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庄子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和庄生传颜氏之儒:章太炎和庄子即儒家议题类硕士论文范文

主题:庄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1

庄生传颜氏之儒:章太炎和庄子即儒家议题,本文是有关庄子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庄生传颜氏和章太炎和庄子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庄子论文参考文献:

庄子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生论文生发表论文难吗生毕业论文字数医学生论文

摘 要:章太炎至少有五种文献涉及“庄子即儒家”议题:早年两种尚属消极评论,晚年三种已是积极

参与.“庄生传颜氏之儒”是其画龙点睛之笔:颜子一系儒学由庄子传承,庄子是颜氏之儒的传人;传颜氏

之儒的庄子是儒家,而不是道家;坐忘不是道家的本事,而是儒家的至境;即使庄子后来成了道家,但他当

时也是以儒家身份,把颜子坐忘的工夫与境界记载并传承了下来.由章太炎晚年的积极参与可知,“庄子

即儒家”议题不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儒道互补之思所能范围,而是具有独特的思想史内涵,理应获得自身的

思想史地位.

关键词:庄子;颜子;庄生传颜氏之儒;“庄子即儒家”议题

庄子与儒家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庄子是道家看,这种关系隶属于儒道互补之思;从庄子是儒家

看,这种关系转换为“庄子即儒家”议题.前者是传统观点,众所周知;后者始于韩愈(768 824),津

津乐道者不少,知其详情者不多.“庄子即儒家”在儒道互补之外,创新并丰富了庄子与儒家的思想

史关联,开显并证成了奇正相生的辩证之境.庄学大师章太炎(1869① 1936)至少有五种文献(早年

两种、晚年三种)涉及这一议题,并以“庄生传颜氏之儒”为其画龙点睛之笔,可让我们管窥“庄子即儒

家”议题的历史衍化及其独特内涵.

一、“率尔之辞”

1906年9月,旅居日本的章太炎接任?民报?主编,并成立国学讲习会.?章太炎年谱长编?(增订

本)记述:“国学讲习会出有?国学讲习会略说?,铅字排印本,日本秀光社印行,1906年9月出版,署黄

帝纪元六百四年② ,收?论语言文字之学?、?论文学?、?论诸子学?三篇.?论诸子学?,即同年七月二

十、八月二十日出版之?国粹学报?丙午第八、第九号所载章氏所著?诸子学略说?.”③

?论诸子学?指出:

  或谓子夏传田子方,田子方传庄子,是故庄子之学,本出儒家.其说非是.?庄子?所述如庚

桑楚、徐无鬼、则阳之徒多矣,岂独一田子方耶? 以其推重子方,遂谓其学所出必在于是,则徐无

鬼亦庄子之师耶? 南郭子綦之说为庄子所亟称,彼亦庄子师耶?④

韩愈是“庄子即儒家”议题的第一推手,其?送王秀才序?有言:“盖子夏之学,其后有田子方;子方之

后,流而为庄周:故周之书,喜称子方之为人.”①寻思这段话,最成问题的是第二句,第三句因其佐证

第二句变得亦有问题.蔡元培(1868 1940)在留德期间写的?中国*学史?中评价曰:“其说不知

所本.”②章太炎拿第三句开刀,藉此证伪第二句,得出“其说非是”的结论,明显不赞成韩愈的说法.

究其实,这类评论尚在“庄子即儒家”议题之外,并未入乎其内.

?章太炎年谱长编?(增订本)记述: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二月二十日(1908年1月23日),?国

粹学报?丁未年(1909年)第十二号出版,‘社说’栏有?某君与人论国粹学书?二封,即?别录?卷二?与

人论国学书?和?再与人论国学书?”③.

?与人论国学书?指出:

  至以庄子为子夏门人(?经解上?),盖袭唐人率尔之辞,未尝订实.以庄生称田子方,遂谓子

方是庄子师,斯则?让王?亦举曾、原,而则阳、无鬼、庚桑诸子,名在篇目,将一一皆是庄师矣.④

这里对“庄子为子夏门人”之说的否定及其证词,与?论诸子学?如出一辙.所不同者,它把矛头

指向了章学诚(1738 1801).?文史通义经解上?云:“荀、庄皆出子夏门人,而所言如是,六经之

名,起于孔门弟子亦明矣.”⑤?校雠通义汉志六艺?云:“荀、庄皆孔氏再传门人,(二子皆子夏氏门

人,去圣未远.)其书明著六经之目,则?经解?之出于?礼记?,不得遂谓剿说于荀卿也.”⑥章学诚像韩

愈一样认为庄子乃子夏门人,章太炎讥评其为“未尝订实”的“率尔之辞”.

