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立德树人论文范例 跟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模式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立德树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8

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模式,该文是关于立德树人论文怎么写和创新教育和树人和立德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立德树人论文参考文献:

立德树人论文参考文献 师德教育论文教育杂志社医学教育管理杂志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创新教育模式,坚持“以德树人”的理念,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出发,应从创新型学校环境、创新型教师培养、创新型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索“以德树人”教育模式的新道路,使“教育”从“教”的层面真正提升到“育”的层面.

关键词:立德树人;教育模式;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1-0044-03

一、引言

高校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转变思想观念,拓宽教育渠道,采取校、行、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上,应顾全大局,不盲目跟风,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主线,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造升级,优先发展优势学科专业,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立德”就是确立崇高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树人”即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立德树人”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和远大的理想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教育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面,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和学习,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二、“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仍然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个人发展、轻团队合作”等问题.因此,“立德树人”首先要从高校办学的宗旨、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方法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培养上着手,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的目标、规格、要求等内化为培育学生的品质、世界观与价值观,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并适应时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教育事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不仅能够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也能够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也承载着历史使命,更重要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塑造健康的人格.教育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培养出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富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从而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立德树人”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价值,增加人的幸福指数的基石和重要途径.

三、坚持“立德树人”,转变教育观念

在高校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必须要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高校的总体改革目标和事业发展为出发点,高校改革应当重新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学生不仅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大学生培养成理论知识广、动手能力强,既具事业心又具有开拓能力的社会复合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在学校不仅学习已有的知识体系,关键还要具备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并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创造价值,服务社会.学校不仅要培养优秀的就业者,还要培养创业者并吸纳其他就业者的人才.这种人才才能符合大数据背景下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原有的落后的、不完善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必须要摒弃,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四、坚持“立德树人”,转变教育模式

1.创新教育模式的内涵与构成.创新教育模式是高校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制度、培养方案、培养计划等各环节制定的创新型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的总和,是创新型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创新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层级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级:精神层、制度层、执行层和显现层.这种层级结构可以使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此确保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其中“精神层”包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精神支柱,决定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最核心的层级;“制度层”包括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两个方面的管理制度,都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制度保障,不同的是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每个高校都应遵循国家总体的方针政策,而高等学校管理制度具有相对灵活性,要根据每所高校的培养目标来制定;“执行层”包括教学机制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手段和实施过程;“显现层”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基本特征,是创新教育模式的最终成果.

2.高校教育模式的现状分析.高校应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的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变灌输为引导、启发、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第三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重视心理疏导、强调人文关怀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等,使“立德树人”的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要途径和渠道,学生大部分的知识是在课堂上获取的.然而,有些高校的课堂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精神层面的熏陶,忽略了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及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忽视了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等正能量的传递,弱化了“教书育人”的功能.课堂上缺乏师生互动、心灵沟通和思想境界的升华,课堂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教育和文化功能.高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育性,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而大多数高校与教师往往忽视“教人做人”这一责任.

五、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创新人才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总结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传承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师生和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认可度与满意度,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对“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贡献度.

社会所需的人才,不再局限于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是更加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的评估,更加关注个人价值观的养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人民群众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科学文化教育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对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优质的教育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从而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1.创新型学校环境的构建.创新教育需要校园环境做支撑.校园环境作为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构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创新型的校园环境是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外部条件.创新型的校园环境包括各项影响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因素,如学校领导、高校管理制度、校园卫生、文化景观、学习资源以及师生风貌等.

在一个拥有积极向上且充满正能量的校园环境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与熏陶,在此环境下所受到的教育也必然是优质的,培养的人才也会是高素质的.同样,在一个以创新型思维为主流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模式也会不知不觉受到影响,教育的成功之处便在于此.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受益匪浅,教育的成果也将是高质量的、持久的.

2.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任何一所高校中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可以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潜在性转化为现实性;而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个性特征和素质能力对这种潜移默化的转化有推动作用.著名教育家托兰斯在研究中发现,“教师在创造性动机测验中的成绩与学生的创造性、写作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具有高创造成果的学生对以独创性为前提的教学方法深感兴趣.”由此可见,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教师创新能力的引导.

有着创新型思维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创新教育不仅要体现在教学模式上,关键在于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能够进一步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利于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从接受知识到开发探索知识转变;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3.创新型教学方法的改进.创新型学校环境的构建和教师培养仅仅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外部条件,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创新教育,必须从教学方法的创新着眼,这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从理论层面来看,推进教育创新的过程就是教育自我完善与改革的过程,在改革的过程中,也要保持与时代的需求一致,培养出符合时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从实践层面来看,创新型教育方法要时刻保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最终目标.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打破传统的、落后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与手段,将教学管理、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师资培养、考试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实现创新型教育的新途径,使高校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创新型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实施“参与型”与“案例型”的教学方法,即通过翻转课堂,互换师生角色,将以往单一的教师授课模式转变为学生制作PPT讲解某一专题、团队合作讨论、案例教学等,使学生参与到调研与讨论中,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拓宽知识面.

第二,实现考试方法的创新.充分发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作用,建立试题库,由过去的笔试改为机试,考题现场抽取,这既考核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应变能力、灵活性、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

第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将个人发展、职业规划与素质拓展、创新创业等活动相结合;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寒暑期实习、社会实践、企业调研等相结合;将股票模拟经营大赛、财务决策分析大赛、“互联网+ ”比赛、沙盘模拟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党团主题教育活动与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活动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权奇哲,袁立莉.高等院校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与优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37(06):145-147.

[2]殷华方.试论高校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01):156-158.

[3]胡金波.正确把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J].江苏教育,2014,(03):8-11.

[4]王友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推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42-43.

[5]宋晓琳,田天.传统教育模式与创新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01):55-57.

本文评论:这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创新教育和树人和立德方面的立德树人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立德树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立德树人教育视角下的职校职业道德教育探析
【摘 要】本文分析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及存在问题,倡导以教育实习为主导、以工学结合为主线、以以能养德为路径、以教育评价为动力,促进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成为社会发展所需人才 【关键词.

校企协同五建五融合立德树人德育模式的构建
【摘 要】本文阐明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论述校企共建德育课堂、载体、基地、团队、机制的“五建”德育模式,形成职业学校校企双管齐下、多重并举、合力攻坚、协同落实的德育工作格局,以培.

组团式教育援藏:立德树人,无问西东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往“分散式”的教育人才援藏模式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西藏教育落后局面 从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出发,教育部……部门作出了&l.

以立德树人理念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一、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在思政课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学生存在认知误区当前,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