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文化旅游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和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文化旅游的驱动--以大理洱源县为例相关论文例文

主题:文化旅游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7

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文化旅游的驱动--以大理洱源县为例,本文是关于文化旅游相关论文例文跟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旅游和生态文化旅游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文化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董炜纬/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

摘 要:随着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洱源文化旅游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洱源县文化旅游不再单纯的依靠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发展,旅游新业态已悄然出现并兴起.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和保护下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失去了良好生态的旅游不是健康的旅游,也不是永续性的.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共发展,探寻路径是未来洱源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文化旅游洱源县

云南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是其良好的民族原生态资源和自然生态条件.正是因为拥有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条件,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才能起步早、发展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方李莉曾说:“现代物质文明是以生物多样化的减少为代价,现代精神文明则是以文化多样化的减少作为代价的.”随着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云南旅游也显露出一些发展中的弊病,例如生态环境的破坏、民族文化的流失、村容村貌的改变等.作为旅游目的地,先要具备相对优美的自然环境,同时还要具备相对浓郁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才能更有力地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赏景,促进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生态文明,作为人类遵循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形态;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洱源县是洱海的发源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北纬25°41'-26°16'、东经99°32'-100°20'之间,东西最大直线距离80公里,南北最大直线距离68公里,县境周长约340公里,全县总面积2533平方公里.东邻鹤庆县、宾川县;南接大理市、漾濞县;西毗云龙县,北连剑川县.洱源县城位于洱源县域中部,县城茈碧湖镇东距省府昆明403公里,南距州府大理市下关73公里,北距丽江120公里,距香格里拉250公里,214国道、大丽公路、平甸公路穿境而过.洱源县的邓川镇、右所镇、茈碧湖镇、凤羽镇、牛街乡、三营镇6个乡镇位于洱海流域范围内.洱源县作为洱海的源头,其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如湿地、湖泊、森林、温泉,以及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其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往洱源文化旅游都是走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但随着人们对生态文化重视程度的提高,以生态文化资源为主导的生态文化旅游业态正在洱源兴起.

一、洱源县以生态文化资源为主导的文化旅游新业态兴起

洱源县旅游区位优势明显,并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特色.境内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地热温泉资源丰富,温泉品味较高,历史文化保留下来的遗迹和遗址、森林植被、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这些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多样化的生态资源、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民族文化,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随着人们对于优美生态环境的追求、以及生态文化对人“涵养”作用的不断加强,生态文化旅游作为一个新的旅游业态正在被人们所接受和热爱.洱源县依托其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以及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正逐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二、洱源县生态文化旅游新业态

洱源县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依托的是洱源高原水乡原生态风貌的基础环境,并伴以丰富的地热资源、多样的人文资源的开发.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住宿条件的完备,洱源县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呈现康体养生、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等旅游新业态,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融入旅游业的发展中,将有助于生态文化旅游的长效发展.

(一)康体养生

洱源县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大理地热国、下山口温泉度假区是洱源县现阶段体量最大的温泉康体养生度假地,九气台温泉、牛街温泉虽然也有发展,但是规模不成体系,多为当地群众的温泉度假目的地.随着人们对及健康养生的重视,洱源县也正整合温泉资源,打造温泉康体养生疗养区,根据不同温泉的特质,为旅游者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温泉养生产品.

(二)休闲旅游

洱源县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及保护由来已久,因此洱源县生态环境优越、生态文化资源丰富.洱源县作为洱海的源头,水资源十分丰富,拥有茈碧湖、西湖、东湖、海西海等多个湖泊,茈碧湖湿地、西湖湿地等两个国家级湿地.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苍山十九峰之一的云弄峰北麓,洱源县右所镇境内,地处洱海源头.洱源西湖湿地于2009年12月成功申报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于2015年12月份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西湖国家湿地公园自然风光优美,湖水和岛屿形成“村中有湖、湖中有村”天然画卷,包含了区域内景观多样性的所有范畴,构成了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烟渚渔村、岛屿水乡、地热温泉的特色景观构架,在我国较具代表性.茈碧湖,在洱源县城东北,距城两公里,是洱海的主要源头之一.茈碧湖地区生态文化旅游是集生态文化、民族节庆文化、乡村文化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发展模式.茈碧湖作为洱海的主要水源地之一,其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极具吸引力,是其发展文化旅游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湿地公园建成、旅游厕所落地、游船管理规范等一系列条件都促进茈碧湖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1月,茈碧湖湿地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重要湿地名录,良好的湿地环境、湖泊水质,使游客能在游玩过程中感受生态文化对身心的改善和净化.茈碧湖地区除了白族一般节日如春节、火把节、本主节外,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二、二十三日两天,在茈碧湖中流岛上会举行海灯会,茈碧湖海灯会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吸引了各地游客参与到其中来.茈碧湖梨园村的开发,使游客在茈碧湖的游览增添了丰富性.梨园村拓展以“梨花节”“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旅游形式,其村庄得天独厚的风景、淳朴的民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梨园村共有“农家乐”接待户18家,可供游客在梨园村游玩时的食宿、休闲享受,当地农家乐提供海水煮海鱼、乳扇、生皮、时鲜蔬菜等白族特色饮食,满是游客味蕾的需要;同时还提供休闲娱乐的设施和场所,让游客的旅游体验更加丰富.

