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过程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跟论基层政府决策过程公开对腐败的防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主题:过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30

论基层政府决策过程公开对腐败的防治,该文是过程方面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与腐败和决策和政府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政府会计改革论文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论文毕业论文过程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摘 要】基层政府决策过程公开是防治腐败的一种有效途径.其决策公开可形成公民社会对腐败的压力,促使决策过程规范化,保障决策信息的充分流动性.这三者一起共同实现公众对政府决策的监督,发挥抑制腐败产生的作用.在基层政府决策过程公开路径构建中,应遵循公开制度清晰可落实的原则,具体包括明确界定并逐步拓宽基层政府决策过程信息公开的范围、合理并精细制定常务会议的决策公开程序规则、保障公众有效的决策参与,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平台的决策公开功能.

【关键词】基层政府:决策过程公开;腐败

【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166(2018)10-0005-06

O引言

基层政府决策过程公开是防治腐败的一种有效途径.近年来,中国的斗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腐败防治体系也逐渐得到建构.但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强调,“增加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公众是党和政府防治腐败战线上的天然盟友,尤其是在基层政府层面,其公共决策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更容易受到公众的监督.公民社会倡导的社会问责促进横向问责,这可以显著抑制腐败.基层政府决策过程公开①,为公众监督和审视政府决策提供了制度前提,使腐败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防治.

基层政府决策过程公开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决策透明原则.决策透明包括决策议程提前公示、决策过程公开以及决策结果的发布.二是公众参与原则.决策过程应适当允许公众列席旁听,允许公众代表、专家和利益相关者就决策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前就基层政府决策公开作为防治腐败的途径的研究比较缺乏.对于我国防治腐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②、党风廉政建设③、党内④和网络⑤等方面,随着法治国家的建设和公民社会的成长.败的行动中心将从政党.逐步扩大到国家与社会.逐步形成政党领导下的多元行动中心败体系[3].基层政府决策公开作为公民社会的基本前提,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1 基层政府决策过程公开防治腐败的机理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在现代社会,有权力的人之所以可以滥用权力,形成腐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共权力行使的不规范、不透明.腐败活动的基本性质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公共权力最重要的运用就是决策,权力决策的自由裁量性为其寻求腐败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而权力决策也正是腐败的高发之处.而当这种权力决策过程公开进行,接受公众监督,允许公众参与,其必将对权力腐败的“”形成强大的震慑,也对官员腐败造成极大的难度.

1.1公民社会的压力

基层政府决策过程公开,就是公众可以获取决策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决策过程的一种制度.在决策公开下,公民社会能够对政府的决策产生强大的问责压力,而这种压力可以有效地防治腐败.决策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民社会就成为公共利益强大的“守望者”,与党和政府腐败防治体系一起.多管齐下.权力的滥用将得到更加有效地遏制.

公众作为监督者.决策过程公开,首先是权力决策要在公众的监督下进行.腐败是以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7].这种不正当利益谋取得以实现,就是在公众的视线之外实现的,公众是腐败官员最大的反对派.如果权力决策公开进行,公民的“注视”必将对官员的腐败动机产生显著的抑制.公众监督防治腐败的机理在于:其一,公众有防治腐败自发的内在动力.腐败的本质就是官员对公共利益的侵蚀,而公众是公共利益的归属,腐败与公众之间是利益对立的.公众是防治腐败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是基层政府决策过程敏锐的监督者.如果决策中隐藏着腐败,而决策过程是公开的,公众就更可能察觉出蛛丝马迹,将腐败揭露出来.其二,公众监督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我国相当长时期的制度构建和运行,都是党和政府的体制内.这种尽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仍然难以做到对决策权力监督较高的独立性.而监督主体的独立性程度直接决定了的力度和效果,由于公众与腐败的对立关系.公众对于腐败行为的监督,具有较高层次上的独立性.决策过程公开,保障了公众对基层决策腐败的监督.

