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扶贫开发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和广西石漠化治理和扶贫开发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主题:扶贫开发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1

广西石漠化治理和扶贫开发,本文是关于扶贫开发方面论文范文跟石漠化和扶贫开发和对策研究类论文范文.

扶贫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扶贫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西部大开发杂志关于公司治理的论文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开发杂志社

[摘 要]石漠化严重阻碍了石山区发展生产和增收脱贫,文章以广西石漠化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梳理广西石漠化的现状、特点、危害及治理措施,结合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任务,提出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的基本思路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石漠化治理;扶贫开发;增绿减灾;转移就业;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周明钧,广西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广西 南宁 530022

[中图分类号] X171.4;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2728(2018)01- 0010-05

石漠化是岩溶地区土地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的极端形式,表现为山地土壤消失,基岩裸露或砂砾堆积,土地生产力衰退等现象,被称为“地球之癌”,严重阻滞了石山区发展生产和增收脱贫.广西是我国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区相当一部分的贫困人口生活在石漠化地区,是广西贫困人口较集中、贫困程度较深、脱贫攻坚难度较大的地区.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强广西石漠化地区治理必须与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一手抓综合治理,一手抓扶贫开发,实现生态治理和扶贫开发同步推进.

一、广西石漠化的现状及特点

我国岩溶地区分布广泛,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积1296方公顷,占岩溶土地面积的28.74%,主要集中在我国贵州、云南、广西等西南地区.广西是我国岩溶土地分布面积广、石漠化面积比重高且集中连片的主要区域,全区岩溶面积8.9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7.8%,严重石漠化土地面积达218.4万公顷,短期内有潜在石漠化趋势的土地面积11.6万公顷,广西石漠化涉及全区79个县(市、区)‘1].

广西石漠化的主要特点:一是范围广、程度深.据2011年监测,广西石漠化土地190多万公顷,占岩溶区土地面积的23.1%:潜在石漠化土地220多万公顷,占27.5%[2].广西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河池、百色、崇左、南宁、桂林、来宾和柳州等7个市的76个县(市、区),行政区域面积17.87万平方公里.在全区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面积2353.1平方公里,占总石漠化面积的10%:中度石漠化面积为6590.64平方公里,占总石漠化面积的27.2%:强度石漠化面积为13041.96平方公里,占总石漠化面积的55.2%:极强石漠化面积为1805.1平方公里,占总石漠化面积的7.6%[3].二是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广西石漠化主要集中分布在红水河和浔江流域、左右江流域和清江中下游一带.这些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经常发生山体滑坡,大量的泥沙直接冲刷下游河流,不仅对当地水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产生直接影响,还威胁到下游珠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4].三是扶贫开发难度大.广西石漠化以强度和极强类型为主,占石漠化总面积的62.8%,其主要分布在河池、百色和崇左等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石山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这些地区基础条件薄弱,生产发展滞后,群众生活贫困,石漠化治理投入有限,扶贫开发难度大,脱贫攻坚任务重.四是治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投入严重不足.根据《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广西“十一五”期间石漠化治理需要投入资金达175亿元,同期国家给予广西石漠化治理整合各项资金投入不足1/3:目前,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补助每平方公里仅20万元,标准严重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由于广西石山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扶贫脱贫任务艰巨,地方资金投入能力有限,主要依靠上级财政资金投入,还没有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五是生存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石山地区生活燃料短缺,群众对薪柴消耗依赖度高,而生活沼气池建设成本高、难度大,部分农户仍以砍伐薪柴以解决生活能耗,生存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

二、石漠化对广西的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一)石漠化对广西造成的危害

1.生态环境退化,生存环境恶化.广西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失衡,水土资源缺乏,人畜饮水困难,饮水问题成为当地群众生存的突出问题.由于石漠化地区缺水少土,耕地稀缺,可用资源匮乏,群众生活贫困,砍伐林木造成的生存环境恶化问题,成为非常紧迫又严峻的社会问题.

