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作家类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和京味儿作家崔金生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作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0

京味儿作家崔金生,本文是作家方面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崔金生和京味和作家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作家论文参考文献:

作家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生论文生发表论文难吗生毕业论文字数医学生论文

文·图◎ 金 鉴

我认识崔老爷子不少年了,崔老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是位工人出身的作家,被誉为天桥作家、京味儿作家.他是中国乡土文学名誉副会长,从小生长在天坛根的金鱼池,一口的京腔京韵,满脑子全是老北京的事儿,如果让他讲起来,三天三夜可以不重样,您就听好吧!如今向崔老爷子这样的老北京,能说、能写、能唱的着实不多了.

90 年代初, 我加入了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崔老见面的机会多了,几乎每年举办的采风活动都一起成行,有时还住在一屋,这样我对崔老的了解也就更近了一步.有些不清楚的事儿,常向崔老请教,崔老给人的印象非常厚道、随和,透着老北京人的热心肠.随着交往的深入,每次崔老出了书都不忘送我一本,例如:《谈松话柏说名树》(散文)、《京韵杂述》(京味)以及《崔金生中短篇小说集》《思维的脚步》(诗歌)、《天桥旧话》《崇文文史拾萃》《北京的胡同》.在送我的每册书籍上不仅签名留念,有几册还郑重地盖了印章,可见崔老非常珍视与我的友谊.虽然崔老大我近20 岁,但是并不妨碍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忘年之交.

崔老与天桥的缘分

崔先生一生与老北京的天桥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熟悉天桥长街短巷的沧桑岁月,了解天桥芸芸众生的脾气秉性,深谙天桥的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他说:天桥这块地儿,无论历代名人、专家学者、外国人和穷人都得过她的滋养.天桥的人在这块地上是原形毕露,他们真吃、真喝、真玩、真骂、真吵、真闹、真斗心眼儿也真大方.崔老用小说、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曲艺等形式书写天桥,正如何玉锁先生对崔先生的评价:“天桥的人文景观亲近他、拥抱他,为他提供了童年肢体的需要和营养,喂养了他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眼睛和藐视困苦、抗暴助弱的性格.他生于此,长于此,哭于此,笑于此,享受于此,扎根于此.天桥是他生命源的巨大支持力,并浸润于他的肉体、灵魂和每一次心脏的搏动中.”

天桥艺人以及周边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崔老不仅熟悉他们的行当,同情这些人物,他对这些人的情感更像山泉般的自然流露.因此它能够用真情触摸这些人深层的情感世界,这些人的痛苦、孤独、情与爱、生与死、悲与乐,都与他血脉相通,他的作品是与他们心灵直接碰撞的结晶.

崔老笔下的《酒馆》内的各色人物

《崔金生中短篇小说集》的序言中指出: “写京味儿小说,就要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因为故事谁都会编,但故事中的细节,没有生活是编不真实的.诸多的细节,才能构成故事的生动,人物的真实、丰满.细节是金,是生活里淘洗出来的,细节才是小说的闪光点.”

崔老的这席话,不仅中肯而且点到了小说写作的关键.例如我非常喜欢崔老写的短篇小说《酒馆》,不止看了一遍,被小说的情节深深感动.可以想象崔老对酒馆的了解是很独到的,应了他那句话:“要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崔老是个平民作家,本身就生活在百姓当中,用他与生俱来的京腔京韵,来描写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儿.他以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提升生活.在崔老笔下,酒馆不管是跑堂的还是备酒菜的,特别是常来酒馆泡的这十几号人,简直是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其中的人物更是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如今崔先生笔下这样的酒馆即便是寻遍北京恐怕您也找不到了,因为它带有鲜明的“”时期印痕.如果说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是通过茶馆揭露那个黑暗的社会;崔先生笔下的酒馆,是通过小小的酒馆,反映出六七十年代北京在“”动荡的年代,不同阶层的人,受到的不同的冲击与影响.没有独特的视野,没有亲历的生活,是写不出这样题材小说的.

好诗标准之我见

2009 年第二期《西城文苑》上有一篇崔先生写的《好诗标准之我见》,虽然不足千字,但是将诗的精髓、诗的标准以及崔先生对诗的看法告知读者.

崔老分析了历史上流传至今的诗章警句,无不具备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之特点,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有鲜活生命,并且指出了目前那种转弯抹角、脱离社会生活的诗作,从出生就注定很快会消失.崔老强调:新诗如何突破,谁来拯救?离开深入生活,离开了人民生活需要,离开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诗风,便是无法突破的.只有坚持以上原则,诗才能闪烁出独特的情感火花,深入到老百姓的心里,在社会上开花结果,重振诗国雄风,再造诗坛辉煌.否则你的诗,只能给造纸厂增加点原料,你的诗句只能朝生暮死.

