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时间类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时间的竖琴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主题:时间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7

时间的竖琴,该文是时间类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和竖琴和时间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自考本科论文答辩时间自考毕业论文申请时间自考论文答辩时间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人是什么?世界是什么?万有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诗歌能借着语言呈现存在吗?这些问题是李郁葱诗歌创作的基本问题,在他创作伊始就已经露出端倪,而在最近的两本诗集《此一时彼一时》(201 1)、《浮世绘》(201 5)中则显得异常突出,这些诗作,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从日常生活出发,力图*日常生活、天地万物、宇宙时空的表象,追问世界的秩序以及人的本质,呈现人与自然关系的谦卑的、孤独沉思的诗人形象.

一、身体:那幽深之处有力的奔突

他常常走出自己的身体,怀着

对这世界的好奇,他恍惚于自己的身体

一《张三传》

在世纪之交,李郁葱曾经写过一篇散文,谈到了自己诗歌创作初始时的状态:“大约在我开始对诗发生兴趣的那段时间,我生命中一些关键的人物和事件纷纷登场了:情书(诗的另一代名词)、(对的曲折宣泄)、唾液(被忽略的细节)、白日梦(另一个层面的生活)、亲吻(生命在飞翔过程中的登陆)、(生和死、明和暗的搏斗).”①文章所列举的六项,除了情书和白曰梦外,其他四项都是身体的机能与行为,系统整理李郁葱诗歌,我们会发现“身体”是一个高频词,在诗集《此一时,彼一时》《浮世绘》和组诗《有天早晨》《西游记》共计230首诗作中,“身体”一词出现了99次,“躯体”出现了6次,“体内”出现了1 4次,此外,身体部位如脸、脚,身体的分泌物如泪水、,以及身体的机能如发声、咳嗽、吞咽、记忆等,亦在诗集中不时地闪现,构成了身体的诗学图谱.因此,说身体是李郁葱诗思甚至哲思的起点,大抵是不会错的.在李郁葱看来,身体实现了生存,是生存的现实性,因此,它是一切言说的起点,而作为实存本身,它也召唤着表达,同时,身体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把主体和世界隔离开来,形成一个视觉无法穿透的内部空间,它包住它的各个部分,而不是展现它的各个部分,因此成为一个奥秘,一个晦暗的领域,要辨识它,把它带到存在的光亮之中,绝非易事,正如诗人在《夏曰之隙》中所写的那样,“这身体就是最大的秘密——/它孤单的,渴求一个慰藉,渴求/一种表达”.

身体内部的晦暗一直诱惑、驱动着李郁葱去言说,“它在,在那暗处,它等待着我/我知道它的愿望:它召唤一个可能”(《另一扇门》),“那部分在,在我们的暗处/它根深蒂固,像岩石/比我们坚定,也比我们固执/它寻找我们的语言/在我们身后捉住那最终逃逸了的”(《未知的部分》).然而,那身体内部到底是什么?它能够被思力捕捉,用语言呈现吗?这种疑问贯穿于诗人迄今为止写作的整个时间段,正是在和它对视,辨别它,言说它的过程中,李郁葱逐渐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堪称体系化的观念以及一整套相应的言说技术.

和许多早慧的诗人一样,李郁葱生命意识的苏醒,也是和青春期性欲的觉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身体内部那晦暗的部分,首先表现为一种性能量,那“内心的野兽”(《雪落》),“身体里的老虎”(《韦陀》).对于性欲,李郁葱十分坦率,坦言“大多数诗人就肉体而言是纯粹的肉体主义者,我们迷醉和眩目于生命的每一次狂欢,诗是在对它的探索中的小小节拍”②.《独角兽》(1994)、《局限》(1995)、《对一部小说的阅读提示》(2000)、《脱口而出》( 2006)、《此一时彼一时》( 2011)、《梁山伯与祝英台》( 2004-2014)、《张三传》(2014)、《或唐璜年老时》等诗歌中,李郁葱都或直接或隐晦地写到了性.不过,李郁葱虽然给了合法地位,甚至不失热情地为之辩护,但却几乎没有写*的融合、升华作用,而是更多地表现性压抑的后果以及*的虚无,之间的性行为,甚至与死有隐约的关联,“我们彼此/曾经纠缠、大汗淋漓,并且呼唤着/好像我们就要死去”(《独角兽》);而性的压抑与放纵,更是自戕利器,梁山伯在情窦已开后,沉溺于,在幻想中与祝英台交媾,终致早夭,“这个夜晚我被春梦无边的梦见/我走入你的身体:/荒唐的结局,你活泼的生命邂逅/我身后的荒芜”(《梁山伯与祝英台》).

事实上,在李郁葱那里,性在本质上只是宇宙力量在身体内的显形,这力量极其强大,它催动生命之花绽放.对于身体涌动着的这种神秘的力,诗人一直保持着一种惊奇的注视,尤其是青少年身体上漫溢出来的这种生命力:“你惊讶于自己的力量:在你的体内/它渐渐苏醒./……到来时并不提前通知,它不知不觉/你可以说它润物细无声,也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暴君:它,占据我们的身体”(《脱口而出》),“欢愉,沉溺于那一刻的喷涌/他以为自己得到了打开门的钥匙”(《张三传》).经过却如赤子,这是李郁葱一个突出的特点.这孤独的果壳里的君王,他最大的敌人,也是最大的恩主,只有时间.“我被命运说服,而夜色扩散/那么一无所成,那么心无愧疚/能够安然熟睡于每一种黑暗中/听到年轻姑娘们的舞蹈”(《如果老之将至》).

