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语文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大地上的语文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语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6

大地上的语文,本文是关于语文类本科论文怎么写跟大地和语文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语文论文参考文献:

语文论文参考文献 语文天地杂志社健康大视野杂志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中学语文杂志社

我的文学情结始于一场规模较大的运动.

是上个世纪的事,一本书稀里糊涂地就把我牵扯进去了,书的名字是《水浒传》①.估计是受批判的缘故,这本书出版了.封面是绿色,里面的字较小.

见到这本书,是一个偶然.我的同学姓龚,平时比较调皮,在老师眼里属于那种不听话、不受教的朽木,做不好作业,写的字与鸡爪子没有两样.也许,上天在创造人类的时候,想到的是缺陷,不是完美.大地有缺陷,就有高山与河流.生命有缺陷,就有生老病死.我家穷困,父亲是瞎子,母亲老实本分,在农村,属于乡民不待见的家庭.好歹,我在学校读书成绩好,填补了某些不足,增添了一丝优越.龚同学经不住老师的竹鞭,开始打起了歪主意,实行曲线救国.他想方设法讨好我,帮忙打扫卫生,像一个跟尾巴狗一样贴着我.看书,是我的爱好,于是一个霜冻的早晨,龚同学神秘地把我叫到学校的后山,掏出了一本很厚的书.那时学的字不是很多,有一个字认不得,另一个不知道是多音字,就当是“水许传”吧.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当时还不到八岁.

在夜晚的煤油灯下,一个孩子在那里埋头苦读,准确地说是在翻看“有字天书”.识字量太少,他只能囫囵吞枣.这半生不熟的阅读中,书本半古文半白话的语言让他惊诧而欲罢不能.搞不清究竟看懂了多少,但这本书却深深地扎入了他的生命里.很多年后,他在一篇小说中记叙了这样的情景,小孩一边翻着书,一边焦虑地思考,窗外的星星消隐了,太阳从后山爬到树梢,孩子的身影像一颗固执的钉子钉在门前的天塔.他不认识朱仝的仝,便把这个字读成工.三个不眠之夜,他算是把这本书翻了一遍.

读书的经历是苦涩的,为了看书,我穷尽办法,在大山上找可以换钱的药草.真正有属于自己的一本书大约是九岁那年.

一个好朋友告诉我,烂套鞋的胶可以换钱.母亲到队里出工去了,我就在家里找这些可以换钱的东西.家里贫穷积弱,实在找不到可换钱的东西,我很失望.徘徊了好久,看见婆婆家的门口放着几双烂了的套鞋,我想都没想,拿着就往街上跑,到生资公司换了一角二分钱.这是人生第一次有钱,特别狂喜,一路直奔新华书店.

新华书店在十字街口,好在那时城市小,转了几圈就找到了.

书摆在柜子里面,用玻璃隔着,不像现在你可以先看内容提要,再确定购不购买.售书的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不是很友善,不知是我在柜台前面站得太久让她有点怀疑,还是因为当时的我没有柜台高,看样子不会买书的缘故.

“你买不买书,不买就走.”在我看了约半个小时后,漂亮女孩子下了最后通牒.我就说,钱在这,你看能买几本?她数了数钱,三本.

我揣着三本书像揣着宝物一样,急匆匆往家里赶,到凉亭的时候,实在熬不住想先看一本.《035 号图纸》,这是记忆最深刻的一本书,在凉亭,很短的时间读完了.但意犹未尽,还想继续看一本,但天已经黑下,只好回家.还没等我进屋,迎接我的是母亲的一顿棍棒.在打断第三根棍子时,我已经哭不出声音了.母亲的确气急了,一个小孩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上街,胆也太大了;偷卖套鞋更是十恶不赦,小偷针,大偷金,农村这些朴素的道理不容辩驳.我跪了一夜,饿了一夜.

十三岁,我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个好老师.他是五十年代的老,没有老婆,孤身一人,有几抽屉书.他愿意借书给我看,记得我看了《红旗谱》《艳阳天》,还有《铁道游击队》等.这个老语文功底深厚,填词写诗、小说散文都来得几手.我认真听他的课,课后请教他.他也夸赞我的作文好,并有一次对我说,你将来可以成为一个作家.作家是什么?我是不理解的.但我觉得书上的人物的确让人敬佩,故事情节的精彩也让人浮想联翩.就在这一年,他带我见了当时本地区的一位作家,并把我写的文章交给了他.

寂寞生成文字.

一个人在贫穷的边缘苦苦挣扎,深知生活的艰难,只好疲于奔命.白天,用瘦弱的身躯丈量土地;夜晚空灵寂静,属于穷人,也属于孩子.孩子在数星星的空隙,乱七八糟的念头如蚯蚓在地底下,一寸寸挪移.蚯蚓的天空是黑暗的,孩子的天空或许有些光亮.书,就成了这一束微弱的光亮,在乡村的夜空驻足,或许它知道有一个遥远的去处,不再盛放一个安定的灵魂.乡政府办农校,没有老师,就给了我教乡土文学的机会.这一年,十六岁,嘴巴上刚刚长毛.

