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祖堂集类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跟《祖堂集》俗谚选释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祖堂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6

《祖堂集》俗谚选释,本文是祖堂集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与《祖堂集》和俗谚和祖堂集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祖堂集论文参考文献:

祖堂集论文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选题怎么选小学数学论文范文30集堂吉诃德论文南朝祖冲之撰写的数学论文集是

摘 要:《祖堂集》是我国现存最完整且成书年代最早的禅宗灯录,书中使用了大量俗谚.它们多数已经被《汉语大词典》、《禅宗大词典》等辞书收录并加以解释,但仍然有一部分未被收录,或解释不合理.笔者选取了《祖堂集》中辞书未收或解释有误的部分俗谚,并作出了解释.

关键词:《祖堂集》;俗谚;考释

作者简介:李俊立(1994-),男,汉族,重庆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古及近代汉语研究.

[ 中图分类号] :I20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8)-30-076-02

1.前言

《祖堂集》成书于南唐保大十年,是成书年代最早且现存最完整的禅宗灯录.书中使用了大量俗谚.根据它们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禅俗通用的和多见于禅籍的两类.禅俗通用的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龙生龙子,凤生凤子”等;多见于禅籍的成语有“鬼趣里做活计”、“三十年学骑马,昨日被驴扑”、“金屑虽贵,眼里着不得”等.这些俗谚大多已经被收入词典,但仍然有失收或释义不确的情况存在.如果能把这些俗谚解释清楚,无论是对于禅籍的解读还是近代汉语的研究来说,都有重要的价值.因此,笔者把《祖堂集》中未得到充分、合理解释的一部分俗谚挑选出来,不揆梼昧,一一作解,兼引旁文,加以疏证.错漏之处,望方家不吝指正.

2.考释

【病鸟栖芦,困鱼止泊】

卷十一《潮汕和尚》:“僧问:‘和尚是咸通前住,咸通后住?’师云:‘嗄.’学人再申问,师乃云:‘病鸟栖芦,困鱼止泊.’”卷十三《招庆和尚》:“问:‘瞥起便息, 此人于宗乘中如何?’师云:‘困鱼止泊, 病鸟栖芦.宗乘中不可作与摩语话.’”

按:“泊”为“洦”之俗字.《说文? 水部》:“洦,浅水也.”病鸟不识丛林,而栖于一苇;困鱼不见大海,而安于浅水.谭伟(2003)解释为“形容处境窘迫”[1],似乎不够全面.禅籍中有时也用以喻指学人见识短浅,不识大道,悟性不高.义近“坐井观天”.僧肇《宝藏论》:“夫进道之由,中有万途.困鱼止沥,病鸟栖芦.其二者不识于大海,不识于丛林.人趋乎小道,其义亦然.”此即以喻人之“趋乎小道”.《五灯会元》卷二十《福州玉泉昙懿禅师》:“适来堂头和尚恁么批判,大似困鱼止泺,病鸟栖芦.若是玉泉则不然.”“困鱼止泊”也作“困鱼止沥”或“困鱼止泺”.《正字通? 水部》:“泺,俗作泊.”音义与“泊”俱同.“沥”音郎击切,与“泺”之又音同,当为“泺”之音借.

又作“钝鸟栖芦,困鱼止箔”.“箔”指插在鱼荡中拦鱼的竹笆,也可能是“泊”字之音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吉州潮山延宗禅师》:“资福问曰:‘和尚住此山得几年也?’师曰:‘钝鸟栖芦,困鱼止箔.’曰:‘恁么即真道人也.’师曰:‘且坐,喫茶.’”此处则是禅师自指其窘迫处境.

【见面不如千里闻名】

卷四《药山和尚》:“李翱相公来见和尚,和尚看经次,殊不采顾.相公不肯礼拜,乃发轻言:‘见面不如千里闻名.’”按:意指所见之人名不副实.又作“见面不如闻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澧州药山惟俨禅师》:“朗州刺史李翱,向师玄化,屡请不起.乃躬入山谒之.师执经卷不顾.侍者白曰:‘太守在此.’翱性褊急,乃言曰:‘见面不如闻名.’”事同而文异.《古尊宿语录》卷二十一《舒州白云山海会演和尚语录》:“大众,三世诸佛向火燄里转大,闻名不如见面.今日智悟上座,见面不如闻名.”

【釼去远兮,何必尅舟】

卷八《曹山和尚》:“问:‘古人有言:看时浅浅用时深.浅则不问,如何是深?’师便叉手闭目.学人拟问,师曰:‘釼去远兮,何必尅舟.’”