章太炎手定的?国故论衡?及?太炎文录?未收?论诸子学?⑦,?与人论国学书?则被收入?太炎文录

初编?别录卷二.章太炎早年虽然注意到“庄子即儒家”这一议题,但并不觉得它具有足够的学术含

量.?论诸子学?以“或谓”,?与人论国学书?以“唐人”指称韩愈,又先后断以“其说非是”、“率尔之

辞”,轻蔑之意跃然纸上.大体而言,清末的章太炎只是“庄子即儒家”议题的消极评论者,还不是积

极的参与者.

二、接着韩愈讲

1922年4 6月,章太炎应江苏省教育会之约,在沪讲授国学,共十讲.?章太炎年谱长编?(增订

本)记述:“?国学讲演记录?(?申报?,1922年4月2日、8日、9日、16日、23日,5月1日、7日、14日、

15日、28日,6月4日、11日、18日).?国学概论?(曹聚仁编,1922年11月1日上海泰东图书局铅

字排印本,一册).”⑧又云:“章氏讲演,曹聚仁曾将记录整理,于本年11月1日由上海泰东图书局铅

字排印,以?国学概论?为题出版,记录较?申报?为详,间有?申报?所录而为?国学概论?刊落者.此

外,另有张冥飞笔述的?章太炎先生国学讲演集?,1924年平民印书局再版本.”⑨

由曹聚仁(1900 1972)整理的?国学概论?,流布极广,影响极大.曹聚仁晚年的?从一件小事谈

起?曾把它与钱穆(1895 1990)的同名著作进行比较:“钱先生的?国学概论?并不坏,坊间还有许多

同一课题的书;不过,全国大中学采用最多的,还是章太炎师讲演,我所笔录的那部?国学概论?,上海

泰东版,重庆文化服务版,香港创垦版,先后发行了三十二版,日本也有过两种译本.”

?国学概论?第三章?国学之派别(二)———哲学之派别?指出:

  儒家之学,在?韩非子显学篇?说是“儒分为八”,有所谓颜氏之儒.颜回是孔子极得意门

生,曾承孔子许多赞美,当然有特别造就.但孟子和荀子是儒家,记载颜子的话很少,并且很浅

薄;?庄子?载孔子和颜回的谈论却很多.可见颜氏的学问,儒家没曾传,反传于道家了.?庄子?

有极赞孔子处,也有极诽谤孔子处;对于颜回,只有赞无议,可见庄子对于颜回是极佩服的.庄

子所以连孔子也要加抨击,也因战国时学者托于孔子的很多,不如把孔子也驳斥,免得他们借孔

子作护符.照这样看来,道家传于孔子为儒家;孔子传颜回,再传至庄子,又入道家了.至韩退

之以庄子为子夏门人,因此说庄子也是儒家;这是“率尔之论,未尝订入实录”.他因为庄子曾称

田子方,遂谓子方是庄子的先生;那么,?让王篇?也曾举曾、原,则阳、无鬼、庚桑诸子,也都列名

在篇目,都可算做庄子的先生吗?①

与?论诸子学?、?与人论国学书?相比较,?国学概论?戏论谁都可为庄子之师,此其大同;点名道

姓批评韩愈,此其小异;让颜子出场,此其大异.

在章太炎看来,?孟子?、?荀子?论颜子,不仅少,而且浅薄;?庄子?不然,它对孔子既有赞亦有弹,

对颜子却有赞而无弹,可见庄子极其敬佩颜子,“老子→(孔子→颜子)→庄子”的传承实则是“道家→

儒家→道家”的复归.另外,孔门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颜子属德行科,子夏属文学科

(?论语先进?);?庄子?从未提过子夏,却有十五个与颜子相关的场景(依次为:?人间世?1个、?大

宗师?2个、?天运?1个、?至乐?1个、?达生?1个、?山木?1个、?田子方?3个、?知北游?1个、?让王?2

个、?盗跖?1个、?渔父?1个)②.章太炎把庄子的师承由子夏变成颜子,就韩愈无视?庄子?从未提过

子夏而言,这是正本清源;就章学诚拿“子夏传经”做文章而言,这里蕴含从文献传授(文学科)转向德

性成长(德行科)的深意.

1922年的?国学概论?让颜子出场,可以视为章太炎对其早年思想的否定与超越.章太炎1899

年12月25日发表的?今古文辨义?有言:“孔子贤于尧、舜,自在性分,非专在制作也.昔人言禹入圣

域而未优,斯禹不如尧、舜也;颜渊言欲从末由,斯颜不如孔也.此其比较,皆在性分之内,岂在制作

哉!”③颜子不是这段话的主角,但“颜不如孔”四字分外醒目.而立之际,章太炎是尊荀健将.1900

年出版的?訄书初刻本?即以?尊荀?开篇④.几年后的?訄书重订本?虽然删去?尊荀?,但其?订孔?仍

说:“夫孟、荀道术皆踊绝孔氏,惟才美弗能与等比,故终身无鲁相之政,三千之化.”“荀卿学过孔子,

尚称颂以为本师.此则如释迦初教本近灰灭,及马鸣、龙树特弘大乘之风,而犹以释迦为本师也.”⑤

与此相比,?国学概论?认为庄子的“无我”这一高深主张:“孟、荀见不到此;原来孔子也只推许颜回是

悟此道的.所以庄子面目上是道家,也可说是儒家.”⑥章太炎由早年尊荀到晚年尊颜,这一变化耐人

寻味.