公众作为参与者.决策过程公开,是决策信息的透明,也是公民参与决策过程的机制.公众参与基层决策过程对防治腐败具有积极的功效.在权力进行决策过程中,利益集团为了影响官员决策.就采取贿赂的方式进行利益交换.而官员与利益集团在公共决策中的合谋腐败是与公共利益相悖的.当公众可以参与决策过程,公众就可以将自己的利益诉求在决策中进行表达,当决策利益相关各方都可以参与决策过程.官员的最终决策就更会与公共利益的宗旨相一致.公众参与是对官员与利益集团合谋腐败有效的制衡力量.公众的公共利益与官员和利益集团合谋腐败利益是对立的矛盾,公共利益是正大光明的.合谋腐败利益唯恐大白于天下.当公众可以在决策过程中参与和发表自己的利益诉求.官员在决策考量时,就更难以忽视公众利益,与利益集团合谋,获取不当利益.另外,作为公众重要组成部分的专家群体在参与决策过程中,对防治腐败起到积极的作用.权力决策的腐败,为了特殊的非正当利益,而以决策的合理性为代价.专家作为独立的咨询主体,是为公共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指导.专家参与和决策腐败之间,也是对立的,专家参与追求合理决策,决策腐败破坏合理决策:因此,专家更多的参与决策是防治决策腐败的积极因素.

1.2决策过程的规范

但凡事情要公之于众,做事的方式和程序就更会合乎规范.基层政府决策也是如此,当决策过程不公开时,决策规则难以合理规范以约束决策权力,决策规则就很可能会成为形式和“摆设”:当决策过程公开透明,在阳光之下.基层政府决策就更会严格遵循合法合理的程序性规则来进行决策,决策过程的程序规范,是决策公开的重要部分,是防治决策腐败的重要保障.

决策过程公开促进决策程序制定更加合理规范.决策公开促进基层政府决策的规范.而决策过程的规范可以有效地减少腐败的发生.决策腐败的产生,与决策过程的不规范有密切的关系.我国长期以来,政府程序制约缺失,程序规则多由政府自行设定,其太过于原则化,不够精细,给政府官员利用权力进行寻租腐败提供了机会.而决策过程不规范,决策过程不公开是重要原因.缺乏决策过程的公开.在基层政府行政集权的体制下.其更倾向于制定灵活模糊、约束力较弱的决策规则,以使官员拥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官员有更多的权力进行“暗箱操作”,以致有更多的机会腐败.在决策过程公开下,决策程序规则的合理性要经受公开舆论的检验.那些不合理地给予官员腐败机会的制度设计必将遭受广泛的质疑,基层政府在决策规则制定上更会严谨和规范,以防止决策的不合理、不和决策腐败的发生.

决策过程公开具有防止决策程序规则形式化的作用.决策程序制度的有效落实是决策过程规范的重要方面,决策公开也具有防止决策程序制度形式化的重要功能.在当前的基层政府决策中,虽然有着一定的决策制度,如集体决策、议事规则和公众参与等决策程序,但政府官员,尤其是“一把手”不遵循决策程序,独断专行,恣意、越权决策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而政府官员绕过决策程序,将决策程序形式化,就有更多的机会利用权力在决策中寻求腐败.当决策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府官员就难有机会操纵或凌驾于决策程序制度之上,他们必须严格遵循规范的程序来进行决策,官员都要给出合理的决策理由,以向公众表明其决策的正当性.因为他们任何试图违反决策程序规则的行为都会暴露在公开的视野下,腐败最见不得阳光,员意欲寻租贪腐,却难以绕过程序制度的约束,难以躲过在决策过程中公开的监督,他们也就只能放弃腐败之念:因此,决策过程公开可以使决策规则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将官员的决策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使官员难有机会贪腐.

1.3信息的充分流动

决策过程公开,本质上就是决策信息的公开,信息的公开会形成信息的充分流动.数据的公开会导致更快的发现.在信息的充分流动下,只有那些有利于决策合理化、化的信息才能得到采用,而那些藏匿的腐败行为也会在信息的充分流动下暴露.信息的充分流动对腐败是防范和警示,也是跟踪和揭露.

