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文学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与玻璃文学意象的营造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文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31

玻璃文学意象的营造,本文是文学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和玻璃文学意象和营造和意象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外国文学期刊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文学杂志排名

摘 要:民族性的思维方式赋予同一意象的不同解读,遗传保留的无数相同的经验在民族的心灵深层印刻成渠,原始的意象是文学艺术的创作的源头,一个象征性的作品在“集体无意识”中更容易被解读与理解,由此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玻璃”作为一个汉代外来词,在发展中逐渐被注入中国化的文化内涵,由单一的物质实体,即玉名或水晶,逐渐用以形容平静澄澈的水面,或是明净的天空等等,现当代以来,“玻璃”更是突破了外在形状的意象营造,而成为作者心境的投射.“玻璃”作为一个汉代外来词,在文学的长久脉络中,不断丰富其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文化张力,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汉代文化的长久生命力.

关键词:外来词;玻璃;原型批判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56-03

汉代文化在现代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汉服这种外在的物质中,也渗透在无意识领域.本文试图考察“玻璃”一词在流传中词义的重要发展阶段,通过这一脉络表现“玻璃”作为一个意象的形成,以此表现中华文化的历史包容性.

一.已有研究成果

人类不仅仅在物质上继承了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延续了祖先的文化传统,荣格说“每一个意象中都凝聚着一些人类心理和人类命运的因素,渗透着我们祖先历史中大致按照同样的方式无数次重复产生的欢乐与悲伤的残留物.它们就像心理中一条深深的河床,起先生活之水在其中流淌得既宽且浅,突然间涨起成为一股巨流.”

中国古典文学中早已存在着文化的原型系统,主要表现为兴与象.文化的象征系统中包含着诸多原始的共同心理,这种心理就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原型构成了文学内在情感的理解基础.在早期的中国文学中,“兴”的使用非常普遍,如《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一种“先言他物,以迎正体”的“兴”,而“雎鸠”据考是雄鸟,以雄鸟的求偶来引出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这种理解是建立在先民的共同的心理之上的,正是这种理解弥补了由“鸟”到“人”的空白,而形成一种无法言说的妙意.“象”的使用也很普遍,比如在《淮南子 天文训》,太阳经过的地方,“正中”前面所用词,如“旸谷,咸池,扶桑”都是一些明朗喜悦的词,而之后的如“悲谷,悲泉”则有对太阳西落的感伤情怀,这使得“黄昏”作为一个文化原型在早期就成为落寞忧伤的象征,之后“黄昏”意象又在此基础上继承、发展,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生命体验.

对“玻璃”一词的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现当代领域的某一作家中,分析该作家的一系列作品中的“玻璃”意象.而以“玻璃”一词为线索,进行跨时段的延续性研究,探究“玻璃”文化原型的演变、形成,突出其作为文化符号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包容性,是本文的创新点.

二.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主要以原型为基本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词语发展的考察,分析“玻璃”的艺术象征,寻找其精神原型.

1.理论方法

原型也叫原始意象,荣格说“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由带感彩的情绪所组成,它们构成心理生活中个人和私人的一面.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是所说原型.” 可以看到原型使得人在无意识之中对某物赋予了超出其本身的理解,这种体验是有一定民族性的,它就蕴含于文化史之中,绵延至今.

2.具体方法

借助ccl语料库对不同时期“玻璃”一词的出现进行简单的统计,朝代的选取主要依据:一是ccl语料库的检索划分,二是所选朝代多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对其词义作初步的了解,把词义明显发生变化的时期作为一个转折点,将“玻璃”的文化历史分成不同的时段,研究“玻璃”词义的继承与演变关系,体现“玻璃”意象的构建过程.

