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城市论文范文素材 和一位诗人和一座城市相关论文范文

主题:城市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5

一位诗人和一座城市,该文是有关城市毕业论文范文和一座城市和诗人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城市论文参考文献:

城市论文参考文献 城市建设理论期刊城市轨道交通论文城市规划毕业论文城市规划杂志社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笔者在连续拜读了路地先生的诗集《绿纱窗》与《淡淡的紫雾》之后,撰写了《喧闹世界静谧的一角》一文,发表于《民族文学研究》,对先生独特的艺术风格做过简约的分析与评论,认为他的作品在改革开放初期喧闹的城市生活中独树一帜,别开生面.这些作品既不是振聋发聩的黄钟大吕,也不是轻易独步的小桥流水.它们不尚浮华,不假雕饰,却常常有许多宁静自然的妙趣,巧妙地运用深邃内敛的哲思,向读者展示一枝枝超脱泥污的青莲,于空灵中见真挚,在明净中见幽深.既可以使人于秀色中领略别致的聪慧灵性,又可以使人于诗人的执着中领悟潜沉于字里行间的人生感喟,踏实而不空泛,沉稳而不凝滞,给读者以坚实的依托感.他奉献给读者的是一杯杯味道香醇的陈年窖酒,经过岁月的困放,已经完全没有了烈性的感官刺激,却令读者啜饮之后感觉到醇香不绝,回肠荡气.

路地先生1928 年生于辽宁省岫岩,满族富察氏,原名傅云生.1947 年在沈阳求学期间,在作家铁汉(郁其文)引导下,参加中国领导的地下工作,更名路地.1950 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经历了生死考验,立了军功.1956 年调到辽宁省文联,后又转调辽宁省作家协会.先后在《辽宁文艺》《文学青年》《鸭绿江》任诗歌编辑.笔者当时主要从事小说写作,与先生并无太多交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先生主持《杜鹃》文学月刊与《满族文学》期间,才开始与先生互寄文稿,切磋诗艺,不断得到先生的鼓励与教诲,成就了几十年亦师亦友的情谊.此间,先生每有新著问世,都蒙见寄.先生为人豁达,平易近人,在书信中一再强调不要称其为师,要求以族兄、族弟相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路地先生因公来沈阳与诗人小聚时,在诗人毕增光简陋的平房内,与诗人高东昶和我一同放声高唱《友谊地久天长》的情景历历在目.

1969 年路地先生调往丹东,在那里生活工作了四十八年,以大半生时光与一座城市相依为命,为那里的人民和众多的文学挚友与晚辈竭诚服务.首先,他作为一位资深编辑,以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为己任.1978年5 月,他所主办的《鸭绿江》文艺报是丹东市有史以来第一份以发表文学作品为目的的报纸,历时两年,共编辑出版二十六期.1980 年又经多方奔走,策划创办了《杜鹃》文学期刊,同时又提议并亲自主持了一期大型读书创作班,为《杜鹃》组织并推出许多新人新作,使丹东文学事业出现了朝气蓬勃的喜人局面.不久,路地还与同仁一起创办了文学讲习所,在国内招收了千余名学员,为他们踏入文学之门提供了许多帮助,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一时期,他凭知识与专业能力工作,凭公心、正气工作.以多弯腰做事,少沾名利为座右铭,严格约束自己和大家,获得业界人士广泛好评,为丹东地区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丹东新时期文学奠基人.

《杜鹃》文学期刊以其清新、自然、精炼的艺术风格在国内文学界赢得了一席之地.到了1986 年路地又为申办《满族文学》六进沈阳,三赴北京,逐户登门拜访,取得政府及当代诸多满族名流如关山复、舒群、马加、端木蕻良、启功等人的鼎力支持,历时两个多月紧张筹备,终于于当年八月推出《满族文学》创刊号.刊物一经出版,立即在国内外满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也受到广大满族同胞的热烈欢迎.为繁荣我国文学创作事业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意大利满学家乔瓦尼·斯达里教授来函说:“我们欧洲研究满学的学者期待这样的中文杂志已经很久了.”以《杜鹃》与《满族文学》为阵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丹东文学呈现了空前腾飞的大好局面,作者人数近半百,创作势头甚佳,引起省内外文学界瞩目.一批作家如张涛、于德才、林和平、王金力、王鸣久、王中和等从丹东起步走向全国.此后,又有于晓威、姜庆乙等后起之秀与老一代作家形成可观的文学梯队.已故文学评论家李作祥撰文《丹东文学风景素描》指出,丹东文学事业在全省文坛居于显要位置.

