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扶贫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扶贫琐记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扶贫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0

扶贫琐记,该文是有关扶贫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扶贫琐记和琐记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扶贫论文参考文献:

扶贫论文参考文献

一条普通的乡间公路,水泥质地,一头连着村部,另一头连着村庄.每天我都数次从这条小路走过,从村部出发到村里,或者从村里返回.与这条路相连的是无数条小路,有的是水泥路,有的是沙土路,有的是泥巴路,这些路或宽或窄,连接到村子里的每一家农户.这些宽宽窄窄、质地不一、毛细血管一样的路,构成农村的路网,连接着村民也连接着外面的世界,也见证着我与村庄的距离, 见证着我与农户的联系.

我是一名普通的扶贫人员,有幸参加到这场史无前例的扶贫攻坚战.村部是我的驻地,到周围的村庄,远的不过4.5 里,近的只有1、2 里.每天我都会从这里出发,走进不同的村庄.进村的大路两边,种植着高大的白杨树,身躯伟岸,枝桠相连,树荫浓茂.村庄内部的小路边上,也有很多数树,树的种类不一,有杨树,有柳树,有楝树和椿树,还有桃树、梨树、杏树和核桃树.这些树生长在路边,也生长在农户的房前屋后.它们仿佛是村庄的主人,每次都挥舞着长臂欢迎我.比这些树更像主人的是村里的狗,有大狗、有小狗,有黑狗、有白狗,有宠物狗,更多的是黑白相间或灰不溜秋的本地土狗.每次他们都以最热烈的吠叫欢迎我.我知道,它们的“欢迎”有不欢迎的成分.

这些年村里人少了,有能耐的走出去了,他们在或大或小的城镇购置了房屋,定居在那里,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青壮年也走出去了,他们在或远或近的城市里打工,成了流水线上或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学生们也走出了,它们在或高或低、或好或坏的学校里读书.村里剩下的多是老人、女人、病人和年纪幼小的孩子.村里人少了,狗就多了起来.狗的喧嚣可以增加村子的热闹,它们是老人们的伙伴,也是孩子们的玩伴,除此之外,它们更主要的职责是看家护院,对那些冒然进村的人给予警告.

我就属于警告对象,每次进村,车子还未停稳,它们就或远或近的围过来,聚集在路口,呲牙咧嘴,向我.我一向是怕狗的,小的时候曾被狗咬过,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阴影.老实说,面对它们的张牙舞爪,我确实束手无策.我吼,它们不退,我怒,它们也置之不理,我惧,徒增它们的嚣张气焰.如果不是碰到当地村民出面解围,我只能坐在车上,什么也不能做.它们是典型的“小人”,典型的趋炎附势者.看到村民,它们就摇着尾巴,一哄而散,它们专门与我为敌.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它们不知道我带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来的.我的任务,就是深入农户家中,调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测算他们的收入与支出,填写各式各样的表格,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可是这些狗,不理解我的良苦用心,真是狗眼看人低.

离村部最近的村庄是陈庄,是个不到2 00 人的小村子.村子小,贫困户少,工作量也小.我的工作就是从陈庄开始的,走过短短的一段水泥路,就到了村子.水泥路是新修的,是村村通的配套工程.因为是新修的,也比老旧的路宽阔一点,以前的路,窄狭,标准也低,会车都困难.路的一边是排水沟,沟里疯长着野草,星星草、猫眼草、小蓟已经老去,车前子附在沟底露出长长的芯子,牛筋草、稗草、马唐草不露声色,高出地面的是小飞蓬、益母草、苍耳和苘麻,牵牛花一样的田旋花、草莓一样的蛇莓也间杂其间,淡粉的花和鲜红的浆果为满地绿色增加一点亮意.这些花花草草都曾是田野的常客,庄稼长,它们也长,它们是庄稼的伙伴和邻居,只是这些年,除草剂成了她们的天敌,田野里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只能借沟渠路边暂以栖身.这些野草野花也曾是我童年的玩伴,摘来星星草紫色的小花编成花环,戴在小女伴的头上,瞬间就变成了漂亮的新娘.猫眼草学名叫泽漆,全身都是药材,败火明目、利便轻身,还能行水消肿,化痰止咳.就像柳枝一样,也是农家常备的良药.牛筋草、稗草、马唐草都是上好的青饲料,有筋骨,耐嚼.小飞蓬和地肤草味道鲜美,是牛羊的最爱,但不能多吃,汁水太多了,吃多了,容易拉肚子.苘麻的籽香香的,把成熟的苘麻壳揉碎,籽就留在手窝里.那时沟边地头,往往还有蒺藜和马泡,摘马泡时一不小心就被蒺藜扎破脚.有的沟边还生长着蓖麻,我们把蓖麻籽剥出来用铁丝穿起来点燃,恶作剧的感觉是童年最愉快的回忆.路的另一边,是整齐的庄稼地,地头排着一溜的井口,井也是新钻的,是良田改造的结果,有了这些井,就有了丰收的保证,低产田也变成了高产田,随便一亩地,一季就有上千斤的产量.地里种植着小麦、花生,花生是春花生,小麦则是冬小麦,当前,灌浆期一过,正是“南风起,麦哨黄”的时候,过不了几天,在布谷鸟的鸣叫里,在收割机的轰鸣里,又会迎来一个丰收的麦季.

