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模板>材料浏览

文化教育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和民族地区本土音乐文化教育传承现状和以杭锦旗古如歌教育传承基地为例相关论文范例

主题:文化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9

民族地区本土音乐文化教育传承现状和以杭锦旗古如歌教育传承基地为例,该文是文化教育方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与杭锦旗和文化教育和民族地区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文化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音乐刊物音乐期刊北方音乐期刊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从孩童开始,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间都留在了学校教育中.学校教育贯穿于当代人的全部生命过程中,同时,学校教育所传递的知识、思想以及意识形态等,又通过每位学生和学生群体,影响着一个民族整体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元音乐文化的国家,在各区域地形复杂、气候差别、经济类型不同、宗教相异、文化多样、语言纷繁的复杂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环境下需要多样化教育模式.尤其少数民族地区,在民族语言、民族信仰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有着与他族不同的语境,致使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方式应有利于本地区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关注的是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当地一种古老的长调体裁“古如歌”,怎样体现在传承基地——蒙古族中学和蒙古族实验小学中的教育传承模式.通过对基地现状的考察与分析,去思考少数民族地区本土音乐文化教育传承的意义.

一、传统:历史语境下的古如歌

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位于黄河“几”字湾南岸,地跨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黄河流经全旗242公里,库布其沙漠横亘东西.全旗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辖1个自治区级开发区、5镇1苏木,总人口14.6万,其中蒙古族2.6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譹?訛鄂尔多斯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无论是鄂尔多斯民歌、鄂尔多斯歌舞还是鄂尔多斯乃日合奏,抑或是长调、短调、四胡还是古如歌、杭哈民歌,都代表了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社会时期音乐文化的风格特色.流传于杭锦旗一带的“古如歌”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的宫廷赞歌,被称为研究蒙古民族历史的活化石,2008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鄂尔多斯杭锦旗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中国古如歌之乡”的称号.

“古如歌”又称“古日道”“古日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体裁中最古老的一种形态之一,源于宫廷,蒙古语意为“国度”或“朝政”,它集中体现了蒙元时期蒙古宫廷礼仪音乐的独特风貌,其旋律优美独特,节奏舒缓自由,演唱细腻独到,风格高贵典雅、博大肃穆;歌词内容以说教为主,主要歌颂朝政、圣祖、父母、宗教、草原、骏马及美好事物,现存仅百余首,历史十分悠久,大都产生于蒙元时期,具有浓郁的蒙古古代生活气息.?譺?訛早年考察得知,随着王府宫廷以及寺院的消失,古如歌基本已濒临消亡,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发现在鄂尔多斯杭锦旗北部一带还存有一部分“古如歌”及其传唱人.这一古老艺术之所以在杭锦旗流传下来,和这里独特的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时间变迁,“古如歌”从宫廷、寺院宗教仪式中,经口口相传成为原生态的杭锦婚礼礼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盛大隆重的民俗仪式“乃日”上也有演唱“古如歌”的习惯.于此,朴素的杭锦人民世世代代传习着古老的民俗仪式也使得“古如歌”以一种古老的民间音乐体裁流传至今.

二、现状:“古如歌”教育之传承基地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古如歌这种古老的民族音乐文化,杭锦旗政府除搜集整理历史资料、成立民歌研究会外,还在当地学校设立了教育传承基地,使本土音乐文化进入基础教育层面,更好地进行活态传承.在多方面的考察与协商下,旗政府决定将古如歌作为蒙古族传统音乐形式,放置于具有民族语言条件的学校进行教学,使其更好地传播与发展.随后,旗政府在杭锦旗锡尼镇设立了两个古如歌教育传承培训基地(即杭锦旗蒙古族中学“古如歌”培训基地和杭锦旗蒙古族实验小学“古如歌”培训基地).这是现代社会中民族地区把本土音乐文化搁置在基础教育中进行活态传承的最有力的方式,也是当下最具特色的传承模式之一.现阶段,古如歌不仅在村落民间歌手之间流传,也在城镇学校师生之间传唱.通过学校教育的传播,古如歌的传唱者越来越多,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逐渐走向复兴.

(一)杭锦旗蒙古族中学“古如歌”培训基地教育传承现状

杭锦旗蒙古族中学始建于1974年,是杭锦旗唯一一所完全蒙语授课中学.2010年底,在旗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蒙古族中学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了“以传承蒙古族原生态文化为重点,实施‘责任教育’,探索现代民族教育发展模式,把学校建设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高质量的民族教育示范学校”的新的办学思想,以保护、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以培养提高师生民族责任意识和责任情感为目标,自筹资金七十余万元新建了480平方米“蒙古族原生态文化展览室”,开展了“古如歌”校本培训.?譻?訛培训基地实施一系列措施:开设“古如歌”培训班;让当地专家学者编写“古如歌”培训教材;邀请内蒙古高校教授进校做“古如歌”相关知识讲座;邀请老艺人来校进行“古如歌”教学.

