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复兴之路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与海城喇叭戏的复兴之路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主题:复兴之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9

海城喇叭戏的复兴之路,本文是有关复兴之路论文范文例文和复兴之路和海城喇叭戏和海城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复兴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复兴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健康之路杂志健康之路期刊成才之路期刊健康之路杂志社

海城喇叭戏是一种民间小戏,源于海城地秧歌.清康熙年间,海城牛庄一带水陆交通便利,外地剧种的艺人频繁来此演出,当地的秧歌艺人汲取外来剧种精华,结合海城方言表演, 因其主奏乐器为唢呐( 俗称“ 喇叭”),所以被称为“喇叭戏”,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清初至民国,海城喇叭戏在各大庙会中红极一时,1945年后,海城牛庄的港口地位日渐衰落,海城喇叭戏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但这种民间小戏依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间流传至今.

2004年,鞍山市艺术研究所新创编大型海城喇叭戏《跷中情》,改变了海城喇叭戏原有不超过三人的小段表演,并使用了《骂鸡》《大佛调》《深情水》等十几个曲牌,新颖的演出形式和独特的音乐唱腔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获得辽宁省第六届艺术节金奖.2005年,海城喇叭戏入选辽宁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海城喇叭戏, 鞍山市艺术研究所苦练“内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使这一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剧种重现了往日的风采和魅力.

在继承中创新,打造精品剧目

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之下,海城喇叭戏与其他地方戏曲一样,遭受着多方面的冲击与挑战,活动区域萎缩、演出场次减少、观看人数不多,生存艰难,发展滞后.入选省级、国家级非遗名录,既是对海城喇叭戏的充分认可,也为海城喇叭戏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按照非遗保护工作相关计划,项目保护单位鞍山市艺术研究所陆续抢救、挖掘、搜集、整理了数十部传统剧目剧本,并组织人员复排了《王婆骂鸡》《梁塞金擀面》《墙头记》等多部优秀传统剧目.同时,相关创作人员长期深入基层百姓,了解他们关心的热点,广泛挖掘创作素材,取材于民,回馈于民,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更“ 接地气” , 创作形成良性循环.近年来,鞍山市演艺集团海城喇叭戏剧团先后创编了《学习风波》《人间真情》《好人好梦》《选女婿》等20余部新编剧目, 其中, 还创新性地排演了海城喇叭戏儿童剧《老虎学艺》, 无论是内容情节、音乐曲调, 还是服装道具、灯光舞美, 都精心策划、巧妙编排, 公演后备受好评.

“海城喇叭戏并非没有市场,而是缺少‘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住’的力作,我们一直在努力加强剧目生产创作,力争打造精品剧目,提升海城喇叭戏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鞍山市艺术研究所海城喇叭戏项目负责人萧忠伟说.作为项目保护单位, 鞍山市艺术研究所每年至少复排两部大型传统剧目,2017年复排的《小放牛》,内容清新质朴,唱词风趣幽默,表演妙趣横生,其中还加入了一些辽南有特色的地名, 听起来非常亲切.借助专家优势,结合大众欣赏倾向,鞍山市艺术研究所的编创团队还在情节和音乐上添加了更为丰富的段落,把一些不适合的“脏口”“粉词儿”改掉,使得唱腔和音乐更加经典优美.

积极开展传承,完善人才梯队

随着国家到地方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重视与投入,从到民间对非遗关注热情的高涨与持续,海城喇叭戏也在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借势发展、获得重生.但随着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传承人老龄化、后继人才匮乏等问题日益凸显,制约着海城喇叭戏的进一步发展.振兴戏曲,首重人才,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各方面倾尽心血,积极投入教与学.

据不完全统计,海城喇叭戏现有专演员100余人,其中技艺较为成熟者不到30人.2005年,鞍山市演艺集团海城喇叭戏剧团成立,这也是全国唯一一家专业海城喇叭戏剧团,拥有33名演职人员,其中高级演员4人,中级演员15人,能代表海城喇叭戏较高水准的演员并不多,大多是戏曲专业的年轻演员.为了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鞍山市艺术研究所联手鞍山市演艺集团海城喇叭戏剧团,积极发现和培养年轻一代传承人,不断充实传承队伍、优化传承梯队,同时,强化海城喇叭戏各级传承人在保护与传承中的关键作用,依托剧团的排练及演出活动,积极鼓励和扶持授徒传艺,培养海城喇叭戏后继人才.

