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创作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营境理论与其创作路线和方法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创作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6

营境理论与其创作路线和方法,该文是创作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跟营境理论和创作路线和方法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创作论文参考文献:

创作论文参考文献 国家级期刊的查询方法论文调查方法论文方法有哪些军事理论论文2000

【编者按】

王绍增先生基于“营境学”提出的“入境式”设计理论框架,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核心,强调人与天调,“景从境出”.本刊特意组织此专题,以纪念王先生!同时希望业界认真思考,不断丰富和发展王先生未酬之志.

摘 要:王绍增先生“营境学”框架下的营境理论,是关于室外人居环境景境营造的创作路线和方法,是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国传统造园物我合一的“入境式”设计理论,强调风景园林的创作对象(景)必须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人),也必须适应基地现状(境,含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空间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条件,人、景、境这三者是互相关联的.它的核心是满足人的需求,目的是通过“景从境出”创作路线生成的一个个独立的景,这些景组成了景境,人在景境中,与景境交融,最终实现以境启心.

关键词:风景园林;营境理论;景从境出;创作路线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8)01-0008-04

收稿日期:2018-02-08

Abstract: Mr. Wang Shaozeng’s theory of Jing-struction is a creation route and methodology for the structure of outdoor livingenvironment,which is an “immersive” design theory that appears inheritance value,development value and innovation valueon the basis of chinese tradition garden-mak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Harmonization of object and ego”. It emphasis thatdesign object (scene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ust conform to user´s (people) demand, while also adapting to status of site (Jing,including natur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pace environment,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etc.), and people,scene and Jing are interrelated. The core of theory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human beings, that generated one after anotherseparate “scene” through the path of “scene from the Jing” , these scenes constitute the “ambience landscape”. The immersivestate when people are in the ambience landscape eventually lead to enlightening heart from ambience.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ory of Jing-structure; Scene from the Jing; Creation Route and methodology

1 前言

近二十年是中国风景园林的高速发展且不断壮大的时期,发生在世纪之交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促使中国政府将城市化作为对策之一,并启动了住房改革和教育改革.风景园林学科的社会形势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大量的城市建设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工程的需求发生暴发性增长,一方面在教育学科体系中风景园林专业被取消,这使一向比较稳健发展的我国风景园林研究轨迹开始出现扭曲,加之受到紧接着的我国成功加入WTO,国外设计机构大举进入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留学生陆续回国,计算机辅助设计特别是“效果图”的普及等大势的影响,随之出现的是长达十数年的实践和理论大激荡[1].

在这个激变的大时代,首先出现的是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需求与传统设计生产模式之间的矛盾,为实现项目的快速推进,首先变革的是设计媒介,由计算机辅助设计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绘图,设计媒介的变革加快了设计的生产速度,设计由注重空间、时间以及色、光、声等要素转向为关注视觉化、理念化、图案化、模块化、标准化和符号化,视觉的画面取代了人对场地的时空体验.新的生产模式对中国业已形成的设计理论带来极大冲击,一方面需要拓宽风景园林设计的理论维度,解决设计快速生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带来设计质量下降,比如优秀作品缺失、理念崇拜、平面布局构图化、个人崇拜等,打破了建国以来所建立的以中国传统园林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现代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所建构的理论共识,甚至有个别学者鼓吹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取代新中国的园林理论并否定其成绩.同时关于设计理论的争论,也引发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争论的一方主张用全球化视野审视中国园林文化,强调指出传统园林的主体是私有的,小农的,缺乏科研支撑的;另一方则力图用中国文化审视全球化和西化思潮,发现当行的东西并不一定符合全人类的根本利益.比较公允的意见认为广纳百川,中西兼容,协调发展,才可能是中国乃至全球的正确方向[1].

近几年,中国的风景园林界通过思考和比较中国和世界的相关理论,正在大踏步地推进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的建设,以清华杨锐教授的论文《论“境”与“境其地”》为代表,一个有别于西方传统的画面观、刺激观、机械观、孤立观、极端观、唯利观的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正在成长壮大[1].在此基础上,王绍增先生提出“营境学”理论框架,所谓营境学是通过人与天调的过程使地球表面成为善境的学科,以处理人类生产生活环境中的人天关系为己任,是现有风景园林学的扩展.在这个定义中,内涵是境,外延限定在地球表面.善境,是学科的价值取向和目的.人与天调的含义是通过人类善待自然达到自然善待人类,是学科的手段.处理生产生活环境中的人天关系,是学科的特质[2].王绍增先生毕生致力于建构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可惜壮志未酬,痛惜!

