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模板>材料浏览

设计特点方面论文范本 与传统竹凳的结构功能和设计特点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主题:设计特点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6

传统竹凳的结构功能和设计特点,本文是设计特点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跟竹凳和传统竹凳和设计特点研究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设计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设计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设计投稿亚太传统医药杂志机械设计和制造期刊毕业设计说明书

一、 案例概述

竹凳(图1)是我国南方,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较为常见的供人休息、休闲的一种家具,既可以放置于室内, 又可以放置于庭院之中, 由于轻便耐用, 随身携带起来也十分方便.本案分析竹凳重量为0.75KG, 长宽高分别为29x25.5x21cm,凳面活动竹片连板长宽为19.5x19cm(图2).

竹凳未施加任何的油漆、油彩,呈现出竹子的天然色与岁月交错而成的琥珀色,整体色泽明快,纹理天然呈现,质感强;整体造型严谨精巧,而不失手工制作所散发出来的“人气”,整个竹凳没有使用一枚铁钉,也没有胶合的痕迹,是手工拼插出来的工艺品.

二、 结构分析

(一)包榫连接

图3 所示为包榫连接,被弯曲零件称为“箍”(也称“围子竹竿”),被包零件称为“头”,箍与头组成部件,是传统竹制家具常用的接合形式.竹凳中使用包榫连接形成了其重要的结构凳面与凳腿,除了凳腿以外竹凳最重要的支撑点,是整个竹凳的骨节,在普通家具中如此重要的结构必须要用钉子、胶水,而竹凳完全用竹子材料之间的相互咬合来连接.

(二)榫接

榫接有明榫(图4)与暗榫(图5)两种,以榫头的贯通与否来分,贯通的为明榫,反之为暗榫.暗榫避免了榫端的外露,可以使产品外形美观,一般竹制家具尽可能采用暗榫接合.明榫因榫头贯穿榫眼,又称为贯通榫,暗榫则又称为不贯通榫.

竹凳的腿部采用明榫与暗榫相结合的方式,腿部较粗的竖向竹节与连接两个腿部较细的横向竹节组成一个暗榫结构(图6);较粗的竖向竹节与较细的横向竹节的头部结合的地方用了一个细竹片固定,以竹钉的形式贯通较粗的竖向竹节,这个结构为暗榫(图7).竹凳中明榫与暗榫的结合中各司其职,明榫连接着竹凳的腿部与横梁,组合成了板凳重要的支撑结构,形成了竹凳的“型”,暗榫使腿部与横梁的结构更加牢固,使竹凳经久耐用,在不经意的连接咬合的过程中产生了竹凳的“力”.

(三)“化繁为一”——活动竹片连板

此种结构多用于活动竹躺椅和折叠椅的椅面板件(图8),采用这种结构主要是因为竹材不同于木材,没有太多的板材面积,竹材的物理特性与制作大面积结构相矛盾,为了达到整个作品材质及其风格的统一性,所以采用这种“划繁为一”的形式(图9),即“远看是个面,近看是竹块”.制作时先按设计的尺寸制成大小相同的竹条,再把竹条横向排列,统一划线,最后嵌入到竹凳的凳面的边框之中.本案的竹凳沿用了这种传统的方法来制作竹凳的凳面板件.

凳面固定的方式非常巧妙,固定竹片的结构在凳面的背面(图10)使用四个竹条以暗榫的形式固定凳面,凳面即连续排列的竹条的背面有竹子那种天然的结构——竹节,竹节的隆起部分很巧妙地与固定凳面暗榫结构的竹条咬合住,避免凳面左右晃动(图11).这个结构藏在凳面的后面,达到了固定凳面的功能要求,同时避免了结构对于外形整体性、美观性的破坏.

(四)凳面边框隆起结构

凳面边框隆起的结构使整个竹凳的外形更加有装饰性,使得本应该有棱有角的凳面边框柔和起来,形成了“直中有曲”的形式(图12).

这个结构是凳面与其他的结构穿插咬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并不是刻意去修饰在竹凳上的,并且这个结构有很强的功能性,使我很自然想到了美国著名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曾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观点,简单而又古朴的结构向世人展示了现代设计的精神.

首先,隆起的结构使整个竹凳的上半部分成为一个盆地状,这个形式类似于明式家具中“翘头”(图13)的结构,无论是明式家具和竹凳在日常使用中都会有放置物品的作用,这个结构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放置在家具上的物品滑落.在明式家具中“翘头”装饰在家具表面的两边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构,但在本案分析的竹凳之中是一个闭合的结构,这主要因为带有“翘头”的明式家具的表面通常在人的视线之上或者平行于视平线,需要一个开放式的结构,以便让观者可以看清家具上放置的东西;而竹凳的表面远远低于人的视平线,并不需要开放的结构,同时闭合的结构隆起结构更符合人使用的习惯.其次,竹凳的凳面制成后,边沿有不齐、毛刺等缺陷,如不进行处理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不耐用,甚至影响到使用时的安全,所以要对凳面进行包边处理.用包边材料将不整齐的外侧边包住,主要用于遮盖竹凳凳面的竹竿连板的侧边.

