名为新城戏.1 984年,新城戏的满族属性被进一步确定,由吉林省文化厅发文将新城戏改为满族新城戏.

新城戏唱腔音乐起源于最具满族特色的说唱艺术——八角鼓,即在发展过程中表演艺人将传统八角鼓的音乐进行了戏曲化的创作.扶余地区的八角鼓艺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已经开始融入戏曲元素,并编创了一系列二人小戏,但那终究还不是戏曲艺术.

直到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东北视察后提出了“东北应该创建自己的地方戏曲”的号召,为了响应周总理的号召,随即成立了新剧种创编委员会,开始了以扶余八角鼓唱腔为基础的新剧创作.并于1960年正式成立了新城戏实验剧团,在大量老艺人的不懈努力下成功编创出古装戏曲《箭帕缘》,全剧音乐均在八角鼓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谱写了一出以满族民间故事为题材的戏剧作品.于1961新城戏被定为东北的第一个戏剧剧种.随着时间的发展,新城戏又编创了《刘三姐》《江姐》《望江亭》《乔老爷上轿》等剧目.期间,新城戏剧团被迫解散.到1978年,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重新组建剧团,为了迎合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新编创了《铁血女真》《红罗女》《皇天后土》《洪皓》等一系列剧目.新城戏不仅将有着两百余年历史的扶余八角鼓传承下去,同时新城戏也成为了唯一的满族地方性剧种.

新城戏的唱腔音乐以“八角鼓”的音乐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吸收了满族民间曲调、清朝的宫廷音乐以及萨满音乐,因此新城戏的唱腔音乐是以八角鼓的27个曲牌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其他音乐元素并进行了戏曲化的修改.虽然新城戏的唱腔音乐在原有的老曲牌中进行了板眼的变化,但是原曲牌中所表达的情感依旧保留了下来.新城戏的念白是综合了韵白与散白两种形式.其韵白类似于评剧的上韵,而散白则是东北地方话中的“说白”.

“八角鼓”所传承下来的曲牌有【四句板】【推船】【寄生草】【安罗】【罗江怨】【数唱】【太平年】【剪句花】【诗篇】【茨山儿】【柳青娘】【煞尾】【石榴花】【鸳鸯扣】【耍孩儿】【闲腔】【四大景】【倒提篮】【银纽丝】【截断桥】【莲花落】【莫牛花】【五更】【娃娃腔】【摔板】【靠山调】【孝顺歌】等27个曲牌,新城戏的唱腔音乐在此基础上先创【原版】随后进行扩展,派生出了【三眼】【慢板】【二六】【行板】【数板】【垛板】【流水】【二三板】【弹颂板】和散板等板式,在唱腔音乐中更多地选用了老曲牌,有的在原来曲牌的基础上稍作变动,有的则是将原来的曲牌原封不动用于新城戏的唱腔音乐中.

锣鼓径也在套用京评戏的锣鼓经基础上不断吸收满、汉两族祭祀音乐中的音乐元素,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城戏锣鼓径.有的是将原来的锣鼓径进行相应的改动后加以运用,而有的则是不经改动直接使用,如新改编的锣鼓径有【小五点】【大五点】【连三点】【五青花】【嬷嬷神舞】和【一击鼓】等,利用满族特有的打击乐器进行演奏,突出表现了新城戏中的满族音乐风格.

新城戏所谓满族特有的戏曲剧种,不仅在其唱腔音乐上吸收了其他兄弟艺术的音乐元素,在其表演艺术上同样借鉴了满族其他艺术的表演形式.但是前期的新城戏并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表演特色,与京剧和评剧的表演没有太大的出入,直到1984年开始,才逐渐的形成了新城戏特有的表演艺术.

满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这也为新城戏后期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1984年之后,新城戏演员开始大量学习满族民间舞蹈,将民间舞蹈的艺术元素融入到新城戏的舞台表演中,经过向民间老艺人的学习,新城戏演员逐渐掌握了萨满舞、单鼓舞、寸子舞、火神舞、簸箕舞、嬷嬷人舞、莽式舞、满式秧歌等多种原生态的满族舞蹈,但是在新城戏的各个剧目中使用最多的民间舞蹈是萨满舞、寸子舞、单鼓舞和由萨满舞所分离出的腰铃舞,根据剧情的需要,运用这些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将这个古老的民族的繁荣昌盛展现给现代人.

满族舞蹈的运用改变了新城戏最初完全效仿京剧和评剧的表演,新城戏的演员们将身段、台步等融入到舞蹈中,使得新城戏具有了自己的艺术特点,也使得新城戏开始彻底的满族舞蹈化.新城戏的满族化不仅体现在对舞蹈的运用这一方面,在表演中加入满族民俗的元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满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一直生活在中国的东北部,由于受气候和地域的影响使得满族人民喜爱狩猎,善于骑射.因此在新城戏的很多剧目中都可以见到对这一民俗的引用,如《红罗女》中对蒙古马舞的借用.

在吸收和借鉴民间舞蹈和民俗的同时,新城戏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人物的塑性表演的注重,塑性表演分为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在静态塑性方面对服饰、舞美、道具和化妆等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增强了舞台的美感与观赏性;在动态塑性方面则是注重对演员肢体语言和舞蹈的修改,这是刻画戏剧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城戏对塑性表演的注重,不仅将舞台效果进行了美化,同时也提高了新城戏的艺术效果和艺术水平.

新城戏所代表的不光是满族所特有的戏曲艺术,更多的是代表着整个满族的音乐艺术.不论是其前身“八角鼓”或者再后来的发展中所吸取的民族民间音乐,这都向世人展现着一个古老的民族的文化艺术.新城戏只是满族的民间小戏,稚气、朴素正是新城戏的迷人之处,虽然新城戏并没有像京剧一样成熟,但是其研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李浩)

本文总结:此文是一篇适合满族新城戏和文化艺术特征和满族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文化艺术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化艺术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水墨动画《山水情》文化艺术内涵的视听语言分析
【摘 要】中国水墨动画山水情被誉为中国水墨动画最后的绝唱之作,山水情透过动画形式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内涵进行的视听呈现直到现在都具有巨大的借鉴价值及意义 将水墨画艺术的视觉呈现;传统乐曲代替对白在听觉.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改革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为例
【摘 要】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任务来看,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显然存在诸多问题,毕业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其改革要着眼全局,从局部到整体有序推进,要体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毕业设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

新时代语境下的迷影文化传播特征
摘 要尽管苏珊以及影评人安托万 德巴克都认为,迷影文化产生于二战以后,消退于1980 年代电视普及,但实际上它从电影诞生之初就存在 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的时期具有特有的艺术性特征.

节日欢歌  绽放精彩茅台集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第五届职工文化艺术节举行
近日,茅台集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第五届职工文化艺术节举办,离退休党支部组织近100人的队伍参加本次活动 茅台集团职工文化艺术节每四年举行一次,以各基层党组织为单位组队参加 在本届职工文化艺术节活动.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