(三)科普教育

根据《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办法》,洱源西湖湿地宣教中心是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承担着向公众普及湿地知识、水源保护、物种保育及栖息地保护等相关科学知识的重要任务.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位于西湖东南部湖滨宣教展示区内,总投资约350万元,建筑面积550平方米,于2015年6月份开工建设,2016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是大理州建成的首个湿地宣传、教育、展示基地,是向公众免费开放的综合性科普教育展示平台,一次可容纳50多人共同参观.宣教中心的建设和布展以“生态性、科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为原则,以自然生态的元素营造和谐的展示氛围.宣教中心内部分为“高原水乡—认知洱源西湖、烟渚渔村—生态洱源西湖、和谐渔乡—保护洱源西湖、探本溯源—湿地知识公众宣传、湿地挑战—湿地知识互动”五个版块,尽可能的将西湖湿地万物浓缩成精华呈现给世人,旨在让社会公众更好的认知西湖、了解湿地,唤发人们热爱自然、保护湿地的意识.

三、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思考洱源生态文化旅游未来的发展

2015年1月,总书记在云南调研时指出云南的三大战略定位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生态文明的保护和建设是云南各地发展历程中所必须重视的.洱源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是洱源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资源,丰富多样的文化是洱源县文化旅游发展的另一大资源条件.现阶段洱源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生态文化的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是新思路.对于生态文化的保护不能只是单纯的保护,应将其的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在动态的发展中体现生态文化保护的重要性,让旅游者们能亲身加入保护中,能将生态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完整体现,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是生态文化保护与发展共同进行的一大体现.生态文化旅游是一种现代文化旅游产品,在洱源县是基于生态文化保护开发出的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旅游者到生态文化丰富的地区进行旅游是一种现代休闲方式,通过生态文化旅游,人们能更多的获得身心的放松,对优美自然坏境的欣赏能最大程度的激发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再配合相关生态文化保护知识的宣传,能使旅游者在游玩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感受生态文化,保护生态湿地.

旅游发展是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有机融入旅游中.旅游是人们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体现,因此需要美化环境、优化环境,旅游与环境、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本质上应是和谐的关系,从而能够达成一个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民族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要作用,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人们在旅游中体验文化,文化中深化情感,情感中提升价值观念,因此旅游的发展不仅包含传统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还应该包含新的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心灵和精神的回归是现代社会人们旅游消费的重要价值取向.以休闲旅游、康体养生、科普教育等为主的生态文化旅游,更突出新的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的作用,是洱源旅游发展的新方向.依托洱源民族文化和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对洱源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驱动作用,使生态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得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创新;通过旅游渠道进一步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旅游行业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寻求洱源生态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未来洱源县的发展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大学“M60”文化发展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云大M602017YB01).

作者简介:董炜纬(1992-),女,白族,云南大理人,硕士研究生,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研究方向:文化旅游.

上文汇总:此文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旅游和生态文化旅游方面的文化旅游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化旅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生态文化旅游开发以山东南段为例
引言旅游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十三五规划纲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出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项目 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古代水利工程,随着京杭大运河旅游线路总体规.

做好顶层设计用系统思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记者 周金玉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的观念也正在一步步深入人心,可以说,生态文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我国为何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国家的战略高度这一阶段我国又应当注.

以生态思想思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危机已引起全球各国的高度关注,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当前与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走向 现代系统思维方式极大地丰富、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 以辩证法理论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生.

马尔康,崛起的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城
清晨,早早地出门,路边白炽灯的光泛着一丝清冷,桂花沉郁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天边低垂的几重乌云,层层叠叠,看样子,又是一个雨天 今年的雨水比起往年,增多了不少 出成都,天气好转,途径汶川时,天空已变成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