?国学概论?讨论颜、庄关系,因其说过“孔子传颜回,再传至庄子”,已可提炼为“庄生传颜氏之

儒”,并与韩愈讲的“庄子本子夏之徒”大异其趣;因其说过“庄子面目上是道家,也可说是儒家”,又与

韩愈开出的“庄子即儒家”议题同气相求.从论证方式、思想定位看,章太炎显然沿袭了韩愈的路

数———不是原封不动地照着讲,而是推陈出新地接着讲.

首先,我们来看论证方式.不管是韩愈把庄子与子夏相比,还是章太炎把庄子与颜子相比,两者

都是拿庄子与儒家相比,此其论证方式之同.一则以子夏,一则以颜子,仅是具体结论之异,无法遮蔽论证方式之同.

其次,从思想定位看.韩愈的?送王秀才序?有言:“故学者必慎其所道,道于杨、墨、老、庄、佛之

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绝潢以望至于海也;故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①意思是说:庄子

虽是子夏后学,最终却归本道家,因此不能与孟子相提并论,反而是儒家眼里的异端.?国学概论?论

“老子→(孔子→颜子)→庄子”与“道家→儒家→道家”的关联,亦是认为庄子先求学于儒家,后归依

于道家.此其思想定位之同.为何如此? ?国学概论哲学之派别?讲道:“周秦诸子,道、儒两家所

见独到;这两家本是同源,后来才分离的.”②同源未必同归,庄子是“半途而废”的儒家,此乃韩愈、章

太炎之同.

?国学概论哲学之派别?还指出:

  道家的庄子以时代论,比荀子早些,和孟子同时,终没曾见过一面.庄子是宋人,宋和梁接

近;庄子和惠子往来,惠子又为梁相,孟子在梁颇久,本有会面的机会;但孟子本性不欢喜和人家

往来,彼此学问又不同,就不会见了.③

两宋学者讨论过孟子、庄子为何同时却互不相及,这也是与“庄子即儒家”议题相关的内容.

1922年的沪上讲座不仅提出“庄生传颜氏之儒”,而且关注“庄孟互不相及”,足见章太炎已从消极的

批评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庄子即儒家”议题的分量变得越来越重.

三、颜氏之儒的传人

章太炎别号菿汉阁主④,世称菿汉大师,著有?菿汉微言?、?菿汉昌言?、?菿汉雅言劄记?三种⑤.

?章太炎年谱长编?(增订本)记述?章氏丛书续编?(1933年北平刊本)有?菿汉昌言?6卷,并注“章氏

国学讲习会另有单行本”⑥.今人虞云国据高景成(1916 2009)的?章太炎年谱?所引?民国名人图

鉴?的一段话,认为?菿汉昌言?成书于1925年以后⑦.?菿汉昌言?1933年刊行,但成书时间较为模

糊.有鉴于此,章门大弟子黄侃(1886 1935)的?寄勤闲室日记(辛未四月)?值得重视.

1931年5月31日,黄侃日记:“奉先生卅日书,又补?春秋疑义答问?五条,又说?文王受命辨?(师

新作,附入?菿汉昌言?者)大意.与鹰若书,问所称?菿汉昌言?在予处之说.”⑧?文王受命辨?当指?菿

汉昌言区言一?“西伯受命称王何其自为矛盾欤”一段⑨,加上“师新作”云云,表明?菿汉昌言?

仍在创作之中.“问所称?菿汉昌言?在予处之说”,则显示手稿早就存于黄侃那里.6月1记:

“遍搜箧中,果得师?菿汉昌言?手稿,亟书告鹰若.”6月14记:“得鹰若快书,内有补?昌言?稿廿

九纸.”黄侃果然存有手稿,鹰若(孙世扬,1892 1947)又寄来补稿,可见?菿汉昌言?早已成其大端,

但时有增补,只是影响甚微,否则黄侃不会束之高阁乃至久则遗忘.

由黄侃日记与高景成写的年谱可知,?菿汉昌言?的成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断断续续的.大致说

来,它成书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期,始于1925年之后,终于1931 1933年之间.这一

判定不影响我们描述并评析章太炎论“庄子即儒家”的心路历程.