(二)研究内容:简要分析“玻璃”自汉代以来的词义的演变,了解其在不同年代的文化意义,探究意义改变过程中思想文化的延续性与突变性,并寻找“玻璃”一词在现当代的文化意蕴,可以看到汉代外来词在中国现当代以来依然焕发的长久生命力,从“玻璃”这一简单的词义发展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本文将“玻璃”的词义变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汉代至唐,宋朝至清朝,现当代以来.前两阶段主要通过ccl语料库,对“玻璃”一词进行分期的历史检索,将“玻璃”的词义进行归类,并做简要的文化角度的分析,最后一个阶段选择的是现当代的代表作家的一些较成熟的作品里的“玻璃”意象,各作家分别列举并同样对其内容进行文化分析,因而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三.“玻璃”意象的分期及艺术象征

(一)汉代至唐

“玻璃”一词在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传入,(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二?玻璃》:“本作‘颇黎’.颇黎,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又﹝集解﹞引陈藏器曰:“玻璃,西国之宝也,玉石之类,生土中.”作为外来词的“玻璃”在传入时,主要与“翡翠,琉璃”等并列使用,或者用作“玻璃盏,玻璃门”等,词义都是其实物的意思.

六朝作品《华严经》“其宅内有七大宝藏,其藏普出七宝楼阁,自然周备,金、银、琉璃、玻璃、真珠、砗磲、玛瑙,从此七宝生七种牙.”

《全唐诗》中“玻璃”一词出现三次,分别是:

1.(唐) 贯休 《送杨秀才》 “玻璃门外仙獓睡,幢节森森绛烟密.”上古神兽仙獓在玻璃门外休憩,仪仗符节林立,红色的烟云密布.“玻璃”、“幢节”、“绛烟”烘托仙獓的身份地位的特殊,“玻璃”本身作为玉石所隐含的尊贵意也可以在此体现出来.

2.(唐) 李贺 《秦王饮酒》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羲和驱赶太阳飞速前行,发出了玻璃一样的声音,速度之快犹如大战之后秦一统山河之势,用“玻璃”声比喻羲和驱日之声,朗朗清声似冲淡了炎炎烈日的焦灼,而突出了时光流逝之快,使诗句圆融而声形兼俱.

3.(唐) 殷尧藩 《早期》 “昨夜钟山甘露降,玻璃满赐出宫瓢.”夜里钟山雨水普降,似甘露灌溉,天赐的雨水溢满宫中的器皿.把雨水比做晶莹剔透的玻璃,同时,“甘露”的宝贵也与“玻璃”作为玉石的昂贵意一脉相承.

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玻璃”意思比较单一且使用较少,多作为物件进入文学作品,即“水晶,玉石”之意,因而突出其宝贵、昂贵之意,同时,“玻璃”在作品中的一些超越实物的意思的使用,正是这一词在其意义不断发展时的体现.

(二)宋朝至清朝

这一时期,“玻璃”的词义有了广泛的延伸,较为长见的有“玻璃酒杯”,或者是“酒”的意思,这与饮酒的材质有关,仅作列举.

“玻璃”在此指玻璃酒杯:

1.(宋)欧阳修《寄圣俞》诗:“忆在洛阳各年少,对花把酒倾玻瓈.”

2.(宋)张孝祥《菩萨蛮》词:“天公怜好客,酒面风吹白.更引十玻璃,月明骑鹤归.”

“玻璃”在此指酒:

1.(宋)梅尧臣《依韵酬永叔再示》“隣邦或有寄嘉酿,瓦罌土缶盛玻瓈.”

2.(金)元好问《踏莎行》词:“翠缕香凝,玉膏酒灩,仙翁莫诉玻璃满.

3.(宋)陆游《蜀酒歌》:“青丝玉瓶到处酤,鹅黄玻璃一滴无.”

4.(宋)陆游《醉书》诗:“一樽酌罢玻璃酒,高枕窗边听雨眠.”

除此之外,“玻璃”还有了更具诗意的表现:

一是比喻平静澄澈的水面.

1.(宋)毛滂《清平乐》“天连翠瀲,九折玻瓈软.”水天相接,延绵一色,水波动荡之处好像变软的玻璃摇摆不定,水被代以“玻璃”的形态,将“玻璃”的平滑闪耀与水相联,构成的图景明亮而开阔.

2.(宋)巩丰《咸淳临安志》“我来将值日午时,照耀碧玻璃.”正午之时,与水面相照而对影成趣,突出水的平静有反射的倒影,因而将之比喻成“碧玻璃”,更能展现此时水的形态.

