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福利类开题报告范文 与福利和意识形态视角下的中国农村福利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福利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1

福利和意识形态视角下的中国农村福利,本文是福利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与意识形态视角和福利和农村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福利论文参考文献:

福利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文化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摘 要】围绕福利的权利、分配、拥有需要等话题社会福利模式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与意识形态息息相关.中国农村福利是一种有别于西方、东亚福利体系的基于本土福利问题研究的体系.在福利发展变迁的文化元素、经济元素、社会元素、政治元素和制度元素等五大驱动力下,中国农村福利发展经历了以灾荒救济为主传统福利、以传教士、国民政府和知识分子为主近代福利探索、以救灾救济和贫困救助为主要任务的计划经济时期以及各种社会福利的重建与探索的市场经济时期.伴随着农村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觉醒,农村福利在朝制度型和普惠型的方向转变,呈现出一种新集体主义的的趋势.

【关键词】福利与意识形态:农村福利:发展;新集体主义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166(2018)04-0010-05

doi:10.3969/j.issn.1003-0166.2018.04.003

1 福利与意识形态的源起

“意识形态”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出现.最初是被用来反击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习俗、传统、迷信和神秘宗教思想.“意识形态是客观公正地从经验中汲取的理念.这是科学的理念和新方法,给政府提供合理的信息,以制定社会的政策.“[.]围绕福利的权利、分配、拥有需要等话题的社会福利模式的形成某种程度上与意识形态息息相关.

纵观国内外对意识形态的研究发现.关于意识形态的辩论主要集中在福利国家社会立法背后的动机上.历史将福利国家的发展归功于对社会正义的追求.罗尔斯( Rawls)道出了社会正义的两大基本原则:其一,“平等自由原则,包括机会的平等以及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平等”:其二,“若不平等有益于少部分幸运群体愿望的实现并将之最大化,那么不平等就被允许存在”【2].对于社会正义而言,福利国家的核心是反映社会团结.“社会团结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很重要,或者至少对我们期待中的生活而言是如此.家庭以及亲属关系、社区生活、工会活动以及社会运动的政治认同等,只是团结在社会安排中起作用的一部分例子.这些或其他集体活动都无可回避地带有团结的特点,而非分裂.”【3]社会公正、社会团结在马歇尔(T.H.Marshall)的公民权理论提出后得以实现,“社会政策正由针对救助穷人以及工人阶级,转变为面向所有公民,接受社会福利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社会权利”.也可以说,社会福利的普遍覆盖以及平等对待所有公民体现了社会政策的核心所在——社会公正.同时也传递着社会团结的价值.根据马歇尔提出的社会立法中的“公民权”思想,北欧国家建立了普遍覆盖的、统一支付的更贴近贝弗利奇设计的模式福利项目【4].

传统上,福利意识形态的一些主要流派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新自由主义(社会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社会主义、中间道路、第三条道路等,后来有女性主义、绿色主义等,还有的又分为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这些思潮在不同的时期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会政策,进而影响着社会福利制度.例如,女性主义对社会服务的影响,绿色主义的生态观点对可持续发展社会政策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态度与意识形态话语的偏向,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福利制度的构成.当一个思潮在某一时期占主导地位时,就决定着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福利模式的形成与变化.例如,北欧国家的社会福利体制,直接受到了社会主义福利思想的影响.社会主义的福利制度倡导社会公正,强调公民的社会权利,折射出团结、融合和集体主义等思想.福利的意识形态对福利制度的产生和变革有重大影响,甚至决定着人类福祉的方向.近一二十年来,在欧洲国家,出现了关于生活质量,提升社会质量等新的福利思想.这些思想对人类社会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再分配,忽视社会权利和民生福祉的转变.以及破坏环境和社会价值为代价的增长提出质疑,而重新强调社会福利、生活的品质以及社会团结、社会融合以及社会凝聚力等.这些思想给福利制度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2中国农村福利变化发展的特点与驱动要素

社会福利制度从表面上看.是一个解决收入和服务的问题、提高福利供给水平的措施.但是,在实质上,它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要素,关系到国家的结构、制度和性质.

2.1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的特点

第一,是有别于西方的文化和社会福利体系的研究.作为东亚的一部分,中国区别于西方的是其文化与地域.国际上对中国社会福利的分类最初也是从地域和文化传统上进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际上在分析社会福利模式时,中国大陆基本没有或很少被关注,究其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认为中国的社会福利不如东亚其他国家或地区;二是认为中国不属于资本主义系统.随着中国经济的改善,与中国当代福利相关的研究也在增多,这些研究将中国纳入东亚模式,称其为‘‘孑L夫子主义福利国家族群”的一员、“东方式福利”的个案、“生产性福利”的政体以及“发展性福利国家”模式.

