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发表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研究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和《蚀》和《子夜》的异同点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研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6

《蚀》和《子夜》的异同点,该文是研究有关毕业论文范文与子夜和《子夜》和异同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许睿琪

《蚀》与《子夜》这两部小说奠定了茅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地成了茅盾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是文学界对这两部作品却存在着长时间的争论,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止.一部分人认为,《子夜》中塑造了以吴荪甫为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其社会行为揭示了当时社会所存在的危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而在《蚀》中所营造的幻灭、无助这种自然主义的氛围是不值得提倡的,因此《子夜》比《蚀》更为成功;另一部分人认为,《蚀》中所透露出了的自然主义倾向正是矛盾自身情感的流露,其中的心理描写以及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也体现出了茅盾在文学上的造诣,而《子夜》则是将文学政治化的产物,是为宣传共产主义而创作的,脱离了文学的本质,是一种迎合世俗的文学,因此不值得提倡.本文将对这两部作品的异同进行分析.

一、《蚀》与《子夜》基本介绍

《蚀》是矛盾以自然主义手法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共分为三个故事,《幻灭》、《动摇》、《追求》,分别讲述了大革命时期的不同故事,《幻灭》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章静在革命前夕对革命的热情与革命时期梦想的幻灭;《动摇》则描写了大革命时期的各种社会力量的较量以及主人公意志的动摇;《追求》则是在希望幻灭与意志动摇之后的对新时代的追求[1].在创作《蚀》这一系列故事时,矛盾并无创作经验,因此三个篇章在文章结构上表现地较为松散,人物情节也没有完整的安排,所塑造的人物显得苍白不够饱满.但这却是出入文坛的茅盾最直白、最本真的情感流露,从而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子夜》是茅盾在30年代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从民族资产阶级吴荪甫的视角描述了尚且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上海,集中表现了各种社会矛盾的冲突.当时整个社会正值大革命失败的低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小说讲述了吴荪甫试图反抗国外资本主义经济与国内封建地主阶级却最终失败的故事,这显然与作者“回答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创作初衷是违背的,但是在这部作品中却表现出了工人阶级反抗意识的觉醒,因此许多人因此诟病甚至嘲笑茅盾是“首席小说家”.从作品本身来看,《子夜》是成功的,深刻地展现出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黑暗以及尖锐的阶级茅盾,并引导 读者对社会前进方向进行了反思.

二、《蚀》与《子夜》的异同

相同之处:

1.两者都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与社会本质,都试图为旧中国寻找到一条出路.《蚀》描写了大革命的进程,并对这种用资本主义拯救社会的做法抱有了一定的幻想;《子夜》是大革命“梦醒”之后对社会出路的重新反思,文中悲剧性的结尾正是揭示了资本主义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中是行不通的,必须找到新的出路,而工人阶级的觉醒似乎正昭示着新时代的即将到来.

2.两者都充斥着悲剧的色彩.这种悲剧的小说氛围也是作者自身对资本主义的失望,他深知资本主义道路在旧中国是行不通的,不仅仅是由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更是受民众那根深蒂固的顺从思想影响.

不同之处:

1.尽管都充斥着悲剧的色彩,但《蚀》中透露出的悲剧气息只是幻灭,但却存在着重生的“追求”;而《子夜》中却是对资本主义的彻底的绝望,这种悲剧更具有社会性.

2.创作手法的不同.《蚀》采取的自然主义倾向的手法,《子夜》则是用了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得更为真是与深刻.

结束语:

尽管世人对《蚀》与《子夜》这两部作品褒贬不一,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两部作品都是成功的,是茅盾个人对社会道路的一种探索,是其最本真的情感流露.

注释:

[1]文宗理,从感性的热烈到理性的冷峻——《蚀》与《子夜》的比较并兼茅盾评价[J].山东大学学报.2008,06:154-160

(长沙市长郡中学 )

本文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子夜和《子夜》和异同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研究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论茅盾《蚀》三部抽中的时代女性形象
肖 元(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摘 要】茅盾写于大革命时期的蚀三部曲,描写了一系列的“时代女性”形象 她们与传统女性不同,这些人物本身,人与人、.

资讯四则:《日蚀之时》获柴田炼三郎奖等
日蚀之时获柴田炼三郎奖在日前揭晓的第三十届柴田炼三郎文学奖评选中,六十二岁的知名作家花村万月凭借短篇历史小说集日蚀之时摘得桂冠 这部作品将黑暗的极限与生死的残酷刻画得淋漓尽致,被评论界誉为&ldquo.

生态优先,绿色《2019贵阳共识》发布!
7月8日下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圆满闭幕,年会发布了2018贵阳共识 本届年会经过充分讨论,深入交流,初步形成以下共识 1 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 坚持平……互助合作共赢原则,加强绿色.

每个中国人生命中都有一本《唐诗三百首》
很多中国人的文化生命,都和这本薄薄小书缘分匪浅 于我,读唐诗最美妙的情境,既不是黄卷青灯,也不是杨柳回廊,而是两条静静卧在小镇边缘的铁轨 从中学时始,每逢暑假,清晨即起,带着唐诗三百首,沿铁轨漫步踯躅.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