2.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威胁石山区群众安全.由于石漠化地区已经失去了调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能力,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严重,许多地方洪涝灾害和旱灾时常发生,给石山区群众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冲击和危害.

3.贫困现象加剧,脱贫致富难度加大.广西石漠化地区主要处于老、少、边、山地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可耕种土地稀少,只能依靠砍伐林木、上山开荒或在石头缝中播种一些玉米、黄豆等旱地作物,农作物广种薄收,不能自给自足,温饱问题难以解决,贫因程度愈发加深,脱贫致富难度加大.

(二)广西石漠化治理措施

1.加大治理资金投入.广泛筹集和整合各部门各领域的建设资金,集中引导新一轮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造林补贴、自然保护区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美丽广西生态乡村”等建设资金投向石漠化地区,重点加强森林植被恢复建设,加大植被恢复建设项目投资比重,夯实石漠化治理基础.将石漠化地区特色优势资源打包整合,通过市场运作对外融资,鼓励吸引社会各主体和各种资源参与投资石漠化综合治理.

2.加强植被恢复建设.近年来,广西将石漠化治理与恢复重建生态、改善民生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加强植被恢复建设,探索通过“封”(封山育林)、“造”(人工造林)、“退”(退耕还林)、“管”(加强林木管护)、“沼”(建设沼气池)、“补”(对石山灌木林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六条有效治理途径,引导种植任豆树、吊丝竹等10多种适应石山环境的树种,大力推广10多种行之有效的混合搭配造林模式问.同时引导在石山灌木林和疏林地中套种经济林和经济作物,增加石山植被密度和种植价值,提高石山植被恢复的整体质量.

3.大力发展石山经济.引导和扶持石山区群众开展种植林木与发展种养相结合,因地制宜友展林下禽畜、林下果菜、林下菌药等立体种养: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网络市场”的运作方式,重点扶持发展林下种桑养蚕、套种玉米、黄豆等农作物:发展石山区特色旅游业,如岩溶溶洞、天坑和石林等景区景点,发展溶洞探险、石山攀岩、天坑科考和风光风俗体验等,开发适合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石漠化开发综合效益.

4.强化森林资源保护.通过制定颁布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弘扬乡村传统文明风尚,广泛宣传动员,鼓励和惩罚并举,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乱采滥挖、毁林垦荒、非法盗采等破坏石山森林植被行为.对潜在的石漠化地块则采取封禁措施,保护石山植被从灌木型向乔木型生长,重点发展适应石山环境生长的森林植被品种.

5.发展农村生态能源.加强宣传和引导,制定鼓励政策,在石漠化地区扶持建设农村沼气池,以生态能源沼气替代传统薪柴,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减少石山区薪柴砍伐,有效解决群众生活能源.到2014年底,广西建设农村沼气池406万座,入户率50.75%,位居全国前列:在石山面积达70%的凤山县,农村沼气池31725座,入户率达82%,减少群众对薪柴能耗的依赖,巩固和发展石山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成果[8]. 三、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的基本思路

(一)加深对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的认识

当前,广西石漠化与贫困落后重叠交织,石漠化地区往往是贫困程度比较深的地区,深度贫困地区往往就是深受石漠化危害的重灾区.广西35个石漠化片区县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21.6%,比全区平均水平高11.1个百分点,是典型的深度贫困落后地区[9].

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是同一个层面的系统工程,石漠化已经成为扶贫开发的最大障碍,石漠化治理必须与扶贫开发同步推进,在石漠化治理中实现扶贫减贫,也在扶贫开发中达到石漠化治理效果.广西石漠化治理过程同时就是解决制约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瓶颈”的过程,在石漠化治理同时促进扶贫开发,既要治荒又要治贫、既要增绿又要减贫.因此,必须从石漠化治理特点和扶贫开发的实际要求出发,探索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同步推进、互为促进的新路子.