三、 工作原理分析

(一)握

重量为750g 的竹凳非常的轻便,可以随时随地地携带,所以移动、放置的次数要比其他一些家具频繁,因此在竹凳放置时方便与否很重要.人在抓握竹凳时的主要部位是其主体结构如竹凳的凳面边框、凳腿以及横梁均(图14),这三个部分均为竹杆,人在移动竹凳时用手无论去握住其中的哪个位置,人的手总是能握到竹杆的曲面.这个曲面弧度正好符合了人在抓握时手的人体尺度,使人在移动竹凳时更加地省力,充分考虑到了人与机的关系,从设计的角度上说是人机工程学的雏形(图15).

(二) 置

竹凳的凳面边框是一个四边隆起的结构,上文分析到这个隆起的部分是完全封闭的,那么竹凳除了上下两面以外没有通常家具具有的那种概念上的左面、右面、前面与后面,人们在放置竹凳的时候也不会考虑是否把竹凳放“正”了,通常就是随手一放,既省时又省力(图16).

(三) 坐

“坐”是竹凳的最主要的功能,如果没有供人“坐”的功能,竹凳也不能称之为竹凳,如果“坐”的功能体现不好,也不能称之为好竹凳.本案所分析的竹凳,设计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到了人在使用时的感受.

首先,人坐在凳子上与凳面直接接触,由于竹凳不高,人全身的力量完全集中在了凳面这一个点,凳面采用活动竹竿连板,使每个竹竿承受的力均匀地分担开了,增加了凳面的韧性,比用一块完整材料制成的凳面要耐用,即使凳面中的竹竿出现断裂的现象也不会是全部出现,这样有利于修理竹凳和节约材料.其次,虽然凳面的活动竹竿连板互相连接得很紧密,但是他并不是如木制家具那样密不透风,具有透风透气的特点,在闷热的夏天以及潮湿的南方地区使用,对人的健康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三,竹子的表面是非常光滑的,又由于竹凳的凳面面积不是很大人坐在上面很容易滑落;凳面边框隆起的结构与凳面形成一个盆地状,符合了人体臀部的曲线,人坐在竹凳上就不会滑落,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图18).最后,竹凳与人体接触的部位没有明显的锐角,其上半部分的四个边角是由竹杆弯曲而成的圆角,人坐在竹凳上时,大大提高了竹凳的舒适度(图19).

四、材料工艺分析

竹材纹理通直、细腻、淡雅,无论是杆用、片条用,都具有江南特有的清秀与情趣,在质感与肌理及色泽上达到和谐与完美.杆用圆竹保留原竹的风貌,表面光滑细腻,不需涂饰即可获得轻快柔和的视觉效果,竹节呈天然纹理分布其中,自有一种苍劲的古风,令人感觉古朴劲挺.古人对竹子的色彩是褒奖有加,“体坚色泽又藏世,满眼凝滑列瑕疵”,体现了竹制家具古色古香的气质.

竹制家具是指形圆而中空有节的竹材杆茎作为家具的主要零部件的一类家具.竹杆有很高的力学强度,抗拉、抗压能力较木材为优,且有着良好的韧性、弹性和弯曲性能.竹子具有繁殖容易,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具有一次造林成功,可年年择伐,永续利用而不破坏生态环境的特点.

五、视觉设计分析

竹凳作为供人使用的家具首先要具有稳定的外观和结构,在人们的心理具有六面体且边缘为直线的家具是最能给人以稳定感、安全感、信赖感,从更生活化的角度去说就是“有棱有角”的家具更耐用.

再回到案例之中,竹凳整体的形状呈六面体,有着家具所具有的稳定的形体结构,同时竹凳借鉴了明代家具榫卯结构,使整个作品浑然天成,既符合功能的要求,又使之牢固.竹凳所采用的竹杆直径大小不等,竹子本身就有“曲”和“直”这两种矛盾的美学形式,远看竹竿为“直”,近看竹径为“曲”,同时把竹子进行弯曲的处理,曲线与直线贯穿融汇在竹凳造型中,刚柔相济,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之美.这种把两种对立矛盾的美学形式完全融合在一起而不留痕迹的意匠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中庸”思想.在我国的工艺美术中,不乏看到这些具有折中、调和思想的造物.

