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一带一路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与一带一路背景下,突然类副词的差异性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主题:一带一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6

一带一路背景下,突然类副词的差异性,本文是关于一带一路论文写作技巧范文和副词和类副词和差异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一带一路论文参考文献:

一带一路论文参考文献 交通类期刊医药类期刊国家级教育类期刊机械类杂志

摘 要:“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带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经贸畅通、资金融通,而且加速了人员流通、文化互通.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呈现自费化、国籍多样化、难点分散化的特点.根据“一带一路”进程中汉语学习者出现的新难点,本文把“突然”类副词放置于本族语语料库和*语语料库中,采用大数据分析法、*语对比法、显性搭配统计测量法,从出现频率、显著搭配、语义韵三个侧面,揭示差异性特征.以期为汉语学习者提供经济有效的“解惑”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 “突然”类副词 语料库 差异性

一、“一带一路”给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带来的新变化

2013年9月,主席出访中亚,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访问东盟成员国,发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理念初现端倪.2014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中国全面阐述了亚洲合作政策,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一带一路”规划日渐充盈丰满.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一带一路”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带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经贸畅通、资金融通,而且加速了人员流通、文化互通.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呈现自费化、国籍多样化、难点分散化的特点.以笔者任教的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为例,2013届60名本硕博毕业生中,自费生20名,占33%;2014届57名毕业生中,自费生37名,占65%.2015~2017届毕业生中,自费生分别为63%、82%、100%.自费生比例节节攀升,说明对海外汉语学习者而言,奖学金不再是他们不远万里来华学习的根本动力,中国的国际地位、发展前景以及文化魅力才是最大的吸引力.2015年之前主要接收日韩以及以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为主的东南亚国家留学生,2015年之后留学生来源国大大丰富,增加了土耳其、叙利亚、埃及、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等涉及“一带一路”6条支线的国家.留学生国籍的多样化反映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个人对多语人才或双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系众多,与汉藏语系千差万别,因此学习难点呈散射状分布.

2013年至今,在担任中高级汉语精读课教师的4年里,笔者亲历了“一带一路”给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带来的新变化.发现“突然”类副词,诸如“突然”“忽然”“猛然”“猝然”成为留学生极易混淆的词语.“任何政策都建立在对事物差异性的分析和把握之上,没有差异性就没有政策.”国家政策如此,教学对策也是如此.因而,对“突然”类副词的差异性特征进行多层面分析,把握其出现频率、常用搭配、使用语境就显得十分必要.以语料库为基础的大数据,为客观准确的研究结果提供保障;本族语和*语的不平衡语料库对比,为准确定位差异性特征提供支持.

二、“突然”类副词研究现状

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为《等级大纲》)中,“突然”和“忽然”是最常见的甲级词,“猛然”是次常见的丙级词,“猝然”虽不在《等级大纲》之列,但它是“突然”的书面表达形式.

表1中的4个“突然”类副词在本院汉语言三年级的精读课本中同时出现,由于汉语词典与教材中的注解互文互释,语义交叉相混,造成留学生认知上的混淆.

在《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虚词词典》《汉语虚词词典》《现代汉语形容词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这五种辞书中,“突然”作副词时和“忽然”表达的意思几乎一致.概括如下:

“突然”:情况发生得急促而又出人意外.

“忽然”:事情发生得迅速,出乎意料.

《现代汉语八百词》对“突然”和“忽然”在词义上有个简单的比较,也说明了上述观点.

“忽然”同副词“突然”,一般可以换用,但是“突然”比“忽然”更强调情况发生的迅速而出人意料.

“猛然”和“猝然”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教材《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Ⅱ》(第2课)中的注释令人困惑:

猛然:忽然.

猝然:(书面语)突然,出乎意料.

纵观过往研究,大多是从本体角度进行探讨,少有本族语者和学习者的对比.其成果可以为本族语者参考学习,却无法解留学生之惑.