我的工作对象是村里的农户,找到人才能办事,找不到人,说什么都是白费.而村里人是不那么好找的,他们要下地干活、他们要外出务工、他们要送孩子上学,要赶猪放羊,要买兽药饲料,要卖粮食、买化肥,要参加亲戚们的红白喜事,他们要串闺女家,他们要为亲家过寿,他们要相媳妇、相女婿,他们要请先生看阴宅、阳宅,看好、算命、测八字,要上街交电费、充话费,要去银行领地补款、领低保款、领外地儿女汇来的养老款,他们要去看病、要买衣服、要给儿孙买学习资料……他们有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办.大多数时候,想在短时间内见到所有相见的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早晨,是最好的时候.不是村庄人懒,而是早上露水大,下地容易打湿衣服,而且带着露水的草也不宜牛吃马喂,牲口都是直肠子,吃的多了,容易拉肚子.这些道理,我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的.我原以为中午要好,天气热,农人们都会猫在家里.实际上,农村人不像城里人一样娇贵,他们对太阳、对阳光是有感情的,他们有天然的耐热本领.太阳一毒,露水就消,农人们早已荒不及待的走进田野,走进他们的责任田,除草、喷药、点瓜、种豆……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赶在太阳最毒的时刻去地里锄草,他说,太阳毒,锄掉的草更容易被晒死,草与土都连着根的,晒不死,一场雨就复活了,照样与苗争水争肥,活都白忙了.赵庄是村部所在地,村部就在村子的东南.这也是一条新修的路,树不多,草却茂盛.开花的与不开花的,贴着地面匍匐生长的,仰着头向上生长的,各种各样的草,书写着生命的肆意.赵庄因为是村部所在地,在几个村庄中,似乎多少有一点优越感,正像北京在全国面前都有一种优越感一样.赵庄不是个小村子,有四个生产队,分别聚集在村子东南西北的四个方向.赵庄虽然大,但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并不多,可能是因为“首都”的缘故吧,村子里见多识广的人多,走南闯北的人多,“亲故亲故”,他们发了,亲戚邻居跟着沾光.

不欢迎我的不仅是狗,还有狗的主人们.他们对我的到访,带着一种天生的戒备或者说是“敌意”,他们敷衍的态度虽然让人意外,却有点熟悉,像极了我们日常对待电话推销的嘴脸.显然,他们把我当成了外人,当成了下乡的商品促销员、保险推销员或者打着公益嘘头卖狗皮膏药的,或者是下乡看风光、体验生活的,看成了吃饱饭撑着、没事瞎逛的.这些年,常有一些身份不明的人,打着关心农村生活的旗号,兜售假化肥、假农药、、假洗衣粉、有毒有害的儿童玩具,他们热情有余,.他们打着送医送药下乡的旗号,假装为群众体检身体,兜售各种没有批号、却“具有神奇功效”的药品和保健品.虽然我亮明身份,虽然我再三宣讲政策,他们都没事人一样,有一搭没一搭地与我对话.吃一堑长一智,一寸血泪一寸经验,这些年的受骗上当经历,练就了他们金刚不烂之体.

太阳每天都要升起,工作每天都要继续.为了工作方便,同时也是为了上级的要求,我和同伴们索性把家安置在村部,这样离村子近一点,也不需要每天都要单位派车来.我们丢下习惯携带的提包,像村里人一样拎着布袋子,拿着棍子,沿着大路,走向小路,走向小路后边的一家一户.虽然一样的惧怕狗,但幸运的是,每次进村的时候,都能遇见田地里干活的大爷大妈,他们都是热心人.只要向他们求援,说出来要去哪,他们都会丢下手上的活计,一直带到村里,带到你要去的农户家里.有时找不到人,他们还会给你说出具体的信息,或者干脆帮你电话联系.虽然我也是农村出身,但已经在城市生活多年,早已习惯了城市生活.虽然我对农村的生活景象、环境卫生有充分的预估,但现实仍然有很大的落差.我的访问对象,多是条件偏下之家.鸡屎鸭粪满地,何处落脚,凌乱的摆设,水碗上苍蝇横飞,我如何喝得进递上来的茶水?从茅房里出来,手都不洗直接盛饭、递烟,叫人情何以堪?我的拒绝,似乎是对他们热情的打击.没有他们的热情,哪有我的工作成效?

