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发表论文>材料浏览

青春方面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跟江南,青春之光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青春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5

江南,青春之光,本文是青春方面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和江南和青春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青春论文参考文献:

青春论文参考文献 青春美文杂志青春杂志青春风杂志免费阅读青春岁月杂志社

祝凤鸣 姜红伟

问: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答:当然认可.就大学生诗歌而言,20世纪80年代无疑是中国最重要的时期.后来中国诗歌的中坚力量,特别是第三代、中间代主要诗人,都孕育、诞生于这一时期.那个时代,刚结束,人文暌隔,性灵有阙.当时我们的确是蹲下身子,怀抱虔诚与理想,有梦想,有,也有脆弱和匆忙.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投身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革命生涯”.

答:1981年9月,我17岁,考入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因为春、秋季转换招生,198*与1977级学生同学半年,号称“五世同堂”.

其时,安徽师大文科力量强大,中国语文方面,有宛敏灏、张涤华、祖保泉等一批民国专家.外国文学领域,翻译家力冈正在日夜攻克《日瓦戈医生》及四卷本的《静静的顿河》.而刘文飞,还是安师大77级外语系学生.

那是一个特殊时代,十年高考停招,许多77、78级大学生已人届中年,其中不乏饱学之士.有一天,我到同楼层寝室串门,见桌上摆着一本《唐代绝句赏析》,而这本书我正好读过.一问,作者之一竟是寝室主人周啸天同学,当年他43岁,正在攻读硕士学位.有位教先秦文学的老先生,板书一笔一划,极严谨的楷书,我去拜访他,见他单身一人,家徒四壁,桌上摆放着古代典籍,我想,一个人这样过一辈子也很好.

当时,整个安徽芜湖市楼房很少超过六层,最高建筑是青弋江口的中江塔与吉和街天主教堂.而塔与教堂,关乎人的精神性一一芜湖市新华书店里,总是人山人海,为了买一本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老师托熟人将我带到书店后堂.

沉静的种子在青春黑夜播下,随后是炽热的诗的光焰.1983年,我19岁,写了一首名为《灯》的小诗,写的是母亲手执灯火在山坡送别我的情景,投给校报副刊,校报编辑风群老师很快将这首诗刊发.1985年,我开始在东北《青年诗人》发表诗作.1985年7月,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黄山一个小镇任中学地理教师,开始大量写诗.1986年、1987年,在《诗歌报》等报刊大量发表诗歌,并连续被《诗选刊》及其他书籍选载.1988年5月号的《中国作家》杂志,我与海子等诗人一起刊发过组诗.

那个年代,很多全国性的诗歌奖,我也常常获奖--1988年6月18日,黄山屯溪市名流汇聚,群情振奋,《诗歌报》首届“探索诗、爱情诗大赛”颁奖会在这里召开,我作为获奖代表参加.

问:您是如何积极参与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有哪些突出表现?

答:我出生乡村,大学时性格比较孤僻,不太热衷组织活动,但是,对诗歌投入很狂热.我几乎是一本一本看完了安师大图书馆200多本外国诗集,并独自一人,年复一年穿过镜湖的杨柳,去芜湖市图书馆文学阅览室看杂志,刻苦抄诗,前后抄了几大本.

20世纪80年代,安徽师范大学诗歌氛围特别浓郁,在安徽高校中首屈一指,在全国高校也声名显赫.我想,这其中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安师大文科师资力量强,专业多,有一批学贯中西的老先生;其二,师大学生生源好,那几年,凡第一志愿未录取的很多远远超过全国重点大学分数线的同学,都汇聚到安师大,青春心灵敏慧多思;其三,师大同学多分配到中学任教师,去向不好,内心忧虑,写诗的人自然多.

那时候,安师大教学楼东边有个荷花塘,无数夜晚,爱好诗歌的同学在那里高谈阔论.教学楼前,有两排数十米长的广告墙,这两堵高墙上,常常有诗歌展览,诗用毛笔抄写,满墙壁张贴,颇具“大字报”遗风.中午或黄昏,总有拎着饭盒和水瓶的同学,黑压压沉默地欣赏.