2013 年和2016 年收到路地先生惠寄的诗集《鸭绿江吟》《鸭绿江吟·续集》,仔细拜读之后,发现两部诗集中收录的405 首短诗竟然全部是对丹东、对鸭绿江的吟唱.一位诗人何以对一座城市、一条大江发生如此巨大的依恋与挚爱,实在耐人寻味.诗人为自己居住了四十八年的城市写下如此众多的作品,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一座城市,一条大江让一位诗人如此一往情深,诗趣如此持久,诗性如此丰满,也是这座城市与鸭绿江对路地先生得天独厚的馈赠.他的诗在看似平淡简洁的诗句中,时而闪烁着宝贵的人生经验与期待.行驶在江中的小舟,在诗人的眼里变成了“江的纽扣”,而“解开纽扣/ 但见江之身/ 充满血肉”.在《江静》一诗中,诗人面对一时风平浪静的大江吟咏:“难得万波一齐不动/ 乃人间之大静/ 江静我也静”.这最后一句颇耐人寻味,正是人心与江心之暗合默契.诗人饱经人世沧桑,心如止水,早已与世无争无求了.这位策杖徐行的白发诗人,与大江共同生活了半个世纪,惺惺相惜,甚至可以触摸到大江情思的脉络,悟得:“我有跳出母体之心/ 我有迎聚支流之心/ 我以无流之心在流”三个叠句之后才缓缓引出“才得以长流”的收尾,实在是精辟传神.诗人年届耄耋,心神俱静,以一首又一首隽永别致的小诗为读者静静地解读鸭绿江,心悠然,诗亦悠然:“无过悲,也无过喜/ 偶有读江小诗”,“老树发新枝/ 一片片生命的叶子/ 透着一片片新绿”,以致诗人对与自己相濡以沫的大江顶礼膜拜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大自然的奇妙组合/ 使万种声音顿时消没/ 我的心也戛然闭锁/ 静得如脱尘世/ 静得如游天国/ 我江我佛”.在诗人的心目中大江是有生命的液体.人们从以上这些诗作中见识诗人真纯洁净的心灵底片,感受它们平易近人且能使读者为之动容的意境.

路地先生后期的诗作,也曾受到各方关注.评论家王科教授指出:“在诗人看来,鸭绿江是历史的符号,民族的图腾,精神的家园,生命的摇篮,一波一澜皆哲理,一沙一石总关情.”“鸭绿江、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也是这个马背上的民族的精神故乡,诗人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的许多诗作即是对本民族的真挚回望与歌唱.”诗人刘镇认为,“立体的江为诗人提供了多向度的契机.诗人丰富的生活经历,以及对社会审美的欲求,真诚与执著,更成为强大的内驱,赋予鸭绿江深厚的内蕴,是人与自然的合奏和弦……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哲思,一切哲思皆关及善恶曲直”,从他的许多诗作中可以看到“平民意识的强化,平民视角的切入,使江的体肤与魂魄具有了一种不可亵渎的坚定与庄严”.以上都是极为精准的分析与评价.

路地先生很喜欢的两句古诗是“不伐有巢树,多移无主花”,并将它视为自己一生身体力行的座右铭.1988 年从编辑岗位上离休后,仍然不忘此情,继续为发展满族文学事业鞠躬尽瘁,忘我工作,先后主编出版了《满族诗人诗选》《满族英烈传》《满族书画家传略》《当代满族作家论》,并两次组织策划了全国范围的满族文学评奖.此外还先后主编了《丹东作家丛书》《丹东文学评论集》(共20 卷)《丹东满族史绩》等,为自己钟爱的城市文化建设竭尽余热.

路地先生从十九岁投身革命,历经漫长的七十年辛勤耕耘,及至耄耋之年仍然奋斗不息,是一位可敬可爱的老人,这让我想起那些遍布街头的银杏树,苍劲挺拔,荫蔽人间,一年一度春华秋实,无私奉献,及至深秋时节,又不声不响地摇落遍地金黄,愉悦世人心灵,静静地成就一尘不染.路地先生对于一座城市、一条大江的深爱,是一种由衷的默契,是不必诉诸语言的,且有诗为证:

〔特约责任编辑王雪茜〕

本文结束语:这篇文章为适合一座城市和诗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城市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城市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当82岁的流浪奶奶开始演奏,整座城市为她骄傲
“我从不是孤单一人,那些乐于和我分享人生的人永远与我同在 对我来说,整个世界即音乐,我只是它小小的一个音符 我更喜欢在街头表演,为来自各阶层的大家演奏,为过着不同生活的人们演奏 音乐厅只能.

中国哪座城市最忧伤?
洪烛名城记忆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选取中国的十座名城和十座小城,层层铺开,娓娓道来 名城记忆旨在为中国的名城画像,为读者铭刻那些值得人回味与存留的诸多名城记忆,继承城市的内在精神,为城市的发展指引美好.

一座城市的背景(外一首)
蓝,挂在天上是那种动人心魄的瓦蓝瀑布被称作普渡之水三十六级垂挂云飞来万丈佛光有了我们内心所需要的力量水从山上来不断地生出蓝生出理想之光生命有了神往一只蝴蝶执着地吻我们的目光观音山的蓝有了生动的细节不失.

刁难环卫工人只会让一座城市失去温度
西安市鱼化寨一批环卫工人,最近发现工资骤降 月收入2600余元的张女士,上月的工资少了9 0 0 余元 细究之后他们发现,罚款的原因竟是街道办检查时发现路面存在烟头 按环卫工的说法,每发现一个烟头就要.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