?菿汉昌言经言一?指出:

  庄生传颜氏之儒,(颜氏之儒,见?韩非 显学篇?.)述其进学次第.?田子方篇?:颜渊曰:

“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此盖仰高钻坚瞻前忽

后之时也.?人间世篇?:仲尼告以心斋,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

也.”此与克己相应者也.?大宗师篇?:颜回曰:“回忘仁义矣.”仲尼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

见,曰:“回忘礼乐矣!”仲尼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

忘?”颜回曰:“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

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夫告以为仁之道而能忘仁,告以复礼而能忘礼,离形去知,

人我与法我同尽,斯谓“克己”.同于大通,斯谓“天下归仁”.此其造诣之极也.世儒徒见其云

瞠乎后者,以为贤圣相去,才隔一臂,望其卓尔力不能从,于是颜苦孔之卓之论起,遂成大谬,不

悟仲尼方请从颜渊后也.盖非与仁冥,不能忘仁;非与礼冥,不能忘礼.所见一豪不尽,不能坐

忘.忘有次第,故曰屡空.非谓一有一无,如顾欢之说也.由是言之,云其心三月不违仁者,尔

时犹有仁之见也,逾三月则冥焉忘之矣.由仁义行,非行仁义,斯时违与不违皆不可说.(“得一

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此子思述先君子语.盖难尽信.)①

区别于?国学概论?讲“庄生传颜氏之儒”,?菿汉昌言?不只是一语破的,更是条分缕析.“述其进

学次第”既钩沉了?庄子?中的颜子形象嬗变史,又把颜子的德性成长纳入儒学解读之中.

谈?庄子?中的颜子形象嬗变,离不开与孔子进行比较.?田子方?以“瞠若乎后”写照颜子对于孔

子的敬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夫子

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

所以然而已矣.”②?人间世?中的颜子,仍是虚心向孔子求教的学生.可到?大宗师?,面对颜子讲的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孔子喟叹“请从而后”③,孔颜关系出现根本变化.

凡是道德实践主体,无不心存德性成长的焦虑.颜子“瞠若乎后”于孔子,向善的企盼油然而生.

孔子曾说:“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礼记中庸?)④尽管章太炎

不认可这种说法,但是,经由孔子告以“心斋”,直至颜子悟出“坐忘”,它确是颜子自身德性不断成长

的必由之路.道德实践主体的德性一旦获得真切、圆融的成长,就能成为他人的榜样.青出于蓝而

胜于蓝,孔子是以“请从而后”于颜子.两个“后”字刻画了?庄子?版的孔颜乐处:颜子因“后”而天天

向上,孔子因“后”而虚怀若谷,德性成长是相互促进的,向善永无止境;在终极意义上,成德达材实无

孰先孰后、谁高谁低之分.

章太炎从?田子方?讲到?大宗师?,不是为了彰显“瞠若乎后”于孔子的颜子———这样做有可能沦

于?法言学行?所谓“颜苦孔之卓之至也”⑤的地步,而是旨在表彰孔子“请从而后”的颜子.对于颜

子,庄子尽是赞誉,章太炎则用?论语?、?孟子?予以诠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先进?)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

行,非行仁义也.”(?孟子离娄下?)

为何心斋只是与克己相应? 盖因它是孔子的教法,而非颜子的自证.从心斋到坐忘,克己又是必须

的.坐忘分成两阶段:前一阶段,离形去知对应于克己①;后一阶段,同于大通对应于天下归仁.为何

同于大通是颜子造诣之极的体现? 盖因它是颜子的自证,而非孔子的教法.世儒仅仅看到“瞠若乎

后”于孔子的那个颜子,但孔子“请从而后”的这个颜子才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颜子,“得一善,则拳

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其心三月不违仁”;此时的颜子,“忘有次第,故曰屡空”,已臻“由仁义行,非行

仁义”之境.先心斋再坐忘,且由心斋而入坐忘,方能从念念不忘地“行仁义”(理事无碍)升华至无适

无莫地“由仁义行”(事事无碍).坐忘高于心斋,坐忘是最高的道德实践境界.

把坐忘视作颜子的最高成就,如果从儒道互补之思看,它是庄子对颜子所作的道家化解读,属于

儒家人物被道家化叙事,且在庄子哲学建构中举足轻重②.换句话说,坐忘是道家而不是儒家的工夫

境界,颜子是以儒家身份登峰造极地领悟了道家的精髓.我们为何认为章太炎是从“庄子即儒家”

议题看问题呢? 这里可以把它与1915 1916年成书③的?菿汉微言?作个比较.

