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哈德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和伯恩哈德长篇小说《寒冻》中的批评艺术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哈德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4

伯恩哈德长篇小说《寒冻》中的批评艺术,本文是关于哈德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伯恩哈德和长篇小说和《寒冻》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哈德论文参考文献:

哈德论文参考文献 堂吉诃德论文领导艺术论文艺术教育杂志艺术期刊

赵燕蕊

(宿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摘 要:托马斯·伯恩哈德是战后德语文坛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在当代德语文坛占据无可争辩的地位.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寒冻》为他赢得了德国不莱梅文学奖和世人的关注.本文着重分析《寒冻》中的批评艺术,作品中语言和人物的极端性以及其中大量怪诞的隐喻.

关键词:《寒冻》;批评艺术

中图分类号:I521.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7)10-0085-03

托马斯·伯恩哈德(1931—1989),奥地利著名作家,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说,伯恩哈德是奥地利文学的标尺,而其他人都是“其他”,无人能与他比肩.诚然,伯恩哈德引领了战后奥地利文学的风向标.由于伯恩哈德幼年的经历和作家的敏感性等原因,其作品时时刻刻流露出极端性和大量怪诞的隐喻.从《寒冻》中可以窥见伯恩哈德前期作品的一贯主题:以极端的艺术形象来揭示极端的病态现实,饱含“人生就是不治之症”的荒诞处事体验.

一、托马斯·伯恩哈德和《寒冻》

文学是作家抒发情怀的窗口,在被人们所了解的中外文学作品中,作品多体现着作者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大的时代背景,如《红楼梦》,《布登勃洛克一家》等.伯恩哈德亦是如此,所谓文章憎命达,托马斯·伯恩哈德的坎坷人生经历对他的作家生涯影响至深.作为私生子的伯恩哈德生活中充满不幸和创伤.他被父母抛弃,在姥爷家度过童年,在文学和音乐方面他深受姥爷的启发.后来他被迫接受法西斯式的严酷教育,二战时期奥地利成为德国的附属国,伯恩哈德经历了二战对欧洲的整体摧残.战后奥地利独立,伯恩哈德与家人回到萨尔茨堡,感染了严重的肺病,后在别人的帮助下成为全职作家.正是这段坎坷不幸的成长经历,特别是对法西斯统治的愤怒,伯恩哈德开始以批判的方式关注人生,关注死亡与社会现实.

在伯恩哈德与生俱来的悲观主义和极端性的推动作用下,1963年长篇小说《寒冻》诞生.这部作品以一名医学实习生去完成一项不寻常的任务展开,讲述的是一名医学实习生,也就是小说中的“我”,受医生施特拉赫之托,到小地方温格去观察医生施特拉赫的哥哥——画家施特拉赫.并报告他的一举一动,同时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和意图.画家施特拉赫是个古怪的人,由于厌倦了世间的一切,一直隐居在小地方温格.他因为孤独、失败和恐惧而充满了愤懑,便用漫无边际的谩骂和攻击来解脱.医学实习生的任务就是每天对他的习惯和语言等琐碎小事进行记载.在“我”陪伴作家的二十七天里,“我”逐渐被画家影响,最后由于怕自己陷得太深而离开了这个地方,而画家却最终消失在了冰天雪地之中.

这部小说震撼着德语文学界和整个社会,小说以荒诞的阴郁为重,特别表现了偏僻、闭塞、混沌的环境,极端的人物内心和满是伤痕的精神状况.从此也开启了伯恩哈德阴森,恐怖,极端,批判的小说世界.他批判一切他所能想到的,让一切还原本身丑陋的一面.

二、《寒冻》中的批评艺术

(一)批评艺术之一——极端性

文学作品的艺术标准指向作品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构成,之所以称伯恩哈德作品《寒冻》体现出了批评艺术,也正是从这两方面考虑的.《寒冻》描述的是简单的情节但却融入了大量主观的生活体验、自我反省、对环境和社会的犀利观察、思考和批判.小说全篇无时无刻不展现出作者的批判性.而伯恩哈德的批判性的典型特点又是其淋漓尽致的极端性.因此,有人将其视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下面着重就《寒冻》中人物,语言等表现出的极端性进行分析.

伯恩哈德在《寒冻》中把环境、人物意图、行为方式等用极端的言语推向了极端.在《寒冻》中伯恩哈德使用了大量德语形容词、副词最高级,不停地重复一些词,如阴暗、寒冷、疾病、自然等和大量的间接引语,还有独白式的表达方式,达到了语言的极端性.