六、延展案例分析

(一)方凳

此方凳(图20)为木质,供单人坐,造型简洁,比一般凳稍高,规格为45x36x50cm.造型简洁、质朴、刚健,方凳各边角用小圆角倒钝,刚中有柔,挺拔含蓄,呈现简洁、平整、圆润、舒展之美感.为明式方凳,材料用当地的楸木或榆木,颜色为枣红色.一般陈设在卧室炕边或床边,也可放在桌、案旁,作为坐具或者放置衣服,有时常因需要搬到院子用.具有灵活方便,占地小,四面适座,构造简单,又可以垒叠、拼接为其他形状等多种优越性.

(二)条凳

条凳的长与宽差距较大,凳面窄长,故称为条凳,有单人、双人、多人坐的几种.图21 中为单人条凳,长宽高尺寸分别为51x15x54cm, 凳面厚度为4cm.条凳最早是宋元时期出现的,它的特点是方便实用,搬动灵活,用途广泛,在人多地方小的情况下比较适用,另外它除了坐的功能外,还有架物的作用和供踩踏之用.图中条凳造型简单、粗犷、大气、厚重、质朴、四角侧收明显,稳定度大,采用木质本色,以显示自然材质的纹理和色彩,淡雅清新、朴素自然,具有重功能、少装饰、形体粗大的特点.

七、文化寓意分析

从生活的角度来说,单单的一个竹凳未必能够沉淀多少深厚的文化.但两个、三个、四个甚至更多的竹凳点缀在郁郁葱葱的葡萄架和老槐树下,伴随着悠扬的蛐蛐声,夹杂着从柴米油盐到世事变幻无所不包的邻里闲谈,这个真实的庭院却承载了许多温情故事,竹凳是贯穿其中的见证者.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构成了随着城市现代化而离去的庭院文化与邻里之情.

庭院文化中竹凳以及其他低矮的凳子随意地排列着,在其中没有主次之分,没有恪守室内那种等级森严的座位排列方式(图22),人们随意而坐,有的坐在树荫之下,有的坐在通风之处,完全随心情而定,在这种放松的环境之中,人们的心也彼此地打开,不会有任何芥蒂,畅所欲言.

八、设计特点分析

(一) 色

竹子材料颜色的最大特点是材质的颜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留下岁月的痕迹,由开始的嫩绿色最后变成了深沉的琥珀色,时间越久远就越有金属的光泽,这一点非常像把玩的核桃与葫芦.人们在使用凳子的时候也会见证着其色彩的变化,凳子在“借人气”的同时,也会散发着岁月的味道,将竹凳的每一个时间段颜色体现在一个作品当中,体现了时间与运动的关系.

(二) 质

竹凳的材质全部为竹子,甚至榫卯结构中的竹钉也是用竹子劈成竹条而成.首先,竹子作为家具材质冬暖夏凉,由于竹子的天然特性,其吸湿、吸热性能高于其他木材,故在炎热的夏季坐在上面,吸汗; 冬天则有温暖感受. 其次有利环保,竹子三至四年就可成材,且砍伐后还可再生,对于提倡绿色设计的今天,竹子不失为一种绿色材质.

(三)构

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和工艺成就,竹凳的榫卯结构虽然没有达到明式家具那种巧夺天工的程度,但是在其结构中没有使用任何的铁钉、胶水,而且各个部件的咬合连接非常紧密牢固,保留着榫卯结构的精髓,这样使整个竹凳的构造非常地统一.

(四) 意

竹凳的外形简洁大方,没有附加任何的装饰,用最简练的设计语言满足人最迫切需要的功能,以人的需求为中心;在制作过程中,某些部件的大小,如榫眼的直径,竹钉的大小均采用固定的尺寸,是现代批量化大生产的雏形.制作竹凳的理念和现代设计的核心思想相吻合.

总而言之:此文为一篇关于竹凳和传统竹凳和设计特点研究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设计特点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设计特点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高校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经济发展并不是单一的发展路径,在这之上夹杂了许多其他的因素,与过去相比,文化之间的交流并没有衰退,反而在新的领域上开拓了不同的道路 对于动画艺术来说,能够在这个艺术性能大大增强的时代进行发展,是一件极.

传统文化类APP界面视觉设计以解读心经为例
【摘 要】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尤其是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有效融合 APP作为一种以智能终端为平台的表现形式,为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更为广阔.

结构和反结构:黄平苗族传统婚礼仪式
摘要黄平苗族婚礼仪式过程复杂,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意义 通过对婚礼仪式的描述,运用过渡仪式理论,分析其在“阈限”期与“反结构”文化中的呈现 在日常生活形态里.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