(二)加强对治理与开发调研评估

在原有认定结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对广西石漠化以及贫困化的规模、类型、程度、进展情况、治理方向等调查评估,依靠科技力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详实掌握广西石漠化的最新状况和比对结果,特别是全面掌握石漠化地区土壤、植被以及适合种植树种养殖品种的可行性和效益,引导制定以山、水、田、林、路为核心的综合治理规划,因地制宜,因点施策,注入应用科技因素,加强科技因素应用,强化对石漠化治理项目的技术指导和实际操作应用,提高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的科技含量:加强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的思想教育引导和政策科学普及,积极开展石漠化治理知识及扶贫开发配套技术的普及推广,广泛调动群众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树立“播种绿色希望、建设致富家园”的强烈愿望,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石漠化治理、巩固治理成果、融合扶贫开发:建立和完善对石漠化的跟踪监测机制,及时掌握石漠化变化情况的跟踪监测数据和信息,分类指导,精准治理,找准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的着力点和突被口,促进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同步发展.

(三)坚持增绿与减灾相结合

石漠化地区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石山植被被人为破坏,土壤失去保护屏障,一经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石漠化加剧,旱涝灾害频繁,给当地及周边流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破坏和威胁.广西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处于西江(珠江)流域的上游,又是粤港澳地区重要生态屏障,从广西石漠化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必须以生态修复为首要任务,以恢复植被为主要目标,坚持石山区增绿减灾,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相互促进、共同见效.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在乱石山坡中种植核桃、任豆树等石山树种,在潜在石漠化地块封山育林,加强植被管护,在石漠化耕地上退耕还林,种植油茶、板栗等经济果林,是石山区增绿减灾的行之有效途径.近年来,广西通过整合“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生态工程项目,实施珠江防护林、巩固退耕还林、造林补贴等增绿修复建设,重点狠抓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提高石山植被覆盖指数,为石山地区增添新绿,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有效治理石漠化环境,力扶贫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坚持治荒与治贫相结合

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缺水少土,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当地农民经济收入来源渠道缺乏,普遍存在乱砍滥伐、垦荒种养,致使贫困程度不断加深,扶贫开发更加艰巨.广西石漠化地区与贫困问题重叠交织,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现实的贫困状况,决定了广西石漠化地区必须坚持治贫与治荒相结合相同步,树立“立足资源,综合治理,产业支撑,绿色扶贫”发展理念,引导帮助石漠化群众不砍树、不开荒,减少对林木植被的破坏,通过发展石山区特色产业,提升造血功能,增强脱贫能力,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在石漠化治理中增收脱贫的目的.

石山地区的毛葡萄、猫豆、金银花等都是保护水土流失的优良品种,它们根系非常发达,根部有很多根瘤菌,见缝就钻,深抓土层,可以保护土层,提高土地肥力:耐旱耐瘦,适应性、生命力很强,叶蔓攀爬,涵养水土,覆盖面广,有利于保护水土流失,非常有助于治理石漠化环境:栽培技术要求简单,管理方便,石山区群众易于接受,有基础、可增收,是既可治荒又可治贫的绿色扶贫富民产业.

(五)坚持减贫与减伐相结合

在实施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过程中,为了重新修复生态环境,综合治埋石漠化,实现绿色扶贫脱贫,广大石山地区农村首先是通过制定落实村规民约,切实监管督促村民自觉执行村规民约,杜绝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监管严格,惩罚分明,坚持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抚育林木,确保山林植被得以有效恢复保护:其次是大力发展农村能源,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提高入户覆盖率,与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和发展养殖业结合起来,减少石漠化山区群众对原始山林植被的依赖度,推进建设“养殖一沼气一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家园:最后是引导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减少薪柴消耗,保护石山区森林植被,将减伐与减贫相结合,以减伐促进减贫,加速石漠化治理,提高扶贫开发质量.

