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士论文>材料浏览

剧种与行当的气质类有关论文怎么写 与剧种和行当的气质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剧种与行当的气质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7

剧种和行当的气质,该文是关于剧种与行当的气质类学术论文怎么写与剧种和行当和气质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剧种与行当的气质论文参考文献:

剧种与行当的气质论文参考文献

【摘 要】每个剧种有每个剧种的气质,每个戏曲行当有行当的气质,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大上而把自己剧种的特点和特色泯灭了,各剧种各有其特色和气质,失去本剧种的特色就不是你本剧种,那天下只有一台戏.

【关键词】戏曲;剧种气质;行当气质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7-0024-02

一、戏曲的起源

中国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但形成的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以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几百多年繁盛不败,它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剧种之多、行当之全,现有二百多个剧种.戏曲分四大行,更有细者、汉剧分十大行,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

二、剧种的历史

湖北武汉是戏曲重镇,素有“戏码头”之称,全省有剧种20多种,武汉有京剧、汉剧、楚剧等,对推动中国戏剧有着突出的贡献和极深的发展渊源.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在国际上一张形象鲜明的文化名片,民国后期,上海的戏曲舞台全部被北京的戏班所占领,“京剧”一名正式出现.由此可见,“京剧”之名最早起源于上海,后来才由上海流传回北京,经过百年的发展,京剧成为在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被誉为“国剧”.

汉剧是我国最古老的皮黄剧种,历史悠久剧目丰富.汉剧是以湖北方言为舞台语言的地方剧种,具有古典性、民俗性和范成化相结合的特点,素有汉剧剧目“八百出”之说,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楚剧原为湖北黄陂、孝感一带的地方花鼓戏,后来成为湖北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1926年9月10日,在湖北剧学总会开会时,在汉剧艺人傅心一的提议下,“楚剧”之名正式确定.楚剧最开始叫黄孝花鼓戏,是从黄陂、孝感地区的民间灯戏、田间歌曲等民间艺术发展而来的,这种出身决定了楚剧鲜明的民间性和生活性,在黄、孝一带灯会、庙会活动非常频繁,在这一习俗的直接推动下,艺人们为了提高技艺、练习歌舞,戏曲演出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发展孕育出后来的楚剧.

三、剧种的气质

武汉现有三大剧种,京剧、汉剧、楚剧.京剧的气质程式化,表演过程和形式都已形成高度的规范和固定化,不同行当的唱、念、做、打各有不同,声腔、表演、动作及服装、脸谱、道具都有相当明确的规定.演员在台上用高度虚拟化的表演引发观众的想象和共鸣,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唱腔,西皮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唱腔流畅明快,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二簧的旋律则较为平稳、节奏舒缓、唱腔凝重浑厚,更宜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怀.

汉剧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旧名楚调、汉调,原以秦腔经襄阳南下演变出来的西皮为主要腔调,汉剧由汉水流域的山歌、民歌、小调发展而成,汉剧属皮簧腔系,早期称“楚腔”“楚调”,以后又称“汉调”、“汉戏”俗称“二簧”,其主要声腔为西皮、二簧,在地方剧种中开创皮、簧合奏之先河,从而形成皮簧声腔系统,汉剧流行于湖北境内的长江和汉水流域及其邻近的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的部分地区.

楚剧是湖北独有的地方戏,以三小为主,小旦、小丑、小生的三小戏,表演生活化,主要腔调有板腔、高腔、小调三个腔体组成.楚剧的地域性特别强,首先是以黄、孝和武汉话为主体,吐字行腔非常自然,在刻画剧中人物时以人物的个性主体为主,表演自然,生动,特别是现代戏,楚剧有它的独到之处.

四、行当的气质

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也被称作角色行当,行当一般是根据戏曲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表演专长等特点作为依据划分的.在中国戏曲中,行当的划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行当制度的建立是在宋、元南戏和北杂剧中.此后,随着历史的变迁,行当不断发生变革,到了现代,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汉剧与京剧注重流派艺术的特点不同,汉剧更注重行当艺术,由此可见行当在汉剧中的重要地位.而楚剧在行当方面很模糊.唱小生的到了年龄也可唱老生,唱老生的也可唱花脸,唱青衣的也可唱老旦,不是不能为之,而是演员要有“两门抱”的功底.

每个行当有每个行当的气质.老生,主要扮演中老年人,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因为此行当要经常佩戴髯口,所以又被称为须生.武生,在剧中扮演以武艺见长的年轻男子.正旦,主要扮演举止端正的中年或青年女性,因演员常穿青色戏衣,所以又称之为青衣或青衫.花脸,又分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铜锤花脸以唱功为主,架子花脸以表演为主.丑角,戏曲中的喜剧行当,又称“小花脸”,大多扮演诙谐幽默的小人物,丑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以唱念为主,武丑以打斗表演机灵幽默武艺高超的角色等等.

