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材料浏览

陶瓷艺术类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陶瓷艺术中的山水画创作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主题:陶瓷艺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4

陶瓷艺术中的山水画创作,本文是陶瓷艺术硕士学位论文范文与陶瓷艺术和浅谈陶瓷艺术和山水画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陶瓷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陶瓷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艺术导论论文领导艺术论文艺术教育杂志艺术期刊

江 琎 邓侨慧

谈起陶瓷装饰艺术山水绘画的发展历程, 就不自觉地联想到中国画对瓷上国画的影响.山水图案追述到遥远的年代只存在于帝王的冕服或玉器的气纹上, 属于工艺美术的范围.而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又被人们用在背景图像中,不能称之为山水画.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山水形象才由背景变为主体, 以一种独立的画种出现在中国画坛.因此山水画自古以来就是主要而喜闻乐见的创作画卷.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 历来号称“ 唐画之祖” , 其实, 也可以称为“ 中国古代山水画之祖” .《游春图》反映了中国隋唐时期山水画的风格和水平, 是山水画由萌芽趋于成熟的里程碑, 开启了“ 青绿山水” 画派的新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开始独立发展, 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可以说是山水画论的开端.他提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还认为自然山川的“ 万趣” 应于目而会于心, 观画时“ 目亦同应,心亦俱会” 的“ 畅神” 说.他还论述了有关景物远近与视觉关系的*学原理, 提到了山水画的一些具体表现技法.是当时山水画表现技法发展到一定高度的理论总结.王微同宗炳一样, 强调主客体的融合, 自然与精神的合一.他的《叙画》阐明了山水画写生的方法, 主张提炼概括表现景物的内在精神, 注意季节的区别和情与景的联系从而激发人们的情感与联想, 使欣赏者从画面上获得对大自然的真实美感.注重人与自然的结合, 在表现自然的过程中体会到山水这种无限的可能.他们的山水画理论在当时具有开创性, 对后世产生持续影响.

正因为这种持续性影响, 能工巧匠们就把山水图案搬到了陶瓷上了, 陶瓷山水画也就孕育而生.然而陶瓷绘画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因材质的可塑性、装饰性和装饰手法的多样性, 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更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它依附在陶瓷形体上, 并和陶瓷造型取得和谐一致, 不但显示瓷画山水的美感, 而且充分显示陶瓷的材质美.青花秀丽雅致, 粉彩粉润见长, 并与洁白精美的瓷质相互衬托, 相映成趣, 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说, 陶瓷绘画艺术搏采了纸本中国画之长, 融会贯通, 具有独特技法和特殊的艺术效果.因此也被人称之为“ 瓷上国画” .

受中国文人画的影响, 清末民国初期, 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文人瓷画家们, 为这个时期的陶瓷山水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浅绛山水” 和“ 墨彩山水” 的研究创作已经很深奥了, 从汪野亭的《江山胜景图》中可以看到, 图中山、林、云雾结合完美、真实.山石主要依靠线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山峦变化, 利用俯视角度来表现纵横的山川, 这些都是后来山水画的基本表现技法.尽管还是比较幼稚的阶段, 但汪氏为发展和创新“ 瓷上国画” 初步获得了成就, 为以后陶瓷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而被称之为“ 汪派” 山水画作.而汪野亭从观察具体的自然景物, 无疑是亲身感受发出的, 在进行画面山水的安排取舍, 云雾动态的配置, 以及远、近、明暗、色彩的技法的运用完全可以称之为陶瓷浅绛山水画最初的先驱者.体现了当时人们超脱世俗, 清远旷达的艺术人生.

汪野亭的粉彩山水别开生面, 得益于艺术的创新.他率先运用“ 通景山水” 章法装饰瓶类制品, 开二十世纪初景德镇粉彩山水装饰章法的新风.所谓通景, 就是将一个画面以一个完整的构图, 在圆柱式的器皿上展开, 让人从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完美的画面.即将山水相连、境气贯通的一个整体画面, 布局在各种造型的器皿上, 一改以往仅一面饰画, 另一面题款, 或在锦地开光的斗方中作画的山水装饰故习.自然界山外有山, 流水不息, 意境万千,乃天设地造的四时景观.“ 通景” 法在表现自然景观时,使观画者冥想“ 山水源头无觅处, 游子信步山水中” 的意境.汪野亭的山水画采取山水相连、云雾飘逸等巧妙的连接处理, 形成3 6 0 度的完整构图.

一、注重意境的营造

无论是哪种山水画派, 其气韵是绘画之魂, 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 是艺术达到的最高境界, 也是品赏陶瓷山水画的主要原则.气韵, 在传统国画中, 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元代杨维桢指出: “ 故论画之高下者, 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 气韵生动是也.” 清代唐岱谈到: “ 六法原以气韵为先, 然有气则有韵, 无气则呆板矣.” 简言之, 谢赫时代画家们让手下万物气韵生动的方法, 我所能看到的, 是借助于有变化的重复来强调物象的神态之表现.这种借助, 下传一千多年间, 凡能把握的必成大器,但彻底把握者并不多, 然而有成就的绘画艺术家, 他们对古文化研究得很透切, 把握到了这些借助.更可贵的是,他在再度启动这些借助的时候, 又将自己在其他画派学到的知识融入其中, 从而船得风兮马得路, 达到了美的境界.由此可见气韵生动成了绘画的首宗要义, 成为画家在创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 也成为陶瓷山水画品赏的主要准则.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 陶瓷文人们吸收借鉴中国画的绘画手法和审美观, 注重意境的营造, 注重情与景的关系, 注重气与韵的和谐.取得了可喜成功, 像“ 珠山八友” 就是民国时期涌现出的陶瓷文人典范.他们很好地把握了“ 意” 与“ 情” , “ 意” 与“ 景” 的主观与客观范畴, 在表现意境中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使之情景交融, 气韵生动.

