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青春类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跟谱一曲青春的歌李德南《遍地伤花》读后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青春论文写作 时间:2024-08-17

谱一曲青春的歌李德南《遍地伤花》读后,该文是关于青春类开题报告范文与李德南和《遍地伤花》和青春的歌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青春论文参考文献:

青春论文参考文献 青春风杂志免费阅读青春岁月杂志社谷歌论文翻译堂吉诃德论文

《遍地伤花》是李德南2007 年动笔,2013 年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作品以主人公周克的生活际遇为缩影,以他所经历的生命故事如亲情的疏离、爱情的陨落、理想的失守、生存空间的压抑等为线索,揭示了80 后一代知识青年的成长史与现实处境.小说中的周克等人,生命中都有着各自的挣扎与隐痛,李德南以他节制、诗意、智性的文字将那些与生命和心灵中有关的声音娓娓道来,以“遍地伤花”这一略微悲伤的题名,对个人苍凉、孤独、荒谬的生命底色及深渊般的命运进行关照,对人存在的真相与价值等具有永恒价值的命题进行了叩问.

一、有“我”的写作

在《遍地伤花》的后记《为时代的失败者造像》一文中,李德南异常诚实地吐露了他自己创作这部小说的其中一个缘由:“也许是和个人的性情有关吧,我不太喜欢过于激烈、极端的叙述,当时也有意以小说的形式为同代人——也就是今天大家所津津乐道的‘80 后’——写一首唯美的抒情诗.遗憾的是,写到中途,小说的味道就变了,‘抒情诗’竟然成了‘讽刺剧’.还有些‘后现代’.”由此可知,用不过于“激烈、极端的叙述”,勾勒出80 后同代人的生存景况,描画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至于失败颓唐与迷惘,是《遍地伤花》的一重目的.我想,这一创作初衷与李德南自己本身就是80后是直接相关的《, 遍地伤花》是有“我”的写作.

1983 年出生的李德南,对于80 后出生、成长的二三十年中国大陆经历的种种重大变化(如精英文化的衰落与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娱乐文化的兴起,互联网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市场经济的转型和物质文化的盛行,大学生由万众瞩目的“天之骄子”变成了就业困难、竞争激烈的“蚁族”,等等),对于80 后知识青年的生活处境受到的挤压、心理状态呈现出的波澜起伏有切身体会,可以说《遍地伤花》是他关怀同代人的一次文学尝试.小说主人公周克,毕业于国内一所普通大学(Z 大)的80 后,曾经的他有文学理想(在学校时出版有诗集《告别之书》),追求且拥有美好而纯真的爱情(他是那样炙热地爱着筱麦),对生活怀抱着憧憬与希望.应该说,周克的身上有着太多80 后共同的特征——青春洋溢,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然而,这些美好的品质在毕业面对严峻的就业与生存压力时大打折扣.离开了学校这座塔后,周克便发现其实大学生在当下社会已无多少优势可言,为了找份工作,他不得不每天流连于一座南方小城,最终却还是免不了碰壁的尴尬现实(周克参加了一次当地报刊的招聘考试,那里招记者与编辑,尽管他表现不错可最终还是被一个有后台的人挤掉了).

而周克的同学,一心渴望成为诗人的顾长风,他的求职遭遇似乎更能说明80 后知识青年的内心遭遇的挤压与失落.已经在不少重要的诗歌刊物发表过作品的顾长风,一度以为可以凭借这份资历进入当地的文化馆工作,但他得到的回应却是:“兄弟,你以为现在还是80 年代,还能像余华那样,凭几篇文章就能成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面对现实的无情与惨淡,不管周克曾经对生活有过怎样的规划与构想,最终也只得妥协,将诗集(亦可视作他的理想)收起,将身段放下,在一位小学都没有毕业的老板手底下开起了长途客车,从事起在好友顾长风看来“不体面,累,无聊”的司机工作,甚至于一段时间后他开始觉得做客车司机要比诗人来得更为有趣,在“车江湖”比在“诗江湖”更有意思.不止工作,在爱情的世界周克也同样选择了妥协.对于前女友筱麦,他爱的纯粹、真挚,纵然分手多年,两人再见时当她问“那你还爱我吗?”周克依然坚定以“爱”字回应;对于现任陈碧玉,这个已经怀了周克孩子,甚至很有可能与他走进婚姻殿堂相伴一生的女人,他却只是说“我喜欢和她在一起,她也爱我,可是总会有一些其他的东西搅和进来,爱的味道,便渐渐地变了.我也说不准,自己现在还爱不爱她”.现实处境的不同让周克对感情的态度也有了转变,这其中暗藏有多少的无奈与不得已呀!