65岁的巴图老人是杭锦旗独贵塔拉沙日召嘎查的牧民,是当地家喻户晓的古如歌民歌手,学校把老人邀请过去,在每天下午的课余时间教学生们演唱古如歌.巴图老人每次来学校教唱古如歌时,一定会身着蒙古族服饰、手捧蓝色哈达,进行古如歌演唱.他说道:“古如歌是过去在宫廷中演唱的长调,演唱形式非常庄重,所以,我要给学生们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他们会在这样的场合下,了解到蒙古族长调的历史和背景,学唱起来,会有原汁原味的感觉.”?譼?訛

值得一提的是蒙古族中学音乐教师敖日格勒,他是一位来自牧区的孩子,从小听着父辈唱古如歌长大,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工作之余他经常与当地民歌传承人学习原生性古如歌唱法,并将所学的演唱方法和经典曲目交给他的学生们.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他的学生们凭着演唱古如歌考上大学,走出牧区和家乡,让外面的人们对古如歌有所了解,使古如歌更好地传承与保护下去.在这样的教育传承方式下,“古如歌”教育传承基地于2012年高考(艺术类)中,以“古如歌”为专业考上大学的学生有4名(见表1).

(二)杭锦旗蒙古族实验小学“古如歌”培训基地教育传承现状

学校建于1973年,原名二完小,1989年改为蒙古族实验小学,主要承担着全旗蒙古族儿童的小学义务教育.杭锦旗蒙古族实验小学是蒙语授课学校,被旗政府设立为杭锦旗“古如歌”教育传承基地后,音乐课成为该校最有特色的课程之一.音乐课教材除国家统编音乐课本外,还有校本教材.自编校本教材中选用很多当地民歌,包括很多首古如歌.我们在调查中,小学生们用他们纯净而天籁般的声音演唱了古如歌《金鬃银褐马》.学校音乐老师色斯荣告诉我们,由于蒙古族小学的孩子们都是蒙语授课,所以,学习古如歌演唱非常快,基本每一节音乐课就能够学会一首民歌.虽然孩子们在演唱的时候,没有古如歌本身的语境,但他们知道这是自己家乡的歌曲,从内心中散发着民族自豪感.

蒙古族中小学古如歌教育传承基地,不仅面对学生进行教授演唱,在课间业余时间,学校的所有教师也在学唱古如歌,学校的师生都是古如歌的传唱者.据调查,现已培训45岁以下的古如歌传唱人千余人.基地的设立使学校音乐教育形式多样化,古如歌传唱人数增多,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有了新的传承方式,当地政府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了更好的思路,“非遗”工作在此基础上将更有利地推进下去.

三、思考:民族音乐教育与本土音乐

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谈到匈牙利传统音乐与音乐教育的关系时说:“我们需要一个匈牙利的音乐教育,这既是从匈牙利的实际出发,也是从世界的角度出发.我们越是匈牙利的,也就越可能引起世界的兴趣.这是唯一一条可以产生匈牙利音乐文化的道路.如果没有它我们的音乐教育就什么都不是,它只能是为外国艺术提供一个‘容器’而已.”?譽?訛正是因为这种文化本土意识的提倡,匈牙利国民音乐教育得到了让世界为之震惊的成果:从幼儿教育到高校专业音乐教育,匈牙利建立起了以本土音乐为基础的完备的音乐教学体制.尤为重要的是基础教育中体现这种“立足于本土”的音乐教育观是一个国家坚定不移的办学教育理念.对于中国地缘辽阔、多民族的国家内部来说,各地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更要有坚守地方性文化的职责,要建立以“本土”为基础的音乐教育模式.

(一)“古如歌”学校教育启示

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古如歌”教育传承基地的建立和发展为现代社会语境下民族音乐教育与本土传统音乐有机结合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方法.其一要“走出去,请进来”.杭锦旗蒙古族中学在教育方式中提出“走出去,请进来”的教育理念,校方邀请当地古如歌传承人进入学校进行教唱,也把本校的音乐教师送出去进行再学习.逐渐形成以“输送、培养、反哺”的良性循环链条,强力推动“古如歌”的传承与发展.在蒙古族中学里,古如歌的教学分为两种模式,其一是每个年级每个班的同学在上音乐课的时候,老师都要教唱古如歌,是一种全校学生普及性的教育方式;其二是学校高中有艺术特长班,专门针对艺术高考生进行单独辅导.对一些学习长调的学生,要求一定要唱好古如歌,这是他们考音乐专业院校最有优势的方面.他们不仅受到专业老师的训练,还经常得到民歌传承人的指导.其三是编写校本教材.在完成国家统编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内部教材.通过音乐课和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教唱当地民歌,一方面许多学生学会演唱大量的民歌,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学到很多蒙古族传统礼俗.其四,参加比赛提高本土音乐的知名度.蒙古族中小学古如歌教学已初见成效,现在学生们不仅能够演唱自己家乡的民歌,而且经常在市级的比赛和演出中,屡获奖项.在这样的教育传承方式的推动下,古如歌逐渐走出了杭锦旗,区内外很多专家和学者来到这里,亲自聆听古如歌传承人的歌声.其四,科研与教学并重.研究人员认识到了这一民间艺术的珍贵,纷纷去研究它的历史背景和当下际遇.中国音乐学院刘勇教授带领老师和同学专程来到杭锦旗采访和调查古如歌的历史与音乐;内蒙古师范大学孟克其其格教授以《杭锦旗古如歌研究》为题,申请了内蒙古自治区省级课题,带领研究生一直致力于研究古如歌的传承与发展.