?菿汉微言?第75、90则,亦论坐忘.第75则指出:“依何修习而能无意无我? 颜回自说坐忘之

境自胜之谓‘克己’,慢与慢消,故云‘复礼’.我与我尽平等,性智见前,此所以‘为仁’也.颜回

庶几之才,闻一知十,乍聆胜义,便收坐忘之效.”④它既用“克己复礼为仁”阐释坐忘,又用“平等”、“性

智”把颜子往佛学那边推,但没有用孔子说的“请从而后”来高度评价颜子的坐忘境界.第90则先是

认为“颜渊坐忘,所至卓绝”,拿?成唯识论?验证一番之后,结论却是“颜渊始证初地,后证三地”,末尾

还对“世人以佛法说孔、颜事,往往奢言无限,不相剀切”批评了一通,因为坐忘并未达致四地———“微

细我见烦恼永灭者,四地位也”⑤.仅就这两则材料看,?菿汉微言?一则以佛解儒,坐忘自然算不上最

大成就;二则庄子缺席,庄子与颜子没有对接起来,与“庄子即儒家”议题尚有极大的距离.

实际上,?菿汉微言?是章太炎论“庄子即儒家”由消极评论者到积极参与者的过渡环节,作用不

可低估.?菿汉昌言?论坐忘,虽然也留下佛学的痕迹,但气象焕然一新,今非昔比.前文所述之外,

?经言一?有云:“老以诏孔,其所就为无我;孔以诏颜,其所就为克己.”⑥仿此,“颜以诏庄,其所就为坐

忘”.?经言一?又把坐忘与相勾连,并云:“?曲礼?曰:‘坐如尸.’常人不习止观,坐至一两刻许,

不昏沉即妄念,昏沉者四体弛,妄念者容止变,安能如尸也! 故知乃礼家恒教,何容咤为异术?”⑦

藉此、坐忘的礼家(儒家)本领,章太炎切断了儒家人物被道家化叙事(从属于儒道互补)的思路,

成就了其论“庄子即儒家”的画龙点睛之笔———“庄生传颜氏之儒”.

“庄生传颜氏之儒”意味着:颜子一系儒学由庄子传承,庄子是颜氏之儒的传人.传颜氏之儒的

庄子当然是儒家,而不是道家;坐忘不是道家的本事,而是儒家的至境.或者说,传颜氏之儒那个时

期的庄子必然是儒家,即使他后来成了道家,当时也是以儒家身份,把颜子坐忘的工夫与境界记载并传承了下来.“庄子即儒家”议题不同于、并独立于人们习以为常的儒道互补之思,非儒道互补之思

所能范围者,而是具有独特的思想史内涵,理应获得自身的思想史地位.

四、不骂本师

?章太炎年谱长编?(增订本)记述:1935年9月16日,章氏国学讲习会正式开讲,会址设在苏州

锦帆路50号,“以研究固有文化、造就国学人才为宗旨”;其中有?诸子学略说?上、下篇,王乘六(1894

1980)等人记录,刊于?章氏国学讲习会讲演记录?第7、8期①.据?太炎文录续编?卷首插页②、?章

太炎学术年谱?③以及本文征引的?章太炎:在苏州国学讲习会的讲稿?,?诸子学略说?当作?诸子略

说?.

?国学讲习会讲演记录?第四章?诸子略说?指出:

  绝四之说,人我、法我俱尽.“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者,亦除法我执矣.此等

自得之语,孔、颜之后,无第三人能道(佛、庄不论).④

子思作?中庸?,孟子作七篇,皆论学而及政治者也.子思、孟子既入天趣,若不转身,必不能

到孔、颜之地,惟庄子为得颜子之意耳.⑤

然则论自得之处,孟子最优,子思次之,而皆在天趣.荀子专主人事,不务超出人格,则但有

人趣至于孔、颜一路,非惟汉儒不能及,即子思、孟子亦未能步趋,盖逖乎远尔.⑥

?庄子?书中,自老子而外,最推重颜子,于孔子尚有微辞,于颜子则从无贬语.⑦

前面三段话包含先秦儒学传承的两条路线:一条是作为主流看法的“孔子(→曾子)→子思→孟子”,

另一条是作为章太炎观点的“孔子→颜子→庄子”.第四段话是对1922年?国学概论?的温故知新.

传承之旅上“惟庄子为得颜子之意耳”,?庄子?书中“最推重颜子”,加上“超出人格而不能断灭,此之

谓天趣”⑧的说明,它们相得益彰、相互支援,均是为了否弃主流看法,让“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的颜子成为居于子思、孟子之上的先秦儒学传承者乃至集大成

者,进而坐实庄子传颜氏之儒,且传的是孔门最优异的德行一科的观点.

就“庄子即儒家”议题而言,韩愈之后,苏轼(1037 1101)成为第二推手.其?庄子祠堂记?有云:

“余以为庄子盖助孔子者故庄子之言,皆实予,而文不予,阳挤而阴助之,其正言盖无几.”⑨苏轼

把庄子看作“阴奉阳违”的儒家,但?庄子祠堂记?又云:“然余尝疑?盗跖?、?渔父?,则若真诋孔

子者.”