画家施特拉赫是伯恩哈德笔下的一个极端人物.画家在全文中有大量的独白,他肆无忌惮地批判着他所见到的一切肮脏事物,重复使用着“寒冷”、“阴暗”、“疾病”、“死亡”、“战争”、“自然”等词,意在与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第十四天伯恩哈德更是用大量的独白式表达方式描写了画家的语言.伯恩哈德正是想以画家这一极端的艺术形象来鞭挞这变态、阴暗、寒冷的现实.

《寒冻》中的小地方温格,在伯恩哈德笔下变成了阴暗、冷漠、丑陋、肮脏的地方.这里充斥着、奸情、酗酒、儿童等行为.而且这里的人没有信仰.温格的人则是伯恩哈德笔下的变态人物,是其极端化的典型,也是伯恩哈德批判的对象.他甚至指出这里的人和畜生一样.客栈老板娘是画家批判的一个主要人物,画家认为温格这个地方的人丑陋、恶心、变态也主要体现在这个人物身上.画家认为老板娘对所有人都比对自己好,并且指出老板娘做出了种种令人发指之事,如极其不礼貌地用食指在背后指他,放荡且和屠夫有奸情,私下稀释牛奶,吃狗肉,占小便宜.画家说,老板娘是根本没有努力的人的例子,令人讨厌.放荡,等词更是多次出现来形容老板娘.画家对这里孩子的评价亦是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这里的孩子早熟、狡猾、有脑水肿.女孩苍白,干枯,耳洞化脓.男孩有金黄的头颅,大手,平平的额头.他们的童年在跑、跳、中就过完了.这里的孩子身上长满虱子并且有淋病.伯恩哈德借此指出了上行下效这一可悲的事实,孩子能学到的只是大人的肮脏和混乱,一代代延续这种风气,如此往复,这是个没有任何希望,没有信仰,无可救药的地方,未来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文章里有多处对话,如老板娘和“我”,但是却多采用了间接引语的方式,字里行间透露出温格人的冷漠.伯恩哈德采取了一种大段独白的形式,有的独白可以长达几页却不分段,从沉思到亢奋,各种情感翻腾其中.伯恩哈德早年接受过歌剧的训练,他就像一个作曲家创作优美的主题曲一样,重复关键词和主题思想.由于没有叙述与说明,就只能靠读者自己去推进剧情.《寒冻》中更多的则是画家一人独白式的表达,他发表对于所有他能想到的事物和人的看法,如对于童年的看法,对于老板娘的看法,对于自然的看法,他认为,人们对自然了解的越多,人们知道的就越少,就越没有价值.画家多次提到了疾病和死亡,以很长的篇幅抒发了对此的看法,最后也亲身选择了死亡,并且得出结论:只有死亡是真实的.

文章憎命达,这种极端的描法正是源于伯恩哈德的人生经历,伯恩哈德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故乡:他的故乡之城实际上是一个不治之症,它的臣民生在这不治之症里,并且被牵累进去.倘若他们关键时刻不离去的话,他们要么迟早直接或间接地在这种可怕的情况下十分突然地自杀,要么直接或间接地、慢慢地、凄惨地在这块不人道的死亡土地上走向灭亡.这座城市对那些了解它的人及它的臣民来说,是一片从表面上看美丽的,可在这表面之下实际上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幻想与愿望的墓地.这个地方为世人所称道的美丽,正好是这块致命的土地上那致命的力量之所在.一个这样举世闻名的美丽连同一个这样不人道的氛围是致命的.

(二)批评艺术之二——怪诞的隐喻

伯恩哈德曾这样说自己的人生态度,他对生活持着一种完全普通的态度,也许像所有其他普通人一样;他不是只看到生活的阴暗,也不是只看到生活的光明,因为人在不断地经历着一切,这就是全部生活之所在.因此,伯恩哈德越是极力地表现生活的变态、阴暗,就越是要告诉人们应珍惜现在.为了使这一对比更加鲜明,使作品中的生活、人、一切更加阴暗、寒冷,伯恩哈德在作品中大量地使用了怪诞的隐喻手法,突出《寒冻》中笼罩着的浓重的冷漠和严寒气氛,渲染痛苦、绝望和死亡.伯恩哈德用怪诞的隐喻来暗示这个昏暗的世界.从伯恩哈德所处的时代来看,他亲身经历了二战中的法西斯暴政和战后荒诞派文学的兴起.虽然伯恩哈德的荒诞不同于卡夫卡笔下特有的怪诞化人物但他却采用了怪诞化的艺术手法.

《寒冻》中怪诞的隐喻比比皆是,如狗叫、奇怪的梦、疾病、战争等.小说中,画家多次提到了狗叫,更是用一个独立插入的小文章描写了无休止的狗叫.且使用了多个不同的词来形容狗叫,如吼叫、狂吠、哀鸣等.这些词给人的感觉也正是伯恩哈德想透过狗叫传达给人的讯息,即狗叫代表了人们心中的恐惧,失去了安全感,环境变成了狗的环境.

