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幼儿教师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与集中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提问现状的观察以沈阳市幼儿园为例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主题:幼儿教师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7

集中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提问现状的观察以沈阳市幼儿园为例,本文是关于幼儿教师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幼儿教师和沈阳市幼儿园和观察研究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幼儿教师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教师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幼儿教师论文范文大全幼儿教师论文大全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

[摘 要] 提问行为是反映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了解幼儿教师的提问行为特点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育行为,促进师幼互动,提高教育效果.对沈阳市某幼儿园30次集中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共收集359次教师提问行为案例,并将教师提问按照认知层级和提问结构方式两个维度进行编码分析,教师提问行为的不足表现为:封闭式问题和低层次问题过多,提问忽视幼儿的探究思维,对问题缺少精心设计.改进对策为:提问应适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应针对问题情境进行设问.

[关键词] 幼儿园;集体教学;教师提问;观察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6120( 2018) 03 - 0064 - 06

“提问行为是幼儿园教师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也是衡量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已有研究指出,教师在课堂上制定和使用的问题类型以及问题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可以作为衡量教师提问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也有研究发现,提问的方式和认知水平对儿童的问题解决有交互影响,并且儿童的成就感和他们的参与程度与教师的提问密切相关.[4]147对沈阳市某幼儿园30次集中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共收集359次教师提问行为案例,通过编码分析,了解不同年龄班和活动领域中提问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幼儿教师反思和提升自身教学行为提供一定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沈阳市某幼儿园小、中、大三个年龄班教师所教的语言、科学、健康、社会、艺术五个领域的30次集中教学活动进行观摩录像.采用事件取样观察记录法对录像中出现的教师提问行为进行编码记录,共收集359次教师提问行为案例.

(二)观察维度与编码

将教师提问按照认知层级和提问结构方式两个维度进行编码处理.根据布鲁姆(囚=)的教育目标分类(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结合所观察的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境,将教师的提问按认知层级划分为三层次六水平,知识和理解为较低层次问题,这类问题需要幼儿描述和记忆某些知识,不需要思考.运用和分析属于中层次问题,要求幼儿处理有关信息,并将新的信息与自己的经历有机结合.综合和评价为最高层次问题,需要较高的智力劳动,需要幼儿更复杂和更抽象地思考,这类问题必须鼓励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假设性地思考.关于提问的认知层级划分标准详见表1.

教师提问的结构方式划分,最先由美国学者戴维斯提出.我国学者在幼儿园实际情况中做了更为详细的子类型划分,将开放式问题分为探讨式提问、理解式提问、概括式提问、移情式提问,又将封闭式问题分为复习式提问、是非式提问、进展式提问、提醒式提问.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分类标准作为观察指标,内容详见表2.

(三)数据处理

将录像中所有教学活动进行转录,以对话形式用文字逐句记录下来,通过提问的认知层级(三层级六水平)和提问结构方式(开放式或封闭式)为指标,对教师提问进行鉴定和编码,并使用SPSS 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教师提问的认知层次及结构方式的总体分析

由表3可知,教师的提问主要以知识层面的提问为主,理解层面的提问次之,再次是运用和综合层面的提问,分析和评价层面的提问较少.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低层次提问为主,占总次数的79.9010,中高层次提问分别仅占总次数的12.5 010和7.6010.

从表4可知,教师提问以封闭式提问为主,共282个封闭式提问,占78.6 010.开放式提问77个,占21.4%.

(二)教师提问认知层级与结构方式在不同年龄班表现差异的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从小班到中班再到大班,教师的高层次提问逐渐增多.小班高层次提问仅占总数的1.8%,中班、大班分别占10.8%和9.5 010.x2检验结果显示,教师运用不同层次的提问方式在年级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X2等于 10.562,P<0.05,sig等于 0.032).数据显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教师能够调整自己的提问行为,注意对幼儿思维的启发与引导,但依然以低层次问题为主,高层次问题所占比例较小.

从表6的数据可以看出,三个年龄班教师的封闭式提问均多于开放式提问,x2检验显示,教师提问的结构不具有年级差异性( X2等于 1.222,P>0.05,sig等于 0.543).这与已有研究的结果一致,‘’’说明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善于运用开放式提问.一方面因为开放式提问需要幼儿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组织语言的时间;另一方面因为教师怕幼儿回答偏离主题,自身不能对活动生成性和计划性灵活掌握.