大学三年级时,中文系同学查结联从北京开诗会回来,见到艾青,说到北岛、顾城和江河.又有同学在学校大门口,情绪激昂地朗诵杨牧的《我是青年》.一天黄昏,校广播站转播人民广播电台,同年级的袁超写的一首历史题材的诗正从喇叭传来,这使我们倍感振奋.

大三或大四时,写诗的同学齐聚芜湖市镜湖一个名叫“迎宾阁”的古典建筑中,手舞足蹈地谈论文学,仿佛每个人都是普希金,都是波德莱尔——总有人在街头喝酒;也总有同学深夜为一首诗唉声叹气,苦苦沉吟,熬红双眼.

相对于大量在全国刊物发表诗歌的同学而言,我在大学阶段发表的作品不算多,也没有写出所谓的代表作.

问:在大学期间,您参加或者创办过诗歌社团或文学社团吗?

答:1984年之前,安师大校园内发表诗歌的报刊,只有《安师大校报》和一本综合性文学刊物《赭山》(校报增刊),这本刊物与吴组缃20世纪20时代在芜湖五中读书时编辑的文艺周刊同名.

1984年,8*中文系查结联同学找到我,说要办一个诗社.之前一年,1983年11月,80级中文系钱叶用、尚广荣等三位同学创立过一个名为“三叶草”的诗社(“江南诗社”前身),虽人数不多,但较有影响.这次,我们把诗社命名为“江南诗社”,钱叶用任社长,我任理事,并办起了《江南》诗刊.首期《江南》诗刊,16开138页码,油印,1984年出版,收入钱叶用、查结联、祝凤鸣、裴红等师大诗人,还有外校诗人简宁、张小波、潘洗尘、彭国梁、苏历铭等人诗作.

后来, “江南诗社”居然在教学楼一楼临近厕所的地方弄了间办公室,装起了电话,与《师大青年》一起办公,我和查结联整天窝在那里——《江南》诗刊,连续出了几期,上面发过很多名家诗作.

1984年,中国创办了很多诗歌刊物,如长春的《诗人》、沈阳的《当代诗歌》、内蒙古的《诗选刊》,沈阳的《诗潮》也在紧锣密鼓筹办.9月25日,中国诗坛第一张大报《诗歌报》首期试刊号在合肥问世,省委书记题词,每份定价八分钱.试刊三期后,11月6日《诗歌报》正式创刊.当时,为了买一份《诗歌报》创刊号,读者在合肥四牌楼新华书店前排起了长龙似的队伍.

《诗歌报》首期试刊号上,集中刊发了安师大“江南诗社”学生诗作,并附有一文介绍“江南诗社”及其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六七十家杂志、报刊发表过师大同学们的诗作,从《诗刊》《人民文学》到一些地、市、县级刊物,发表的总量累计达四、五百首……去年元旦,一场小雪刚刚下过,校园里松柏、楼群披上了银妆,从教学楼三O二教室飘出来的掌声,把寒气冲得无踪无影,诗社元旦诗会正在这里进行.诗社顾问、中文系主任祖保泉不顾严寒体弱,赶来参加诗会,不少老师热情献诗.”

1980年代,全国几乎所有高校都办起了诗社,出版诗刊.当时,“江南诗社”与华东师大“夏雨岛诗社”等诗社联系密切,互相交换刊物.“江南诗社”一度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诗社,并称为全国高校四大诗社.

问: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人们非常热衷的一件事是诗歌大串联,您去过哪些高校?和哪些高校的大学生诗人来往比较密切?

答:带着青春晨曦的伤感与迷茫,1985年秋天,我作别江城芜湖,沦落到黄山.

基于诗歌形势所迫,加之想尽早摆脱孤寂的乡村环境,1986年、1987年两个冬天,我从黄山冒着严寒分别远赴新疆乌鲁木齐和青海西宁,本想在边疆做记者了此一生,因多种原因,最后又绝望地回到了黄山.

时间到了1988年4月,我24岁青春只剩下两个字“远方”,必须火速离开黄山.某个清晨,将宿舍整理好后,我带了本美国人写的《长征秘闻》,匆忙坐上了一辆三轮车来到县城,取道江西鹰潭、广西桂林,之后在昆明转火车,直奔金沙江畔的攀枝花市——我想,一边在攀枝花大学与诗友办诗报,一边以写作为生.