决策过程公开,意味着公众可以获取决策信息,决策信息可以充分地从政府向公众流动.这种信息充分流动是公众了解政府决策的基本条件.没有决策信息的获取,再“花哨”的公众参与形式都难以实现对官员的问责.越高程度公众对决策信息的获取,就会有越低水平的腐败.信息不对称是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而决策过程不公开是导致这种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因素.公众无法获取决策信息,难以知晓政府是何时决策的、怎样决策的以及都作了哪些决策.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官员存在委托*关系下的信息垄断.他们在决策中就更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贪腐.若决策过程公开,这种信息不对称就会得到最大程度的解决.信息公开会显著增加腐败官员被发现、起诉和定罪的可能性.官员决策的文件、资料和记录会公开,官员的腐败行为总会在决策过程中留下“踪迹”.在信息的充分流动下,这些“踪迹”就更会被发现,进而追踪到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事实.

决策过程公开的信息流动.也是决策过程中各方的公开对话.决策信息可获取是公开对话的基础,只有公众充分了解决策事项,才能有表达和对话的知识基础.公开对话可以有效地防治腐败.公开对话是公众实现决策参与的机制保障.公开对话机制下.决策事项利益相关各方的诉求都可以得到公开表达.如基层土地开发建筑项目,官员、开发商、居民和专家的声音都可以在公开的场域下交流.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利益主张.通过各方公开的意见交换,公众参与,防治腐败的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因为在公开的信息互动和交流中.居民和专家的声音才具有力量.官员要给出合理的决策依据.开发商要提出多赢的项目开发方案,公开对话使官员和开发商形成寻租腐败变得非常困难.公开对话,通过保障公众公平合理的决策话语权,进而抑制官员的腐败.

公民社会的压力、决策过程的规范和信息的充分流动.是决策过程公开防治腐败的机理.但这三者并不是独立运行,他们是相互融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公民社会的压力是决策过程公开防治腐败的主要机理,决策过程公开,就是要发挥公众防治腐败的功能.决策过程的程序规范保障了公民社会压力的有效问责,信息的充分流动实现了公民社会有效的监督和参与.官员在公开决策过程遵循程序规则,这保障了官员决策的重要步骤都在公众的监督之下进行,使官员难有机会躲避公民社会的压力:公众可以获取充分的政府决策事项的内容,保障了公众可以拥有足够的知识能力去监督政府决策.公众意见表达和听取的公开对话平台,使各方声音都可以公开呈现.促进了官员决策的合理化和化.使腐败行为难以有容身之处.

2基层政府决策过程公开的路径

基层政府决策过程公开是防治腐败的有效机制.然而,决策过程公开对腐败的防治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具体可操作的路径措施,公开也只能是口号,无法有效地遏制腐败行为;因此,要使决策过程公开切实起到防治腐败的功能.其重中之重.是要制定明晰可落实的公开制度.

首先.要明确界定并逐步拓宽基层政府决策过程信息公开的范围.就公开的对象来说,基层政府的重大决策都是通过政府会议的形式进行的⑥;因此,基层政府决策过程的公开,主要是指其决策会议的公开.政府决策会议以常务会议为主,且常务会议承担政府主要的决策功能,如重要的民生事项、招商引资和其他的地方重要公共事务的决策.所以,决策过程公开,可以是基层政府常务会议公开.就公开的内容来说,基层政府常务会议公开应覆盖会议运行的全过程,决策公开要做到公开决策议题、决策内容和决策讨论过程[12].一是常务会议的会议决策事项要进行议程的预公开.只要决策议题信息提前公布,公众才可能提前知晓和了解议题,才有参与决策和监督政府的知识基础.预公开应公开将要举行决策会议的议程,其中要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和议题的主要内容.二是逐步公开基层政府常务会议中决策使用和产生的文件资料,如常务会议决策所使用的政府报告、分析数据、决策草案等,而且这些文件应以原始格式公开.另外,会议纪要也应该公开.常务会议纪要是对决策过程的重要讨论和决定的记录.其公开对于公众了解和监督决策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见.三是明确划定公开与不公开的界限.并不是所有的常务会议都适合公开,如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公共安全等的事项就需要闭门进行.但如果公开与不公开的规则界限模糊.就可能会给予某些官员寻求腐败的机会.在常务会议公开制度构建时,应明确哪些会议事项属于公开例外,例外的理由,例外事项议程是否预公开.最终决定是否公开或公开的程度,都应该明确在常务会议公开制度中.