?国学讲习会讲演记录诸子略说?指出:

  杂篇有孔子见盗跖及渔父事,东坡以为此二篇当删.其实?渔父篇?未为揶揄之言,?盗跖

篇?亦有微意在也.七国儒者,皆托孔子之说以糊口,庄子欲骂倒此辈,不得不毁及孔子,此与禅

宗呵佛骂祖相似.禅宗虽呵佛骂祖,于本师则无不敬之言.庄子虽揶揄孔子,然不及颜子,其事

正同.禅宗所以呵佛骂祖者,各派持论,均有根据,非根据佛即根据祖,如用寻常驳辨,未必有取胜之道,不得已而呵佛骂祖耳.孔子之徒,颜子最高,一生从未服官,无七国游说之风.自子贡

开游说之端,子路、冉有皆以从政终其身.于是七国时仕宦游说之士,多以孔子为依归,却不能

依傍颜子,故庄子独称之也.东坡生于宋代,已见佛家呵佛骂祖之风,不知何以不明此理,而谓

此二篇当删去也.①

章太炎不赞成苏轼删去?渔父?、?盗跖?,而是认为它们与禅宗呵佛骂祖相似.由苏轼出发,并把

庄子骂孔子视作呵佛骂祖,这一比拟可以焦竑(1540 1620)的?读庄子七则?为代表:

  史迁言庄子诋訾孔子,世儒率随声和之,独苏子瞻谓其实予而文不予,尊孔子者无如庄子.

噫! 子瞻之论,盖得其髓矣.然世儒往往牵于文而莫造其实,亦恶知子瞻之所谓乎! 何者? 世

儒之所执者,孔子之迹也,其糟魄也;而庄子之所论者,其精也释氏之论詶恩者,必诃佛詈祖

之人.夫以诃佛詈祖为詶恩,则皈依赞叹者为倍德矣.又孰知夫诃与詈者,为皈依赞叹之至也!

不然,秦佚之吊,尝非老聃矣;栗林之游,又尝自非矣,而亦谓诋訾聃、周也,可乎?②

你要对佛教感恩,就得诃佛詈祖.骂得越厉害,感恩越彻底.诃、詈之至,才是皈依、赞叹之至.

焦竑贯彻苏轼“实予文不予,阳挤阴助之”的思路,认为?渔父?、?盗跖?两篇不是真要诋毁孔子,而是

类似于诃佛詈祖以酬恩,“尊孔子者无如庄子”.

庄子骂孔子,有似禅宗呵佛骂祖,此乃章太炎与焦竑之同.?诸子略说?又云:“惟所谓儒者乃当

时之儒,非周公、孔子也.其讥弹孔子者,凡以便取持论,非出本意,犹禅宗之呵佛骂祖耳.”③言外之

意,庄子骂的不是孔子,而是骂假托孔子之说以糊口的七国儒者.“于本师则无不敬之言”,则是章太

炎与焦竑之异.祖师可骂,所以?庄子?对孔子尚有微辞;本师不可骂,所以?庄子?对颜子从无贬语.

章太炎突出本师一义,旨在夯实他晚年一直坚持的“庄生传颜氏之儒”命题,亦即庄子是颜氏一系儒

学的传人;至于战国游士“多以孔子为依归,却不能依傍颜子,故庄子独称之也”,则重在凸显庄子以

颜子为师的根据不是世俗政治,而是内在超越的德性.

庄子尽管以颜子为本师,但并未沿着儒家的精神方向一路走下来.从庄子的思想追求看,?国学

概论?认为:自由、平等是庄子的根本主张④.?诸子略说?则指出:“逍遥者,自由之义;齐物者,平

等之旨.”“必也一切都空,才得真自由,故后文有外天下,外物之论,此乃自由之极至也.”“庄子以为

至乎其极,必也泯绝是非,方可谓之平等耳.”⑤从庄子与老子的关系看,?国学概论?尝言:“庄子自以

为和老子不同,?天下篇?是偏于孔子的.但庄子的根本学说,和老子相去不远.”⑥?诸子略说?亦云:

?庄子?是“自老子而外”,方“最推重颜子”⑦.在章太炎看来,庄子有其根本主张,且与老子相去不远,

因而是“半途而废”的儒家.

五、“章太炎曾有此说”

以上逐一分疏了章太炎论“庄子即儒家”的五种文献:第一种是1906年发表的?论诸子学?,第二

种是1908年发表的?与人论国学书?,第三种是1922年讲演并出版的?国学概论哲学之派别?,第

四种是成书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期的?菿汉昌言经言一?,第五种是1935年讲演并

发表的?国学讲习会讲演记录诸子略说?.

