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创作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跟论汪曾祺戏剧创作对小说创作的影响类论文如何写

主题:创作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5

论汪曾祺戏剧创作对小说创作的影响,本文是创作方面本科论文范文与汪曾祺和戏剧和创作类本科论文范文.

创作论文参考文献:

创作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创作期刊戏剧鉴赏论文音乐创作杂志戏剧文学杂志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文学院 210013)

汪曾祺不仅是一位写小说的名家,也是一位戏剧家.他最为人们熟知的戏剧作品便是由他主编的现代京剧《沙家浜》.作为革命样板戏的《沙家浜》,撇去其创作的特殊年代下的意识形态,仅从艺术层面看,塑造出了阿庆嫂等一批鲜活的形象.除了《沙家浜》,汪曾祺还创作了像《范进中举》、《大劈棺》、《裘盛戎》等一批戏剧作品.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两栖类,写小说,也写戏曲.”1有学者评价汪曾祺的戏剧创作是他小说的跨文体实现2.反过来看,虽然汪曾祺创作的戏剧剧目并不算多,但他的戏剧创作经历和戏剧创作意识还是对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一定的最响,使其小说别具特色,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生动的画面感

当读者在阅读一篇小说的时候,有些场景读过一次就让人久久难忘,这里强调的就是文章的画面感.小说的画面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就是读者阅读的时候,能够被带入进故事当前的情境,能够清楚的想象出在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时候在做些什么.

剧本便是一种载体,它用画面感极其强烈的文字来讲述舞台或镜头中呈现出来的内容.因此剧本在创作的时候,需要作者在自己的脑海里想象出一种画面感和镜头感,再用文字把所想的画面描述出来.所以,许多文字画面感很强的作家往往都有撰写剧本的经历.张爱玲就曾经多次担当电影编剧,《太太万岁》、《不了情》等电影均出自张氏之手,张爱玲的小说就会出现画面感很强的文字,她的《倾城之恋》的开头一段对白流苏娘家的描写就宛如是电影中的分镜头.如何来体现剧本的画面感呢?剧本的画面感营造方法之一便是环境描写.所以在剧本的创作中,除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就是环境描写了.

汪曾祺在其小说与散文之中,特别擅长环境的刻画.长期的戏剧编剧实践,大约使汪曾祺构思小说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的就先勾画出了场景,也就在不经意间留下了这些画面感极强的文字.

比如汪曾祺的代表作《大淖记事》中,一上来汪曾祺便是一大段的环境描写,活脱脱地勾勒出了一个闭塞又带点自得其乐的苏北小镇的生活画面.特别是在介绍到十一子所生活的区域时,他立体化的把声音、动作、气闻等一一呈现出来,使人仿佛已置身其间.他还特别强调了这里很少有吵嘴打架的事情发生,可后面偏偏发生了刘号长为巧云殴打十一子的事,所以小镇的人们才会愤怒,要为十一子讨回公道.

汪曾祺小说里的的动作描写是非常有画面感的.汪曾祺的小说中动作描写并不算多,但是这些为数不多的动作描写却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汪曾祺总是用并不繁复的语言对他的散文和小说里的信息做到恰到好处的信息释放.一方面,这得益于汪曾祺深厚的文学功底,一方面也是和戏剧创作的习惯是分不开的.因为戏剧创作中很大程度上需要用语言来塑造人物.即便是在中国古典戏曲的创作中,李渔也会说:“写一人即肖一人之口吻.”所以,戏剧创作中,特别注重人物语言的简洁、洗练和表现力和个性化与口语化.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同作,它产生于人物的内心,因而语言必然能引起人的外部动作.

汪曾祺在进行戏剧创作时,就不只一次的说过,好的台词应该像《琵琶记》“吃糠”和“描容”那样真切写出眼前景,心中情.有鲜活的生活气息.汪曾祺在创作小说和散文的时候,也是贯穿了这一思想.

汪曾祺的小说和散文的创作中,人物的语言总是蕴含着丰富的动作性,凭借着这些人物语言,似乎就可以想象出里面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姿态甚至他的身份和生活经历.而这些都源于他文中所创造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比如汪曾祺小说《子孙万代》中,傅玉涛发现小赵给他看的原来是一对子孙核桃,便很想买下,两人的推攘间满满的都是老北京风情.是一种老北京式的人情往来.小赵是卖者,觉得都是邻居,两只核桃,自己一毛钱收来的,傅先生给了两块钱,感觉受之有愧.傅玉涛作为买者,觉得这是理所应当,本该如此.老北京耿直的性格一下子便跃然纸上.读了这段对话,都能想象出傅玉涛和小赵间边说着话,边互相推着那两块钱的样子.

汪曾祺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十分具有个性化,这种个性又与人物生活的地域、性别、年龄相吻合.通过人物的语言,对人物的出身、经历、个性等信息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强化.因此可以看其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极具戏剧性.

