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老人相关论文怎么写 跟陪读老人的泪水和欢笑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老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4

陪读老人的泪水和欢笑,本文是关于老人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和陪读和泪水和欢笑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老人论文参考文献:

老人论文参考文献

很难说得清,这间十几平方米的粮油店,究竟容纳了多少老人的笑声和浑浊的眼泪.

它距离被誉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仅一墙之隔,陪读老人是店里最准时的客人.每天下午2点前后,逼仄的小店就被弯腰驼背、穿着袖套围裙的老人塞满.坐在面粉堆、旧木桌以及自带小板凳上的老人絮叨着家长里短,有人说起孙子的趣事,有人嘟囔儿媳妇不孝顺,也有人掰着手指又数了一遍孙女高考的日子.

时针指向下午4点半,老人们准时离开,有的钻进住了28户陪读家长的四合院,有的消失在建满各式“学生公寓”的街道拐角,孙辈就快放学,他们得回家准备晚饭了.

店主高绪琴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这个67岁的老人在毛坦厂已陪读14年,14年里,她先后陪着3个孙辈在毛坦厂中学读完高中.她记不清,小镇何时多了一茬儿又一茬儿的陪读老人.这些素不相识的老人,他们叫不出对方的名字,却熟知彼此的经历.

用高绪琴的话说,几乎每个老人的故事都是相似的.他们大都来自农村,许多人还不识字.为了在外务工的子女安心赚钱,老人承担了陪读的责任.那些被陪读的孩子,也多是他们一手带大的“留守儿童”.

这个庞大的群体难以统计具体的数量.他们中,有的年纪已86岁.有老人一陪读就是14年,还有老人前后陪读20年,送走了8个孙辈.

这里少有背井离乡的漂泊感,“留在老家干啥?老骨头一把,农活也做不了了.”一位陪读奶奶语气很坚决,“我一点儿也不想家,我只怕给儿女添麻烦.”

68岁的安徽农村老人胡宜霞说,晚年离乡并不是值得悲伤的事情.一年前,当她又一次坐上汽车,离开几十公里外的老家时,她没有哭,甚至还带着笑.“这里用得上我.”她说.

事实上,漂泊的感觉胡宜霞并不陌生.为了全家老小的生活,她去过六安,也到过合肥,洗过碗、养过猪、还种过大棚蔬菜,后来,岁月一点点把她的腰压弯,工厂不再收留这个老人,她回到了记忆里有些模糊的家乡.农具变得沉重硌手,她干不了农活,成日叹气.这一次,远在江苏打工的女儿在电话里问她,能不能去毛坦厂照料外孙女的生活,电话这头的胡宜霞直点头.她很清楚女儿的处境,“在外面打工的,干一天活儿才能有一天的钱,不干了回来陪读,家里要用钱咋办”?“这个活儿轻松,就洗洗衣服做做饭”.胡宜霞在电话里让女儿放心,“我一个人没有问题.”

70岁出头的杨云觉得,在陪读这件事上老人没有立场说“不”.几年前,大孙女在毛坦厂中学就读,孙女一再央求奶奶能去陪她,可杨云正准备做心脏手术,自己从小带大的孙女在电话里撒娇,她就在电话那头流泪.后来手术成功,身子还没养利索,她就到了毛坦厂镇.孙女即将高三,紧赶慢赶,她总算赶上了.只是,孙女没能考上本科.老人说,这是自己这辈子“最大的过错”.

“这里用得上我”

脸上沟壑纵横的李玉,孙女今年高三了,她第一次离开住了70多年的家乡,翻山越岭来到毛坦厂镇.皖西地区山脉绵延,中巴车拐了几个弯她就认不得回家的路了.李玉说自己不想家.她不清楚家离这儿到底有多远.这个老人只知道,“回家”意味着往返100多元的车票.她舍不得.在2元钱只能买到5个青椒的毛坦厂镇,一切有关钱的事,“都是大事”.尽管从未亲眼见过,但她晓得儿子一天要干十来个小时,工厂里大白天也开着灯,车间到处都是人.儿子的活儿多,又累又苦,还不敢请假.从月初忙到月末,才能换来她和孙女赖以为生的钞票.

李玉居住的四合院里,共有28户陪读家长.其中,陪读奶奶占了近一半.四合院挨着学府路,因为地利颇受陪读家长的欢迎.院里吃水都靠水井,厨房和厕所各有1平方米.院子的空地,搭满了朝着各个方向的晾衣杆.

四合院的正东方向住着陪伴了8个孙辈读书的李认真.20年前,54岁的李认真在家乡开始了自己的陪读生涯,为孩子做饭洗衣一干就是20年.李认真说,自己大字不识一个,别的事儿也做不了,就这事还能做,“我见不得孩子累”.因为晕车,她极少回老家.她有意隐瞒了白内障和高血压症状的严重程度,害怕儿子把她“撵”回去,不再让她陪读.她“家”的门口垒着木屑和废沙发的垫子,这些都是李认真闲暇时拾荒来的,为的是烧水能更快点,让孙子少等一会儿.

