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语言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跟《散步》的语言建构和运用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主题:语言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1

《散步》的语言建构和运用,本文是关于语言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和《散步》和建构和语言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语言论文参考文献:

语言论文参考文献 语言文学论文交际中的语言艺术论文语言论文语言教学和杂志

葛筱宁

“散步”一事虽小,其内涵却是丰富的;《散步》一文虽短,但有着绵长的情怀.许多人读莫怀戚先生这篇美文,总是于字里行间中品味出浓浓的尊老爱幼之美德.然而,在我看来,需建基于整体把握文本,关注与体会作者建构与运用语言材料的妙处,才能较为准确地归纳文章主题.

首先,“我”最重要.

查看《散步》全文,强调“我”或“我的”地方不只一处.比如开头: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接下来有: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然后意见发生分歧时: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最后有: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散步》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先引导他们整体把握课文,不可拘泥一隅断章取义.而从整篇文章来看,文中反复出现了第一人称代词“我”,或者以“我的”这种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占据了课文大半篇幅.由此可知,“我”是整个家庭的主心骨:既要孝顺母亲、关心妻子,又要呵护、照顾孩子.散步的四个人当中,“我”最重要.

况且,《散步》作为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而散文这种文学体裁主要是反映作者的某种诉求.显而易见,作者莫怀戚反复强调突出“我”或“我的”的原因就在于“我”在家庭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我”是全家的顶梁柱,是最高决策者,也是家庭事务的承担者.“我”很重要,重要不仅仅要尊老爱幼,更是代表了中年一代人的那种承前启后的担当意识与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所以,作者借助散文这类文学体裁实现其诉求的主体意义的同时,有意识地对语言进行了这样的建构与运用以第一人称叙述作为主体,突出了“我”的重要性.

其次,对称性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追求语言的对称美,是我国文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徐迟先生曾说道:“散文是怎么来的呢?散文是骈文中来的.我们中国有一个很好的写文章传统,就是造句常常是一对一的……有名的汉赋,以及后来的骈文,都是对句,一句对一句的.”

查看《散步》全文,对称性语言是一大特色.它不仅仅在于语言形式的优美,而且从对称性语言的内涵方面,简直表达出“我”在左右平衡着一个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肩背上的责任.

比如: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四人散步,分成两组:“我”与我的母亲一组,“我”的妻子和儿子另一组.这一对称性句子在表面上体现出“我”与妻子在尊老爱幼方面分工明确,然而从“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种语言表述方式来看,家庭的主心骨其实在“我”身上.)

再如:她(母亲)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一对称性句子颇具味道随着“我”长大、母亲衰老,两人的角色发生转换,“我”转变成照顾母亲的人.前后两个“听”字的一致性自然引导出如今的“我”在家庭方面的重任.)

又如: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一对称性句子点明四人两组散步的共同点,亲情之爱上升为生命传承的意义与高度.)

还如: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第一组对称性句子亦可从前后两个“听从”和“听”字看出“我”的责任重大,不亚于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之时;第二组对称性句子说明“我”的最终抉择也是从家庭责任等方面权衡考量的.)

最后文末一段: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三组对称性句子节奏明快,且与主题意义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强化出深沉、庄严的表达效果衰老的生命与年幼的生命之间的传承以及中年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心理感受和责任.)

显然,作者建构与运用对称性语言,不仅在于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更在于表现作为家庭中流砥柱的中年一代人所肩负的主体意识与使命感.

再次,关键词:背.

“背”的切入十分自然:

从开头部分“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铺设,到母亲为了成全孙儿走小路引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一句,再到“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切入,最终“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背”字层层渲染,步步铺陈,最后情感升温、戛然而止.

查看《散步》全文,这一“背”字可称得上《散步》一文的灵魂,它既可以背负起这篇课文对亲情、对生命诠释的重担,也可以洞悉我们的责任要用肩膀、用脊背作出庄严的承载.

“背”由上“北”下“月”构成.“北”在《说文解字》解释为两个背靠背站着的人,从字形来看,颇似散步时发生的“分歧”:“我”为了母亲,选择“平顺”的大路;儿子为了“有趣”,希望走小路.“背”的下半部分是一个形旁“月”,一般跟人体的部位器官有关,如“膀”“胳”“脑”“肩”等.因此,这一“背”字可视为“尊老”和“爱幼”(“北”)都要放在“我”这样一个肩膀脊背上(“月”)来承担.我们既要背起“尊老”的重担,也要背起“爱幼”的重担,这一“背”足以想见以“我”为代表的中年人在家庭、社会所负的责任之重.

所以,文章最精彩的地方应该是最后一节我们不是“散步”而胜似“散步”的方式:我背起了母亲“散步”,妻子背起了儿子“散步”.一个是儿子背起了妈妈,另一个是妈妈背起了儿子.前者我们“尊老”,后者我们“爱幼”,共同用一个象征责任的“背”承载了起来.这一“背”不仅背起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而且还背起家庭的重任与中年一代人的使命.这一“背”字,从字的构成形式到文章的内在逻辑,双向地直指课文的主题.

综上所述,《散步》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值得我们关注,因为我们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可以指导他们有意识地积累、梳理与整合语言材料与言语经验,使他们将自己获得的言语经验自觉地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

《散步》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值得我们关注的另一层原因则是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立足于文本的整体把握,透过最具特色的语言材料,去理解、分析作者建构与运用语言的思想倾向.如前所述,可以综合三个方面(①“我”很重要;②对称性语言建构;③关键词:背;)来归纳课文主题.如此一来,在通过语言材料的建构与运用进行归纳文章主旨这一方面,我们能够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路径.

[作者通联:上海市北蔡中学]

此文总结,上文是一篇关于《散步》和建构和语言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语言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语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言建构和运用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的颁布,语言建构与运用成为语文课程的核心 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内在逻辑包括掌握语音、语义、语形,积累言语材料;疏通语理,发现语言规律;形成语感,创生言语行为 语言.

探析《雷雨》个性化语言艺术
心理发展当23 岁的曹禺写出雷雨时,他一定不会料到这部作品将成为中国话剧舞台上的常青树,更不会想到它会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 曹禺也因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雷雨是他的处女作同时也是他.

纪录片《归去来兮》中人类学方法的运用
【摘要】系列纪录片归去来兮是新疆籍导演刘湘晨的作品,这部纪录片以浓郁的民族文化影像和故事,展现出帕米尔高原上少数民族对生命、对人生的理解 本文认为,该纪录片娴熟而准确地运用了人类学方法,对民族志纪录片.

鲁迅:《野草》以与语言和生命困境的言说(上)
第一节“怎么写”  1924年至1927年a,鲁迅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语言危机,他自己也很清楚 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连续写了那么多年,却发现自己无话可写,无话可说,这是怎样的难堪.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