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古城又飘槐花香类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与古城又飘槐花香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主题:古城又飘槐花香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0

古城又飘槐花香,本文是古城又飘槐花香类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和槐花香和古城和花香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古城又飘槐花香论文参考文献:

古城又飘槐花香论文参考文献

董得红

进入八月,西宁街头的花渐渐稀落起来.早春里给高原人带来春的气息的丁香、榆叶梅和连翘,只剩下一身的绿叶,安慰着高原人对绿色的期盼和挽留之心.杨树、柳树和榆树依然用单调的绿色映衬着灰色的建筑.周末的早晨,卸下一周的劳累走出家门,穿过地下通道来到十字路口,突然,一股淡淡的清甜的香味飘散了过来,是熟悉的槐花.停下脚步往旁边的树上看,马路边一溜槐树组成的行道树上开满了淡的花.碗口粗的树干上,许多长长的树枝如同一支支手臂伸向了天空和四周,槐树特有的宽阔的树冠上椭圆形的小圆叶缀满了枝头.绿色的树冠,如同一顶硕大的碧伞,给来往的行人遮风挡雨.在绿色的树叶中,看到不少淡、一串串、一簇簇的蝴蝶一样的花,花朵烂漫妖娆地开满枝头,一挂一挂地压弯小枝,一种久违的亲切油然而生!那柠檬般泛着绿意的淡,使人悦目,心静,乃至忧伤.

我又深深吸了一口气,那槐花特有的清香直渗心脾.每天都从这个十字路口经过,我却从来都没有注意过这排树.今天,不经意间又闻到了久违的熟悉的清甜的槐花香,而且是在高原古城西宁.在这个用杨树、柳树和榆树作为行道主要绿化树种,以柳树为市树的高原高寒城市,竟然能看到一排依稀只有在记忆中才能见到的槐树,且还能闻到清甜的槐花香,无不让人感到惊喜和意外.

整个八月里,一有空闲时间,就走出家门,怀着对槐花的深深留恋,在西宁的许多街头巷尾、公园和游园中去看正在飘散着芳香的槐花.不知不觉间,槐花已成为八月西宁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

最早知道槐树是在故乡打麦场上看的露天电影《天仙配》中,老槐树能开口讲话,促成董永与七仙女的一段美好姻缘,还有电影《地道战》中,日本鬼子夜里进村偷袭高家庄时,发现鬼子的老忠叔在急促的音乐声中一路小跑,毅然来到村中的老槐树下,解开绳索,拉响了那口报警的大钟.就在钟声回荡在高家庄的上空时,山田的声也响了,忠诚的老钟叔从怀里掏出一枚扔向鬼子后倒在了老槐树下.再后来我到关中平原的陕西杨凌求学,学习林学,每天和树木打交道,对槐树有了亲近和更深的了解.绿树成荫的校园里,布满了青海高原不能生长的槐树、雪松、龙柏、水杉、玉兰、棕榈、合欢等树.校园里的第一个中秋节,我和同宿舍的同学带着学校分发的槐花做的月饼,来到渭河边的槐树下,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槐花月饼,那是我有生以来有过的最激动、最难忘的中秋节,槐花的清香就是在那个秋日进入我的记忆.

在纷繁复杂的植物界,一朵像蝴蝶一样的花把地球上一万八千多种植物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植物大科,称为豆科,是植物界中继菊科和兰科后的第三大科.那蝴蝶一样的花最后都长成一个扁平的豆荚,这是豆科植物共有的特性.一朵同样形状的蝶形花,开在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上,它在丰富植物世界的同时,也是人类食品中淀粉、蛋白质、油和蔬菜的重要来源之一,使人们的饭桌上多了许多豆制品.高原人日常生活中的豌豆和蚕豆,还有那种在庭院和菜园中的刀豆、用来做花卷的香豆,作为牲畜饲料的苜蓿,无不来自豆科植物.在地球上,只要有绿色植物的地方,就会有豆科植物存在.而在高寒的青海高原,那些喜湿暖环境的高大的豆科乔木树已无法生存.而豆科灌木却以耐寒、耐瘠薄的习性呵护着高原大地.被青海人亲切地称呼为“猫儿刺”的短叶锦鸡儿,几乎分布在高原大地的每条山坡荒地,那鲜黄的蝶形花成为高原大山里最早开放的野花.全身布满像猫的指甲一样的叶刺,使牲畜和人类都敬而远之,使之得以繁衍生息.还有那满身长满长棘刺的“浪麻”,被植物学家给了一个“鬼箭锦鸡儿”的雅称,以其发达的根系和繁茂的枝叶,柔韧细长的叶刺成为防风、护坡和水土保持的优良灌木.

槐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古时多栽于官庭,唐时称宫槐,后来多见于城乡的庭前院后,故又称家槐.自从美国引入洋槐,家槐又称为中槐、国槐.槐树原生于温带,在我国华北最常见,以人工栽培为主,目前天然林已十分罕见.长期的人工栽培,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槐树文化和传说.

《周礼·朝土》载:在外朝树槐棘以分朝臣品位.大臣朝见帝王之前,要先在外朝列队等候,就是常说的“五更待漏”,外朝排列着槐树和枣树,称为“槐棘”.文武官员按官职品位依次分列于槐棘之下,三公列槐下,公卿列棘下.最前面的三棵槐树是三公的位置,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是周代三种最高官职的合称,因此“三槐”便成了三公的代称.由于三公为国家重臣,举足轻重,因而三公之位又叫作“槐鼎”或“槐铉”之职.如某人位列三公,即说他“越登槐鼎之任”或“越登槐铉之任”.“槐棘”也就成了大臣的代名词,南朝文学家任蚄(460年一508年)在《桓宣城碑》中就有“将登槐棘,宏振纲网”的句子.

