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人才培养类有关论文怎么写 与五年制高职专本一体化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主题:人才培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0

五年制高职专本一体化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该文是人才培养类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与五年制高职和人才培养和一体化类论文怎么写.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高会论文选题绘本教学论文关于机电一体化的论文

国燕萍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3)

摘 要: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从宏观角度,关系整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中国梦”奋斗目标的实现;从中观而言,关系学校的建设和长远发展;从微观上看,又关系到学生的职业发展前途.因此,如何顺应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和要求,打通高职本专科人才培养渠道,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问题.以会计专业为例,结合多年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经验,针对当前高职教育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五年制高职本专科衔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构建框架,以期望对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五年制;一体化衔接;培养模式;总体架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8.084

近年来,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办学定位一味追求“高大上”,而高职高专培养的人才又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以至出现了一方面社会对优秀人才求贤若渴,一方面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的“怪现象”.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说,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结构中,学术型大学比重过大,而应用技术型大学比重过小的现状,正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所在.

当前,会计专业在各类高校中普遍开设,且招生规模也不小,但会计专业特别是普通地方本科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却不太乐观,也出现了上述的“怪现象”,以致某些省份教育厅已经开始限制高校会计本科专业的申报.因此,如何顺应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和要求,打通高职本专科会计人才培养渠道,改革和创新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问题.

1当前会计专业在高职专科和普通地方本科培养人才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原因分析

1.1高职专科

1.1.1偏重专业教育,忽视素质培养

高职专科会计专业重视“才”的培养,即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人文素养、道德情操、职业素质等“德”方面的培养还十分欠缺,以致学生一次就业率虽然较高,而工作时间偏短,频繁跳槽者居多.

1.1.2会计专业知识技能专一、复合度不强

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上都是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经济、管理、金融方面涉及甚少,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多,特别是中小企业,需要既会做账,又懂管理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只能选择做会计,做其他就得从头来学,就业面窄,学生缺乏长远发展的后劲.

1.2普通地方本科

1.2.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特色缺失

普通地方本科很多是在国家扩招时成立的,由于定位于本科层次的培养,没有很好地考虑自身特色,会计专业设置重复度高.在日常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依旧照搬或部分照搬老牌重点本科大学,不重视实质性的应用型人才教育,缺乏自身特色,高校之间的同质化日益严重.

1.2.2与重点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存在比较劣势

985、211等重点大学史悠久,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和生源优质,学生会计学科知识扎实,而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专业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与社会联系紧密,需求广泛,学生动手能力强;因此这两部分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相对较高.而普通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与重点大学相比,在学科知识上缺乏优势;与高职高专的学生相比,在动手能力上略逊一筹,其就业期望值又相对较高,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造成就业紧张.

2高职会计专业专本科一体化衔接培养人才的概念和必要性

2.1概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有关管理制度的保障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制定培养方案(包括教学计划、内容和课程体系),再通过培养途径的有效实施(包括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从而对培养对象的效果进行评价的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而高职专本一体化衔接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根据最新的职业教育理论,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层次要求,调整高职会计专业专、本科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从而在培养方案、培养途径和培养评价等方面进行的有效衔接.

2.2必要性

2.2.1国家政策强调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党“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我国《现代职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中也提到要构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重点探索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高新技术人才.因此,做好高职会计专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衔接,就可抓住这一契机,打通专本科层次的会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会计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2.2.2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趋势要求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现今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和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需通过各种网络、媒体迅速相互传递.这些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传递对不同层次的会计职业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会计职业教育工作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

2.2.3就业压力需要高职院校培养更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根据会计人才需求调研,会计人员不仅要会做基本的账,还要会做较复杂的账,并且要懂得一定的资金运营、纳税筹划、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而这些需求在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和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培养中都不能完全满足,以至于这些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下降,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会计专业招生规模和长远建设.所以,必须深入研究高职会计专业专本科一体化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3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专本科一体化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架构设想

3.1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当地,面向本省,辐射全国,培养能适应本省及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既具有系统的财务会计知识和熟练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扎实的经济、管理、法律专业基础知识、一定的税收和财务管理能力;又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人文修养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毕业后能成为大中型企业会计骨干或小型企业会计主管及会计骨干的生产、管理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3.2培养规格

本专业在培养规格上突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会计人才.即培养生产、管理一线能吃苦受累的、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职业忠诚度的、具有娴熟会计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的会计人才.

3.3培养方案

3.3.1学制

采取五年制工学交才培养模式,其中专科三年,本科两年.具体而言:专科三年中前两年在学校学习基础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一部分人文课程,第三年进行综合实训,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专科考核合格后,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即第四年在校内学习提高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其他经济、管理、人文课程,第五年即最后一年进行就业指导、第二轮的校外实习以及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从而完成五年制的学业内容.如图1所示.