在丰满的理想面前,现实总是不介意显露它骨感的一面,面对两者间的差距与落差,绝大多数的人唯有自我调整、努力适应.所以,无奈选择妥协的绝不仅仅只是周克一个人,许多80 后知识青年离开校园走入社会后同样需要面对这一问题,这是80 后普遍的生存状态.83 年出生的李德南,置身这样的时代洪流,亲自体味着80 后一代人的艰难与不易,默默地用自己充满思辨的文字,关怀着他的同龄人,《遍地伤花》是一部写作主体在场的作品,是一次有“我”的写作.

二、看,那抹人生的底色

有梦想却无法实现,想爱却不得,由于时间与生命的有限而生发诸多遗憾,这是绝大多数人会在生命旅程中遭遇并切身体会到的.之所以一翻开《遍地伤花》便被它吸引住了目光,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李德南对这些具有永恒意味与普世价值的命题的关注.当然,对这一命题的开掘,也容易使得写作陷入庸常的境地,这样一来要使得小说出彩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不能从更深入的角度对《遍地伤花》进行剖析,便会以为它不过是一曲80 后的自怨自艾.可喜的是,李德南用不流俗的写作让人跳脱了对其小说的粗浅印象.通读小说,同样身为80 后的我并不会觉得主人公周克被塑造的平面、刻板,相反,这一人物形象在我心里引发了诸多共鸣,他的求职遭遇,他的想爱而不得,甚至是他面对现实不得已的一退再退都令我觉得真实、立体.在处理周克、筱麦与陈碧玉三人的爱恨纠葛时,李德南并没有使他的写作透露出三角恋的俗气,而是试图通过三人的感情际遇,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对其灵魂进行考问,进而对于人生存在的真相与人生的意义进行探问.一般而言,生之意义常常靠预设来建立,靠非理性的“我相信”来维系.但李德南好似剥洋葱一般,把通常意义上建构、积淀的诸多的所谓意义一层一层地剥下来,把存在的真相抛到读者面前:人生的内里,并没有所谓意义的核,人生在世,短暂的快乐可能会有,但人生的底色,终究是苍凉的.准确地说,人生,终究是苍凉、孤独与荒诞的.

作家王十月在小说的底封上如斯说:“《遍地伤花》经营的文学氛围如诗如梦,底色却是苍凉的.”放眼小说主人公周克,以及他相识的朋友、同学甚至爱人,他们的人生无不蒙上了一层苍凉、黯然的色彩,隐隐令人动容.“算起来,来湖北的时间已经不短,周克却说不清楚,他是否真的懂得了窗外的这个城市,就像他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懂得了世界的真实图景一样.也许,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周克都无法为他的生命找到依托了.属于他的人生底色,注定是阴暗的.”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周克是真的不明白吗?当然不是.无论是在家庭中的地位,还是在爱情中的不知所措、无可奈何,又抑或是对走出校园后前路的彷徨迷惘,周克都有着清醒的认识,也许,他也打从心底厌恶着这纷乱的一切,厌恶令他身心疲倦的生活,可他似乎已经丧失了去抵抗他不愿接受又无法逃避的现状的能力,最终也只能落得个随波逐流,不断对生活缴械投降的境地.

