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佛教建筑类有关论文如何写 和中国的佛教建筑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佛教建筑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1

中国的佛教建筑,本文是关于佛教建筑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佛教建筑和中国和佛教方面论文如何写.

佛教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佛教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建筑论文中国古代建筑论文建筑模型论文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文 / 梁思成

佛教是在公元1世纪左右,从印度经过现在的巴基斯坦、阿富汗,而传入中国的.在大约两千年的期间,佛教对于中国人民(这里指的主要是汉族人民)的思想、文化,以及物质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切在中国的建筑上都有所反映,并且集中地表现在中国的佛教建筑上.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文化,仅仅按照已经有文字的纪录来说,就已经有了两千余年的历史.作为物质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建筑的历史实际上比有文字纪录的历史要长若干倍.估计从石器时始,经过可能达到一两万年的长时间,一直到佛教传入中国时,中国的匠师已经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在工程结构方面,形成了一套有高度科学性的结构方法.在建筑的艺术处理方面,也形成了一套特殊风格和手法,成为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那就是今天一般被称作中国建筑的这样一个建筑体系.在这些建筑之中,有住宅、宫殿、衙署、作坊、仓库等等,也有为满足各种精神需要的特殊建筑,如中国传统祭祀天地和五谷之神的坛庙,拜祖先的家庙,模拟神仙世界的仙山楼阁,迎接从云端下来的仙人的高台,等等.中国的佛教建筑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传在公元67年,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等来到当时中国的首都洛阳.当时的政府把一个官署鸿胪寺,作为他们的招待所.“寺”本是汉朝的一种官署的名称,但是从此以后,它就成为中国佛教寺院的专称了.按照历史记载,当时的中国皇帝下命令为这些天竺高僧特别建造一些房屋,并且以他们驮着经卷来中国的白马命名,叫作“白马寺”.到今天,凡是到洛阳的善男信女,或是游客,没有不到白马寺去看一看这个中国佛教的苗圃的.

公元200年前后,在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汉朝已经进入土崩瓦解的历史时期,在长江下游的丹阳郡(今天的南京一带),有一个官吏笮融,“大起浮图,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采”.这是中国历史的文字记载中,比较具体地叙述一个佛寺的最早的文献.从建筑的角度来看,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巨大的规模,可以容纳三千多人.更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那个上累金盘的重楼.完全可以肯定,所谓“上累金盘”,就是用金属做的刹;它本身就是印度窣堵波(塔)的缩影或模型.所谓“重楼”,就是在汉朝,例如在司马迁的著名《史记》中所提到的汉武帝建造来迎接神仙的,那种多层的木构高楼.在原来中国的一种宗教用的高楼之上,根据当时从概念上对于印度窣堵波的理解,加上一个刹——最早的中国式的佛塔就这样诞生了.我们可以看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人民的精神生活所提出的要求下,一个传统的中国建筑类型,加上了一些外来的新的因素,就为一个新的要求——佛教服务了.

从笮融建造他的佛寺的时候起,在以后大约四个世纪的期间,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陷入了一个极端混乱的时期.从辽东(今天中国的东北地区),从蒙古,从新疆,许多文化、经济比较落后的部落或民族,纷纷企图侵入当时文化、经济比较先进的、生活比较优裕安定的汉族地区.中国的北部,就是从黄河流域一直到万里长城一带,变成了一个广阔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进行着汉族和各个民族的战争,也进行着那些民族之间为了争夺汉族的土地和财富的战争,也进行着被压迫的人民对于他们的残暴的不管是本族的外族的统治者的反抗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广大人民的生活是非常痛苦的.他们的劳动成果不是被战争完全破坏,就是被外来的征服者或是本民族的残暴的统治者所掠夺,生活没有保障.就是在这些统治者之间,在战争的威胁下,他们自己也感到他们的政权,甚至于他们自己的生命,也没有保障.在苦难中对于统治者心怀不满的人民也对他们的残暴的统治者进行反抗.总之,社会秩序是很不安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在困苦绝望中的人民在佛教里找到了安慰.同样地,当时汉族以及民族的统治者,在他们那种今天是一个胜利者,明天就可能变成一个战争俘虏沦为奴隶的无保障的生活中,也在佛教中看见了一个不仅仅在短短几十年之间的生命.同时他们还看到佛教的传播,对于他们安定社会秩序的努力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广大人民想望着摆脱苦难的要求下,在统治者的提倡下,佛教就在中国传播起来了.在公元4世纪,佛教已经传播到全中国.