四、促进广西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

(一)重点实施生态扶贫

石漠化的主要根源是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必须重点实施生态扶贫,加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和农村生态能源建设,科学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保护和增加林草植被,恢复和重建石山区生态系统.继续鼓励种植吊丝竹、任豆树、核桃、山葡萄、猫豆、金银花等石漠化治理改善品种,大力推广“任豆树+猫豆”“核桃+金银花”“吊丝竹+山葡萄”“台湾相思树+任豆树”等混配种植模式.重点倡导应用“养殖一沼气一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大力鼓励推广“一池三改”、建设拦沙坝、地头水柜、砌墙保土、耕地整理、坡耕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等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的有效途径.

(二)继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对于生存条件特别恶劣、人口承载能力严重超载的石漠化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在搬迁对口城镇区创建“易地扶贫安置小区”.针对石漠化地区的程度和特点,采取集中安置和就近安置、分散插花安置相结合,鼓励分散小规模安置,引导安置于交通、水电和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的村屯或圩镇周边.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开发型产业,引导农民下山进城入厂,变农民身份成为产业工人或城市居民,实施“无土安置扶贫”.探索生态移民模式,参照国家觯决西藏、新疆扶贫安置所举办“西藏班”“新疆班”的做法,由政府主导举办或授权委托大型集团(公司)或民间组织,将列入全区石漠化治理对象的劳动力,以合约形式围绕开发项目进行定点全程跟踪教育培训,从入学到毕业就业全程免费跟踪,受训者以参与劳务期权的形式分期兑付,最终实现易地脱贫致富.

(三)引导实施转移就业脱贫

针对石漠化贫困人口的特点,开展定点定向培训、专题委托培训、田间地头传授等实用技能培训,通过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乡村现场招聘会、送岗位下乡等多种形式的“春风行动”,送岗送工到村到户到人,有序组织引导石漠化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转移就业,既可增加外出劳务者的财产性收入,又可减轻对当地生态环境资源的竞争和压力.探索实施异地(借地)互助扶贫开发经营模式,鼓励引导石山区乡村与生产经营环境较好的土山区乡村互结对子,离乡不离土,到土地资源丰富的地方以承包或联营等形式,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种粮种果,养殖禽畜,建设新型家园,实现异地脱贫致富.

(四)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

从石漠化地区的资源和特点出发,积极推广实施“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模式,建立健全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增收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豉励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参与当地资源型的产业开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等资源型产业,拉长扶贫资源产业链,带动贫困农户就地就业增收脱贫.建立激励引导机制,把产业发展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生态能源建设项目等重叠实施,整体推进,鼓励石漠化地区跨区域整合资源,与中心城区共建非资源型的特色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构建异地产业扶贫新基地.

(五)统筹实施社会保障扶贫

加强贫困保障识别工作,将石漠化农村中属于救济、五保、残疾、孤寡、久病不起、缺乏生产能力等优抚救助安置对象列为特殊贫困群体,重新单列造册,统一纳入当地“低保、五保”的救济保障范围,逐步建立起社会救济、社会养老保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和社会互助等多方救济体系共同作用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救济标准,保障其“贫而不困,贫有所助,应保尽保,单列统保”.加大对石漠化地区特殊贫困群体的帮扶支持力度,重点加强对农村孤寡老人儿童、残疾人、“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扶助.尝试发放石漠化地区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和困难家庭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将石漠化地区农村残疾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呼吁建立石漠化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刹度、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将石漠化地区库区移民全部纳入重点扶持群体,对生存环境恶劣库区移民整体纳入社会救助体系.