黎明(1985)讨论“突然”和“忽然”的词性差异.陆丙甫(1992)分析“突然”和“忽然”的语义差别,提出二者的语义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经常性”“可控性”.胡脩实(2012)从词类系统、词义特征、分布特征三个方面对“突然”与“忽然”的状语功能进行对比,认为它们在词义上的差别表现在:前者可以出现在表示“经常性”“预见性”的语境中,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目的性”;后者则具有“偶然性”“暂时性”“不可重复性”.当“突然”也表达“忽然”的语义特征时,两者可以互换.姜丽(2013)从句法结构、句类选择、语义特征出发,得出“‘突然’更具主观性,更倾向于表达人们主观感受,表示主观不如意,常用于被动句中,与情态副词的共现能力很强”的结论.

至于“猛然”,苏诤(1986)在简单比较了语义和用法后,提出“猛然”除表示“动作快,出乎意料”外,还有“来势猛”的意思,语意更重.杨慧敏(2014)从词义演变、语能的角度考察了“猛”类副词性词语,认为“猛然”的义项为[+来势猛、速度快],[+突然、忽然].

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文把“突然”类副词放置于本族语语料库(北京大学语料库,下文简称CCL)和*语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下文简称HSK),采用大数据分析法、*语对比法(CIA)、显性搭配统计测量法(MI值测量法),统计其在两库中的出现频率,调查呈现显著搭配的词/词组,分析语义韵的差异,揭示差异性特征,以探寻最经济有效的“解惑”对策.

三、研究分析

(一)词频分析

词频分析(Word Frequency Analysis)是对文本中重要词汇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分析.数值越高就说明该词在文本中运用得越普遍.

本文选取《现代汉语常用词词频词典》中的频度值为标准参照值.因为该书收录了1919~1982年间报纸期刊、教材、通俗读物等语料.选材不是翻译作品,而是寻找有代表性的名作家的作品或语言规范的作品.选材及抽样方案经过以钱伟长、王力为首的16位项目顾问委员的审定,具有选材抽样分布合理、背景干扰小、分词标准一致、统计精度较高的特点,能充分反映我国使用汉语词条的基本情况.

在CCL和HSK中检索目标词,提取它们作状语时的各自词条数,剔除非状语的无效语料和重复语料,得出表2数据.因为无法获取CCL和HSK全库语料,所以不能统计出4个词在两库中的词频,但这并不妨碍参照库和对比库词条使用频率的对比.

表2显示,在本族语语料库中,无论是参照库还是对比库,“突然”“忽然”“猛然”“猝然”均呈现明显的使用频率梯度,即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而*语语料库中则出现明显断层,“突然”“忽然”的使用频率高低次序与本族语语料库相同,“猛然”“猝然”几乎为零,属于留学生基本不使用的词条.

将表2中的数据按照前后两词数值相除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出“突然”“忽然”“猛然”“猝然”的使用频率差.从而获知参照库和对比库、本族语语料库和*语语料库的使用频率差距.

注:表中数值均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3位.下表同此.

表3显示,对比库中本族语语料库CCL里的“突然/忽然”的使用频率差为2.225,略大于参照库的1.439.这说明1919~1982年间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突然”的使用频率大约是“忽然”的1.439倍.之后的书面语有扩大使用“突然”、减少使用“忽然”的倾向.不过这两个词在本族语中的使用是有分工的,否则不会只有略微差距.然而,*语语料库中“突然/忽然”的使用频率差为5.977,大大超过参照库的1.439,也超过CCL的2.225.说明留学生在书写时倾向于使用高频词“突然”,少用频率略低的“忽然”.

“忽然/猛然”的使用频率差在本族语语料库中十分接近,对比库和参照库的数值分别为8.726和8.659.意味着1919年以来,本族语者使用“忽然”“猛然”的频率差距相当.说明它们有各自的使用范围,本族语者不容易混淆.而*语语料库因为“猛然”的使用值为0,所以无法测算“忽然/猛然”的使用频率差.也就是说,留学生写作时完全回避使用与“忽然”语义相近的“猛然”.

“猛然/猝然”的使用频率差在本族语料库中的差距很大,对比库是5.617,远低于参照库的13.结合表2,我们可以发现1982年后,“猝然”的使用量大大增加.反观*语语料库“猝然”的使用值为1,说明在该词的使用上“回避策略”依然发挥巨大作用.