然而,性能量只不过是体内那晦暗部分中最强烈最显豁的部分,呈现它只需要诚实和勇气,因此,这个层次虽然对于李郁葱的整体观念而言必不可少甚至至关重要,但却并没有占据李郁葱诗歌的很大篇幅.毕竟,通过“我”,但没有“我”的共谋而涌现的身体生存,只不过是一种在世界上真正呈现的开始,李郁葱对身体的现象学还原要充分得多.在我看来,李郁葱精通在场与缺席的辩证转换,精神与物理的内在融通,而这,正是他对身体进行现象学还原的修辞术.前文说过,身体自我封合,自成宇宙,但是,从生理学角度上说,这种封闭并不完全,它有着向世界开放的通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一生殖系统虽然在体内迂回盘旋,但开口却向着外部世界.而这些器官中,喉咙或者性器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把体内性能量显明出来,以火焰般的形式呈现生命之华美和不顾一切,而喉咙及其相关功能——咳嗽、吞咽、发出尖叫或者歌唱,形成了一个意义标志群,是李郁葱诗歌的另一个醒目的特点,且看这首《瞬间》:

人在画中行,而春光陡峭

什么样的美被替代,被传

递——

这流动的镜面里,前世今生

不过是短短的这恍惚

那么不经意的瞬间,我认出了

这岩石,这嶙峋,绵延于别样

的胸怀

当我们隐于岁月里的小喉咙

一声最轻的咳嗽都推开了我

们的门

用小小的声音去表达,像是

水底游弋着的自由的鱼

被阳光所绷紧.一个感慨,万物

这悠悠白云下的刍狗,我们是

其中的一件

那么从隐秘的抽屉里脱壳而出

用这稀疏的笔触,他临摹了这

世界

这世界是极致的,是钓出水面

之鱼的

那抹睡眠:请,请掌握这平衡!

诗歌以镜面为分界,以精神的恍惚状态为介质,并置了外部世界与身体的内部世界,春光,嶙峋的岩石,咳嗽发声,“推开了我们的门”,把内部秘密导出,正如潜意识中“游弋着的自由的鱼”被钓出水面.在《有天早晨》中,咳嗽与心灵从睡眠中苏醒并置,“他愿意自己保持那跃出时的姿态/那么优美的瞬间,与晨光告别,与混沌告别/他一跃只是一次出差:咳嗽里的青蛙/带不来哪怕针尖那么大的江南”

喉咙是身体内外的关隘,经由它,身体的内部状态来到外部,与世界交通,“在这样短促的喉咙间/它是一条被开拓的航道”(《夏日长》).而咳嗽是气流的急速喷出,和、尖叫(是李郁葱偏爱的一种发声方式,如“破碎了尖叫的喉咙”——《虚度》)一样都是力度十足的生理行为,对这些有力的生理行为的偏爱,表明了李郁葱对身体内部晦暗性质的确认:那幽深之处有力的奔突,它谋求宣泄,自我绽放. 二、世界涌入张三的城池 它被我们消化,成为我们的一

部分

和我们一样,它有更晦暗的状态

——《晒盐场》

“它,是不是复活于我们的身体?

更加强大的黑暗中,它有

回忆和被转移的”

——《蚝》

身体的内部晦暗幽深,要言说它,需要深刻的思力和精致的修辞策略,在凝视它、言说它的时候,李郁葱不仅注意到了它的生理机能,内部空间的纵深,更是注意到了它所处的外部广阔的自然.

在诗歌史上,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几种基本类型:经验主义者如镜子般描写自然;浪漫主义者“从自身释放出光芒”投射在感知对象上,从自然中吸收各种“我”所需要的启示;而象征主义者则认为在人类精神与自然世界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系统的相似性,他们言此意彼,力图通过对现象世界的描写,来达到本体世界.李郁葱的早期诗作,在描写自然时基本上是浪漫主义的,写于1996年的组诗《我忘了你,我的灵魂(四首)》场景与动物均受到主体情感的侵袭,鹤“似乎勾勒了美又似乎:/从未存在,仅仅是我的幻觉/对一个夏日之美的触摸”(《鹤》),而刺猬则“每一根刺都是一次倔强”“因为在我的血液里有同样的愤怒”(《刺猬》).这种浪漫主义诗风,至1999年创作的组诗《在仁庄的对话(诗五首)》中开始得到部分纠正,当时诗人正被现实束缚在一个无所事事.却必须坚守岗位的处境之上,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促使了这组诗的诞生,在诗人眼里,蝌蚪们“弱小却活着忍受了喧嚣”,而人不过是摆脱了尾巴用脚行走的蝌蚪,他甚至“更脆弱”(《上林湖》).这里的蝌蚪仍然是主体卑微感受的载体,但它的生命历程——拖着尾巴到成长为用脚行走——和诗歌的回忆主题却形成了平行对照,它存在并且和人相似,这意味着李郁葱的诗歌开始进入了象征主义的层面.