就“庄子即儒家”议题而言,早年章太炎尚属消极评论者,晚年章太炎已成积极参与者.他晚年始终把庄子当作“半途而废”的儒家———此乃与韩愈之同,甚至把庄子当作“阴奉阳违”的儒家———此

乃与苏轼之同,却从未把庄子当作“彻头彻尾”的儒家———此乃与第三推手觉浪道盛(1592 1659)及

其?正庄为尧孔真孤?之异①.从现代庄学史看,“庄生传颜氏之儒”这一画龙点睛之笔的影响最大.

郭沫若(1892 1978)于1944年9月写成的?庄子的批判?(收入?十批判书?)指出:

  韩愈疑庄子本是儒家.出于田子方之门,则仅据?外篇?有?田子方篇?以为说,这是武断.

我怀疑他本是“颜氏之儒”,书中征引颜回与孔子的对话很多,而且差不多都是很关紧要的话,以

前的人大抵把它们当成“寓言”便忽略过去了.那是根据后来所完成了的正统派的儒家观念所

下的判断,事实上在孔门初一二代,儒家并不是那么纯正的,而儒家八派之中,过半数以上是已

经完全消灭了.②

?庄子?书中虽然很多地方在菲薄儒家,如像?杂篇?中的?盗跖?、?渔父?两篇更在痛骂孔子,

但那些都是后学者的呵佛骂祖的游戏文字,而认真称赞儒或孔子的地方,则非常严肃.③

庄子是从颜氏之儒出来的,但他就和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而卒于“背周道而用夏

政”一样(?淮南要略?),自己也成立了一个宗派.④

读完上面三段话,不熟悉郭沫若的人可能会说:这不是章太炎讲的吗? 在“我怀疑他本是‘颜氏

之儒’”之下,郭沫若自注:“章太炎曾有此说,曾于坊间所传?章太炎先生白话文?一书中见之.”⑤这个

自注有点简单(从现代学术规范看),甚至疑点重重(当另文详论)⑥,但足以说明:郭沫若从颜氏之儒

切入并展开“庄子即儒家”议题,章太炎是其功不可没的第一引路人.

1958年,李泰棻(1896 1972)出版?老庄研究?.该书下卷?庄子研究?引过郭沫若“我怀疑他本

是‘颜氏之儒’”那段话⑦,又写道:“韩愈据?田子方篇?为说,疑周系儒家,出于子夏之门;姚鼐附

和其说(见?庄子章义序?).章实斋亦同(?文史通义经解?).章太炎疑系颜氏之儒,郭沫若附和

其说(见?十批判书?一八七页).”“章氏辩其非出于子夏之门之说固是,但认为庄周系颜氏之儒者更

非.我认为他并不是颜氏之儒.”⑧李泰棻依据?章氏丛书别录?⑨,认可章太炎对于庄子出子夏之

门的批判.这里说的?章氏丛书别录?,亦即?太炎文录初编?别录卷二?与人论国学书?.李泰棻批

评章太炎提出的庄周系颜氏之儒,但并未出具第一手文献,而是转引自?十批判书?.这是“章太炎曾

有此说”由郭沫若传承下来的显著例证.

1960年,钟泰(1888 1979)写的?庄子发微序?有云:

  予向亦尝以为庄子殆兼孔、老两家之传,及今思之,是犹不免影响之见.庄子之学,盖实渊

源自孔子,而尤于孔子之门颜子之学为独契,故其书中颜子之言既屡见不一,而若“心斋”,若“坐

忘”,若“亦步亦趋”,“奔轶绝尘,瞠若乎后”云云,皆深微精粹不见于他书.非庄子尝有所闻,即

何从而识之? 更何得言之亲切如此? 故窃谓庄子为孔门颜子一派之传,与孟子之传自曾子一派

者,虽同时不相闻,而学则足以并峙.

20世纪60年代初期,钟泰、李泰棻同在东北文史研究所讲国学①.从“庄子即儒家”议题看,李

泰棻属于消极评论者,反复提到“章太炎曾有此说”;钟泰属于积极参与者,而且是“庄子本颜氏之儒”

的集大成者,却闭口不谈章太炎、郭沫若.钟泰写?庄子发微?不引近人之说,私下里却时有点评.

“”前夕,?庄子发微?由东北文史研究所出资影印200册.据李吉奎回忆:“书中序言是钟老亲笔

写的,在定稿本上,他指给我看,某句是有所指的.说这句话,大概是让后人知其本心.”②其时,?十批

判书?一版再版,郭沫若如日中天.钟泰长期研究?庄子?,岂能按捺得住读?庄子的批判?的冲动? 即

便读后不以为然,却附带知道或者更加知道了章太炎,当是情理中事.所以,“章太炎曾有此说”由郭

沫若传承下来的隐微例证,有可能正在“某句是有所指的”之中.