五、剧种与行当的气质

武汉市的文艺院团这几年先后排了不少戏,但有些戏要么本子不好,要么水土不服,实难出精品,我个人认为其中有几点原因.1.本子不好;2.剧本与剧种的气质和风格对不上;3.演员的行当气质不行.本子好与不好,有时也是看一个剧本写出来之后,你这个剧种适不适合演,剧本的剧中人物本剧团有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如果这两者都不具备,最好不要接这种剧本.好比说黄梅戏的《双下山》应是横梅戏的精品剧目,其中的男女主角先后通过这个戏拿了“梅花奖”.楚剧移植了这个戏,但没有成功,你能说它不是一个好戏吗?是因为剧不对路,这个剧本不对你剧种的路,不对你剧团的路.又比如《生活秀》讲的是湖北武汉吉庆街的人和事.一是本土文化;二是地方方言;三是市景生活.楚剧可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本土市景文化,而京剧在舞台上演此戏就架住了下不来.再如楚剧的《穆桂英休夫》如果是京剧演,一定比楚剧好.首先这个剧本是京剧的剧本,而楚剧排演这种戏正好和京剧相反架不起来,这就是剧种的气质,这是剧种的特色,有时不能盲目地看到一个好本子就排,还应该研究一下适不适合你这个剧种和你这个团.剧本与本剧种的气质符不符.

戏曲演员,坐科六年,从一开始选材就有行当的特色.一个学员首先一看,就大体定下是什么行当,一两年之后正式分行,从这时起就用行当特有的东西来教学员,唱、念、做、打都要分行教.每个剧种都有它行当的特色.唱花脸的,你不可能教他小生的唱法,唱花旦的你不可能教他老旦的唱法,欣赏则可,不能学太杂.每个行当有每个行当的气质.

前些时看过京剧的《三娘教子》,其中小演员在台上走起了方步,可能这也不怪小演员,京剧是一代一代这样传下来的,老师就是这样教的.小孩就有小孩的天真和童趣.方步一迈就不像小孩了,这就是剧种行当的气质.还有一次有位唱青衣老旦的老师教两位唱花旦的演员唱唱腔,我怎么听都觉别扭,老旦青衣的唱、行腔吐字一般都会刚劲有力一些,而花旦的唱腔一般都会婉转阴柔一些,行当有行当的气质不能瞎学.有些演员唱了一辈子的花旦,你再叫他唱青衣或老旦,她身上就会呈现出花旦的样子,怎么看也不像是老旦青衣,这就是行当的气质.

剧种与行当的气质非常重要,一个剧本拿到手,在排演之前一定要看看此剧种有没有可能排演,适不适合你剧种的气质,此剧团有没有演员能胜任剧中人物,如果剧本与剧种不符,又没有这方面的演员,再好的剧本也不能接,如果硬要排演,最后是吃力不讨好、费时费力.

总之,每个剧种有每个剧种的气质,每个戏曲行当有行当的气质,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大上而把自己剧种的特点和特色泯灭了,各剧种有各剧种的特色和气质,失去本剧种的特色就不是你本剧种,那天下只有一台戏.同样行当失去了本行当的特色你就不是本行当,不是说你京、昆不当,又能唱小生又能唱老生,你本行当的东西你是最拿手的,其它只是插科打浑而已.楚剧先贤沈云该先生有言,立土、伸出双手,你的学过来,我的拿不走.是说在本剧种的基础上,学习其它剧种的优点,从而丰富本剧种和演员的表现形式,我的拿不走,是把其它剧种的优点化为本剧种的特色,而不是硬搬.如果完全照别人的去演,那就永远形成不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气质.

上文总结,此文为关于经典剧种与行当的气质专业范文可作为剧种和行当和气质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剧种与行当的气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简述气质差异和舞蹈情感的关系
【摘 要】气质差异与舞蹈情感具有很强的关联,本文就此展开论述,希望可以阐明气质差异与舞蹈情感的内在属性 【关键词】气质差异;舞蹈情感;关系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

从形象权威到气质审美:论中国电影中男性形象的式微式嬗变
【摘要】电影,作为文化产业,同时也是一项与社会文化、时代变迁密切相联系的创作活动 伴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中的男性形象在多元化建制中呈现出颇为丰富的表意特征,从传统的血气阳刚、社会支柱逐渐转向另一种.

书房的气质
父亲有14个顶天立地的书柜,我家最值钱的东西就是各类书籍,有政治的、历史的、文学的、新闻的、艺术的、外交的、军事的……琳琅满目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我酷爱读书 谈恋爱时,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