(三)教师提问的认知层级与结构方式在不同学科领域表现差异的分析

从表7数据可以看出,相对其他活动而言,教师在科学领域活动中提出问题较多,但高层次的问题只占2 010.茌社会领域活动中,虽提问总数较少,但教师高层次的问题较多,占15%.x2检验结果显示(X2等于 16.814,P<0.05,sig等于 0.024),不同学科领域中教师提问的认知层级存在显著差异.

在提问的结构方式上,教师使用封闭式提问的比例在各领域都多于开放式提问.健康领域和科学领域开放式提问较少,分别占总数的14%和17%;社会和语言领域中的开放式提问最多,均占31%.由x2检验表明,在不同的活动领域中教师提问结构差异不显著( X2等于 9.370,P>0.05,sig等于0.052),表明教师没有针对不同活动而设计相关提问(详见表8).

三、讨论

(一)封闭式问题和低层次问题过多

根据调整结果可以发现,幼儿教师倾向使用低层次知识型问题,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知识型问题回答速度快,容易控制幼儿课堂行为.比如,在“爱旅行的小蜗牛”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学习用彩泥团捏制小蜗牛.活动过程中教师使用了大量的问题,诸如“老师刚才说了,刚开始要把彩泥团捏成什么?”“看一看和我的一样吗?”“之后我们应该干什么呀?”“是不是做尾巴了?”“尾巴要一边尖一点,一边大一点,对不对?”……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一步步进行手工制作,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而幼儿很少有机会用语言探讨自己的观点或对活动内容进行思考交流,缺少幼儿主动探究环节.另一方面,相比低层次问题,教师认为评价型和分析型问题回答起来有较多的争议.比如:大班“我从哪里来”科学活动中,教师指着图片上的动物问幼儿:“这个小动物是胎生动物还是卵生动物呢?”幼儿有的回答胎生,有的回答卵生,答案并不统一.多数幼儿教师并不希望这样有争议的现象出现,并采取了继续重复问题的方式.但正是高层次提问容易引起争议,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批判思维的发展.

研究结果还发现,教师大量使用封闭式提问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教师怕幼儿的回答与教师所期望的答案相差太远,教师不容易控制课堂.比如:在大班“蔬菜营养多”活动中,当教师想用秋天来引出果实成熟这个话题时,教师用“小朋友们从哪里看出来是秋天”来引发幼儿的思考.结果,幼儿只说出了秋天树叶黄了,树叶也掉下来了,并没有提及果实.由于幼儿没有按照教师的预期回答,教师只好自己把这个话题带出来“是不是果实也成熟了啊”以获得幼儿的响应,从而将问题的思考方向带向教师的计划中.虽然教师的教学计划得以顺利进行,但幼儿却失丢了回答问题的热情.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素质上,可能不具备应变能力,不能灵活地使用提问引导幼儿的思考方向.在上个案例中,教师同样可以运用开放式提问来引导幼儿从其他角度思考.比如,可以追问:“那田地里会发生什么呢?”通过教师提问的不断深入,一点点引导幼儿思考,从而调动幼儿学习和回答问题的兴趣,提高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提问忽视幼儿的探究思维

幼儿科学领域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应经常展示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图片和事物,让幼儿观察,再通过设问引导幼儿有序而全面地探索和思考,有利于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低层级问题过于简单而零散,缺乏坡度,使幼儿的思维局限化.比如:在中班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中,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动物从哪里来吗?”“有没有小动物是从水果里长出来的?”接着教师指着多媒体的动物园图片问:“这是哪里呀?”“都有什么动物呀?”“小鸡是怎么叫的?”“小猪怎么叫呀?”等一系列的低层级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过于简单,不仅不能激发其兴趣和好奇心,而且不能与幼儿的下一步探究密切联系.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有一走的挑战性,还要使问题层层递进.比如:教师可以询问“大家吃过鸡蛋吗?”“那鸡蛋和小鸡哪里不一样?”再引出话题“鸡蛋怎么变成小鸡的呢?”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有一些探究物体性质的活动,但教师经常忽视幼儿探究思维的培养.比如:在中班的科学活动“水宝宝”中,教师指着泡沫积木问:“这个能运水宝宝吗?”幼儿沉默,教师追问“不能运水宝宝呀?”幼儿小声回答:“我一挤就可以运了.”教师把泡沫积木拿开,继续问:“这个是很费劲的,你还用了什么材料?”幼儿沉默,教师:“毛巾能不能运水呢?”幼儿:“可以!”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让幼儿掌握什么形状和材质的物品可以搬运水,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是一次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泡沫积木也可以用来运少量的水,可是教师认为硬硬的泡沫积木不能运水,因此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给幼儿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失去了科学活动主动探究的意义.而当幼儿的答案不符合教师的想法时,教师迫不及待地用二选一的封闭式问题,让幼儿回答教师心中的答案.教师应该多以“为什么你这样认为?”“你是怎么决定哪个方法比较好的?”这样能够深入思考的高层次开放式的提问,来引导幼儿说出更具体的解释,以免教师把自己的解释强加给幼儿.