第二,是一个有别于东亚的社会制度.将中国视为东亚的一份子固然好,但这一路径忽略了中国作为一个独特的自给自足的福利支持体.不仅已经走过了很长的历史道路.而且谁也无法否认中国“社会主义”的福利体制特征.当然,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东亚其他国家不同,社会主义的福利制度还很不完善.

第三,是关于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本身的问题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福利管理和服务部门由于其自身的性质,做了相关的内部研究.给予了农村福利改革很大的关注,尤其是农村老年人支持以及扶贫问题.民政部门做了大量深入的农民社会保险体系的探索.随着城乡二元福利体制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农村问题越发凸显且变得更为严重.相应的,大量研究农村问题的相关著作也多了起来.“三农”问题成为了众所周知的话题.农村和农民的现实状况引发了以地区、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为主题的更为深入的讨论.伴随着农民工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劳动力,相关问题研究也逐渐开始,如农民工的社会权利以及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医疗健康问题和农村养老问题等.

2.2中国农村社会福利制度变迁的驱动因素

研究中国的农村福利制度.需要对中国进行全面的审视,尤其是对福利制度本身的各种组成元素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和作用进行考察.根据现有的国际社会福利文献和国内研究,社会福利制度变迁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文化元素.文化对福利国家的影响是明显的.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这种福利文化根源既久远又复杂.基督教文化在西欧的扶贫传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譬如,英国早期的社会服务就是依据教会制度提供的.《济贫法》出台了一种替代性的政策措施,赋予英格兰和威尔士地方政府将部分地方税收拿出来帮助病患者、穷人以及无家可归的职责.基督教慈善团体济贫逐渐被国家行为所取代(并非完全取代).中国的“仁政”“天人合一”等理念,“常平仓”等赈济措施,乡绅的作用,以及国家、社区、家庭等各自的作用,构成了中国福利文化的精髓,并在实践中发挥着作用.

经济元素.艾思平一安德森指出,社会福利就是社会投资嘲.吉登斯持相同的观点,并对社会投资作了如下解释,“老福利国家寻求将人们保护起来不受市场的伤害,而社会投资国家则将人们变为市场中能力更强的行动者”同.所谓的社会投资就是人力资本投资.比如,在北欧国家,教育、日托及儿童津贴所需要的大部分资金都有国家税收的支持.社会投资可以说是一种致力于发展的社会政策.这种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冲突.全球化对公共支出以及对服务的公共提供,甚至对福利国家的意识形态和制度有着直接影响.尤其是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让国家和市场在福利供给中的角色接受了一次全球范围内的重新评估.

社会元素.社会即是其成员以各自优势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合作机制.通常情况下其包含了相互矛盾的两面:个人与团体之间利益的一致性与冲突.任何社会中的制度对个人的“生活机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里所讲的社会元素包含社会理论、社会运动、社会变迁、社会网络以及社会组织.其中政治意识形态、竞选与政治运动、选举平台等与福利国家的框架有着紧密的关联.社会发展需要福利国家.比如,西方产业工人最初由来自农村的流动劳动力组成.他们积极参加已有的工人运动,想从中获得更好的报酬并改善工作条件,在工会的领导下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做了积极的斗争.福利国家正是在这些社会运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西方现代福利国家的建立无一不与这些工人运动有关.

政治元素.社会正义和国家构成了福利国家相关争论的核心.福利国家形式、规模各异,由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支持,且追求相异的社会产出.皮尔森认为,“无论被证明有多么困难,社会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都必须面对如何将经济决策政治化的问题,并且他们不能再重复‘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与‘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的错误.福利国家所面对的这些困难中尤为突出的~点是,似乎集体性地遗失了政治勇气.哈贝马斯识别出了‘社会福利国家的大众’的到来.是伴随着‘去政治化’过程而产生的”.其实,福利国家的设立,最初是基于社会公正和平等的政治理念.在这个理念下产生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机构,是其实现目的的手段,而现阶段的许多自由则是“去目的”的.

制度因素.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福利国家开始向混合福利或福利多元主义转变.在许多地方,各种不同类型的志愿性协会、社区组织或非政府组织依然卷入到福利供给当中.准市场理论意味着,各类提供者包括私有企业必须通过竞争来获得提供社会服务的机会.多元化的福利供给和服务传递过程中准市场的使用,提高了福利供给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其前提不是以削弱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或逐步演变为自由化的制度.加强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强调国家的基本责任,加强对多元化福利供给的监督与管理是最近30年以来国际社会发展中悟出的道理.