2 营境理论及其创作路线和方法

2.1 营境理论

“营境学”框架下的营境理论,它所探讨的是广泛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风景园林实践经验,并结合当下中国风景园林所面临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开辟一条不同西方、不同于传统的新路.营境理论反思当下风景园林设计中出现设计思维、设计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来风景园林界在理念、生态、水文、湿地、设计、思想、教育等方面出现的怪象[3],追根溯源辨识东西方造园的差异,回到东方文化源头探寻风景园林发展的驱动力,要我们公平对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坚信中国风景园林有着自己以辩证的综合性思维和实事求是方法为传统的特长,在摆脱封闭守旧文化环境的羁绊和掌握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后,中国风景园林必将超越以个人表现和分裂式思维为特征的所谓西方工业时代景观设计“再创辉煌”[4].王绍增先生指出:Landscape Architecture 的原初目标是造景(a picture of perspective,一幅有前后距离深度感的画面),而中国园林的目的是造境(a space offeelings,一个提供综合感觉的空间),故而导致了设计方法分别走上以图纸为基础的图层法和以空间为基础的入境法的差异[5].境与景,是风景园林学科中外之间的本质差别[6].景,从一组客体的外部对其审视的画面,以视觉为主,人在景外;境,是在一个空间的内部对其的感受,是各种感觉和知觉的综合,人在境中.景外与境中,景境相生相成,景与境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从外面看去是景,进去感受是境[2].

所谓造境,也就是营境.“营”,包含着经营、策划、测量、设计、建设、管理等含义[2],涵盖了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建设与管理.杨锐教授认为可以以“境”为元概念形成中国风景园林学的“硬核”,“境”是一个广泛存在于生存、生产、生活、生态和人类精神世界的现象[7].在中国文化语境之中,“境”与景、物等客体范畴相比,“境”的主体化、心灵化特征更加明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境具有主客合一的特点.王绍增先生认为,境,是围绕主体并与主体互动的有明显特性的多维空间.所谓多维空间,是指除了几何维度,还有时间维度、理化维度、生态维度、感觉维度、感情维度、思想维度、民族文化维度等8 个维度.地球表面的境,有多重内容,除了景境,还有声境、嗅境、触境(依靠皮肤的触觉感受的境)等,此外还可以有质境(用理化性质指标描述的环境)、生境(能够满足生物纯粹生理需求的环境)、社境(满足同种生物相互关系需要的环境)、文境(文化环境)等类型.其中景境是营境学范畴内的重点,这是由于人性与学科历史的原因造成的[2].

王绍增先生提出的营境理论,换言之就是关于景境的营造理论,是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的领域之一,它是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国传统造园物我合一的“入境式”设计方法,王先生认为中国传统园林的本质,不管是大气的还是精致的,儒派的还是道派的,总是设法创造出一种贴熨人心的“境”,通过一种温情脉脉来潜移默化,寓教于情,让人理解人生与天地之间,是天地创造了人,并给予人类寻求各种舒适条件和悦目景色的可能性,同时又告诫人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不要太猖狂,否则上天会冷酷地报复人类.如果能够让人在园林中懂得天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我们提倡中国园林就达到了自己最主要的目的[5].

景境,由诸多景组成的周围环境[2].营境,就是营造由诸多景组成的室外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境域,从外面看是景观,而进去看是境界[2].王绍增先生的营境理论,是关于设计路径与方法的,要求设计者在现实或虚拟的空间中走来走去的设计方法, 它是从空间出发, 途经游线的时间, 最后又落实到空间.依从时空设计法的设计路线, 设计者自己和环境在心灵上始终是沟通的, 它的许多决策是在真实空间中悟出来的, 而不是对着一张纸构思出来的.这种设计除了在设计者头脑中形成意象外, 当然也需要画出图形, 以商榷主人, 指导匠人.但是这种设计图, 不是单点或两点*的效果图, 而是表现了人们行走过程中得到的综合印象的多点*的国画[8].