在长江以北,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使槐树常常长成千年古树,古树古朴苍劲,多遗存在古村落或寺庙院内,人们爱奉之为神树,并由此产生了很多民间传说.《因话录》说古槐之上常有仙人出游,每于夜间会传出丝竹音乐之声;河北《唐县志》记载:“古槐在县署二堂东,大数围,高耸旁阴,无一枯枝,下有槐神祠”;山西《汾阳县志》记载:“仙槐观在城煌庙之北,相传其地有槐,枯朽如刳舟.金皇统中,遇异人投药其中,倏长茂如初.故州人饰观以仙槐名”.

在周朝时期,槐树被视为吉祥的树种.古人种槐除了获得绿荫之外,还在于讨取吉兆、寄托希冀,民间有“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的俗语.古代不少地方有冬天烧槐枝、烤槐火以避邪的习俗.清河北《文安县志》载:“古槐,在戟门西,清同治十年东南一枝怒发,生色宛然,观者皆以为科第之兆.”于是槐树就成了莘莘学子心目中的偶像、科举吉兆的象征,并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试的年头称槐秋,举子赴考称踏槐,考试的月份称作槐黄.

古时候官道上每隔一里设置一个土台,作为里程碑,西魏时期京兆杜陵人韦孝宽(公元508年一580年)于公元552年任雍州刺史时,发现土台经日晒雨淋极易崩塌,需要经常加以维护,便将雍州境内所有官道上的土台废除,改种槐树,既不失原有的计程作用,还能让过往行人遮阳避雨,更可以减轻官民的负担.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公元507年.556年)在巡视京畿时大加赞赏,他认为:“如此好的作法不能仅在一州实行,应在全国各地推广”.于是宇文泰命令西魏全国一律用槐树替代官道上原有的土台,并且规定:每隔一里种槐一棵,隔十里种三棵,隔百里种五棵,还规定凡新开拓的疆域,新修的官道都必须照此制度栽种树木,此举开启了我国历史上“行道树”的先例.后来西魏的疆域不断扩大,官道植树的制度一直沿续下来,并为其后历朝历代所沿用,路旁的树木越种越多,品种也越来越多样,虽然失去了里程碑的作用,确使植树事业得到了发展.

槐树是被高原人从内地引进栽培的最早的豆科乔木树种.在槐树还没有引种到青海时,有关青海王姓的故乡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的故事早已传遍高原.“问我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首歌谣几百年来一直传唱.“大槐树”成为祖先居住之地的一种象征.史载明朝初期,因连年战乱和自然灾害,全国各地“生民减半”,唯独山西少受战乱之苦,且连年丰稔,人口大增,于是朝廷下令从山西向各地移民,老百姓不愿离乡背井,官府便强行将其反绑双手押送出境,先行押送到洪洞县的交通要道处集中,那儿有一棵大槐树,人便在树下等候分遣.至今许多高原老人喜好背叉双手,据说就是不忘其祖先被反绑着双手,从大槐树下来到青海的.

从30年前在关中平原第一次看到槐花起,我就盼望着故乡青海也能生长槐树.如今槐花已飘满西宁街头,不久槐树将从西宁古城走向乡村,青海也将出现用槐树命名的槐树庄.浓密的槐树荫下走来背叉双手的高原人.

一阵微风再一次吹过古城街头,空中飘落许多细碎的淡槐花,散发着让人陶醉的香味,如同一层的雾霭洒在身上,我缓缓扬起手臂,却舍不得弹落那一身槐花.一股幽幽的清香再次弥漫在空中,宛如飘渺的歌声,袅袅娜娜,悄悄缭绕着,在初秋的微风里,在碧绿的叶片间飘荡.

【作者简介】董得红,汉族,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人,高级工程师,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会长、青海省湿地保护协会秘书长.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发表散文200余篇百余万字,作品散见于《青海日报》《青海湖》《雪莲》和《中国土族》等.出版散文集《行走在江河源》《江河源拾韵》《绿意柴达木(柴达木文史丛书)》和《三江源随笔》.现供职于青海省林业厅.

此文评论,该文是一篇适合槐花香和古城和花香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古城又飘槐花香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古城又飘槐花香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驿路槐花香
去年暑期我大学毕业,为了追寻一份学生时代种下的梦想,我独自一人去南方闯荡 因人脉缺乏和学业不精,我在求职路上多次跌跤 正当我陷入绝境的时候,得到一位同窗师姐的帮助,她帮我租了一家小店,专门维修电子产品.

又闻槐花香
青岛 隋红霞轻轻柔柔的小雨下了一夜 醒来打开窗帘,满目的葱茏让精神一振,人也完全清醒了 走出小区,一股淡淡的、甜雅的、熟悉的芳香沁人心脾 槐花!心中一阵惊喜 抬眼望去,昨天还是绿嘟嘟的、大米粒大小的槐.

古城守望者
建筑,是有生命的载体,有味道的记忆,有故事的乡愁,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年过八旬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阮仪三教授,一直在为了保护古建筑文化遗产四处奔波、大声疾呼,他抢救.

圆形古城说灌县
文/何民清朝朱云骏的这首灌县,描写的就是现今的灌县古城,目前已被开辟为四川成都都江堰市的古城景区 走进灌县古城,你会发现这里居然没有十字街口,且大街小巷全部是相连而不相交,形成错落,这在全国的县城街道.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