除却苍凉,周克的生活还面临着另一重困境,那同样是很多人感同身受的——孤独.小说开篇不久,周克尴尬的身世便进入视线:母亲在生下他还不到一个小时就过世了,和善的继母虽对他照顾有加但不久就意外怀上了她自己的儿子,周克满心期盼的三口之家温馨满满的渴望终究成为泡影.“原来自己一直处在这个家之外,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他是无家可归的.”这是周克对自身亲情归属的判定,“无家可归”的他内心的孤独可想而知.爱情的降临多少填补了周克内心的缺失.孤身在外省求学,与女友筱麦的爱情无疑是周克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可惜好景不长,一次意外怀孕让筱麦身心遭受重创,不堪承受的她最终出走,终结了与周克的恋情.孤独,又一次袭击了周克.而生命中不断上演的伤痛事件,如外祖母的离世,好友顾长风的自杀,与现任女友陈碧玉及其家庭存在的心理隔膜,等等,都将周克拖入了孤独的泥潭.周克的困境,周克的孤独,又何尝不是绝大多数人的通病呢?

人生哪,何止孤独,它还是那么的荒诞.从小就渴望能有一个完美家庭的他,出世还不到一个小时就永远失去了母亲.后来父亲再婚,面相温和、心地善良的继母曾一度让周克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可这份温情还未持续多久,继母便有了她自己的儿子.同父异母弟弟的降生,让周克很快清楚了自己的处境——无家可归.与女友筱麦的相识相恋,算得上是一部“小罗曼史”,两人拥有的欢乐时光多少弥合了周克心底的亲情之殇.然而,这份甜蜜而美好的恋情随着大三那年筱麦的怀孕而风雨飘摇.那次宫外孕直接导致筱麦的子宫被摘除,这个曾渴望与周克生一个足球队的孩子的女人,连要一个孩子的机会都没有了,她彻底丧失了当母亲的资格.昔日缠绵悱恻的爱情也因此变得隐患重重,两人的关系急转直下,终以分手悲剧收场.无疾而终的爱情成了周克心中挥之不去的隐痛,他不止一次想起与筱麦的快乐记忆,印象中的爱人美好而甜美.可事实却是,多年后重逢之时筱麦不仅在众目睽睽之下大跳多少带点暗示的舞蹈,还成了一位曾在市政府里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官员的秘密情人.都说人生无常,可在周克身上,“生活太荒诞了,币荒诞派的戏剧还要荒诞”,以至于令他的生活总是处在一种“事与愿违”的错位当中.

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命运也同样充斥着荒诞.顾长风,周克的同乡兼好友,在Z 大求学期间颇为自己是情场高手而得意,可最终他却也被风月之事所累,被学校开除,并在离校后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Z 大学生的笑话.至于顾长风的身世,作者也将其处理得耐人寻味——容貌、气质、体质都与“父亲”顾义颇为相像的顾长风,却并非顾义亲生,他只是一个被捡拾回来的弃婴.自杀是顾长风最后归属,当这个曾写下《厕所里的禅》《暗黑中发光的身体》等诗篇、曾与周克同父异母的弟弟周阳合力创办刊物《纪念碑》、曾为“诗歌万岁!诗人万岁!诗人王万岁!顾长风兄万岁!我们诗人永垂不朽”的口号激动不已的落拓诗人,一个一度为自己是风月高手而沾沾自喜的情场高手最终因为一个女博士而选择自杀时,命运又一次展现了它的荒诞.而其他如教授《写作教程》的留法博士,当他在课堂上显摆自视很有分量的学术著作《想象中国的方法》时,这一人物便也有了挥之不去的喜感与荒诞.至于陈碧玉,这个原本只想单纯的生活女人却在以《〈孙子兵法〉里的人生智慧》《如何向〈厚黑学〉与〈狼图腾〉学为人处世》等课程为培训目标的公司如鱼得水;周克的外祖母,那个相继失去自己的两个孩子,用拔牙后又重新配假牙的方式来向上帝忏悔的可怜老人,她们的命运中也都有其荒诞的部分.

《遍地伤花》中不乏李德南对深渊般命运的思考.面对命运的深不见底,他怀有一份虔诚的敬畏之心;面对命运的荒谬,一方面他将荒谬命运带给生命与心灵的疼痛与悲哀低低轻语,另一方面却又不断赋予这种荒谬感以相对轻松、幽默的品质.写了悲伤,但不绝望;写了善恶,但没有是非之心;写了欢乐,但欢乐中常有辛酸的泪.李德南似乎更愿意抱着将悲哀与欢乐合而为一的复杂心情来面对命运中荒谬的部分,而这其实也更加符合日常生活的真实状态.