按:义同“刻舟求剑”,喻指学人错过机锋,反而拘泥于言语施设,追寻义解.“釼”同“剑”,“尅”通“刻”.《景德传灯录》卷七《湖南东寺如会禅师》:“心不是佛,智不是道.剑去远矣,尔方刻舟.”《五灯会元》卷二十《庆元府天童密庵咸杰禅师》:“所以云门大师道:尽乾坤大地,无纤毫过患,犹是转句.不见一法,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全提底时节.大小云门,劒去久矣,方乃刻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洛京长水紫盖善沼禅师》:“延平剑已成龙去,犹有刻舟求剑人.”

【临河渴水,死人无数】

卷七《雪峰和尚》:“省力处不肯担荷,但知踏步向前觅言语.向汝道尽乾坤是个解脱门,总不肯入,但知在里许乱走,逢着人便问:‘阿那个是我?’还着摩,只是自受屈.所以道:‘临河渴水,死人无数’,‘飰萝里受饿人如恒河沙’.”

按:即使就在河水边上,也会渴死很多虽然口渴但却不知主动取水之人.喻指学人不明自心是佛,反而向外寻求言语施设,虽然本具佛性,却难以悟入.《雪峰义存禅师语录》卷二:“师云:‘饭篱边坐饿死人,临河渴死汉.’玄沙云:‘饭篱里坐饿死汉,水里没头浸渴死汉.’云门云:‘通身是饭,通身是水.’”《联灯会要》卷二十一《福州雪峰义存禅师》:“临河渴死人无数,饭箩边受饿人,如恒河沙,非但一箇半箇.”《五灯全书》卷六十八《阳山松际通授禅师》:“问:‘一人在饭箩边饿死,一人在大海中渴死,未审何故?’师曰:‘忒杀近.’

【宁当截舌,不犯国讳】

卷九《九峰和尚》:“问:‘九人与摩来,有何音信?’师云:‘九人不得意.’曰:‘既不得意,又何传语?’师云:‘正是传语.’‘未审传什摩人语?’师云:‘宁当截舌,不犯国讳.’”

按:宁愿被截断舌头,也不肯冒犯国君的名讳.喻指佛法第一义不可言说.“宁当”也作“宁可”.《五灯会元》卷五《潭州石霜山庆诸禅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乃齩齿示之.僧不会.后问九峯曰:‘先师齩齿,意旨如何?’峯曰:‘我宁可截舌,不犯国讳.’”同书卷十四《随州大洪守遂禅师》:“当时若无后语,达磨一宗扫土而尽.诸人要见二老宿么?宁可截舌,不犯国讳.”

【抛却真金,拾得瓦砾】

卷九《灵巖和尚》:“僧问:‘如何是学人自己本分事?’师云:‘抛却真金,拾得瓦砾作什摩?’”

按:抛弃真金不要,反而去拾捡没有价值的瓦砾,喻指因小失大、本末倒置的荒谬行为.又作“抛却真金,随队撮土”.《列祖提纲录》卷十四《古林茂禅师中夏普说》:“于自己本分事上无参学分,不能体究,却去册子上做工夫,要资谈柄.错了也!抛却真金,去寻瓦砾,有甚用处?”《五灯会元》卷八《婺州明招德谦禅师》:“抛却真金,随队撮土.报诸稚子,莫谩.解得他玄,犹兼瓦砾.不如一掷,腾过太虗.”《联灯会要》卷二十五《婺州明招德谦禅师》作“抛却真金,随群撮土”.

【清潭之水,游鱼自迷】

卷七《夹山和尚》:“有人问:‘如何是道?’师曰:‘太阳溢目,万里不挂片云.’僧曰:‘学人如何得会去?’师曰:‘清潭之水,游鱼自迷.’”

按:潭水本来清澈见底,里面的鱼儿却自己迷失了方向.喻指学人不明自心是佛,反而向外驰求,错会禅意.《景德传灯录》卷十五《澧州夹山善会禅师》作“清净之水,游鱼自迷”.《联灯会要》卷二十一《澧州夹山善会禅师》作“清清之水,游鱼自迷”.

【如水传器,无有遗余】

卷一《第一祖大迦叶尊者》:“此阿难比丘,多闻捴持,有大智慧.常随如来,梵行清净,所闻佛法,如水传器,无有遗余.”

按:水从一个容器传递到另一个容器中去,一滴也没有剩下,比喻全面、准确地接受知识或继承佛法.作“如水传器,涓滴不遗”,例如《五灯会元》卷十九:“诸仁者,祇如龙图平日读万卷书,如水传器,涓滴不遗.”也可以只说“如水传器”,例如《天圣广灯录》卷二《第二祖阿难尊者》:“受持法藏,如水传器.”《居士传》卷二十二《王敏仲》:“一音所演法,历耳永不忘.如海受大雨,亦如水传器.”