肖杰是海城喇叭戏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师从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赵有年,是海城喇叭戏的代表人物.面对传承后继乏人的困境,肖杰说:“‘传承人’这三个字对我来说沉甸甸的,把师父教给我的技艺更好地传给年轻一代, 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要我还能唱得动,我就会一直教.”肖杰非常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她会针对学员的表演特点,让他们在剧目中挑大梁,丰富其演出经验,提高其表演技能,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让学员们掌握了这门传统艺术的精髓.还有很多像肖杰这样不遗余力地传承着海城喇叭戏的艺人,他们在反复的排演指导中,践行着传承人的责任,希望培养出更多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为海城喇叭戏的传承做好保障工作.

扎根乡间沃土,登上更大舞台

经过多年苦练“ 内功” , 海城喇叭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作为来自民间的地方戏曲,海城喇叭戏始终植根民间,汲取养分,开花结果.近年来, 鞍山市演艺集团海城喇叭戏剧团借助“ 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和各类非遗展示展演活动的契机,组织人员走进全省各地的大专院校、乡镇村屯、社区和厂矿,每年演出150余场.由于所演题材贴近生活,表演幽默诙谐,艺人技艺精湛,海城喇叭戏所到之处反响热烈,深受群众欢迎,不仅重塑了海城喇叭戏的影响力,还受到《辽宁日报》等各大媒体的关注,被邀请登上央视的《我爱满堂彩》节目.

2 0 1 7年,海城喇叭戏带着质朴的乡土气息重登大舞台.7月,海城喇叭戏全省巡演在辽宁大剧院拉开序幕.此次巡演依托省政府惠民实事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陆续在沈阳、大连、鞍山、抚顺、锦州、朝阳等地演出,演出剧目既有传统戏,也有新编戏,包括《四女拜寿》《刘云打母》《选举之前》《夕阳有爱》《知府私访记》《王婆骂鸡》《梁赛金擀面》《墙头记》等十余部优秀剧目,让百姓过足戏瘾的同时,将海城喇叭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充分展现给全省观众.2017年10月,大型新编海城喇叭戏《孝顺媳妇》参加全省第十届艺术节,荣获地方戏优秀剧目奖.

作为全省地方戏曲中唯一的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海城喇叭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似乎多了一份责任与使命.眼前的成绩已属于过去,如何制定有效而长远的保护规划并逐步推进,是摆在每一位海城喇叭戏保护者和传承者面前的待解之题.据鞍山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刘仁智介绍,明年会继续借助非遗保护工作的机遇,积极筹划“2018年海城喇叭戏全省巡演”活动,希望通过这样的公益性演出,继续锻炼海城喇叭戏传承队伍,使其更加成熟和专业,同时,进一步宣传推广海城喇叭戏,扩大其知名度和社会认知度,培养相对稳定的观众群体.“明年我们计划整理出六部传统剧目,并从中挑选出两部进行复排, 借助专家资源优势, 继续编创新剧目.我们还打算举办一次海城喇叭戏的传承与培训活动,真的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们去开展.” 刘仁智满怀信心地说.

总结:上述文章是关于经典复兴之路专业范文可作为复兴之路和海城喇叭戏和海城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复兴之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复兴之路漫漫竹编工艺的传承和
竹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手工艺 虽然曾经辉煌无限,但近些年竹编却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境地 本文将竹编没落的原因归结为新材料的出现,人们对竹编的固有观念,缺乏创新.

强国之路往外资和中国,续写光荣和梦想
1978年5月12日,从没出过国的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带团去法国、西德、瑞士、丹麦、比利时……西欧五国考察访问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个政府经济代表团 临行前,专门在北京饭店听取汇报,指示.

八千里路云和月冀鲁豫区干部南下西进贵州(上)
这是一个红色团队伟大奉献精神的一个缩影 69年前,1 5万名菏泽干部胸怀一腔热血,毅然放弃业已到来的和平生活,义无反顾地奔向百废待兴的异域他乡,完成挺进贵州、建设贵州的历史使命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菏泽.

告别泥泞路 温暖少年心
近日,播州区马蹄镇关工委主任袁佳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协调区烟办投资5 3万元,为马蹄镇洋河村修了一条“青少年读书上学路” 此路由洋河组通往民心组、院子组,长1530米、宽.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