结合日常教学和实践,探究留学在习得时存在的超用“突然”,回避使用“猛然”“猝然”的情况,我们认为这与教材和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教材将“突然”“忽然”语义混同,缺少语用标注;另一方面,教师只做语法上的区分,即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分,而缺少语义和语用讲解.这导致留学生将“突然”“忽然”混淆,不确定时就选用前者,回避“忽然”的使用.因为能用“忽然”的地方大部分也可用“突然”,而用“突然”的地方却未必能换成“忽然”.在教材注释中,“猛然”即为“忽然”,“猝然”就是“突然”的书面语.教师也常将“猛然”简单解释为“忽然”的书面形式.因此留学生在选词作文时,采用“回避策略”,使用常见的“忽然”“突然”,回避不熟的“猛然”“猝然”.

(二)显著搭配词调查

本文将检验搭配词的跨距限定为节点词左右各两个词,使用的统计手段是MI值,以检验搭配词和节点词共现的搭配强度.根据Church和Hanks(1990)的研究,MI值≥3说明搭配词与节点词之间有很强的搭配强度.因此表4、表5列举了本族语语料库中“突然”“忽然”“猛然”“猝然”左右二词范围内,共现频数≥5、MI值≥3的搭配动词/词组,以观测这四词作状语时的语义特征.

“突然”与“忽然”在CCL中,常见搭配的动词/词组共9个,它们是:说、想、问、到、发现、出现、停、意识到、明白.前6位动词中有5个相同.比较两组词搭配的动词/词组的次序,有三个词(想、问、发现)的排序完全一样,一个词(说)的位差为1个单位,两个词(停、意识到)的位差为3个单位,一个词(道)的位差为4个单位,两个词(出现、明白)的位差为10个单位.说明:“突然”“忽然”作状语时,动词/词组搭配有较高的相似性,前20位中有45%搭配词相同,前6位高达83%.

不过在语义的选择上,“突然”倾向于灾难类.表4中灾难类动词与“突然”搭配的有9个(袭击、死亡、爆炸、起火、失踪、造成、消失、坍塌、倒塌),与“忽然”搭配的为0.此外,“突然”还倾向于客观陈述.在“突然”前20位中常见搭配词/词组中有12个(袭击、死亡、爆炸、起火、失踪、造成、消失、坍塌、倒塌、发生、出现、停)属于客观陈述类,占60%;“忽然”搭配的客观陈述动词只有5个(停、变、不见了、出现、来),占25%.相对的,在表示感官认知时,“忽然”的优选性十分明显.与“忽然”搭配的显著性动词/词组中有15个属于感官认知类,“突然”只有8个.其有词语“意识到”跟“突然”“忽然”的搭配次序分别是第19与16位,“明白”的搭配次序是第20与10位.

注:标有“——”的词/词组属于和“突然”两组词共有,标为斜体的词/词组属于和“忽然”两组词共有.

表5显示,在CCL中“猛然”和“突然”共有的搭配动词/词组有4个(想、发现、说、意识到),和“忽然”共有的搭配动词/词组有6个(想、站起、发现、抬头、说、意识到).这说明在语义搭配上“猛然”与“忽然”更接近,这也能解释为何教科书标注“猛然:忽然”.然而只要比较“猛然”和“忽然”的其余14个搭配词,就会发现这个注释并不准确.“猛然”的前20个搭配词中属于客观陈述类的只有两个(提高、一击);感官认知类的有18个(含与“忽然”共有的6个),其中表示肢体动作的有6个(站起、转身、抬头、回头、坐起、立起来),表示醒悟惊吓的有7个(醒悟、一惊、惊醒、警醒、觉醒、醒悟、一愣).结合“猛”的义项,我们可以将“猛然”标注为:速度快,常与身体动作、醒悟惊吓类动词/词组搭配使用.

“猝然”的显著搭配动词/词组因不达标(共现频数未≥5),故只保留了8个.与“突然”共有搭配词1个(去世),固定语1个(临之而不惊),死亡类动词6个(去世、死去、死亡、离世、病逝、辞世).因此在汉语作为二语教科书中应该注明:“猝然”除了是“突然”的书面语外,还往往与表示死亡的动词搭配.

(三)语义韵分析

语义韵是词由其搭配词激发出的相一致的意义氛围(Louw 1993:157).因此,词与其搭配词共现的语言单位及共同营造的语境能反映出该词的语义韵是积极、消极还是中性.