【蛇化为龙,不改其鳞】

卷十四《大珠和尚》:“唯是一心,用无二躰.本智法尒,无漏现前.如蛇化为龙,不改其鳞;众生廻心作佛,不改其面.”

按:蛇变成龙,但鳞甲未曾改变.喻指应当关注事物本质的异同,而不是其外在形式的变化.不空译《大乘密严经》序:“夫翻译之来抑有由矣,虽方言有异,而本质须存.此经梵书并是偈颂,先之译者多作散文.蛇化为龙,何必变于鳞介;家成于国,宁即改乎姓氏.矧讹异轻重,或有异同.再而详悉,可为尽善.”

禅籍用以指人身与佛身虽然不同,但人性与佛性并无二致.《达摩大师悟性论》:“众生性者,即菩提性也.众生与菩提同一性,亦如乌头与附子共根耳.但时节不同,迷异境故,有众生、菩提二名矣.是以蛇化为龙,不改其鳞.凡变为圣,不改其面.”

【死水无鱼,徒劳下钩】

卷九《韶山和尚》:“如是三度嗦,后云:‘明镜当台,请师一照.’师便喝云:‘死水无鱼,徒劳下钩.’”

按:死水之中鱼虾不生,即是下钩去钓,也只能是徒劳无功.喻指禅机固密,追寻言语施设是徒劳无功的事情.又作“浅水无鱼,徒劳下钩”.《联灯会要》卷二十三《洛京韶山寰普禅师》:“遵云:‘明镜当台,请师一鉴.’师云:‘不鉴.’遵云:‘为甚么不鉴?’师云:‘浅水无鱼,徒劳下钓.’”也可只说“浅水无鱼”.《古尊宿语录》卷二十八《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龙门别无奇妙,刚谓单传心要.岂惟浅水无鱼,拨剔全无孔窍.”

【养子方知父慈】

卷五《云喦和尚》:“保福拈问长庆:‘既知有事,为什摩不肯与摩道?’庆曰:‘此问甚当.’保福曰:‘昔日云喦又奚为?’庆云:‘养子方知父慈.’”

按:自己养育了孩子,才懂得父亲的慈爱.喻指禅僧只有住院授徒,称为禅师后,才能明白先前禅师的应机接人等等作略的苦心.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九《明州启霞惠安禅师》:“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云:‘任汝歌扬.’僧曰:‘天衣嫡子也.’师云:‘速退,速退.’僧曰:‘为什么如此?’师云:‘养子方知父慈.’ ”《续传灯录》卷十二《江宁府蒋山慧炬良策禅师》:“山僧与么说话,拕泥带水.然虽如是,养子方知父慈.”今天还有“养儿方知父母恩”的说法.

【湛水无波,沤因风击】

卷九《落浦和尚》:“问:‘四大从何而有?’师曰:‘湛水无波,沤因风击.’”

按:宗门常常以“水”喻空,以“波”喻色.清水本来不起波澜,只是因为风吹才起了泡沫,喻指四大皆空,境由心生,因有妄见而生差别.卷九《落浦和尚》“浮沤歌”:“本因雨滴水成沤,还缘风激沤成水.不知沤水性无殊,随他转变将为异.”《圆觉经直解》卷一:“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直解曰:“ 此以四法喻妄见也.湛水无波,因动目而有波.定眼无轮,由旋火而有轮.月岸不移,因云舟而运动.湛水定眼月岸,通喻觉性.水波火轮云驶舟行,通喻妄见.”有时只作“湛水无波”.《宏智禅师广录》卷五:“箇时如青天无云,湛水无波,直下透得过.”

本文汇总:上述文章是适合不知如何写《祖堂集》和俗谚和祖堂集方面的祖堂集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祖堂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东坡养生集》拙见
伊羽雪苏轼,叉名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画家 他对养生之术也颇有研究,故后人为其编纂东坡养生集以详细记载了其养生经验 观根据东坡养生集记载,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养生拙见 &ldqu.

《宝贤堂集古法帖》改陈实记
冀美俊摘要永祚寺内现存的宝贤堂集古法帖和古宝贤堂法帖,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傅公祠迁置于永祚寺碑廊 2016 年,太原市双塔寺文物保管所对永祚寺内碑廊进行了改陈工程,以期最大限度地呈现宝贤堂集古法帖的原貌 .

我们的杂文我们说杂文选《蒿香集》自序
我在撰写公文、新闻之外,业余时间也会弄点儿杂文、诗词、小说、散文、相声……实话说,对杂文所用的力气最多,所以成果自然也多些———几部集子.

《兰亭集序》里别字多
顾农最近有专家撰文指出,兰亭集序里别字甚多,共有六个,其中“览”误作“揽”出现两次,那就是七个 全文三百二十几个字,如果按六个别字算,其别字率是1 85.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