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民间美术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跟关于民间舞蹈和民间美术的认识与解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主题:民间美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5

关于民间舞蹈和民间美术的认识与解读,该文是民间美术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民间舞蹈和民间美术和认识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民间美术论文参考文献:

民间美术论文参考文献 民间故事期刊民间故事杂志民间文献关于美术的论文

摘 要:传统民间舞蹈与民间美术都是人民群众自发自创的艺术成果,从中也体现了劳动人民自娱自乐的精神,在长时间的发展孕育下形成地方文化传统与生活习俗,客观反映着地方人民的精神面貌.本文以山东省非遗舞蹈“鼓子秧歌”为例,深入认识它与民间美术“场图”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对鼓子秧歌中的场图美术形式与传承保护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山东鼓子秧歌 场图 美术形式 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1-0296-01

鼓子秧歌是山东民间舞蹈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为止还在山东农村广为流传,有着较好的民众基础.而在鼓子秧歌中,场图的作用不言而喻,它基于美术视角对鼓子秧歌的分类与艺术形式表现体现了一种别样的艺术之美.二者完美的结合,也是鼓子秧歌能够在山东民间传承下去的重要原因.

一、关于场图

场图是鼓子秧歌中秧歌队舞动过程的行走路线,在山东某些地方它也被俗称为“场子”.队员要严格按照场图的规划路线与顺序层次进行走位跑动,形成一幅图案,即“场图”.配合默契的秧歌队在长期练习与演出实践后可以跑出多套场图,这也让表演阵型千变万化,但唯一不变的是外圆内方的基本走位原则.在张华的《中国民间舞与农耕信仰》一书中也曾经提到过“从秧歌大场的场图中,我们就能破译中国民间舞蹈的奥秘之处,它的美术图示表现丰富,构造精致性上乘,无疑是世界民间舞蹈领域的一大奇观.场图恰恰是秧歌舞蹈的魂魄所在.”

二、非遗民间舞蹈鼓子秧歌的场图传承发展现状

1.阳信县鼓子秧歌的场图基本形式

在山东省阳信县鼓子秧歌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它的民间表演形式特殊,主要是“串村”,它被划分为5个段落:探马、进村、街筒子、跑场子、出村.在“串村”中的跑场子环节就是秧歌队在表演过程中的场图套路展示环节,俗称“跑花样”.一般来说,信阳县鼓子秧歌多存在单十字街“花”或阵、九龙盘玉柱等等场图套路,而出村环节则是从村子的一条主要街道进出村,可以说“串村”的整个过程都是在村民的簇拥下进行的,表演场面极其热烈融洽,常常在地方民俗节日或婚宴等喜庆场合展开,具有相当高的亲民亲和性.

2.阳信县鼓子秧歌的场图发展现状

阳信县鼓子秧歌的场图发展样式多变,但近年来它也逐渐呈现简单发展趋势,许多新编排的场图被采纳入当地秧歌表演中,这些新场图形式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且被其他秧歌队所效仿发扬.从场图的表现形式来看,它们不但保留了鼓子秧歌应有的气势,整个表演的整齐度与可观赏性也没有降低,像“赶太阳”、“圆中圆”等等场图图案形式虽然复杂但却不失美感,受到当地人们的普遍欢迎.

从整体来看,鼓子秧歌中的场图形式无论怎样传承与演变,它的核心原则还是不变的,那就是在场图结构与实际跑动过程中渗透强烈的地方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内涵,由于受到时间、场地环境等因素影响,虽然许多传统秧歌场图发生了一定改变,但不可否认这些场图所具备的文化符号并没有改变,它们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对圆的运用以及对鼓子秧歌场图平衡对称性的要求,这些都体现出了天圆地方的民族传统审美观念意识.总的来说,鼓子秧歌在场图的变化方面即是在圆中展开,按照对称平衡原则不断舞动,展示人们对于秧歌主题的思想情感理解,最终为观赏者带来充足的艺术观赏性[1].