回到章太炎与“庄子即儒家”议题.成书于1910年代中期的?菿汉微言?第74则有一段话,可由

以窥测章太炎由消极评论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的某种心迹:

  喻以此土成事,如孔子所言著在?论语?,而深美之说翻在庄周书中.庄周述孔,容有寓言,

然而频烦数见,必非无因,则知孔氏绪言遗教,辞旨闳简,庄生乃为敷畅其文.总纰于彼,而成文

于此,事所宜有.子曰“六十而耳顺”,明为自说阶位之言,而耳顺云何,莫知其审.庄周述之则

曰:“听止于耳,心止于符.”“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鸣而当律,言而当法,利义陈乎前,而好

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耳顺之旨居然可明.③

?论语为政?的“六十而耳顺”,?庄子人间世?的“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

心而听之以气!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④,都是孔

子说的话.把它们勾连起来,心斋即是耳顺之旨.再由“孔子所言著在?论语?,而深美之说翻在庄周

书中”,“庄周述孔”成为章太炎新的问题意识,而与他在过去“以佛解庄”⑤有所不同.加上前面讨论

过的第75、90则,?菿汉微言?论孔子、颜子,论心斋、坐忘,论“庄周述孔”,仿佛已为后来的“庄生传颜

氏之儒”埋下伏笔.一旦章太炎成为“庄子即儒家”议题的积极参与者,这一切就会由量变到质变,脱

胎换骨地孕育出“庄生传颜氏之儒”的画龙点睛之笔.

崔大华(1938 2013)认为:康有为(1858 1927)的?万木草堂口说?、谭嗣同(1865 1898)的?北

游访学记?、梁启超(1873 1929)的?论支那宗教改革?均支持韩愈首倡的庄子出子夏之门,而章太炎

讲“庄生传颜氏之儒”,目的在于显示他与改良派的全面对立⑥.循此思路,章太炎与康有为的对立还体现为:“百日维新”失败之后的几年,康有为把?论语?、?礼运?、?中庸?、?孟子?当作“新四书”①,殚精

竭虑地作注;1930年代,章太炎则把?孝经?、?大学?、?儒行?、?丧服?当作“新四经”②,不遗余力地

宣扬.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打倒孔家店、激烈反传统成为时代潮流.当年叱咤风云的改良派、革命

派风光不再,不少人从政治型思想家变身为思想型学者,其文化社会工作的政治含量剧减,文化学术

工作的社会含量日增.梁启超1920年以?清代学术概论?完成自我转型③,章太炎大讲国学以维系神

州慧命④.1922年的?国学概论?第五章为?结论———国学之进步?,章太炎提出经学“以比类知原求

进步”,哲学“以直观自得求进步”,文学“以发情止义求进步”⑤.1934年2月9日,章太炎手书?论以

后国学进步?的题词:“一,经学以明条例求进步;二,史学以知比类求进步;三,哲学以直观自得求进

步;四,文学以发情止义求进步.”⑥章太炎晚年藉助听者云集的国学讲座,积极参与“庄子即儒家”议

题,反复讲“庄生传颜氏之儒”,饱含反弹时尚、情深古典的苦心孤诣,亦是其精神文化生命的自画

像———心斋乃六十耳顺之工夫,坐忘乃七十不逾矩之境界.

时至今日,“庄子即儒家”议题一则大多数人闻所未闻,二则消极评论者占绝对优势.它看起来

是可爱而不可信的思想史八卦,其实是自身具有独特内涵的思想史议题,颇为值得现代庄学、儒学

(尤其是孟学)研究联合作战,辑录其文献资料,理清其发展线索,敞开其思想含义,唤醒其时代诉求.

我们把章太炎的相关论述摘录出来并略作探讨⑦,就是为了不再犯“以前的人大抵把它们当成‘寓言’

便忽略过去了”的过错,进而使得“庄子即儒家”议题逐渐能被人们熟悉、理解乃至认可.

[责任编辑 李 梅 邹晓东]

此文结束语,该文是关于庄生传颜氏和章太炎和庄子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庄子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庄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庄启传:纳爱斯的生意经
文张静波宝洁公司总裁曾惊叹水没有流到的地方,雕牌洗衣粉都卖进去了 巅峰时,雕牌洗衣粉的销量一度是跨国公司在华销售总和的5倍,宝洁、汉高……世界500强在华工厂都为纳爱斯贴牌生产 在竞争惨烈的日化行业,.

纳爱斯董事长庄启传: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也就了不起
“虽然一块肥皂、一袋洗衣粉太普通了 但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也就了不起了 ”纳爱斯的前身是国营丽水五七化工厂,1971 年,年仅19 岁的庄启传刚进入这家工厂时,.

宋氏三姐妹:历史风中的爱恨纠
1971年4月25日,宋子文卒于旧金山,而宋氏姐妹并没有出现在宋子文的葬礼上,她们失去了晚年最后一次相聚的机会 对宋氏姐妹而言,时间没有冲淡她们昔日的恩怨,即使到了生命即将到达终点之时,她们依然没有跨.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