火红的凤凰花,浓绿的芒果树,叮叮当当梦境般的苗族妇女,在攀枝花,我先寄住在诗人甲子的山上小屋,随后搬到攀枝花大学山杉的单身宿舍.其时,诗人山杉(后来去了法国,至今在巴黎生活)已将在成都创办的《中国诗人报》带到这里,我们必须尽快出版第二期《中国诗人报》,再将它在攀枝花大学卖出.

那个年代,诗歌报刊好卖,稿费高,一位三流诗人的稿费也远远超过工资.在攀枝花,我与山杉、甲子、蒲永见等人,在大学卖诗报,在悬崖上听火车,打架,学跳霹雳舞,在床上摆健美造型——时光缓慢又愉悦,虽与古人溪边抚琴、松下调鹤相去甚远,但还是在甲子家电视里听过陈汝佳演唱的《外面的世界》《故园之恋》,其歌声悱恻、如履薄冰,也算是一件赏心乐事.而当时,距攀枝花一百多公里外的西昌,一个发射卫星的城市,周伦佑与成都的杨黎等创办“非非主义”已两年,《非非》出刊,如卫星般引人瞩目.

在攀枝花呆了两个月后,因《攀枝花文学》招聘无着落,加之《诗歌报》首届“探索诗大赛”我已获奖,将在黄山颁奖,我只有再次回到黄山.

问:当年的大学生诗人们最喜欢书信往来,形成一种很深的“信关系”,您和哪些诗人书信比较频繁?

答:上世纪八十年代,无数中国诗人常常跨州越省,长途跋涉,慢悠悠四处寻觅心灵伙伴.诗友之间大多彼此友善,坦诚相见.除见面外,大家就是通信,信件措词委婉雅致,钢笔字也都漂亮,与今天网络上草率粗俗的对骂大不相同.我有幸还珍藏着那个年代数百封诗友来信.

1985年秋天到1988年夏天,我在黄山乡村中学,每天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是看着邮递员用自行车驮着两个绿色邮包从田埂骑到我们校园.远离安师大母校,从学弟学妹们的来信中,我能看出大学生对诗歌日渐迷恋.一位师大学妹来信说:“昨天中午看到橱窗里有一位中文系同学的诗展,我知道我当时心里是给狠狠地震了一下.我没有看诗,我只是路过那儿,但我知道诗人的快乐,那么多的诗展在那儿,什么东西可以和这种快乐相比呢?”

1988年9月,我调到安徽马鞍山市五中任教,前前后后接待过20多位来自四川、河南等地的诗友.一封安师大外语系师妹给我的来信中,说到梁小斌找她的经历:“大四暑假前,梁小斌去师大找过我,我和他去镜湖散步,去一家茶馆喝茶.所有的谈话现在已不能记起.我对他人可以说没一点了解.我记得他去时我正在午睡,所以昏昏沉沉,不知道他说些什么.只知道他说我的诗没有进步,建议我做点翻译.”

1988年秋天的某日,我在马鞍山市图书馆翻书,意外看到我的一组诗与海子、萧开愚发在同一期《中国作家》上,这使我暗中激动——我当即与海子、萧开愚写信,萧开愚很快回复,其时,他还在四川中江县城关医院工作.海子未见回信,可能是地址有误,他当时在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而我的信则是寄给法律系.我与萧开愚的通信断断续续保持到1996年,直到1997年他去了德国.

1988年12月初,四川诗人雨田,带着他的大胡子和旅行包,从北京突然来到马鞍山我的小屋(之前一年我在青岛的《诗刊》夏令营上认识雨田).雨田刚刚在海子处住了几天,寒冷的夜晚,我们谈起海子,谈起即将筹办的全国性诗歌社团,看过海子给雨田的签名照片.

1989年7月2日,诗评家唐晓渡给我回信,先对我的诗做了肯定之后,又写道:“我眼下只能说这么多,一时没有必要的细谈、分析的心境.如果不令你为难的话,能否请你将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复印一份给我,我想在适当的时候集中阅读、深入感受一下.我希望这些闪耀着天才光芒的诗作得到它应有的评价.”

我与唐晓渡素未谋面,他大我十岁,其时在《诗刊》做编辑,早已名满天下.《中国作家》杂志诗歌编辑方文,我也素不相识,他多次给我通信鼓励、刊发作品.我今天回忆这些,毫无炫耀之念,只是感叹于一个时代的温良风尚,一个青年在紧要关头得到别人的扶持和提携是多么重要.