(三)对问题缺少精心设计

在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中,提问要具有递进性,并具有层次性,但又要抓住不同的关键点.当教师要将主题导人教学活动中时,调动幼儿的求知欲和兴趣、引发幼儿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是导人环节的关键.在观察中,教师导入环节的提问通常是:“我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大家猜猜是谁?”“我们今天做XX,好不好?”这样提问显得程序化,缺少吸引力和启发性.比如:在大班社会活动“环境倡议书”中,教师想要引出活动主题——制作环境倡议书时,教师问:“我们在小区里会看到狗乱拉便便是不是?”幼儿回答:“是.”师:“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什么?”幼儿齐声回答:“不便.”教师问:“是不是污染了我们的环境啊?”幼儿再次齐声回答:“是!”当教师问到活动中的关键问题:“你们想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幼儿表现出很茫然.在案例中,教师的提问看似得到了幼儿的回应,但实际上幼儿只是在转述教师的话,当需要回答“怎么做”时却无从思考.教师只好又选用封闭式的提问:“那我们做一个环境倡议书好不好?”来进行主体活动的开展.“教师习惯于使用封闭式程序化的问题,这样的不良教学习惯,需要教师能够依据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及规律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深入思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利用好低层次认知水平问题的提示作用,通过回忆等方法帮助幼儿扩充知识的广度、加深知识的深度,以便幼儿具备辭决复杂问题的相关经验,从而进一步解决深层次问题.比如例子中的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你在小区遇到过什么污染环境的事情吗?”“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如果大家都污染环境,将会怎么样?”

在教学活动结束环节,提问要起到“点睛”的作用,重点询问幼儿的感受,并总结所学内容.但大多数教师直接选择在幼儿操作后进行提问来结束整个活动.比如,“把今天我们学的分享给爸爸妈妈或朋友,好不好?”或者“老师把材料投放在区域中,以后可以玩这些好吗?”多以这种传统的、形式化的提问结束教学活动.再比如,在中班音乐活动“朋友越多越快乐”中的结束环节,教师问:“你有没有好朋友?”“那你有朋友快不快乐?”“那我们把这首歌分享给你的朋友好不好?”这些问题只需简短回应,并不需要幼儿自身的思考.幼儿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要利用好“你觉得”“你认为”等询问幼儿主观感受的问题来结束活动.

四、教育建议

(一)教师的提问应适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小班幼儿的思维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阶段,思维活动依靠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和自身行动.幼儿不能在头脑中进行逆向思维,难以同时考虑问题的两个方面,也难以从另一个角度看事物,具有单视角叠加累积的从知特点.幼儿口语表达以短句为主,且具有情境性,在集体前讲话也会显得不自然.教师提问要多以“是或不是”“有或没有”“能或不能”等具有引导性的单维度判断式提问方式,[1.]逐渐引导幼儿把握事物的变化过程.

中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即依据事物具体形象来思考.教师的问题既要具有一定的复杂维度,又要注重问题的表述,做到语意明确,措辞清晰,使幼儿有具体的思考方向.比如:“这首歌让你想起了哪些回忆?”“你能说出这两只动物的不同吗?”而尽量不要用“你为什么喜欢这首歌?”“你觉得这两只动物怎么样?”这类指向不够明确的提问方式.

大班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初步发展,开始对事物的本质及相互联系有初步认识.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乐于讲述自己的经验,也开始显示出独特的观点、兴趣和爱好.教师要合理使用开放式提问为幼儿提供与他人谈论自身经验的机会,进而增加教师对幼儿的了解,善用提问技巧.比如:把一个幼儿的问题抛给另一个幼儿,“x小朋友这么认为,那你觉得呢?”营造出一个知识分享的氛围,不仅可以让幼儿学会倾听,而且可以让幼儿从他人的回答中延伸出其他的想法或引发新的探索.