农校的学生大多是高中毕业的,也有初中的.这里培养的是未来的乡镇企业职工,还有乡镇干部.我终于找到了一种可做而十分乐意的事情,这是上苍的恩赐,是祖宗修福积德所致.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事业框定的时候,他的追求不再局限于给学生传授一点知识.知识也许可裹腹,能养家,但能力才是可以点亮前行路上的那盏灯火,如若开花亦会惊艳四座.面对这些比我大的学生,我第一次给他们谈了沈从文,谈了湘西.沈从文于茶峒走出湘西的大山,他的文字属于大山,属于河流,更属于岁月沉积的文化,一种精神图腾.他们认真听着,记着笔记.记不清楚究竟讲了多长的时间,或许是一个下午.

和学员们一起学习让我开启了一扇窗户,也让我的心灵日渐丰盈润泽.澧水,是我与学员们虔诚写作的源泉,在这里,流淌的是文化的乳汁,不再是一条普通河流.有个女学生姓陈,立志要做我的小跟班,在文学的路上看看红色的月亮.我告诉她,写作的先决条件是读书.读书可以走向远方,至少可以看见生命中的风景.这个时期,恰好迎来了文学的复苏,刘心武、韩少功、谭谈等各领.我把当时所知道的作品按流派分类,用还不成熟的观点进行分析,同时告诉同学们,语言在民间.星期日,去民间采风成了我们一个不变的主题.听老农讲故事,到田头看农忙,于车间和工人交谈.有了一些散乱的作品后,便和同学们动手,编成小册子,美其名曰《澧水文学》.《澧水文学》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多了一份期待,一种执念.同学们很爱自己的作品,三十年后,与学生相遇,谈到的依旧是《澧水文学》,还有陈姓女同学,她已是小有名气的作家.

进入小学教语文,是两年后的事.农校是时代的衍生品,时代结束,其使命便结束了.

我到了一个叫代家湾的地方,这儿的鸟不生蛋,阳光呆上半天就猫到一旁打盹去了.四十多个孩子,三个班,三年时间,不离不弃.

三个班分别是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第一堂课,给我的感觉不是失望,是一种彻彻底底的绝望.四十四人中,三十五人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但长芭茅的地方一定能长出庄稼.我开始加班加点给学生补课,那时的家长很是理解老师,他们远远地待在一角,等着孩子.下课了,朴素的农人除了一声“多谢”找不出更多的词汇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但这两个字里饱含了他们最朴实的情感,这是对知识的敬畏,对老师工作的肯定,对教育的顶礼膜拜.

学生有了简单的文字基础,关于文学的思绪又像蛇一样缠绕着我的心灵,让我窒息得吐不出一口气.如果不教会学生作文,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老师是失职的.一种惶恐包裹着心智,终不能化去.我便在这惶恐的威逼下,不断突围.大地即语文,让学生融入自然,有可描摹的素材,应该会有新的东西长出来吧.春天,一个叫薄刀岭的地方,开放着一种叫映山红的花,艳满山岭.那时候的课没有条条框框,相对自由、任性,说走就走,无须打报告,连校长都不需告诉.孩子们上了薄刀岭,钻入花海,用喜欢的方式观察着花.观察的方式去之前有了一番交代,学生知道了基本的观察顺序.其实这种东西在现场指导最为实在,体验才是真正的生活,生活才是真正的作品.花鸟草虫的美源于观察后的思考,人的文化气息是大自然熏陶出来的.孩子们每天写日记,这是必修课.日记写多了,语言丰富了,开始寻找技巧.老师不要把所谓的经验讲给他们听,给学生提些建议倒是颇有实在价值.

仿写是小学作文的一条门径,让学生有一个参照物,老师不妨给他们介绍基本可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张天翼的、冰心的、叶圣陶的,学生从书本里找到可能属于自己的语言,然后就大功告成,先生就清闲了.

今后的岁月里,我希冀以何种方式教语文呢?我想,我肯定没有大家们提出的一二三条,若有自己的主张与见解的话,也是想就人生的经历做些说明.教学是没有方法的,无论你学识如何,仍需铭记:大地即语文,生活即作品.好的语文老师在思考着自身的文化体系,终身学习是最好的法宝.

注释

①1975 年,全国掀起“评《水浒》,批宋江”的运动,随后出版了《水浒传》的各类版本.

上文点评,本文是一篇适合大地和语文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语文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语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在语文的大地上劳作和栖居读何伟俊老师的《犁痕桨迹》
秋夜,微凉,钢琴声弥漫小屋 翻完手边何伟俊老师的犁痕桨迹一书,心生淡淡暖意 土封面,古朴雅致,一道白色印痕从书脊向中间蔓延开去,有如一条长长的河潺潺而流,又似一道窄窄的路伸向远方 行者不息,踽踽而行,.

中国大地上的乡村艺术节:艺术如何改变乡村?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戏剧节、艺术节正在乡村孕育 艺术节如何与乡村“发生关系”艺术节背后,更突出的是乡建的意义在方峪村东篮球场上,方寸演出结束后,导演李凝向大家鞠躬“我.

大地上的行走
小时候住在乡下,常常会坐在门前阶台上,望着远方遥想远方有什么有绿色的山林、清澈的小河、白墙青瓦的村舍吗鸟群飞过蓝天,晚霞洒满江面,这样的景象应该不仅此处才有,别处的景色与此处会有什么不同呢如果,一个人.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曾几何时,我们的世界突然被高晓松作词、许巍演唱的一首歌曲刷屏了 其实,高晓松的观点算不上时髦,也谈不上深刻 西方的圣哲们早就对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