三、简练而有音乐感的文字

汪曾祺曾经多次说过,他二十余年的编剧生涯对他写文章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一个便是对他语感的培养.他的文章有音乐感.

汪曾祺所创作的戏剧并不是案头剧,而是要演出于舞台的.为了易于实际演出,戏剧创作中,讲究文章语言的简练平白,同时这种语言往往又是带有诗意的富有乐感的文字.

汪曾祺小说的文字富有音乐感,这和他的编剧经历的确分不开.被大家广为熟知的《沙家浜》智斗中阿庆嫂与刁德一、胡传魁的一段唱,连用了43个韵,成为革命现代样板戏里最精典的唱段.汪曾祺小说创作中,虽然没有那么明显的用韵,但他的文字还是极具音乐感的.这种音乐感,往往体现出的是一种节奏感.比如说在他的小说《八千岁》里说到米店的生意时用了“秋冬买进,春夏卖出,贱入贵出,从中取利”等一串词,写到宋侉子时,形容他是“世家子弟,从小爱胡闹,吃喝嫖赌,无所不为;花鸟虫鱼,无所不好.”说到宋侉子和虞小兰的关系时,写道“在一起时,恩恩义义;分开时,潇潇洒洒.”

这类的语言在汪曾祺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这些双音节的词用起来,不仅音节和谐,读起来也十分的顺口.这些文字音节匀称,读起来舒缓、动听,富有节奏感,像一支乐曲.

四、出其不意的结局

戏剧创作中,最重要的是表现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所以在戏剧创作中,作者会非常注重情节的架构.汪曾祺的小说常常被人们说成是具有散文化的特征,认为他的小说读起来平和淡泊.这个评价说的不错.平和淡泊只是汪曾祺小说表面的文字,但实际上在这表面的平和下是波涛暗涌的冲突.细细想来,他的小说通常都会有一个出人意料的戏剧化结尾.而这结尾亦是.

如《八千岁》,从一个吝啬的米行老板八千岁讲到一个骡马贩子宋侉子再讲到一个漂亮虞小兰,小说篇幅的一大半已经过去,这时候,因为八舅太爷对八千岁的敲诈,使得这三个人联系在了一起.小说的结尾部分是说八千岁改变了极度俭省的生活态度的这样一个近于浪漫的结局.

汪曾祺小说的结尾常常是在平淡之中显现出奇绝,让读者回味悠长,颇具韵味.

五、结语

通过对汪曾祺小说散文的赏析,可以看出曾经的戏剧编剧的经历在不经意间对他的小说和散文创作带来了很多潜意识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汪曾祺小说中人物职业身份众多,但仔细看看,在这些众多人物之中,似乎又以有剧团背景的人物为最多.比如《生前友好》里的主人公是剧院的电工.《子孙万代》里的傅玉涛先是剧场写海报、给戏班抄本子的,后来改为在剧场卖票的.《窥浴》里的崔明是样板团里吹黑管的.《小芳》里的小芳是唱庐剧的.《红旗牌轿车》里的袁大夫是剧团的正骨推拿大夫.《迟开的玫瑰或胡闹》里的邱韵龙是唱大花脸的.《不朽》讲的就是剧团里的故事等等.在汪曾祺的这些小说里,里面的人物看个戏,唱上段戏词那是最为常见的情节.这样的安排,正是汪曾祺对自己在剧团生活的一种不经意的流露.同时,也许在汪曾祺的心目中,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他在小说或者散文里所描写的那些个行行色色的人的生活,本身也就成了一场戏.

上文评论,此文为一篇适合汪曾祺和戏剧和创作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创作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创作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汪曾祺:我的学问都来自泡茶
Text周重林 李明鲁迅是冷峭的高山,不经历沧桑世事难以明了 胡适是开满鲜花的平原,让人随时随地都能从他那里获得如沐春风之感 汪曾祺(19201997年)是精致的园林,有小桥流水、乱石横空、修竹茅屋,.

喜遇知音:汪曾祺和施松卿
有人这样评价汪曾祺的作品,每于朴素见风流,传神极了,也可用此语关照汪曾祺的爱情 汪曾祺和他的夫人施松卿不能说是神仙眷侣,但平常的柴米夫妻中,又有他们的风流 1920年3月5日,汪曾祺出生在江苏高邮,一.

悲悯情怀对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影响
摘要在中国现代作家群中,沈从文是一个有着非凡经历的、阅尽屠戮的人,一个亲历过世态炎凉的人,但他的小说创作却诗意化地表达着对善与美的歌颂与追求 有如此经历的人,心里却还能充盈着满腔真诚的善意,眼里还能看.

关于汪曾祺
邂逅1983年大约是秋天,一名中学生模样的少年独自在湖北黄石长江大堤边溜达 候船室熙来攘往,热闹非凡 大门右侧,一个卖旧书刊的地摊吸引了他的目光 少年先挑了两本书,再翻阅杂志 不经意间,他读到这样一段.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