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社会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提升《品德和社会》教学实效性策略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社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2

提升《品德和社会》教学实效性策略,本文是关于社会自考开题报告范文跟《品德与社会》和实效和策略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品德和社会论文和谐社会论文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环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卓越课堂”建设提出,坚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的改革方向.这就由过去的重“教”变为重“学”.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l “演”中明理

有些故事性很强或具有较强动作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表演、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进入角色体验,明白其中的道理,尤其是组织学生自由分组,或者采取一定的形式分组,把相关内容排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其中的内容,让学生在表演中结合自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内化其中的道理,让无声的语言文字所塑造的人和物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眼前,既增强了感染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深刻地领悟了其中的道理,从而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动.在教学《把温暖送给残疾人》一课时,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明白残疾人由于生理有缺陷,生活上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同情和帮助的道理,我设计了一个模拟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体验残疾人渴望得到帮助的心理需求.事先让几名学生排练一个短剧,课堂上进行表演:一位盲人在大街上慢慢的走着,手里拿着一根竹竿不停的探着路,忽然被大街上的一块石头绊了一跤,探路的竹竿喀嚓一声断了,盲人重重的摔在地上,满身是灰尘不知所措,“哈哈……”旁边传来了一些人的取笑声,这时一位小姑娘却走过去,递上手帕,用力地把盲人扶起来,并帮他搽去身上的灰尘,还护送他回家,盲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并不停的说“谢谢!谢谢!通过学生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的表演,给学生以很强的感染力.然后我分别让盲人、小姑娘、旁边取笑的人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当场流下了眼泪,有的学生立即站起来发表意见,给小姑娘的掌声不断.再让学生分组对他们的不同行为进行辨析,学生发言踊跃,对不尊敬、歧视残疾人的人是群情激愤,个个谴责.学生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观其形、动其情、悟其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强化教育.

2 “做”中导行

品德教育难点是明理,最终目的是导行.然而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往往出现老师讲了许多道理,学生们听不进去,落实不到行动上,知识还是知识,品质是品质,行动是行动,无法从知识上转化为品质,再转变为行动.为了使学生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达到思品与社会课应有的教学效果,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课堂教学中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我在实际教学中,采取让学生做一做,写一写,说一说,身临其境,感悟体验.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为了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我特意组织学生深入实际考察,带领他们到家乡所在的街道、工厂、农贸市场、养殖场、垃圾堆放点、河边等地调查采访,走访当地居民,过往行人等,然后布置学生写调查报告、建议书、建言信、倡议书.结果一个个学生通过亲眼目睹了垃圾遍地,河流污染,环境恶化,农民的哭诉……,大家心情沉重,情绪激动,写出的调查报告不仅言之有理,而且情文并茂,纷纷表示要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结果,平时不讲究卫生,乱扔果皮纸屑等恶习逐渐消除了.3 “评”中

“情不通,则理不达”.这话并非指人的情感决定人的认识.而是说教育要寓理于情,才会被学生接受.这情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手段,是为明理服务的.教学中有些事例不妨让学生来评一评,辩一辩,通过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分析事理,明辨是非,教师再从中点拨、引导,达到学生学习用道德准则来评析、调节自己和他人的言行,进而更深刻地认识、理解规则,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在《学会和谐相处》一课中,有一个事例:小光因为看电视和爸爸发生了矛盾,小光对爸爸大喊大叫,结果被爸爸扇了一耳光,还被狠狠训斥了一顿,小光觉得非常委屈.在这场风波中,谁对?谁错?小光该怎么办?我让学生自由分组,凡是认为小光对的学生编为一组,认为爸爸对的学生编为一组,认为他们都不对的学生编成一组,先进行讨论,再进行辩论、争论,教师在适时进行引导、点拨,让他们在争论中逐步明白:“当与父母、长辈意见不一致或者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用平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努力进行沟通,以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这个道理.在教育学生如何尊敬老师时,学生对如何尊敬老师理解片面,普遍认为尊敬老师就是遇到老师要主动问好,打招呼,听老师的话,努力学习,认真完成作业,不要惹老师生气等等表面上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如何尊敬老师,教学中我设计了两道讨论题:①在一些问题上,如果你与老师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该怎么做?②小华被老师错怪了,她心理很委屈,她该怎么做?讨论时把相同意见的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通过充分的讨论、争论,然后分别选代表进行辩论,最后教师再相机点拨引导,使学生明白“尊敬老师并不是崇拜老师,主动与老师交换意见也是尊敬老师的一种具体体现.”从而达到教育学生应该如何尊敬老师的目的.

4 “集”中内化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不少的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等,它们饱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人有一定的启迪、警省和教育作用,如果使用巧妙、科学,将会产生巨大的正效应,对学生品德的熏陶能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教学中,利用好这些名言、警句,不仅能起到教育作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它们的知识面,培养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中,我让学生把教材中的名言、警句、格言等分门别类地加以收集、整理归类,还广泛地收集课外的、生活中的名言、格言、警句,并让他们能做到熟读成诵,耳熟能详.在学到相关内容的时候,把前后的知识进行衔接,巩固消化.比如把“尊敬长辈、友爱同学、文明言行”等这些做人的起码行为规范的“珠子”串联起来,做到扣线串珠,达到内化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目的.

此文汇总,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对写作《品德与社会》和实效和策略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社会本科毕业论文社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程中的运用
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项主要科目,对孩子道德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任课教师必须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优化课堂,通过有效手段不断提搞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社会价值观,为学生们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基于课前导入
马志芹(喀什大学 思政部,新疆 喀什 844008)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是“熟悉的陌生课”,新鲜度极低 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论如何在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需求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入手,保证探究教学的质量 基于此本文针对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对.

大教无痕对《品德和社会》课程教学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教学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对话,意味着合作探究,建构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追求&ldq.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