我也是个能坚持的人,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就这样,一遍一遍地往村庄里跑,不厌其烦地往农户家里转.人心都是肉长的,感动天感动地不信感动不了你.有时匆忙间,接下了农户递过来的烟,有时不经意间端起桌子上的茶碗就喝,虽然事后后悔不叠,深怕落下点什么.

夭庄也是我最常去的村庄,也是我最惧怕的村庄.这也是个不大的庄子,名义上有300 多口人,我估计刨除各类外出的,常驻人口就200 多人.村子小,人又少,自然狗就会多.这个村庄的狗,就像哨兵一样,常常成群结伙的聚在村口.每次有生人或者外人光临,就一哄而上,站在路边狂嚎,而且你愈是退缩,它们越得寸进尺,叫得越欢撒.为此,我也吃了不少苦头,每次进村都小心翼翼绕着走.可它们却像幽灵一样,像挥之不去的梦魇一样,总是与你不期而遇.

我发现最早接纳我的,其实是村子里的狗.有时去陈庄,有时去夭庄,一进村照样能碰到那些狗,它们却像没发现我一样,也会抬起头看看我,但不再喧吠,该干嘛干嘛,照样咬着尾巴转圈,咬着破塑料袋子嬉戏,照样旁若无人地交配.我心里有点小窃喜,难道它们认识我了?

6 月麦收后的一天,我正在陈庄统计报表,由于某项任务非常急,我转到最后一家,已经将近午后一点,我进门的时候,正赶上这家人吃饭.老头、老太还有他们的孙子孙女,围坐在路边的大树下,借着树荫的遮蔽兴致勃勃地吃着捞面条.主人热情相邀,说是茶饭不分家.当时实在是饥肠辘辘,也实在是不忍心拒绝大爷的盛情,端起饭碗,三下五去二,一大碗面条就进肚了.看着满头大汗、正打饱嗝的我,大爷说,孩子,村里人熟了吧?我说,熟了,连村里的狗都认识我了,我笑着说.大爷说,这就对了,在村里干活就得这样,该吃饭就吃饭,该喝水就喝水,你越是嫌弃我们,我们就越把你当外人.人呀要像草,无论飘到哪里,就要在哪里生根发芽.是呀,草只认土壤,只要有土,哪里不是故乡,只要有土,哪管是肥沃的田野,还是荒寂的沙漠,哪管石缝、还是墙头,只要有土,就能发芽,吐绿.再说,长在土地上的草,谁能分辨出来自哪里?谁能看出是地生的草籽、随风飘来的草籽,还是鸟儿衔来的草籽?

岁月流转间,我已在村里呆了5 0 多天,从麦子黄梢到玉米吐绿,从“榴花照眼明”,到“枝头籽初成”,从“穿花复远水,一山闻杏香”到“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我来的时候尚是“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如今却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每天早上,我都会推开窗,晨曦中的原野绿色漫碧,一条条乡间小路像绿波间游弋的水蛇,蜿蜒着向前,直至与更远处的天际线相连,那些飘荡在原野间的村庄犹如镶嵌在海洋中的孤岛,被无边的绿色包裹着,草香飘扬,草色清翠,庄稼比着劲肆意生长……这是一片多么有生机的原野.我多么希望自己就是一株路边的小草,与大地融为一体,为村庄贡献一点绿色,那怕是被农人们当做青饲料,也好呀!

上文点评,这是关于经典扶贫专业范文可作为扶贫琐记和琐记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扶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从第一书记扶贫台账中走出的美丽村庄──记省政协驻村干部刘延志
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带领困难群众换思路、找出路,脱离贫困告别贫困,是驻村第一书记的使命 刘延志,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两年前,他被下派到扶沟县包屯镇朱村岗行政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怎样才能.

老屋琐记
我曾经想到这么一个场景 我从老屋的木门里走出,穿过院子,用四五岁的身躯跌撞爬上院前的石柱,站在上面,四望 然后柱子在我脚下慢慢缩小,缩小,视野却并未因此下降 直至最后,石柱像被人踩过的草一样,隐于地下.

苍山电视转播台琐记
郭锋文/图首登苍山测信号1974年初春,大理山茶花绽放得格外娇艳,春风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和云南省的广播电视部门,决定在巍峨的苍山顶上建立一座电视骨干转播台,将电视信号传送到滇西8个地州 那年我.

大学师友轶事琐记
我于1936—1940年就读于原大学中文系 岁月播迁,世易时移,昔日的青衿少年也早已白雪满头 当年亲炙诸师,多学界耆宿;同窗学友,谊同手足 忆及旧事,宛在目前 谨就记忆所及,写下一些片段,.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