3.(明)《梁山小将》“栏干影浸玻璃,窗外光浮玉璧.昔日乐天声价重,当年司马泪痕多.”水面浸透着栏杆的倒影,玉壁上是月光撒下的清辉,“乐天身价重”,“司马泪痕多”,可是皆是“昔日”、“当年”,再难重现,流露出无奈、慨叹之情,与前面景物的凄楚清冷相对照,借“玻璃”的冷泠冰怆之感表现水面的清冷,烘托出环境的孤寂,与情相衬.

4.(明)《醒世姻缘传》“黄叶丹枫,满平山万千紫绿.映湖光玻璃一片,落霞孤鹜.”树叶已黄,枫叶皆红,万千斑斓色彩充满平山,晚霞空剩余晖,野鸭只影成游,映在湖面,波光一片.树叶黄而不枯,与枫叶红相衬而构成温暖的色调,落霞孤鹜有缺憾而不伤感,与暮色染红的江水铺展成和谐宁静的画面,“玻璃”的平滑清透与全景的氛围交融相适.

二是比喻明净的天空.

1.(宋)陆游《八月十四日夜湖山观月》“长空露洗玻璃碧,紫金之盘径三尺.”天空似被露水清洗而显露出玻璃似的碧色,明月皎洁悬挂在空中,“玻璃”在此与夜间天空的空冥透彻相似,搭建起天空的辽远之感.

2.(元)朱庭玉《点绛唇?中秋月》“烂银盘涌,冰轮动,辗玻璃万顷,无辙无踪.”银盘一样的月亮寂静的移动,碾过玻璃一样的天空,月色渐消,无影无踪,“银盘”、“玻璃”相照应,营造出中秋之时夜色的清美凄迷,给人以遥想之感.

3.(明)陈铎《醉花阴?赏灯》“值尧天新霽,剔团圆月漾玻璃.”正值太平盛世之时,圆圆的月亮在天空摇漾.盛世的风华灿烂,与“剔团圆”的充盈完满、“玻璃”的琉璃璀璨相互补充,景与情合,构成一幅喧嚣繁华之境.

4.(清)潘耒《登五老峰最高顶》“寒空啸裂碧玻璃,大地山河收寸掌.”清寒的气温似要啸裂天空,大地变色,料峭之景凄怆似要消瘦山河,“玻璃”的寒凉突出了天空的空阔高远,弥漫出寒意.

这里的“玻璃”一词的词义从“玻璃”这一实物的不同的侧面被突出表现,为“水面”意时,突出了它晶耀清透,脆弱可倒影的一面,为“天空”意时,突出了它表面延展广阔,平滑的一面.这种对“玻璃”原始词义的继承与拓展,丰富了表达,同时也在不断建构起其文学意象.

(三)现当代以来

“玻璃”一词在现当代的使用依然普遍,并且被赋予了更内心,更深刻的思考.张爱玲的小说里经常出现“玻璃”的意象,“玻璃”在她的作品中往往表现为束缚、隔膜,以及进一步的冲破束缚,打破隔膜.一方面,“玻璃”早期就有着“酒杯”之意,它作为一种分隔食材的器皿,传递出“隔绝”之意.另一方面,“玻璃”的脆弱易碎,也表达了挣脱束缚的意愿.

1.“玻璃”表现为束缚、阻碍

“玻璃”表面清透的状态,看似没有阻隔,内外是一体圆融的,但实际却形成了阻碍,这与张爱玲在作品中表现的人之间的交往看似坦荡相融,实际脆弱隔膜是有联系的,“玻璃”的象征意味在此基础上就形成了,如:《倾城之恋》“……恍惚又是多年前,她还只十来岁的时候,看了戏出来,在倾盆大雨中和家里人挤散了.她独自站在人行道上,瞪着眼看人,人也瞪着眼看她,隔着雨淋淋的车窗,隔着一层层无形的玻璃罩——无数的陌生人.人人都关在他们自己的小世界里,她撞破了头也撞不进去……”.《心经》“……短短的距离,然而满地似乎都是玻璃屑,尖利的玻璃片,她不能够奔过去.她不能够近他的身.”“玻璃”成为了内心隔膜的外化,形成了一种先验的审美.