3中国农村福利的实践

3.1传统的农村福利:家庭、社区

古代,中国农村福利主要集中在灾荒救济.统治阶级主要依靠土地和税收和粮食储存制度两种手段来维持农业生产能力以及社会的稳定.在土地和税收方面,从隋唐时期开始,封建土地制度均田制的建立,使其土地拥有形式合法化.税收是封建时代中国政府筹集经费的主要形式.唐朝初期的三种税(租、户、劳务)到唐朝后期的两种税到明朝时期的“一条鞭法”到清朝时期的“摊丁入亩”制.税收改革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更主要的目的在于调节农民与国家、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关系,以达成维持社会稳定的目的.储备粮食制度发源于古代,从周始,统治阶级就开始强调粮仓的重要性.粮仓制度中包含常平仓、义仓和社仓三种类型的仓库.三个层级的粮仓制度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系统,这个系统协调着政府、商业机制以及个人三个方面对粮食福利的供应.这可以说是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特点.某种程度上来讲,粮仓制度是对中国小农经济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所表现出的脆弱性的一种回应.除此之外,古代中国也曾在其他公共福利相关的领域进行了干预,尤其是在治水和灾害救济方面.1395年的某个统计资料记载,大约在两年的时间里,全国所修水池和水库数达40 987个,疏浚水道4 162条,修建水坝5 058座【9】.几千年来国家在水利控制工程方面的干预和指导大大提高了中国农村地区的公共福利.

3.2近代的农村福利:传教士、国民政府和知识分子的探索

近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实施带有现代福利特征的政策时.中国正在经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复杂转变.这个时期是中国从传统福利体系向现代福利体系转变的重要时期.西方宗教组织的进入是转变的一个关键因素.传教士伴随着传教使命,为发展现代的教育和医疗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传教士在农村福利方面对农业的帮助主要表现在两所农学院(金陵大学和岭南大学).同时,作为最重要和最活跃的组织,基督教青年会致力于社会沟通、教育、福利服和社会救济等方面.孙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义作为核心政治主张,并认为民生问题主要和土地所有权有关.在此基础上,国民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土地税收制度改革.1912年新的国民政府颁布《临时条约》,要求每个县都建立农会.中国于1921年成立后,就开始进入农会,招募农村劳动力参加革命事业.伴随着中国参与的增多,农会逐渐成为贫困农民的政治联盟.面对中国农村的贫困落后现状,很多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投入对中国乡村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之中.其中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梁淑敏的“乡村建设运动”和晏阳初“乡村建设”.除此之外,领导下的农村运动是对过去的不合理的制度的革命性摈弃.是对中国存在了数千年的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1927年根据他的调查,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动考察报告》.在的领导下,中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

3.3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福利制度

1949年,中国领导的新中国为做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准备,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虽然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是城市工业化.但是考虑到农村人口的数量,中国进行的最重要的改革还是在农村:1949年后,中国实施了土地分配政策.1949-1952年,中国在农村推出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方案.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农业生产的集体化和社会化势在必行.早在1951年.中国委员会就通过了一项关于开展互助和农业生产合作社会的决议.在1952-1957年6年中,经历了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和向人民公社过渡四个阶段.“小农经济”逐渐走向了集体化的农业生产道路.1958年,作出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10].人民公社这个强大的组织,在推翻传统的制度和保障农村人口的基本生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基本的农村福利项目,从“五保”到救助,从合作医疗到义务教育,都是在这个时期启动建立.

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进行,中国的福利制度逐渐分离,其表现之一是城乡二元的社会经济结构基础上的福利制度.在这个二元福利制度中,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拥有明显的不同待遇.为了维护这一制度,国家设立了户籍制度进行控制,农村居民既不能迁入城市,也不能享受城市的福利【¨].虽然城乡二元社会福利结构明显偏向于城市居民,但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城市社会福利体系的同时,国家也在农村建立了一个给农民提供基本生活和最低独立保障的社会福利制度.农村的基本福利保障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实现基本的土地保障,让农民有粮食吃和有基本的收入保障:让农民拥有自己的房子,并由家庭成员赡养老人:国家设立了“五保”制度,为没有家庭的老人和其他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救灾救济和贫困救助是农村社会福利的核心任务:农村集体负责建立和管理包括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在内的医疗保健系统:处于实践中的九年义务教育和其他农村公共社会基本建设等.这些计划的实施催生了农村福利体系和网络,为大多数农民提供了基本的安全保障和相对稳定的生活标准.