(二)教师应针对问题情境进行设问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如艺术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和想象性,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创作和表现.当幼儿用“艺术”的方式表达感到困惑时,教师要通过提问帮助幼儿仔细观察实物或回忆情境.比如:大班美工活动“风筝”,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时间:“棒子上下左右的距离是怎么样的呢?”“交叉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比起“你们看两边是不是一样长?”这样的问题,更能够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当需要发展幼儿创造性想象的时候,教师的提问就要扩大幼儿的思考范围.教师:“如果给风筝加了尾巴会怎样呢?”幼儿便有了新的创造性思考的方向.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幼儿回忆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教师:“谁来分享一下制作风筝时遇到的问题?”但在观察活动中,教师都是以“大家开不开心呀?”“x小朋友做得漂不漂亮呀?”这样的封闭型问题结束艺术教学活动.

“科学探究活动相比其他领域又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川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注重问题的趣味性、探究性,需要用开放式的问题吸引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能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一定的科学经验.比如,在“影子”活动中教师抛出问题:“我们怎样使自己的影子变长呢?”幼儿可以通过自身的探索,去发现影子的变化来寻找答案.这样的问题比起通过观看多媒体而得出答案,更有利于幼儿探究天性的发展.

语言教学活动中,语言作为抽象的符号系统,幼儿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提问应尽可能地与直接经验相联系,让幼儿能够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新的词汇、概念和语言形式要与幼儿从事的具体活动相联系.要注重运用提问的方式拓展话题,比如:绘本阅读活动“理发师奇遇”中,教师问“理发师看到狮子很害怕,如果你是理发师你会怎么做?”还要注重运用提问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的变化,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所感所想.教师问“接下来会发生哪些事情呢?”“狮子为什么要那么做呢?”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幼儿更乐于表达,同时其发散思维也能得到发展.参考文献:

[1]何声清.新手、专家型教师课堂提问行为评价框架及实 证分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5(6):30 - 33.

[2]王小金,张倩苇,利用视频分析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 研究[J].教育导刊,2013(6):35 - 38.

[3]费广洪,赵嘉茹,汪文娟.成人提问的认知水平与模式对 5岁儿童问题解决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2( 11): 22 - 27.

[4] Kerry T.Explaining and Questioning[ M]. London: Nelson

Thomes,2002.

[5] Bloom,B.s.,EngelhaIt,M.D.,Furst,E.J.,et al.T胍onomy on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 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lst ed.)[ M]. New York: Longman, Green and Co., 1956.

[6] Cecil,Nancy Lee Pfeifer,Jeanne.The Art“Inquiry[J].Intel- ligent Computing,heory&ApplicationsⅣ,2010(45):291- 306.

[7]支 娜,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 [J].学前教育研究,2010(2):63 - 69.

[8]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http://

www. moe.gov.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7/

201210/xxgk—143254. html.

[9]王一雯.不良教学习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桎梏及其 [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10):49 - 53.[10]马瞬琴,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设计[J].学 前教育研究,2010(1):47 - 50.

[11]公燕萍,吴振东,科学活动应是幼儿的探究之旅——优

质幼儿科学活动的特征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5,29(1):120 - 124.

(责任编辑:彭文彬)

评论,该文是关于对写作幼儿教师和沈阳市幼儿园和观察研究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幼儿教师本科毕业论文幼儿教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新加坡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经验和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加坡政府逐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本国的学前教育质量 2010年到2011年,新加坡教育领导小组在一系列会议中聚焦在了持续专业发展(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

心随手动,妙手生画小班幼儿撕纸画教学活动和探究
小班年龄的幼儿,喜欢涂鸦和任意撕纸 而撕纸活动一般易被家长忽视,认为是在“瞎玩” 其实不然,它正是幼儿年龄特点的具体表现 孩子的随手一撕、随意的一摆,就在孩子的眼中衍生出了一个.

我国幼儿教师流动现象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段
中图分类号院G615 文献标识码院A DOI院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01 014摘要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为平台,运用文献计量的分析方法,对涉及我国幼儿教师流动现象方面的70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