《连环套》“霓喜在他床沿上坐下了,只听见壁上的挂钟‘滴搭玳搭,滴搭玳搭’走着,鸟笼上蒙着黑布罩子,电灯上蒙着黑布罩子,小黄灯也像在黑罩子里睡着了.玻璃窗外的月亮,暗昏昏的,也像是蒙上了黑布罩.”“玻璃”如同黑布罩,遮住了“鸟笼、电灯、月亮”,更遮住了霓喜和尧芳最真诚的情感.

《沉香屑?第二炉香》“双手捧着照相框子,吻着愫细的脸.隔在他们中间的只有冰凉的玻璃.”“玻璃”相框不仅仅是照片里与现实中的隔绝,更是人物内心无法弥补的断裂感.《半生缘》“阳光正照在曼璐的遗像上,镜框上的玻璃反射出一片白光,底下的照片一点也看不见,只看见那玻璃上的一层浮尘.”这里的“玻璃”相框更是成为了生与死隔绝的象征,白光之下的遗像看不见一点,“玻璃”阻断了死者的面容,象征着一线间的生死界限.

2.“玻璃”表现为挣脱束缚

《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然而真到了结婚那天,她还是高兴的,那天早上她还没十分醒过来,迷迷糊糊的已经仿佛在那里梳头,抬起胳膊,对着镜子,有一种奇异的努力的感觉,像是装在玻璃试验管里,试着往上顶,顶掉管子上的盖,等不及地一下子要从现在跳到未来.”四四方方的镜子如同一个玻璃试管,镜子倒映现实,冲破“玻璃试管”如同冲破现实的束缚隔绝.

同时,张爱玲作品里的“玻璃”经常表现为哀怨诡谲的冷色调,如:

《少年正是读书时》“她不理我,只是哭.她睡在那里像船舱的玻璃上反映的海,绿色的小薄片,然而有海洋的无穷尽的颠波悲恸.”

《沉香屑?第一炉香》“那巍巍的白房子,盖着绿色的琉璃瓦,很有点像古代的皇陵.”

《多少恨》“她到底决定了,她的影子在黑沉沉的玻璃窗里是像沉在水底的珠玉,因为古时候的盟誓投到水里去的,有一种哀艳的光.”

小说中“玻璃”的诡异感经常是通过与眼睛的联系而建构的,如:

《倾城之恋》“隔着那绿阴阴的玻璃杯,流苏忽然觉得他的一双眼睛似笑非笑地瞅着她.”

《连环套》“小孩穿着橙黄花布袄,虎头鞋,虎头帽,伸手伸脚,淡白脸,张着小薄片嘴,一双凸出的大眼睛,发出玻璃样的光,如同深海底的怪鱼”

《霸王别姬》“虞姬的心在绞痛,当她看见项王倔强的嘴唇转成了白色,他的眼珠发出冷冷的玻璃一样的光辉,那双眼睛向前瞪着的神气是那样的可怕.”

萧红也表现出对“玻璃”的逃离意识,即对束缚与隔膜的冲破叛离.如:

《蹲在洋车上》“在前面挽着的那个人,把祖母停下,我站在玻璃窗里,小小的心灵上,有无限的奇秘冲击着.”

《饿》“窗子在墙壁,天窗似的,我从窗口探身出去……”

《黑列巴和白盐》“四面是墙,窗子已经无用,封闭了的闸门似的,与外界绝对隔离开”“玻璃”作为心灵阻碍的象征意味更为明显.同时,萧红一些“玻璃”象征的使用仍有着中国诗词中曾普遍认可的意象的特征,如《感情的碎片》“近来觉得眼泪常常充满着……有时候它们站到了眼毛的尖端,闪耀着玻璃似的液体,每每在镜子里面看到.” 将水珠比作“玻璃”,突出其晶莹玲珑的一面.

《桥?初冬》“在我的思想凝静得玻璃一般平的时候,壁间暖气管小小嘶鸣的声音都听得到了.”“玻璃”的平滑完整在这里表现为作者的沉思,将“玻璃”旧的特征比喻为新的内容.