2.2“景从境出”的创作路线和方法

风景园林项目的类型有公园绿地、公共空间、居住区景观、风景游赏、旅游度假、生态修复等,其创作路线和方法不外乎社会的、经济的、科学的.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采用科学方法和借用艺术流派概念在过去二十年,以“科学”“创新”等理念对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理论带来冲击,从追求速度与效应下的市场需求和生产模式看,中国传统园林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难以量化、设计效率低下、成才困难等[9].志在建构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必定要回到中国传统造园和传统文化中寻找,思考中国传统园林的当代转向,王绍增先生认为中国传统园林的创作路线和方法是综合性和实事求是的,表现之一是总在处理着一个个的具体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图纸;表现之二是在做出任何一个判断和决策时,已经照顾到方方面面了;表现之三是时时刻刻离不开对现场的调查、理解和分析[4].

从风景园林的创作而言,营境理论的创作路线和方法是“景从境出”,即风景园林的创作对象(景)必须符合使用者(人)的需求,也必须适应基地现状(境,含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空间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条件,人、景、境这三者是互相缠绕与互动的关系,核心是人的需求.作为创作对象的景,不可脱离人和境的设计条件,而人和境又是不可简单划分为主体和客体,人与境的联系除了视觉,还有很多渠道,包括:温度、湿度、微风、声音、时间、气味、负氧离子、蚊虫叮咬、疼痛麻木、触摸拥抱、精神的压力、语言的环境等可直接感知的东西;还包括很多不可立即感知及所谓第六感觉的东西:细菌、病毒、毒素、微波、射线、微尘、超声,以及宇宙的律动、中国的气场、个人的运命等等[10].通过“景从境出”创作路线生成的一个个独立的景,这些景组成了景境,人在景境中,人与景境交融最终实现以境启心[11].

2.2.1 定量与定性综合的思维方法

风景园林是个涉及面极广但每个学科都不需要很深知识的行业,它更需要广阔的视野、综合的平衡、相互的照顾、互动的观察、长远的考虑,是综合性极强的行业[12].

对基地现状的自然规律研究、物质空间的社会调查、使用人群的社会和心理研究、材料特性、植物特性、微气候变化、局域生态规律等要遵循科研的基本规律,目前中国风景园林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需要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大力发展如千层饼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评定量表、模糊数学、层次分析(AHP)、美景度评价(SBE)、数学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与风景园林学科的关系[1].

克服西方景观设计理论人境分离的思维模式,将综合、变易、原真、诗意地观察事物的中国传统思维方法[12] 广泛应用于风景园林.从长远看,风景园林的前景属于中国,这不只是由于我们拥有风景名胜和古典园林的世界遗产,还在于我们有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中国优秀文化的核心思想有两点:其一,从变化的角度观察世界的“易变”思想,即以“多元互缠”的《易经》思维(或曰高阶变量)方式观察变化的宇宙;其二,尊重头脑(心)以外世界,尊重规律,尊重对方的“实事求是”思想[6].

2.2.2 物我合一的设计构思方法

发扬景境相融[11] 设计思维,采用物我合一的“入境式”设计方法[13],设计师把自己的生活深深扎根于某一个具体环境中,让自己时刻感觉着上天的脉搏,自然的律动.实际上,只有“土著”才能做到这点.从这种视角观察,风景园林师不应该再自作主张,而应考虑让当地人自主地进行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师可以在规划之初和他们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并在规划过程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协助当地人作好他们土地的规划、设计和护理.也就是说,大部分风景园林师的工作,最终应该向“学生、教师和设计服务员的综合体”转移[3].

“入境式”设计方法的起点是追根溯源,采用定量与定性并行的技术手段对项目的基地现状条件(境)和使用者(人)进行综合、辩证地分析,遵循因地制宜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找到项目原点,紧扣核心问题展开设计,比如生态修复的核心是科学问题、公园绿地的核心是经济和社会问题、旅游度假的核心问题是产品设计和体验等运营问题.

王绍增先生提出:继续扩展中国对传统园林在空间、地形、建筑、植物、意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生态学、心理学、形态学、色彩学、声学、生理学、养生学、医疗学、体育学、游憩学、经济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以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出新的开拓;在理性主义审美之外,发掘、构建和推展中国式心智合一的流动的诗意的空间艺术理论以及与之相应的新设计路线和设计方法[14].