三、燃烧的智性与诗意,还有浪漫

李德南是80 后青年评论家中的佼佼者,在《遍地伤花》之前,我已经阅读过他不少充满智性与才情的评论文章,他的评论集《途中之镜》就是在我工作的出版社、编辑部出版的.令我没想到的是,智性、才情这样可贵的品质,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同样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我以为,《遍地伤花》是一部燃烧着智性与诗意,同时又不乏浪漫情怀的作品.

“我们显然已经脱离这个世界,不再有任何声音.”翻开小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9 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鼻祖兰波的代表作之一《地域一季》中的经典诗句.充满诗性的言辞,似乎已经为小说定下某种深沉、思辨的基调.而紧接着出现的奥地利诗人里尔克长篇笔记体小说《马尔特手记》中的片段:“我们发现我们根本不知道要扮演什么角色;我们寻找镜子;我们要卸去化妆,摆脱一切伪饰,恢复真实面目,但是某些部位总还残留着一两处被我们疏忽了的痕迹,一滴夸张的墨水仍然残存在我们的眉毛上;不经意间,我们的嘴角还是歪扭的.我们就这样到处走动,成为别人的笑料,成了不伦不类的东西:既不是真实的人,也不是演员.”不仅一定程度表明《遍地伤花》的创作意图——谱一曲80 后知识青年的成长史,为渐行渐远的青春留一份祭奠,直面80 后的精神迷惘,为时代的“失败者”造像;更呈现出李德南小说创作的特质——思辨深刻,融智性与诗意于一体,亦不乏浪漫的抒情.

李德南是上海大学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的那几年他阅读了不少大部头的学术著作,这样的学术背景令他具备了深厚的哲学素养,从而具有了更为开阔的文学视野与文学胸襟.因此,他笔下的小说,拂去了青春文学的无病与矫揉造作,以一种严肃的文学态度,以诗意、浪漫、哀而不伤的优秀文学品质,“在消费文学所塑造的小资假面之外,重绘‘80 后’的精神肖像”.(弋舟)但又不仅仅止步于浅层的精神肖像描写,而是从更深处去开掘人生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对于深渊似的命运进行叩问与关照.《遍地伤花》应该说是李德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文学技巧上或许还不是特别成熟,但已经呈现出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可贵品质与不俗能力.

“往昔光影”“小罗曼史”“悲伤之境”……这是《遍地伤花》目录页上文字,这些精心构思过的二级标题,既能准确地传达出小说指定章节的主要内容,又不乏文学的美感,从中也可看出李德南小说的“赏心悦目”.通常说来,故事是小说原初的、基本的形态,因此小说家也常常被看作是讲故事的人.李德南的《遍地伤花》,以主人公周克的命运走向为主线,为读者描画出一幅80 后知识青年的精神迷惘图.阅读这部小说,总觉得李德南并不是作为一个超然的观察者而存在的,他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融汇进作品中去.不是以自然主义的方式来呈现,而是融叙事、议论与抒情于一炉,借此来充分调动读者的情绪,也对笔下出场的一个个人物传递出自己的态度.通读小说,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李德南是非常懂得情绪渲染的一位作者,处理有些细节时浓墨重彩,但在关键时刻又懂得适当节制,如小说中不止一次写到周克与筱麦、陈碧玉的鱼水之欢,但没有因为过度铺张而流于低俗,削弱文本的意义.