3.4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福利制度的重建与探索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福利制度给农民福利带来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一场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农村经济改变兴起,原有的农村社会集体福利体系的瓦解导致了农村福利缺乏保障和混乱.改革开放后,新的福利意识形态和社会保障计划从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引入中国.在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福利思潮的影响下,弱国家、强社会、强个人、强市场的趋势让福利责任更多的趋向于个人和市场.政府相关责任部门开始探索新的途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体系.从1987年开始,民政部试图建立不同层次的适合农村各地的社会保障网络:在欠发达地区,福利工作的重点是发展救灾救济和社会救助,工作的目标是使极度贫困欠发达的经济地区“积极投入生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扶持”:在经济发展适中的农村地区,民政部发展福利产业.促进救灾和扶贫互助储蓄会的建设: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则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养老保险和救灾合作保险.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民政部开始尝试在中国农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该体系包括一院(养老院)、一厂(福利工厂)和一会(互助储金会),以及军人和五保户的特殊待遇.1992年,全国14 500个乡都出现了这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雏形.总的来说,农村社会福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仍属于社会安全网的形式,即农村福利的覆盖范围非常有限.

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社会福利体系似乎在循环发展.原来的福利体系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溃落之后,国家开始提倡并探索社会、家庭和个人的福利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便是其中之一.这一计划推动着福利进入了一个政府重新承担责任的时代.这个时期也是全面探索社会保障制度的时期.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新措施、新做法纷纷被介绍、引入中国,包括在农村的实践.伴随着农民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在制度设置中他们逐渐提出强化公民权利意识.有迹象表明,农村福利在朝制度型和普惠型的方向转变.尽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只是农村社会福利体系中的一个侧面,但我们还是可以摸索出农村福利体系建设的进程.

4结语

总的来说.现代中国的农村福利体系既与西方国家不同,也与中国以前的形式不同.与西方情况不同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体现为公有制下的集体所有制.包括集体经济的运作和福利体系的分配: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的农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了新的乡村自治.的实质,应该是人民做主,为了人民,鉴于这样独特的结构和体系,农村社会福利在中国有其特殊性:第一.一种合作的趋势.即一些学者所说的新集体主义趋势.在中国农村的经济生产领域和福利领域都已出现.第二,农村出现了生产经营方式的新集体主义趋势.中国农村新集体主义经济的出现,表明中国农民在面对全球化市场竞争时,按照市场规律,整合资源,发挥市场优势,产生更大效益.市场可以容纳多种经济体制,集体和市场并不是对立的,单个的个体以集体的形式联合是为了在市场上更加强大.第三,福利分配的集体主义特征是中国福利体制的关键要素.中国农村出现了多种集体主义倾向的福利分配方法,这是农村社会福利体系的新尝试.生产领域的再集体化是农民的选择,而社会福利分配领域的集体化是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福利国家理论认为,所谓社会福利就是组织起来共同对抗风险,福利的再分配一定是在集体内执行.第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集体主义是共同富裕的目标、原则和途径.中国和西方的历史发展经验证明.极端的私有化和福利个人负责制与社会公正的原则相悖,会导致财产集中、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现象出现.不仅不能提供农民的福利水平,还不能保持农村社会的凝聚力、整合与团结.口

归纳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经典福利专业范文可作为意识形态视角和福利和农村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福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当前中国农村复式教育中多媒体技术现状
一、当前农村复式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众所周知,当前中国的经济存在两个主要的差距东西部差距和城乡差距 这在中国也是很客观的国情,主席在改革开放后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

软实力视角下的中国和匈牙利
自2012年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华沙成功举行以来,在“161”合作机制的推动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2013年,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

基于空间功能视角的越地农村文化礼堂
摘要在当下热烈的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下,本文从空间功能的角度阐述越地农村文化礼堂设计的两大设计原则及空间设计过程 通过对建筑物的文化串联和空间串联,达到农村文化礼堂的文化传承以及对建筑空间、功能上的重构.

文明的标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报告之四(节选)
卢佳雁把父亲告上了法庭,只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回来陪过自己 很难说这个小女孩儿的愿望是简单还是复杂 走上法庭的时候她7岁,在一个没有父亲的世界里留守了整整7年 她出生的第15天,父亲赵兵伟离开了,丢下句&.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