我非常赞赏崔老对诗歌的看法,我认为崔老对诗歌的看法不仅中肯而且说到了点子上,强调:深入生活、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浅探京味儿小说语言风格

虽然崔老只上过小学四年,但他是一位有心人,他非常注意向天桥各行各业的人学习,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穷人堆儿里长大的,自然受到他们的影响,特别是学徒以前有空就到天桥去玩,可以说我的青少年是伴着民间艺人的语言和市井吆喝声成长的,天桥就是我的大学校,各种艺人特别是说评书的艺人都成了我的教授.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以后写起小说来没有京味儿才怪,你想洋点儿都洋不出来.”崔老认为这是他成为京味儿作家的外界原因.而内因是主观意识,他说是受到老舍先生的影响,这就是大家几乎都知道的,他由学徒的手艺人到成为京味儿作家的转变.

不少人谈到崔老“借光”读书仅泛泛一提罢了,我却一直在想,是什么精神支撑着崔老能够这样?除了崔老对老舍先生的崇拜以外,老舍先生写的文学作品都是崔先生身边发生的人和事,他们的命运引起了崔老强烈的思想共鸣,以至于显示出文学强大的诱惑力,促使着崔老当时采用匡衡读书法将老舍的作品几乎读遍.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特别是作为一名学徒工,那是冒着卷铺盖回家、丢饭碗的风险,那会儿的学徒干最脏、最累的活不说,还得有保人担保,挨打受骂几成家常便饭这点恐怕现在的年轻人是想象不到的,然而崔老居然在夹缝中顽强地走了过来.成就了他由手艺人到工人作家的转变,由工人作家到京味儿作家的转变.他的几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可以说处处活跃着老舍先生小说的基因,他常说:“老舍先生的心胸是浩渺的大海,浪浪为着中国贫苦人民一刻不停地起伏跌宕.先生的人格魅力,是我深层品质修养的聚光点.”这便是崔老强调的内因.

身患重病,仍笔耕不辍

崔老得了让人难缠的肾病,一个星期要透析三次,一般人倘若如此,早就心事重重、坐立不安了,然而崔老并不把病放在眼里,仍然是个乐天派.而对于他喜爱的写作,则更加上心了.他以中外大器晚成的名家为榜样:萧伯纳90 岁写的剧本;歌德82 岁脱稿的《浮士德》;陆游晚年的诗作;齐白石晚年画风的惊人变革……激励着他把肾病置之度外,顽强地与病魔搏斗,凭着对北京真挚的爱,与时间赛跑,回忆旧北京,讴歌新北京.他就是活跃在北京文坛上的一棵长青树,令人刮目相看.

正如他在《京韵杂述》一书的后记中所说:“我庆幸,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写的小说、散文、诗歌都离不开北京的生活,我还留恋逝去的岁月,热爱今天的北京.我已年过古稀,目睹京都的巨变,我想用我的笔记录下这近百年的变迁,让读者听到她前进的脚步声,看到她的历史与今天.”

崔老患病后,不少文友经常给崔老打电话或是来慰问,有些文友曾经发起给崔老募捐,凑钱让他换肾.这事让崔老知道,他首先感谢朋友、文友的关爱,但是他谢绝大家为他捐钱,他总是笑着对大家伙说,人总有一死,我都70 多岁了,没有必要让大家伙破费.崔老就是这样并不把得病看得那么重,该吃还吃、该喝还喝,只是适当加以注意罢了.这一周三次的透析倒成了崔老雷打不动的读书时光,这就是老北京人对生活的态度,对文学的追求依旧如故,这就是我眼中的京味儿作家崔老.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本文总结,这是适合崔金生和京味和作家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作家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作家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南锣鼓巷的京味儿
“卖糖葫芦喽,卖糖葫芦喽……”“好吃的羊肉串,10元一串……”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弥漫在长达787米.

金上京白山黑水间大金的崛起
作者简介王春梅,笔名梅屿堂,网名蓝莲花 1970 年9 月出生 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现为儿科副主任医师 自幼酷爱文学,喜读中外名家著作,从医之余尤爱写作,现为引领者文艺网编辑 近年来,从写书评开始踏上.

灯火阑珊追梦人︱记国际著名小肠移植专家、西京医院特聘教授吴国生
本刊特约记者 何兴龙一位出自寒门的少年,从小立志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为了这个理想,他用34 年的时间,走出偏僻小镇,走进医学院校,走入西北荒漠,走进军营,走遍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笃学苦行,最终报效.

梁羽生和金庸的瑜亮之交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金庸原名查良镛 过去数十年,二人普遍被认为是新派武侠小说代表作家,武侠小说作家的“ 泰山北斗” 并辔武侠小说之林1952 年,梁羽生和金庸先后进香港新晚报编副.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