其次,合理并精细制定常务会议决策公开的程序规则.合理和精细化的决策过程程序规则安排是信息充分可获取和公众参与的重要保障,是决策过程公开制度构建的重要原则.一是常务会议的预公开规则要及时、细化和多样.及时、细化和多样的信息预公开是信息充分获取技术层面的保障.会议议题的预公开可按照会议的类别和事项的轻重缓急规定不同的时限.如常规会议事项提前三天公布:临时会议事项提前一天公布:紧急会议事项可在会议后进行信息发布.但根据事项的重要程度也应有不同的公示时限,重大的决策事项.应在列入会议议程前就应向社会公示,如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决策酝酿阶段就应向公众公开,接受监督和意见.预公开的信息应包括会议决策要使用的会议文件和资料,因为这些文件资料是公众提前了解会议议题的必要信息.常务会议议程应在政府办公大楼信息发布的地方进行张贴公布,会议资料文件也应摆放在政府办公大楼供公众查阅:会议议程和文件资料也应同时发布在政府网站上:信息公开应做到人性化,如考虑方便残疾人士的信息要求,政府应提供特殊适合的信息格式以满足特殊人群的信息公开要求.二是常务会议要全程公开并程序规范.除了那些属于公开例外的会议事项.常务会议的讨论和决定过程应全程公开.会议应允许各级媒体和一定的公众代表列席和旁听,政府也应对会议进行文字或视频直播,文字或视频资料长期保存在政府网站上.如北京市西城区,从2014年起就开始对政府常务会议全程微博向公众直播[13].会议过程要严格按照决策程序规则进行.会议决策要遵循集中制,集体讨论和决策,官员在决策时要给出充足的理由.一个决策事项可分为多个决策点,如一个项目可能涉及到资金、人事和采购供应等方面,决策和理由的给出要按照每一个方面的决策点逐个进行,保证决策的具体明确和责任可追溯.会议结束后,会议记录和决定应及时地按照预公开的信息公开方式进行公示.

再次,保障公众有效的决策参与.虽然当前的基层政府决策过程也有一定形式的公众参与,如政府采取调查、走访、公示、座谈和听证等方式听取公众的意见,进而在常务会议上进行考虑和适当的采纳.但这种公众参与是间接的,公众缺乏参与积极性,参与度比较低,缺乏透明度.政府落实也难以保障,公众参与难以发挥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和问责.公众亲身参与到决策会议现场,可以使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公共决策.也是培育公众现代公共价值和使公共决策合法化的有效途径.更可以提高政府的责任和回应.基层政府常务会议公众参与可采取公众亲身参与常务会议和听证会、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一是常规一般的决策事项如地方基础设施维护等,可直接采取常务会议决策,决策会议邀请利益相关方、公众代表和专家列席会议.决策会议应留出一段时间允许除政府决策者外的其他参与者发表意见.公众代表的选取应按照公开、公平和合理的原则,可划分地方居民区域,选取区域代表,保障这些参与者的代表性.二是重要的决策事项如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可采取听证会与常务会议结合的方式决策.在常务会议决策前,举行听证会,就已形成的决策方案听取公众意见.听证会在秩序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容纳多的公众参与和发表意见,听证会也要公开进行,听证会使用和产生的文件资料和记录也应及时向公众公开.听证会之后,召开常务会议进行决策.三是重大的决策事项如地方长远发展规划等,可采取先座谈、再听证、最后常务会议决策的方式.政府在决策方案形成前.可先采取座谈会.邀请公众就决策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座谈会应形成政府与公众双向对话的沟通机制,公众可提出建议和疑问,政府解释决策的宗旨和条件等、解答公众疑问以及与公众进行讨论.政府应适当考虑和采纳座谈会的沟通结果,形成决策方案.然后进入听证和常务会议决策.座谈会也应是公开会议,向公众公开,会议资料和记录应及时公开发布.