东北角则是高绪琴的“家”.她已经记不得在毛坦厂的14年里,自己搬过几次“家”了.不过,这次搬“家”她极其满意,四合院是平房,“不用爬楼梯了”.她的腿脚这几年变得异常肿大,脚脖子肿得像个桃子,老人要做生意,不愿意在供货商和客人前露怯,她套了两层秋裤,把变形的腿裹得严实.

14年前,她开始照顾在毛坦厂读书的大孙子.那时,毛坦厂中学还不是今日的“高考工厂”,学校只有如今的“一半儿大”,校外农田一片儿接着一片儿,50岁出头的高绪琴觉得自己有一身用不完的力气.骤然离开田地的她不愿憋在几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干不了活,挣不了钱,还要花儿女的”.女儿替这个不识字的老人盘下了粮油店,又教她算账、进货,学了几次她就亲自上阵,让女儿外出打工去了.

高绪琴说,陪读老人来到毛坦厂镇的原因都是一样的.她理解那些衰老的面孔,“谁不心疼自己的儿子女儿呢?谁不心疼钱呢”?

86岁的陪读奶奶赵真慧记得,自己是儿子陪着来的毛坦厂.房东瞅着老人直嘀咕:“你年纪这么大,出了事咋办啊?”“我身体好得很,没问题!”她笑呵呵地回应.

一旁的儿子送完祖孙俩就准备回工厂了.站在狭小残破的出租屋,这个中年男人突然难受得不行.他忍不住对着一头白发的母亲说,太苦了,别遭这个罪,别陪读了.

86岁的母亲笑着安慰儿子:“不怕不怕,老家来陪读的亲戚朋友这么多,都可以照应我.你放心走就是.”

老人能去的地方越来越少

迈进四合院边上那个没有门牌的粮油店前,胡宜霞过了“很痛苦”的一段日子.她太“闲”了,陪读这个活儿,比起昔日的农活和打工实在轻松得过了头.每天只需做一日三餐,再把孙女的衣服洗了便是.除此之外,她有大把空闲的时间.在陪读14年的高绪琴眼里,这座繁华的小镇里,高层小区和商铺越建越多,可老人能去的地方越来越少.

起初,高绪琴的粮油店并没有听戏聊天这个“固定节目”.她习惯午后待在店里,拿出听戏机,放上一段庐剧,轻声跟着哼.下午生意不好,她又不识字,听戏算得上唯一的爱好了.这段音乐吸引来了源源不断的陪读老人.那时,她才注意到,毛坦厂的陪读家长里,有那么多和自己一样的银发老人.“他们都很少出门,没什么朋友亲戚,也没有什么消遣.”高绪琴说,“陪读老人无处可去.”

陪读老人的作息跟着学校转.上课的时间,他们都会聚在一起听戏聊天,到了饭点,高绪琴会溜到屋里做饭,不着急离开的老人会自发帮她看店.这家小店的收入每个月差不多能抵消掉老人和孙辈的开销.

陪读奶奶中,她是难得的有收入者.更多人,能仰仗的只有儿女每个月寄来的生活费,钱一个月一寄,有时几百元,有时1000元出头,房租只能从中掰碎了挤.四合院的房东很清楚老人的境况,她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这些陪读奶奶今天交三百,明天交五百的,好些天才凑够房租.

一批老人走了,又会来一批

每年6月初,总有一批陪读老人要离开,很多人走之前都会来店里道别,也有人悄无声地就离开了.送走了数十个陪读老人后,今年终于轮到高绪琴离开了.她心里记挂的是店里剩余的物资该如何处理,大米她几个月前就不进货了,只挑些卖得快的豆子和姜蒜进货.她很清楚,自己走了,粮油店势必要盘出去,陪读老人也许就会少了一个听戏聊天的地方.

在那间十几平方米的粮油店,一直延续着这样的“传统”:一批老人走了,暑假过了,又会来一批.这不是终结,而是轮回.

有陪读老人犯了高血压,半天都没熬过去就走了,家里亲人赶来,孩子没毕业,还得继续陪读.也有老人临时接了亲家母的班,对方要回去照看患病的女儿,孙女只得交给外婆来照顾.

一名在毛坦厂中学就读的高三学生说,正是这些默默流动着的老人,在深山里的毛坦厂镇撑起了一个个历经变故、离别又摇摇欲坠的农村家庭.

老人们一直都是彼此间最熟悉的陌生人.高绪琴能轻易地总结出,这些同省老人和自己相似的经历——子女赶上了农民工进城务工大潮,从不同的乡村出发,来到大大小小的工地、工厂和企业,最后变成安徽省1415.4万外出农民工中的一分子.