《遍地伤花》是一部严肃的小说,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给人以沉闷、呆板的阅读印象.相反的,你会因为小说中不时闪现的“小资情调”觉得诗意与浪漫.张枣的《深秋的故事》、克里斯托弗·汉普顿的《Total Eclipse》(《全蚀》)、马雅可夫斯基的《花花公子的漂亮衬衫》,以及Keane、Coldplay、 AvrilLigne 等等弥漫着小情调的名词的出现,使人颇能感受到睿智的李德南拥有的那一颗浪漫、诗意的内心,也正是因为这份情怀,使得《遍地伤花》呈现出了比青春文学深沉严肃,但又比大部头的严肃文学好读耐看的文学特质.其中,主人公周克在某天晚上独自坐在书桌前写下的那首名为《那些年》的诗歌,更加增添了小说的迷人性:那些年,已在黑夜深处丧失了名字,/ 它们分解如秋天的果实,我只找到一些衰败的影子.//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岁月,我们再也无法返回,这样的苍白令我内疚,时间获胜了,我无权反对.//那时候,我们需要打开自己进入生活,命运却超过了我们,禁止赎回那些沉默.// 我们被迫改变,为了虚无的目的,习惯了世上的尘土,我已经几乎无法认出自己.”这是一首具有告别功能的诗,告别我们的青春,也告别一度不谙世事的灵魂因为它终将被无可奈何的生活改变,直至几乎无法认出自己;这是一首带着感伤的诗,就像周克等人的命运,总有挥之不去的淡淡哀伤.李德南用它来诠释小说人物们的命运,传递出周克的未来就如同一条幽暗、幽深、曲折的隧道般令他觉得无从把握,既准确又具有诗意,既浪漫又不乏情怀,可谓是非常精妙,从而体现出了作者的智性与才情.

结 语

读罢《遍地伤花》,我将其视为一曲有关生命与心灵的低语,沉静、低沉却又不失思索.在那些充满思辨的文字中,我看到了李德南对于同时代人生活处境与精神状态的密切关注与柔情关怀,他将自己写作的目光温柔地安放在自己的同时代人身上,以诗意、节制又不乏浪漫与温情的文字,将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用心用情地进行诉说.面对80 后一代人渐行渐远的青春,李德南以略带哀伤的笔触对其进行了祭奠.他为读者塑造了如同周克之类在面临人生转折时呈现出恍惚、迷惘精神状态的时代“失败者”形象,用文字记录下他们绝望的眼神,或是无奈的叹息,让每一个生活于此的真实之人,都可以从这些人物身上找到强作欢颜的兄弟姊妹.《遍地伤花》是一部写给80 后的作品,但又不仅仅只是可供80 后阅读的小说.因为李德南的写作并不局限于书写一代人的个人得失问题,而是站在一个更加宽广的精神层面,写出了一代人的境遇与一个时代的变迁.相较于那些流于浮泛,只知一味宣泄个人情绪的作品,李德南的写作无疑珍贵很多!

更多时候,关注李德南是因为他那些令人惊艳的评论文章,但《遍地伤花》让我惊喜地看到了他身上另外一种可贵的才能,那就是他能将理性的评论与感性的创作很好地进行融合.毫无疑问,这是需要才华的.也正是因为李德南拥有这样的才华,所以他的小说才可以既燃烧有智性与诗意,又不缺乏温情的人文关怀.

读一读《遍地伤花》吧,它可以让你认识身为作家的李德南!

该文点评:这是一篇关于经典青春专业范文可作为李德南和《遍地伤花》和青春的歌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青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由《蝶恋花》看纳兰性德悼亡词特色
甘濛摘要悼亡之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特殊的文学题材 纳兰性德的作品婉丽凄清、荡气回肠,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将悼亡之词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他的悼亡词中渗透了作者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爱情婚姻状.

一首歌/孟慧圆《心里的人儿》:彰显创作歌
孟慧圆2016年参加超女,赛后发表新歌要不要投降 2017年2月14日,孟慧圆发表歌曲心里的人儿,这是她以歌手身份出道半年之后的新作,她是一个适合做减法的歌手,歌曲的氛围有直达人心的质朴和温暖 来源等.

自然被疯狂杀戮,这是警醒世人李少君《某苏南小镇》一诗为什么引人注目
在这个时代,与我们相处的自然,越来越不自然了 自然对人的紧张,超过了以往人的历史的任何时代,全球都如此,而在我们汉语的国度,现在更是如此 自然如此忧虑,其原因都是来自人对自然的压力 人对自然过度地开发.

一曲别样的青春之歌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成长主题
【摘 要】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讲述了“”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期困惑,电影并不局限于表现这个特殊题材,它所蕴含的“成长”主题.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