最后,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平台的决策公开功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层政府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公开的程度不断提高,但作为公众监督和参与决策的功能还很不足.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已经普及到人们日常的生活,其有着信息传播迅速和互动交流的特点,是基层政府决策过程公开和公众监督与参与决策过程新的有效的途径.一是基层政府可创建常委会议的微信、微博*平台,作为决策信息发布新的途径,如决策议程的预公开、决策文件资料的发布,常务会议、听证会和座谈会的直播,等等.公众可以使用手机、电脑关注或订阅,这样,公众就可以随时随地关注基层政府决策过程.社交媒体从技术的角度提高了决策信息的充分可获取程度,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果,也提高了公众的关注度,这无疑扩大和强化了公众对政府决策的监督程度.二是可以将利用社交媒体建立讨论沟通平台.这种沟通平台可采取两种形式:其一,线上线下相结合.在常务会议、听证会和座谈会召开并直播的同时.开放网络评论平台.接受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会议现场参与者可对网络评论予以适当的回应;其二,线上座谈会.专门建立社交媒体网络座谈会,利用网络方便快捷的特点.构建网络互动和讨论座谈会平台.线上座谈会可以实现更高程度的公众参与,形式也可以更自由,有利于信息的充分流动.可为决策方案提供更多有洞见的思想资源.这种更高程度的公众参与,无疑是对官员腐败的一种强有力的监督力量.

3结语

腐败的发生,就是腐败官员可以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以权谋私.决策是政府权力运行的起点,也是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因此,决策成为腐败易发高发的“重灾区”.的关键,是要使权力在阳光下,在公众监督下运行.决策过程的公开,就是要扩大和深化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同时,决策过程公开,使那些试图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个人和团体难以有寻租的机会,这也是对决策者的制度保护.决策过程公开,与其说是打击、治理腐败,不如说是预防腐败.这无论对国家财产和社会正义的保护,还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地方政府治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过,更要清醒认识的是,防治腐败只是决策过程公开的基础功能,决策过程公开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其更重要的宗旨在于促进“更好决策”的形成——即地方政府决策的合法化、合理化和化,如提高公众对于政府决策的认可,提高地方政府的决策质量,促进地方事务多元主体共治的实现,等等.基层政府直接面对老百姓,处于公共问题的“前沿”,基层政府决策过程公开可以有效地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先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基层政府决策过程公开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是有效的途径和保障.口注释

①、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将决策公开作为“五公开”(具体包括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之一对各级政府提出要求.并提出到2020年实现政务公开覆盖权力运行全流程的目标.见: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EB/OL]. (2018-02 -28). http://www. gov.cn /xinwen/ 2016 -02/17/content_5042791.htm.

②如金安平(“理性理解‘制度”’,《科学社会主义》,2015年第1期)认为新的所依据的法律法规需要增加、补充、完善,行动的结果应该推动建立一个新的长效的防腐制度.

③如竹立家(“廉政文化建设的新经验”,《人民论坛》,2017年第19期)提出推进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建设.是我们在未来一个时期预防腐败和败的重要任务;又如刘爱卿,许欢(“行政文化嬗变下的腐败心理及治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年第1期)从行政心理的视角研究了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心理.并提出了有效治理腐败心理的途径.

④如朱树彬(“发展党内:权力腐败的治理之道”,《理论学刊》,2015年第7期)提出发展党内是权力腐败的治理之道.

⑤如曾艳,李德虎(“网络的形成机理、运行障碍及规制进路”,《求实》,2014年第1期)研究了网络作为防治腐败的方式和机理;又如高奇琦,陈建林(“网络政治参与对治理腐败的意义及其影响路径”,《电子政务》,2015年第2期)提出从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来治理腐败.

⑥中国现行的《地方政府组织法》第63条规定:“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须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该文总结:本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腐败和决策和政府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过程本科毕业论文过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信息政府该如何公开?
文王诚 何云福随着质监系统质量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已然成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一环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通过开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向社会发布风险预警,加强风险处置,减少与避免了产品质量.

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践和
摘 要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我国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 本文首先介绍了现阶段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现状,分析了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法治化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了实现.

从年度测评看基层政府门户网站该如何补短板
1月18日,湖北省政府电子政务办组织年度公开测评会,对全省17个市州政府门户网站2017年度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人工测评,全省各市州政府电子政务办负责人、政府网站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近百人参会分享 当天,.

吴南生:亲历经济特区决策过程
杨继绳口述史主人公 吴南生, 1922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 1936 年参加革命工作, 1937年加入中国 1975年后, 任广东省委常委、 省委书记 1979 年初, 负责筹办广东省三个经济特区,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