问:能否谈谈您的近况?

答:我已届知天命之年,但我今日的心绪,所从事的工作,仍蒙恩于30多年前的大学诗歌生活.我大学学的是理科,除了在中学教了几年书之外,我一直从事的是与诗歌相关的文艺工作.

1992年,我借调至安徽省文联,编辑《诗歌报月刊》.当时这份报纸,是中国最为先锋的诗歌报刊,由此我也有幸结识了整整一个时代最重要的中国诗人.1993年至今,我一直在安徽省社科院从事科研工作,已越20年,写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是《安徽诗歌》——这本书40万字,从先秦到当代梳理了安徽两千年的诗歌历史.1998年至2008年,我还在安徽电视台做纪录片导演,我拍摄的《我的小学》曾获得过“金熊猫”国际纪录片大奖.

这几年,我写诗较少,主要精力放在了当代艺术批评上,经常策划一些当代艺术展.2014年我在合肥做了一个“诗与歌”的活动,北京民谣歌手周云蓬与王娟来合肥,演唱当代诗,影响较大.

我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已双双考上大学.生活算稳定,但心灵仍旧在激荡.*时分,我常常举目一望,遥远天幕处,晃荡的依旧是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之光.

第三届“中国·曹植诗歌奖”征稿启事

为了讴歌新时代、弘扬正能量,让诗歌在涤荡灵魂的时候明亮而流畅、在抚慰心灵那一刻纯洁而深情,特举办第三届“中国·曹植诗歌奖”华语抒情诗大赛.

一 活动组织 主办:安徽省诗歌学会、《诗歌月刊》杂志社;承办:肥东县文联、肥东县八斗镇人民政府.

二、征文主题 用抒情的笔调对中华民族的时代风情、历史人文精神的描绘、赞美和热爱.

三、征文体裁 抒情诗,适合朗诵.

四、来稿要求 诗歌100行以内,每人限投一次;来稿请注明姓名、地址(邮编)、邮箱、等;稿件资料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完全负责;主办方对所有获奖作品享有使用权和版权.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2名,奖金5000元;二等奖5名,奖金2000元;三等奖10名,奖金1000元;优秀奖20名,奖金300元;入围奖30名,发证书、获奖作品集.

邀请一、二、三等奖和部分优秀奖获得者参加颁奖仪式及朗诵会.参赛作品将择优在《诗歌月刊》《安徽诗人报》等报刊发表.

六、评奖机制 将聘请国内著名诗人、评论家担任评委.所有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获奖作品结集出版时出版权归本大赛组委会所有,并保留删改的权利.

七、时间要求 征稿时间:2016年6月16日-2016年10月1 8日;颁奖、朗诵时间:2017年春天.

八、投稿方式 只接收电子稿,投稿邮箱czsgj2015@126.com.

“中国·曹植诗歌奖”大赛组委会

2016年6月16日

概括总结,这篇文章为关于江南和青春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青春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青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以理想绘就底色,青春才真正饱满丰盈
祖国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新时代对青年提出了新要求 谈到理想,有人会想起儿时“长大当一个科学家”的稚嫩童言.

布冯,岁月可老,青春不老
李之末作为足球史上最优秀的门将之一,吉安路易吉·布冯扮演着多个角色 他是意甲尤文图斯足球俱乐部的定海神针,是意大利国家队有史以来出场次数最多的球员,是世界足坛一位备受拥戴的领袖,也是无数.

在江南,我和乡愁邂逅(外二首)
品一粒茴香斟一碗乡愁所有关于故土的词汇都荡漾在乌篷船后哼一段昆曲提一纸灯笼吻不够的乡音乡情都融入梅雨淅沥的叮咛青砖亭榭 泥巴小院油纸伞撑起的是婉约江南遮住的是我对故乡的思恋再喝一碗阿婆茶阿婆请再为我斟.

一半一半,青春未满
文·眉心每天,不约而同下楼,站牌下……公交,坐3路车一起摇晃至学校,再步行200米到教室,然后,他进4班,她去6班 从楼梯口初见的第一天起,日子钟摆一样,简单地重复着 不知不觉,他那颗萌.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