在公元400年前后,中国的高僧法显就到印度去求法,回来写了著名的《佛国记》.在他的《佛国记》里,他也描写了一些印度的著名佛像以及著名的寺塔的建筑.法显从印度回到中国之后,对于中国佛教寺院的建筑,具体地发生了什么影响,由于今天已经没有具体的实物存在,我们不知其详.不过可以肯定地说是发生了一定的影响的.在这个时期,很多中国皇帝都成为佛教的虔诚信徒.在公元419年,晋朝的一个皇帝,按历史记载,塑造了一尊十六尺高的青铜镀金的佛像,由他亲自送到瓦棺寺.在6世纪前半,有一位皇帝就多次把自己的身体施舍在庙里.后来唐朝著名的诗人杜牧,在他的一首诗中就有“南朝四百八十寺”这样一个名句.这说明在当时中国的首都建康(今天的南京),佛教建筑的活动是十分活跃的.与此同时,统治着中国北方的,由北方下来的鲜卑族拓跋氏皇帝,在他们的首都洛阳,也建造了一千三百个佛寺.其中一个著名的佛塔,永宁寺的塔,一座巨大的木结构,据说有几层高,从地面到刹尖高一千尺,在一百里以外(约五十公里)就可以看见.虽然这种尺寸肯定地是夸大了的,不过它的高度也必然是惊人的.我们可以说,像永宁寺塔这样的木塔,就是笮融“上累金盘下为重楼”那一种塔所发展到的一个极高的阶段.遗憾的是,这种木塔今天在中国已经没有一个存在.我们要感谢日本人民,在他们的美丽的国土上,还保存下来像奈良法隆寺五重塔那种类型以及一些相当完整的佛寺组群.日本的这些木塔虽然在年代上略晚几十年乃至一二百年,但是由于这种塔型是由中国经由朝鲜传播到日本去的,所以从日本现存的一些飞鸟、白凤时代的木塔上,我们多少可以看到中国南北朝时代木塔的形象.此外,在敦煌的壁画里,在云岗石窟的浮雕里,以及云岗少数窟内的支提塔里,也可以看见这些形象.用日本的实物和中国这些间接的资料对比,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初期的佛塔,大概就是这种结构和形象.

在整个佛寺布局和殿堂的结构方面,同样的,我们也只能从敦煌的壁画以及少数在日本的文物建筑中推测.从这些资料看来,我们可以说,中国佛寺的布局在公元第四、第五世纪已经基本上定型了.总的说来,佛寺的布局,基本上是采取了中国传统世俗建筑的院落式布局方法.一般地说,从山门(即寺院外面的正门)起,在一根南北轴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庑以及一些楼阁把它们围绕起来.这些殿堂的重要性,一般地是逐步加强,往往到了第三或第四个殿堂才是庙宇的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后面,在规模比较大的寺院可能还有些建筑.这些殿堂和周围的廊庑楼阁等就把一座寺院划为层层深入、引人入胜的院落.在最早的佛寺建筑中,佛塔的位置往往是在佛寺的中轴线上的,有时在山门之外,有时在山门以内.但是后来佛塔就大多数不放在中轴线上而建立在佛寺的附近,甚至相当距离的地方.

中国佛寺的这种院落式的布局是有它的历史和社会根源的.它除了一般地采取了中国传统的院落布局之外,还因为在历史上最初的佛寺就是按照汉朝的官署的布局建造的.我们可以推测,用“寺”这样一个官署的名称改作佛教寺院的名称,那么,在形式上佛教的寺很可能也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汉朝官署的寺的形式.另一方面,在南北朝的历史记载中,除了许多人,从皇帝到一般的老百姓舍身入寺之外,还有许多贵族官吏和富有的人家还舍宅为寺,把他们的住宅府第施舍给他们所信仰的宗教.这样,有很多佛寺原来就是一所有许多院落组成的住宅.由于这两个原因,佛寺在它以后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般都采取了这种世俗建筑的院落形式,加以发展,而成为中国佛教布局的一个特征.