2.2.3 如画与入画并行的操作方法

风景园林的平面布局融中国园林的物我合一的“入境式”与现代景观的主客分离的“图面式”的方法[13]为一体,既发挥图面式设计在形态逻辑、空间结构、几何构成、比例尺度等造型优势,又要融入入境式设计对时空组织、人境合一、景物编排、位置经营、关系照应等营境手段的合理运用.

道路结构、广场形态、园林建筑等硬质景观要素适合采用图面式设计布局方法,通过平面构成的手段形成结构性、逻辑性比较清晰的平面图,在此基础上按照动态的时空序列合理地组织地形、植物、水体等软质景观要素,基于人对景境的体验、感受进行塑造适合人活动的境域.

掌握从如画到入画的平面布局操作路径,一方面可以提高设计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提高设计效果,实现效率与效果的平衡.

3 小结

王绍增先生“营境学”框架下的营境理论旨在立足当下风景园林行业发展需求建构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采取“景从境出”的创作路线和方法,营造人境合一的空间环境.当下风景园林教育大多采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而普遍存在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的当代转化困境,营境理希望打通古今中外、东方西方园林之间的壁垒,建构新的设计路线和方法.

随着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发展及它们与风景园林不断融合,营境理论的设计路线和方法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此时,设计师成长的关键门槛已不是熟练掌握设计媒介的操作技能,而是人对境的体验、认知和感悟能力.这时候,中国园林将有可能引领世界风景园林的潮流.

目前,营境理论的建构和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绍增. 30 年来中国风景园林理论的发展脉络[J]. 中国园林,2015,31(10):14-16.

[2] 王绍增. 论“境学”与“营境学”[J].中国园林,2015,31(3):42-45.

[3] 王绍增. 论不过分张扬的风景园林师——尊重科学,理解人性[J]. 中国园林,2016,32(4):5-9.

[4] 王绍增. 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的未来[J]. 中国园林,2005,21(3):28-31.

[5] 王绍增. 关于中国风景园林的地位、属性与理论研究[J]. 中国园林,2014,30(5):15-22.

[6] 王绍增. 以中为体 以西为用[J]. 风景园林,2015(4):36-39.

[7] 杨锐. 论“境”与“境其地”[J]. 中国园林,2014,30(6):5-11.

[8] 王绍增. 从画框谈起 [J]. 中国园林,2006,22(1):16-18.

[9] 王绍增. 论中西传统园林的不同设计方法:图面设计与时空设计[J]. 风景园林,2006(6):18-21.

[10] 王绍增. 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动向:景观或是环境?改造或是看护? [J]. 广东园林,2009,31(S1):13-14.

[11] 阴帅可,杜雁. 以境启心 因境成景——《园冶》的基础设计思维[J]. 中国园林,2012,28(1):85-87.

[12] 王绍增. 叠图法和简易科研法[J]. 中国园林,2010,26(9):36-37.

[13] 王绍增. 论《园冶》的“入境式”设计、写作与解读方法[J]. 中国园林,2012,28(12):48-50.

[14] 王绍增. 建立完整的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J]. 中国园林,2009,25(9):73-77.

作者简介:

古德泉/1973 年生/ 男/ 广东梅州人/ 讲师/ 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新岭南园林理论研究与实践

本文总结,这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营境理论和创作路线和方法方面的创作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创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基于设计事理学理论下的产品设计方法行为过程设计方法
摘要本文针对新时代下创新产品设计过于功利化问题,依据“设计事理学”理论,从“行为”角度出发,探讨引发行为过程中以及行为过程结果导向的可行性设计方法,从设.

中国艺术史学理论和方法
该书分为十三个部分,分别探讨与分析了“中国艺术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艺术史学与艺术学理论的学理关系”“回到艺术本质的中国艺术史学&rdquo.

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例,谈诗意画创作的方法
摘 要齐白石创作的诗意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让人无不拍案叫好 赏析画面内容和手法,透析白石老人的创作历程、质朴的性情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追求 关 键 词兴趣;质朴.

企业电视专题片创作方法
【摘 要】电视专题是与综合节目相对应的一种电视节目,编辑过程涉及策划、构思、前期拍摄、撰稿、后期编辑……方方面面,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就电视专题节目的选题、解说词写作、结构布局……三个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