二、追求笔墨流畅

要创作有气势的陶瓷山水画, 笔墨入手是关键.在陶瓷山水画创作过程中, 笔墨流畅是鉴定山水画作品的关键.用笔、用墨、用线、用水方方面面都要恰到好处, 这样画面才能显现出浓淡干湿变化.古人说得好, “ 干裂秋风润含春雨” , 就是这个道理.笔墨是为表现对象服务的, 要自然形成.在陶瓷山水画的创作中切忌只追求笔墨, 而放松对自然对象的表现.笔与墨是不可分割的骨肉关系, 而颜色的浓淡变化是通过运笔来达到的.因此, 可以说画笔是灵魂, 笔触的变化重于颜色的变化.只有颜色的变化而无笔力的变化, 则陶瓷山水画显得软弱无力.在陶瓷山水画中讲究利用笔力去勾勒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是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用方法.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 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陶瓷山水画以线条构成, 是因为用线最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 最适宜发挥毛笔、油墨与陶瓷载体的特性.可以说, 线条是陶艺家独到的艺术语言, 是陶瓷山水画的灵魂.用于绘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利用这些含情线条的渐变、排列、组合、交搭、分割、呼应, 在画面上构成造型的诸多形式.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现着陶艺家的才思、功底.笔韵是画家们追求的较高境界.笔韵是运笔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节律, 情感起伏, 通过气与力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用笔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笔力、笔气、笔韵是有机的统一, 以气统力、统韵, 以韵助气、助势, 三者完美地结合, 方称上佳的用笔.

陶瓷山水画不仅要讲究用笔, 也要讲究用墨即“ 青料” 、“ 颜料” .前人就有“ 墨分五色” 之说, 意思是说墨有浓淡变化, 使画面产生丰富的层次感、韵律感、节奏感.陶瓷颜料追求水墨的浓淡变化, 如在新彩颜料中通过添加樟脑油的多少来稀释颜料而达到颜料浓淡的变化, 在青花料中通过添加茶叶水或清水而使青花料在坯体上达到类似国画中的水墨效果.追求一种浑厚苍劲、刚健挺拔或含蓄内敛、简约空灵、飘逸洒脱韵味.

三、构图、构思、布局

陶瓷山水画尤其讲究构图, 云雾映入人们的眼帘, 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同章法的构图.构图的多种形式以及多种提法, 习惯称谓“ 章法” 、“ 布局” .东晋顾恺之称之为“ 置陈布势” , 谢赫则称之为“ 经营位置” .提法虽不一样, 但其意相同, 即将要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加以组织、安排, 构成一个体现个性、呈现气势、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一幅作品境界或高或低, 或奇或特或平庸, 构图至为关键.构图法则有其自身规律, 最主要的规律就是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凡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作品, 就耐看, 就有美感, 就有吸引力, 反之, 美的因素就会大打折扣.但是, 陶瓷山水画的构图不仅是像宣纸一样在平面构成, 还要结合造型来构图, 由于艺术陶瓷往往是花瓶、钵罐等立体造型较多, 因此, 对这类器型的构图, 既要讲究装饰本身的艺术情趣, 更要结合器型, 在进行构图设计之前, 要看看该器型适合哪种形式的装饰, 该装饰哪些部位, 怎样构图, 使造型与装饰达到和谐统一、有机结合,构图布局同写文章一样, 段落结构、组织安排, 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眼前的景物, 只是一个局部, 而一幅画, 则应该是一个整体, 应集中、提炼、概括, 使之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考虑好上述因素, 就可以开始创作.陶瓷山水画强调主观的加工取舍, 概括集中, 抓住主要的本质的东西, 也就是抓住它的特点, 对重点突出的形象刻画入微.陶瓷山水画不是自然描绘, 应删繁就简, 对不需要的旁枝末节, 大胆简化, 留有空白, 更富有想象力.陶瓷山水画, 可以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 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构图的来源是生活, 是眼界, 是修养, 是格调.构图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因为陶瓷山水画同中国画一样使用独特的散点*法.用这种*法来展现绚丽多姿的世间万物,给陶艺家带来极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不求物体具象, 只求艺术构思和形象入“ 理” .

所谓艺术是艺术家苦练艺术眼力, 做到身动、心动、手动, 达到眼容心灵所感, 手动随心所欲, 所绘作品使人触目, 独成一格.同时注重画面中形象的典型性、视觉的完整性、间架结构的灵动性、布白的含蓄性、静止与动态的相互呼应等, 使得形式高度统一, 布局生动完美, 画意趣盎然, 从而达到悠远无尽、抒情空灵的境界.

该文总结,此文是关于陶瓷艺术和浅谈陶瓷艺术和山水画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陶瓷艺术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陶瓷艺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浅略陶瓷山水画的艺术之路
周 芳摘要 陶瓷山水绘画, 是将传统的国画山水与陶瓷艺术相互结合的产物, 是吸收了两者优异的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形式, 陶瓷艺术山水作品和传统国画山水共同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底蕴以及创作内涵 关键词 陶.

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黄宾虹的游历和山水画创作
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北齐南黄”之说,前者指花鸟画巨匠齐白石,后者则是山水画大师黄宾虹 黄宾虹(1865—1955),名质,字朴存,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安徽歙县潭渡.

山水画创作中积墨积彩的运用
在山水画实践中,色彩积染的表现手法,成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探索领域,为广大艺术创作者所重视 对于色彩在山水画创作中的运用应该立足于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和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发展、开拓 在创作实践中.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