佛寺的建筑对于中国古代的城市面貌带来很大的变化.可以想像,在没有佛寺以前,在中国古代的城市里,主要的大型建筑只有皇帝的宫殿、贵族的府第,以及行政衙署.这些建筑对于广大人民都是警卫森严的禁地,而且在形象上,和广大人民的比较矮小的住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想象,旧的城市轮廓面貌是比较单调的.但是,有了佛教建筑之后,在中国古代的城市里,除了那些宫殿府第衙署之外,也出现了巍峨的殿堂,甚至于比宫殿还高得多的佛塔.这些佛教建筑丰富了城市人民的生活,因为广大人民可以进去礼佛、焚香,可以在广阔的庭院里休息交际,可以到佛塔上面瞭望.可以说,尽管这些佛寺是宗教建筑,它们却起了后代公共建筑的作用.同时,这些佛寺也起了促进贸易的作用,因为古代中国的佛寺也同古代的希腊神庙、基督教教堂前的广场一样,成了劳动人民交换他们产品和生活用品的市集.另一方面,这些佛教建筑不仅大大丰富了城市的面貌,而且在原野山林之中,我们可以说,佛教建筑丰富了整个中国的风景线.有许多著名的佛教寺院都是选择在著名风景区建造起来的.原来美好的风景区,有了这些寺塔,就更加美丽幽雅.它本身除了宣扬佛法之外,同时也吸引了游人特别是许多诗人画家的创作.这些在风景幽美地区的寺塔,为无数的诗人画家提供了创作的灵感.诗人画家反过来又使这些寺塔在人民的生活中引起了深厚的感情.总的说来,单纯从佛教建筑这一个角度来看,佛教以及它的建筑对于中国文化,对于中国的艺术创作,对于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都有巨大的影响,巨大的贡献.

在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佛教建筑经过一代代经验的积累,不断地发展,不断地丰富起来,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遗产.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由于不同的社会的需要,不同的技术科学进步,佛教建筑也同其他建筑一样,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结构布局和不同的形式、风格.

从敦煌的壁画里,我们看到,从北魏到唐(从5世纪到10世纪)这五百年间,佛寺的布局一般都采取了上面所说的庭院式的布局.但是,建造一所佛寺毕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规模比较大、工料比较好、艺术水平比较高的佛教建筑,大多数是在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力量比较雄厚的时候建造的.佛寺的建造地点,虽然在后代有许多是有意识地选择远离城市的山林之中,但总的看来,佛寺的建造无论从它的地点来说,或者是从它的建造规模来说,大多数还是在人口集中的城市里,或者是沿着贸易交通的孔道上.除了上文所提到的建康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以及洛阳的一千三百多寺之外,在唐朝长安(今天的西安)城里的一百一十个坊中,每一个坊里至少有一个以上的佛寺,甚至于有一个佛寺而占用整个一坊的土地的(如大兴善寺就占靖善坊一坊之地).这些佛寺里除造像外大部分都有塔,有壁画,有佛像.这些壁画和造像大多是当时著名的艺术家的作品.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美术史《历代名画记》里所提到的名画以及著名雕刻,绝大部分是在长安的佛寺里的.在此以前,例如在号称有高一千尺的木塔的洛阳,也因为它有大量的佛寺而使北魏的一位作家杨炫之给后代留下了《洛阳伽兰记》这样一本书.又如著名的敦煌千佛洞位置就在戈壁大沙漠的边缘上.敦煌的位置可以和19世纪以后的上海相比拟,戈壁沙漠像太平洋一样,隔开了也联系了东西的交通.敦煌是走上沙漠以前的最后一个城市,也是由西域到中国来的人越过了沙漠以后的第一个城市.就是因为这样,经济、政治的战略位置,其中包括文化交通孔道上的战略位置,才使得中国第一个佛教石窟寺在敦煌凿造起来.这一切说明尽管宗教建筑从某一个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建筑,但是它的发展是脱离不了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所造成的条件的.

(编辑 尹鑫)

总结,上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佛教建筑和中国和佛教方面的佛教建筑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佛教建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中国建筑的中国脸和中国心
近些年来,关于建筑的吐槽源源不断 一面是“罗马…普罗旺斯”……洋名字遍地开花,规划却是千城一面;一面是奇形怪状的大楼突兀而立,违和之余,又山寨到让人哭笑不得 有人.

中国传统建筑在珠宝首饰设计中的运用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形式及基本特点就建筑单体的美而言,中国建筑更多的存在于体、面、线、点组合而显示的群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中国建筑的柱、梁、额、析、朽、椽、棋,在宏观上都可以.

中国古代民间建筑木雕装饰
文 李儒本摘 要我国古代民间建筑往往用木雕作为主要的装饰,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和遗产 民间木雕的雕刻方法和雕刻图案对于现代建筑的建设与装饰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对中国古代民间木雕装饰进行探讨,为现代建筑.

寻回现代文学版图中释的失落评谭桂林《现代中国佛教文学史稿》
在近百年的中国宗教文学研究中,从东汉,经六朝隋唐,到两宋元明,自汉至清的中国佛教文学得到系统梳理和重新叙述,各种研究著述较为全面地勾勒了佛教文学的面貌,并建立起大体框架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38年高观.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