3.3.2课程体系

建设以社会需要和个人长远职业发展需要为核心,以技术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两方面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1)人文课.如思政、语言、法律、历史、哲学、艺术、礼仪等,语言和思政课程为必修课程以外,其他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修.根据知识难易程度和学生成长认知规律,由易至难,分别在第一、二、四学年开设,大约占总学时的20%.

(2)专业课.分为基础课、核心课和拓展课.每门课程里都设有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其中基础课和核心课为必修课程,拓展课为选修课程.基础课程在专科阶段完成,并与会计从业资挂钩.核心课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与会计职业核心能力紧密挂钩,选修课与职业拓展能力联系,并涉猎金融、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程,专科阶段课程对知识和技能要求可较本科阶段稍低一些.这类课程在第一、二、四学年开设,大约占总学时的50%.

(3)职业素质课.这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如忠诚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这类课程不必拘泥授课形式,不分校内校外,每学年都应开设,寒暑假也可利用,主要以拓展训练为主,逐渐增加难度,可单独开设,也可融入其他相关课程之中,作为该课程考核依据之一,其中单独开设的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10%.

(4)综合能力课.这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课程,主要是指专科阶段的校内综合实训和专本科两轮的校外实习,以及专科阶段的实习报告和本科阶段的毕业设计.这类课程在第三、五学年开设,大约占总学时的20%.

3.3.3教材体系

教材应为课程服务,需体现会计职业和专业方面最新前沿知识,需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需考虑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师可自编讲义.

3.3.4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应注意理论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一方面要注意专本科知识和技术的难易度的过渡和衔接,另一方面要偏重传授与会计职业和行业紧密相关的、最新基础理论知识和最新实用技术相结合的会计知识和技术.同时,还应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领悟创新创业内涵,并充分运用于校内外的学习工作之中.

3.4培养途径

3.4.1教学模式

在日常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特点,结合企业会计工作实际,适当选择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做研一体化、边讲边练、边练边研、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模式,切忌教师上课“演独角戏”,而是让学生成为上课的“主角”,教师充当“导演”或“配角”.

3.4.2教学方法和手段

会计知识如果仅凭教师单纯讲授,会显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创造或利用各种条件,以学生为主导,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如项目驱动教学、任务导向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情境模拟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研究讨论教学、小组学习教学等,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3.5培养评价

3.5.1一般课程考核评价

每门课程考核应本着知识、技能、素质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考核学生某一方面的会计职业能力高低,不一定要采取闭卷的考试形式.

3.5.2综合能力课考核评价

校内实训课程侧重考核学生会计知识运用的综合实践能力,校外实习课程侧重考核学生会计职业综合能力(包括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校外实习需会计行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实习之后,学生还应根据实习感悟,密切联系地方企业关心的会计应用技术,提炼归纳成专科阶段的实习报告或本科阶段的毕业设计,并进行相应的汇报或答辩.汇报、答辩必需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要求校外专家必须对毕业设计的应用性给出科学评价.

3.5.3会计职业证书和会计职业学位

专科阶段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就可获得免修2-3门课程的资格.本科阶段毕业时必须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否则不予毕业;同时设置会计职业学位,要求只有通过全国会计初级职称考试所有课程方可拿到会计职业学位.

3.6培养保障

(1)指挥组织上,分别指派一名行业专家和学校会计专业核心教师共同牵头,由若干会计行业能手和会计骨干教师成立会计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协调领导上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

(2)条件保障上,加强会计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结合会计教学和企业实践,积极开展教学和实践研究;有条件可设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项基金.

(3)监督评价上,应适当增加社会第三方评价意见,并作为会计专业建设和发展评价依据之一.如用人企业评价、学生家长评价、会计职业教育专家评价等.

参考文献

[1]周灌中.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探析[J].职教论坛,2015,(12).

[2]何静.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衔接研究——基于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模式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4,(01).

[3]邓海涛.广西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举办高职本科专业探讨[J].广西教育,2014,(07).

[4]白玉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宜宾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J].宜宾学院学报,2008,(04).

上文评论:该文是大学硕士与人才培养本科人才培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五年制高职和人才培养和一体化方面论文范文.

教育学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
摘 要 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传统教育学专业需要进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教育学专业作为传统教师教育专业,目前面临着诸多困境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近三年来开展了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

基于"第二课堂"的三本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第二课堂教学是针对高校教育面临市场经济下人才培养问题而提出的,即传统高……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向辅助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也就是“第二课堂”的概念 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第二.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王渔(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重庆401520)摘要中高职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重要的一部分,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中高职学校开设的常见专业,为酒店行业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和输送人才,而目前中高职衔接存在一定的问题.

上海绿化高技能养护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笔者从上海绿化面临繁重养护任务形势出发,对上海绿化高级养护人才培养背景、目标、对策、效果进行了研究,以探索城市绿化高级养护人才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绿化养护;高级人才;培训考核;模式探索&ld.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