三、鼓子秧歌场图的美术形式传承与保护

鼓子秧歌与场图之间的关系相当微妙,可以将二者理解为民间舞蹈与民间美术之间相互关联的关系.在鼓子秧歌表演过程中,二者相辅相成,在舞蹈表演艺术方面做到了相互促进,也为舞蹈带来了一定的美术艺术观感.单从美术角度对场图进行分析,它就是静态的图像,它是由多条线条所组成的对称图形,而且这些线条在场图中也会不断变化流动.举例来说,圆曲线就是场图变化的基本单位,它为场图的基本平衡对称特征提供基础,这从隐性内涵上表现出了人民大众淳朴热情的一面.客观讲场图的变化完全随鼓子秧歌队伍以及当地民众的审美标准来变化,例如其中的以圆为美、对称美、流动美都是中国人传统审美思维中所固有的,这些美术艺术形式让鼓子秧歌更具魅力.

1.场图中的“圆”之美

不仅仅是山东鼓子秧歌,“圆”这样一种形式美在我国艺术领域中都颇受青睐,无论是民间舞蹈还是民间美术,对“圆”的描述与表现都被视为是最重要的艺术组成部分.在山东鼓子秧歌中,“圆”是按照指定轨迹运动的,它的原则是不能离开定点圆心,所以它的场图设计在自由中透露着原则,强调对运动空间与空间构造无限可能性的创造与把握.在秧歌场图中充分展示“圆”之美感,可以讲,“圆”是鼓子秧歌上百套场图中的变化根源,所有套路都是由圆形演变出来的.

2.场图中的流动之美

鼓子秧歌场图具有它独特的艺术性,一方面体现了秧歌的舞蹈美感,一方面展示它的美术艺术审美形式,即美术表现形式在舞蹈中的有机流动.在秧歌表演过程中,要求每个角色都保持流动性,要突破程式化要求来寻求创新.例如在鼓子秧歌表演中就有领头伞这一重要角色,它是场图形成的根源,它带动了后续秧歌队员的跑动路线,呈现出流动的场图图案.在图形流动过程中,上百种场图套路就这样被勾勒完毕,每一套场图都是动态可变的,展示出了独特的美术艺术美感.

3.场图中的对称之美

不仅仅在鼓子秧歌中,所有民族民间舞蹈都有在强调对称美感,这是中国人对于规律性的崇尚.在吴晓邦先生的《论舞蹈的构图》中就写到“中国的传统艺术构图主要就是由对称平衡与轴心论运动思想所构成.”这一点也在鼓子秧歌的场图中有所体现,在实际的表演中,人们能看到鼓子秧歌场图的平衡对称美感,即表现出错落有致和井然有序,这种跑场图能够为构图本身和欣赏者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也从主观上强化了鼓子秧歌的表演力量与气势.山东阳信县鼓子秧歌就十分讲求对称美感,例如他们的场图中就有“双进双出”甚至“八进八出”的跑场子形式,每个秧歌队带头成员打头伞带领后面队员跑场,队员从各自方向进入同一队形,完成跑场,这就形成了交叉对称的场图,如果从上方观察可以清晰看到场图的美术对称特性,这说明鼓子秧歌在场图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美术构图思路,非常巧妙[2].

结语

在山东鼓子秧歌中,多数的场图表现形式都凸显了美术构图中的平衡对称艺术内涵与“圆”的内涵,它要求秧歌队成员拥有高度的默契度,按照圆心核心来变化跑位,终而复始,形成规律,造圆而不破圆,这就是鼓子秧歌舞蹈之美与美术之美的融合本质.

此文总结:该文是一篇关于民间舞蹈和民间美术和认识方面的民间美术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民间美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高校美术教育和民间美术的现代传承
摘 要民间美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 在当前时代,在高校的美术教育中引进民间美术,不仅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简单分.

关于民间美术对高校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的策略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也变得日益激烈,无论是民间美术还是高校美术教育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精神与民族智慧的结晶 在全球化这种大.

民间美术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本文在此主要针对民间美术元素和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以及民间美术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措施……内容,进行细致的论证解析,希望为我国民间美术可持续传承与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务贡献 【关.

民间美术中约定俗成的审美特征和价值分析
“约定俗成”一词最早出现于荀子的正名篇,荀子认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名有固善,径易而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