小说中画家提到了两场梦,第一场梦发生在第五天,描写的是梦中奇特的颜色,如天空是绿色的,雪是黑色的,树是蓝色的.这些离奇的景象只有在梦中才可能出现,所以这种荒诞的场景体现了画家对现实的厌恶,和对梦中场景的向往.第二场梦发生在第十六天,画家梦见了颜色的变化,由原色变成了昏暗的颜色,然后出现了无休止的噪声,这噪声没有开头没有结尾,最后梦变得恐怖,在一个房间里在怒吼,在蹒跚,像在兽口里一样无助.从这个梦中可以看出画家原先是认为人生是有颜色的,但后来他的梦想破碎了,一切变得昏暗、阴森,还有走不出去的恐怖.

画家从头至尾都在说自己病了,头痛、脚痛,更怀疑自己得了肿瘤.而作为医学实习生的“我”认为这些只是他在胡乱猜想.但画家最后的死亡是不是因为疾病却不得而知.画家一直在强调自己病了而最后他却不理会这一切,这体现了画家思想的转变,由对这个社会还抱有幻想,认为世界像疾病一样可以治愈,到最后对世界的所有幻想破灭,认为只有死亡可以结束所有的痛苦.伯恩哈德正是用身体上的疾病来预示世界病了,而外人却不以为然,这一怪诞的隐喻值得读者反思.

这部小说中对于战争的隐喻更是体现了伯恩哈德对战争的反思,且深入到了对人性的思考中.在第十四天,画家用大量的独白表达了他对战争的看法,表面上看战争给人类的伤害很重,痕迹一直存在,例如到处都是尸体,但画家最后想让人们反思的是战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的麻木,不应该像当时的奥地利政府一样逃避,而应该身体力行,警示后代.

三、结语

伯恩哈德独特的世界观和思考方式在其成名作《寒冻》中显露无疑,他此后的戏剧和小说无不围绕着一个极其阴暗的世界现状主题.他的作品中饱含的特有的批评艺术也深深地影响着后人的文学创作.

德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拉尼茨基在其自传《我的一生》中写到,他也向托马斯?伯恩哈德的最初两本小说投降.他怀着混合的感情在1963年读了长篇小说《严寒》.他既深深为之吸引,印象深刻,又感到迷惑.难道出了一个伟大的天才吗?他对此不是吃得太准.托马斯·伯恩哈德知道的和感觉到的比他用文字能表达的要多得多.正因为如此,他才能表达在他书本里能找到的东西.他的作品因其出其不意的和傲慢的不完美性而变得出色.对那种提供完美作为任务的观念,他肯定会把它当作荒诞的苛求和极端来加以拒绝.

——————————

参考文献:

〔1〕Thomas Bernhard. 《Frost》[M]. 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 Taschenbuch, 1972.

〔2〕韩瑞祥,马文韬.20世纪奥地利、瑞士德语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3〕韩瑞祥.托马斯·伯恩哈德前期小说创作中空间与人物的极端性[J].外国文学,1998,(2).

〔4〕韩瑞祥.《寒冻》——贝恩哈德“笑艺术”的开端[J].外国文学评论,2006,(6).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汇总:此文为关于经典哈德专业范文可作为伯恩哈德和长篇小说和《寒冻》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哈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钟嵘《诗品》借言批评方法探微
摘要在历史批评、比较批评、形象批评、摘句批评、本事批评及知人论世……通行的诗品批评方法论体系之外,还存在易被忽略的“借言批评”方法 本文通过对诗品具体条目具体分析,将&ldqu.

论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视角下的荣如德译《雾都孤儿》
摘 要本文以朱莉安 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及其运作过程为理论基础,对荣如德版雾都孤儿的译文进行评估和分析 在评估中,笔者发现译者的翻译过程和翻译选择会一定程度上反映在语场、.

阿瑟佩恩和他的《小巨人》
文 周宝东阿瑟· 佩恩于1922 年9 月27 日出生在美国的费城,是美国电影界的一个异数 从1958 年第一部电影左手持开始就显示出他独特的品味 这是第一次将美国西部著名的罪犯&ldq.

眼前和背后世界中人性的深刻金基德电影《空房间》
【摘 要】空房间是金基德自撒玛利亚少女转型后又一力作,全片延续了金基德对底层边缘人物故事的关注,通过对隐藏在人群背后的寄宿流浪汉与受到丈夫家庭暴力的前女明星故事的讲述,引发人们对眼前世界与背后世界的思.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