古如歌教育传承基地的设立,使学校音乐教育体系有了质的变化,学校音乐教育从过去的“边缘化”课程,转变成为重要课程,教学方式从单一教学方式,转变为多元化教学方式,音乐教育传承模式成为了民族文化建设的主要形式之一.

(二) “国家在场”的必要性

“国家与社会”“民族—国家”的分析模式是人文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简单来讲,社会制度的变化以及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对民间文化起着强大的制约作用.在教育与传承方面,“国家在场”不仅体现了通过自身权利提出有利的思想与政策,而且相关政策的实施,积极地促进了民间与国家相互渗透与进入的优势.

20世纪80年代,有关专家学者和教育行政部门,开始对音乐教育尤其是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思考,并制定系列音乐教育改革措施来推动音乐多样性教育.值得关注的是1995年12月10日,广东省召开的“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其会议主题为“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而“母语”体系的内涵包括传统的、民间的、少数民族的、当代的以及民族审美心理历史积淀的等等.在少数民族地区我们要推行母语教育体系,母语的丧失,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将产生巨大的损失.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各旗县都在积极建设民族学校,杭锦旗蒙古族中小学在过去的基础上,重新建设校址,提高教师待遇,面对全旗农牧民的孩子敞开大门,最根本的是所有教学课程都是蒙语授课,孩子们在这里能够学到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能够学会唱本民族的歌曲.所以说,民族语言是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999年8月,“全国民族音乐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专家学者集中讨论如何将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引进到学校音乐教育之中以及如何将我国专业音乐界50年来民族音乐文化挖掘、整理、研究成果引进到学校音乐教育之中.自学术研讨会上的提出,许多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实施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传承形式.正如杭锦旗蒙古族中小学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设立了古如歌教育传承基地.

随着对学校音乐教育反思的深入,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其第四部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管理,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教育部 2001).《课标》颁布后,各类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除采用传统的一些民族音乐内容,各地也陆续编写了一系列的地方教材.?譾?訛杭锦旗蒙古族实验小学正是在这样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成功地实施了地方音乐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推动了古如歌的教育传承.音乐老师色斯荣不仅在教学中成为一个教育传播者,而且把民间口传的民歌记谱整理编写成教材,应用到学校教育中,完成了蒙古族传统音乐口传与文本相结合的教育传承形式.

上述系列国家政策与指导思想的提出,给各地方政府对学校教育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杭锦旗政府面对当地学校教育与本土音乐文化传承有利的相结合的形式,提出了设立教育传承基地.此举不仅吻合了国家新时期下的音乐教育政策,而且对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功不可没作用.杭锦旗民委主任孟克图雅说:

“学校教育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重要的文化建设大舞台,我们应该充分地结合好学校教育与本土文化,让不同的区域体现出自己本土文化所特有的特征,这也是我们这一代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保护与传承本土文化的工作,给后人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譿?訛

孟克图雅的表述代表了现代社会下,国家和政府对地方文化的愈加重视,有利于我国音乐文化多元性的发展.当然单单有民间文化和活态传承资源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像孟克图雅和当地教育部门这样的国家象征性的符号,使古如歌等民间艺术形式能够顺利地登上学校教育的舞台.这种民间艺术不需要采取闯入的方式进入到了国家里,国家部门及其符号代表的政治意义和经济价值也随之体现出来.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需要依托于传承才能使其生命得以延续,民族地区的学校音乐教育应以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为基础,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也应把学校教育当成新时期传承的重要平台.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下,只有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未来的新生代才能够身怀民族音乐文化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

贺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艺术学院副教授,内蒙古大学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刘晓倩)

结论:上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文化教育本科文化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杭锦旗和文化教育和民族地区方面论文范文.

非遗传承视野下我国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传承
2017年10月2122日,笔者驱车前往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城关三小调查该校音乐教育和课程开设状况 在调查期间,笔者聆听了该校学生的一节民歌合唱排演课——邀请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学校音乐教育
【摘 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一种民族音乐都有各自的民特色,如今民族音乐的传播主要是通过课堂教育开展的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从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民.

东三省少数民族地区学前音乐教育现状
【摘 要】21世纪是全民发展的新时代,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与以往不同,对于幼儿的学前教育更加侧重个性化培养与整体人格教育相结合的发展路线 其中,学前音乐教育在整个学前教育框架体系下的关注度越来越显现 鉴.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