(六)加强扶持政策体系建设

1.生态补偿政策.加大财政生态补偿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石漠化地区生态保护与生态受益地区之间的生态利益补偿制度,通过参与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补偿、公益林植被恢复等项目建设,既促进石漠化治理,又可以增收脱贫.依托珠江防护生态屏障区,建立完善跨区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补偿机制、跨区域产业发展利益分享补偿机制.从石漠化地区大中型水电站发电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扶持开发基金,专项用于石漠化地区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扶持改善.修改完善《森林法》及实施条例,强制石漠化地区石山坡耕地退耕还林,强制恢复森林植被.将分布在各类自然保护区、高海拔山区、江河岸区的大石山区灌木丛林,统一纳入森林统计面积,统一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提高石漠化群众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0].提高石山区农村生态能源建设补助标准,从根本上解决石山区农村能源对森林植被的依赖和破坏.单独设立石漠化治理专项工程项目科目,确保项目建设规划、资金、技术落实到位.明确水电、采矿等工矿企业对于恢复和治理其所开发地区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在其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所在地环境的恢复和治理.

2.财政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均衡性和专项性向石漠化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提高石漠化地区转移支付系数,增加转移支付额度.每年石漠化地区财政扶贫支出增幅要高于当地财政一般性支出增幅,财政扶贫支出科目要细化到项目到农户,纳入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支持建立石漠化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担保基金.落实执行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专项用于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石漠化地区水土治理[11].探索建立国家、自治区彩票福利公益金定期定向支持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的机制和途径.

3.税收政策.对在石漠化地区新办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和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享受所得税、增值税减免优惠.提高石漠化地区资源税地方留成比例,支持发展地方资源型精深加工产业链.改革水电资源税收政策,提高水电项目所在地的秘收留成比例.对石漠化地区新办的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和民族手工艺品生产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12].

4.金融政策.引导建立“政府一银行一扶贫”的紧密型支农惠农联盟,鼓励地方财政加大专项贴息规模,不断扩大和创新农村小额信用贷款规模和形式.鼓励保险机构创新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品种和服务方式,探索开发石山区特色农业保险和小额扶贫保险,提高小额扶贫保险覆盖面.

5.投资政策.提高对石漠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补助标准或资本金注入比例,对国家投资石漠化地区的开发建设项目,逐步减免地方配套资金比例.制定减息、免息、贴息等相关鼓励政策,引导、鼓励和扶持石漠化地区发展当地优势特色产品和支柱产业.鼓励社会团体、民间企业、国外合作组织投资石漠化地区扶贫,引导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参与石漠化治理.设立广西石漠化治理工程项目专项资金,资本金由国家扶持、地方财政、石漠化地区重大资源置换、合约社会资本等按比例投入构成,针对重点治理区域以及生态移民和扶贫开发,优先安排项目资金.定向切块安排石漠化地区治理脱贫,逐年加大扶持特困地区资金的力度.

6.土地政策.实施差别化土地政策,优先保障石漠化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和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用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石漠化地区小城镇和扶贫产业发展的需要.支持探索通过土地整理提高耕地等级和加大矿区复垦、抵扣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途径.探索实施石漠化地区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实行增减挂钩或置换,提高石漠化地区土地综合利用效益.确保城乡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集中建设石山区砌墙保土、土壤改良和保持土地肥力.

上文结论:该文是一篇关于石漠化和扶贫开发和对策研究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扶贫开发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扶贫开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广西石山地区石漠化的整治和科学营林
【摘要】广西的石山地区属于典型属于桂西北的山地地区 在这一地带,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五 目前,在这一石山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正在日益恶化 本文以山地区石漠化的整治和科学营林的相关研究为基础,.

转变农村经济方式和贵州石漠化治理
彭益启(盘县林业局常青山苗圃场,贵州盘县553537)摘要 石漠化问题是贵州省当前面临的严重生态问题,也是贵州省农村地区出现“经济贫困,生态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粗放的农.

生态化治理,要增强各项工作的协同性
如 今,地方治理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地方治理主体多样化,治理问题层出不穷,治理关系更加复杂敏感 有必要并极其迫切地需要调整思路,树立新的治理理念 “生态化治理”就是选择之一 &.

怒江州扶贫开发问题探究
怒江州,集边疆、直过民族、深度贫困于一体,是我国民族族别最多和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全州52万余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92 2,有傈僳族、独龙族、白族、怒族、普米族5个直过民族 到2020.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