胡宜霞的女儿女婿外出务工快20年了,生下孩子后,她在老家帮着带到了五六岁,孙女随后被接到父母身边,10余年过去,祖孙又一次重聚,地点在毛坦厂中学.

陪读前,孙女曾和外婆胡宜霞抱怨,有时食堂的饺子都没煮熟,夜里熄灯了想看书还得偷偷摸摸的.“是我带大的孩子,怎么可能不心疼?”她毅然选择在67岁的年纪再次出发,老伴则留在老家,一边儿照顾田地,一边儿看护小孙子.

为了子女每个月少出一点生活费,高绪琴想尽了一切办法.她的店铺原本不朝向学府路,趁着天黑,她跟人连夜把门打出来,就为了“能让生意好一点”.她刚来时,店铺的年租金只要一两千元,镇上一栋房子不过四五万元,高绪琴那时甚至动过念头,努把力也许能把店铺买下来.14年过去,毛坦厂的房价飙升了10倍不止,她的肩膀塌了、手变形了、腿脚肿了,两只手再不能伸直了,衰老的她依旧没能赶上小镇发展的节奏.生活还得继续,每天夜里哼哼着熬过病痛,天亮了,高绪琴还是会在5点30分准时起床做饭,再准备一天的生意.

18岁的孙女说,外婆这一生“很不容易”,自己从她身上学会了一个字,“忍”.这个女孩告诉记者,高三的学生压力很大,很多同学有时候脾气上来了,回家就冲着父母爷爷奶奶发火,一会儿说饭菜的味道咸了,一会儿又说味道淡了.她坦言,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好孩子,她也常常想发脾气、想抱怨,可每次回到家,看到外婆的样子,就发不出脾气“,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耐”.

陪读事业,还将继续

一年到头,粮油店的聚会只在春节假期停下.放寒假了,老人们像归家的候鸟,带着孙辈在短短一两天里走了个干净.

高绪琴也在回家的路上.这几年,生意越来越难做,毛坦厂镇发展太快了,一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进口超市、各大连锁超市纷纷入驻,来小店买米的客人越来越少,老主顾只剩那些朝夕相处的陪读老人.店还要不要开下去?事关生计,高绪琴总为这事儿发愁.

到了年关,她终于能离开那个被油浸黑的灶台,和那个搭在过道、一到冬天风呼呼响的“厨房”.老家用的是大锅,孝顺的儿媳可以用一口锅做上9个人的饭菜,热乎乎的,也不用担心冷掉,一家人围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只是快乐终究短暂.回到毛坦厂镇,高绪琴想了想,店还是要继续开下去,这些每日作伴的陪读老人,她舍不得.

18岁的小孙女把这些看在眼里.她有点儿认不出外婆了.人前,外婆是会为了三毛钱和供货商大吵大闹的人,也是一

下午能抽好几包烟的老烟民,还是那个永远系着围裙背着外翻挎包的“混搭风老板”,可如今,到了深夜,外婆腿脚疼痛压不住了,像虾一样蜷缩着,“她只是个很怕疼的老人”.

高绪琴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做了14年生意的老人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如果现在就去医院做手术,家里得再派人来看店,得有人照顾孙女,还得有人在医院陪床.她不想拖后腿.尽管,她能为孙女做的事,已经越来越少了.变形的手连洗衣服的力气也快没了,做饭时削莴苣皮也会抖得厉害.

“就等孙女高考了.”她说,“高考一结束,我马上就去做手术.”再过一个半月,高绪琴就要离开生活了14年的毛坦厂镇,回到老家.但这个老人很清楚,这一切还不是结束,等到暑假做完手术,她就该奔赴下一程了,最小的孙子过完假期,就要上高中了.她的陪读事业,还将继续.

(摘自4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归纳总结:该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老人本科老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陪读和泪水和欢笑方面论文范文.

关注记忆3秒钟关爱黄手环老人
9月21日,在第25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来临之际,由贵阳中医二附院神经内科、老年科主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协办的“记忆3秒钟——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r.

国外老人如何领养老金
德国遗属能继续取钱德国养老金保险制度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是世界上实行社会养老制度,即“年轻人养老人”制度最早的国家 德国柏林社保专家维海恩表示,目前,德国人到了67岁才能正.

老人送餐服务越实越好
居家养老中的餐饮服务是评价居家养老水平的重要环节,送餐更被视为养老餐饮服务的“最后一米” 居家养老要落地,送餐服务必须跟上,只有让老年人在家中享受到养老的便利,他们才可能乐居家.

三忘让老人更豁达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一些生理变化,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如果老年人特别在意生理年龄的增长和体力的衰退,就会意志消沉,甚至出现心理障碍,而通过调整心态是可以继续保持进取精神和活力的 忘老 没有人能够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