分析表4、表5数据,我们把“突然”“忽然”“猛然”“猝然”显著搭配词/词组根据“积极、中性、消极”重新排列组合,得到“突然”中性搭配词11个(说、想、问、道、发现、宣布、意识到、明白、发生、出现、停),消极搭配词9(袭击、死亡、爆炸、起火、失踪、造成、消失、坍塌、倒塌);“忽然”积极搭配词1个(笑),中性搭配词18(道、说、想、问、发现、站起来、停、叹了口气、明白、觉得、灵机一动、跳起来、变、意识到、抬头、出现、来、露出),消极搭配词两个(叹了口气、不见了);“猛然”中性搭配词20个;“猝然”中性搭配词1个(临之而不惊),消极搭配词7个.

“突然”“忽然”“猛然”“猝然”的语义韵在总体上偏向于中性和消极.“突然”的中性和消极语义韵几乎相当;“忽然”以中性色彩为主,积极和消极色彩都不明显;“猛然”中性语义韵特征纯粹;“猝然”消极气息十分强烈.

四、结语

从使用频率来看,在本族语者中,突然>忽然>猛然>猝然,“突然”和“猝然”在现代都有增量的趋势.在学习者中,多用“突然”,少用“忽然”,回避“猛然”“猝然”.“突然”类副词最大的差异体现在搭配上:“突然”倾向于与客观陈述类动词搭配,尤其是灾难类动词;“忽然”则更易于与感官认知类动词搭配;“猛然”与“忽然”语义相近,但其与醒悟惊吓类动词的搭配显著性明显高于“忽然”;“猝然”与“突然”语义接近,同为与灾难类动词搭配显著.“猝然”的消极语义韵最为强烈,其次是“突然”,“忽然”和“猛然”呈现中性语义韵.也就是说,出现“猝然”的地方肯定没好事,使用“突然”时,坏事的成分比较大,用“忽然”“猛然”则一般意味着事情不好不坏.由此在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中,可以在传统语能、语义解释上,把最重要的“差异性特征”告知学生,强调搭配和适用语境,方便学习者提取、使用.

面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学习者的新困惑、新问题,基于大数据对比分析得出的“差异性”结论,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摆脱艰深晦涩的“本体解释”和语焉不详的“汉语习惯”,更好地为汉语学习者“传道、授业、解惑”.

参考文献:

[1]刘源等编.现代汉语常用词词频词典(音序部分分册)[Z].

北京:宇航出版社,1990.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3]李晓琪主编.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Ⅱ[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6.

[4]陶然.张志东.萧良.岳中.现代汉语形容词词典[Z].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

[5]王自强.汉语虚词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6]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7]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

等级大纲[Z].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辞典(第6

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9]黎明.关于形容词和副词的划界问题——从“突然”和“忽然”

谈起[J].逻辑与语言学习,1985,(1).

[10]陆丙甫.从“跳舞”“必然”的词性到“忽然”“突然”的区

别[J].语言研究,1992,(1).

[11]苏诤.忽然、突然、猛然、骤然[J].新闻通讯,1986,(12).

[12]熊礼淼.“突然”“忽然”辨[J].语文知识,2004,(8).

[13]胡脩实.“突然”与“忽然”状语功能的比较研究[D].长春: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4]姜丽.“突然”“忽然”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5]杨慧敏.“猛”类副词性词语及其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外

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6]Church,K.W.&Hank,P.Word association norms,mutual

information,and lexicography[J].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1990,(1).

[17]Louw,B.Irony in the Text or Insincerity in the

Writers?The Diagnostic Potential of Semantic Prosodies[A].M.Baker et al.(eds.).Text and Technology:in Honour of John Sinclair[C].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3.

上文总结:上文是大学硕士与一带一路本科一带一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副词和类副词和差异方面论文范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普通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和人才培养以百色学院为例
甘林全(百色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摘 要】随着各国间的交往联系增多,世界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对于民族地区普通高校.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非通用语素质选修课教学优化以德语教学为例
摘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推行,中国和德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增多,高校的德语素质选修课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与改进,从而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目前学校、教师、学生.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和文化自信的培养途径以英语和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跨文化交流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英语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就更加重要 本文对英语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

一带一路背景下服务地方的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以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
【摘要】“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使地方高校外语专业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外语专业要紧跟时展步伐,不断调整改革,开展多元化教学 本文以三峡大学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