格非的《褐色鸟群》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品之一,展现了陷入“逻辑怪圈”的文本叙述,“我”与少女“棋”的相遇,前一次叙述时少女怀里抱的是画夹,而后一次却成了一面镜子,“那么——我指指她怀里抱着的画夹.少女将那个帆布包裹搁在膝盖上,熟练地解开青绿色的带子.那是一面锃亮的镜子”.“镜子”在这里意思同“玻璃”,“玻璃”对世界的反射,映衬出另一个虚晃的世界,实物的真实与虚假仅一指之隔,与整个作品叙述的颠倒错乱遥相呼应,“玻璃”在这里就表现出沟通真假的模糊感.

四.结论

比起对清晰完整的“日神式”的直接描写的追求,中国文化向来注重朦胧隐约的“月神式”的象征运用,这使得文学作品之中所描写的物象经常被给予超越其实物的表现力.以“玻璃”一词为例,它由最初的单纯“玉石”之义,延展到可以表现为“酒杯”“酒”等近似实物的意象,而到了宋词之中,这一意象进一步诗意化,可以用来表现“天之平远”“水之波澜”,平添一种物体之外的微妙景致与情怀,使物如在目前.现当代以来,“玻璃”更是表现出一种作家私人化,个性化的体会与理解,而其意象将继续发展构建.

参考文献:

[1]荣格,试论心理学与诗的关系,文艺理论研究[M].1986(5).

[2]诗经译注(春秋)周振甫校注. 北京:中华书局,2006.

[3]淮南子天文训(西汉)刘安,李尚,苏飞,伍被等,陈广忠校注. 北京:中华书局,2014.

[4]本草纲目?金石二?玻璃(明)李时珍.北京:中华书局,1982.

[5]华严经(东晋)高振农注译.北京:中华书局,2012.

[6]全唐诗(清)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等. 北京:中华书局,1970.

[7]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五寄圣俞(宋)欧阳修.北京:中华书局,2001.

[8]全宋诗 唐圭璋校注. 北京:中华书局,1999.

[9]元好问诗词选?踏莎行(金)元好问,北京:中华书局,2005.

[10]梁山小将(明)刘宝成,陈显荣.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

[11]醒世姻缘传(明)李国庆校注. 北京:中华书局,2005.

[12]元人散曲选?点绛唇?中秋月(元)朱庭玉,刘水济校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3]陈铎散曲?醉花阴?赏灯(明)陈铎. 上海:上海古籍,1989.

[14]清?别裁?登五老峰最高顶(清)沈得潜.北京:中华书局,1975.

[15]张爱玲全集 张爱玲. 北京:北京十月出版社,2009.

[16]萧红选集 萧红.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17]褐色鸟群 格非.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

总结,上文是关于经典文学专业范文可作为玻璃文学意象和营造和意象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不把眼睛罩在玻璃后面
周铁钧我读中学时就患了近视,上课要坐前排,看书须移近半尺,还常闹出坐错位、认错人的尴尬 视力不佳,看不清老师、同学的示意,不时招来“目中无人”“傲气十足&rdquo.

玻璃栈道记行
距家一百五十公里处有一玻璃栈道,很是有名,而且对本市人不收门票 这天心血来潮,约了父母和两个孩子,打算第二天去看看 妻子不去,但晚上她从朋友处打听到一个重要消息,说里面有一个玩水景点需穿拖鞋,但拖鞋五.

从剑舞看杜甫的凤凰意象
王永胜一大历二年(767)十月十九日,身衰体病、客居夔州孤城的五十六岁的杜甫,在夔州长史元持家里看临颍李十二娘的剑器舞 看她舞剑时,老杜似乎没有做出凑上前去,细细观看的动作,要是在以前,他一定是坐不住.

近几年广东短篇小说新城市文学的多元和同质
内容摘要活跃于广东文坛的作家,大多注重描绘当下现代大都市人们的生活百态,在艺术形式上,搭建起一个个自成风格的、丰富多元的城市空间 然而城市生活体验和情感认知的同质性,造成了新城市文学从题材到主题,从语.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