在此后的创作里,李郁葱找到了人与自然的内在的、系统的相似性.作为一个站在大地与天空之间的主体,树和岛因其突出于大地与天空之中,与人相似;作为拥有外部形象和内部幽暗之处的双重空间的主体,海、湖因其表面分割了水上和水下与人相似;水面下的鱼群对应于人的潜意识;而作为处于光亮之中的形体与体内的黑暗的交织者,甚至云朵在天空移动制造的光影效果也与人相似;作为有睡眠与清醒、意识沉潜与意识活跃交替的主体,鱼儿被钓出水面、水落石出或者水面涟漪均与人相似;作为有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的主体,树叶的春发秋落、大自然的季节更替与人相似……要尽数罗列李郁葱诗歌中人与世界的相似性是一项绝不轻松的工作,因为,在李郁葱的观念里,宇宙万有都是时空中的存在,它们不论有形或者无形,可见或者不可见,甚至有机还是无机,都是宇宙意志的呈现,它们和人共享宇宙的本体,是有和无、在场与缺席的辩证统一,这是它们相似性的根基.

然而,这绝不意味着李郁葱是一位象征主义诗人,几乎就在进入象征主义层面的同时,李郁葱也离开了象征主义,以精妙独特的诗歌技术,把世界带进了现象学领域.来看这首《松林鸟语》:

如果有阳光敏捷于这些树

这些耳朵被鸟声所溅湿,这些拥抱

被退去的绿意所席卷一

我看到这空旷,清新如一弯新月

他们站立着仿佛一个个问号

正窥视清风带来的滋味

那是远方,那是孤寂

而他们站立着就是一排排的舞蹈

他们是这大地的火焰,我们双手合十的祈祷

我们在走来的时候被这闲暇所掠夺

像宿醉里的那个陌生人

他走出自己的身体,但并非绽放

那种真实的假让人困惑:在我的身体里

如果住着那挺拔的树

乘着这鸟声,有一刻我看到了这松林

这首诗几乎每一句都使用了一种修辞手法:拟人(“阳光敏捷于这些树上”“这些拥抱/被退去的绿意所席卷”我们“被闲暇所掠夺”)、通感(耳朵被鸟声溅湿)、明喻(“空旷,清新如一弯新月”)、暗喻叠加的排喻(“他们站立着就是一排排的舞蹈/他们是这大地的火焰,我们双手合十的祈祷”)、矛盾修辞(“真实的假”),这些精心选择的修辞手法,完全取消了主体的中心位置,“我们”成为受动者,自然物或者某种属性(绿意)则活跃异常,拥有引人注目的存在感,呈现了一个万物共有世界的场面,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世界万物归于主体单一的逻各斯的危险.

以精心选择的修辞组合来呈现世界的活跃或沉寂,呈现万物共有世界的场面,是李郁葱诗歌中最为常见的修辞技术.然而一位诗人的现象学面貌,仅仅靠修辞是无法支撑起来的,我们毋宁说,这种修辞技术,实际上是李郁葱内在观念的实践,而这个观念,以万物共有世界为统摄,还有一个基础,那就是主体的卑微与开放.李郁葱对研究人有孜孜不倦的热情,早在1 994年的短诗《西窗》中,诗人就写了一个主体“我”以窗作为转换的介质,在光线变化(“晚下来的街道”“吹熄了的灯笼”)的诱导下,恍惚入梦,在一个超然的空间,俯瞰着“他”跑出自己的躯体,观察“他”的行动.诗中有一个“他”对镜审视的场景,“镜中的脸庞/单调、刻板,不残缺,也不出色/仿佛我虚拟中的众生”,这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场景,揽镜自照多少会带一点自恋的况味,然而那并不出色的相貌,却向我们显示出他对自身的客观与疏离,把“自我”确认为芸芸众生,正是跳出自我中心的标志.这种从某个个体中辨识出一个普遍的人的努力,在经过《另一扇门》《脚注》《和儿子在游泳馆》《个人史》《另一个人》《脱口而出》《故事一则》等诗歌的反复演练后,最终结晶成长诗《张三传》.这首长达1 40行的诗歌,描写了一位普通人从出生到中年的生命历程,这个第三人称的“他”,这位张三,“他的出生是一轮初阳”,在“春季快乐地蹿高”,在青春期“给自己一个阴影”,“带着破碎的喉咙去唱”,同时也开始“常常想,那些人去了哪里:/那些被生活所衷情,或者被生活所戏弄的”,这个在“杆子里出政权”的语境中长大的青年,欣喜着自然贯注于他体内的、漫溢出来的生命力,感觉“奇迹出现在每一个拐角”,而最后结婚生子,“每一周复印上一周”,成为按部就班的套中人,“他的流年完成了他”.这种平淡卑微的生命履历,是这个平庸的年代里,“70后”一代人人生的高度概括.《张三传》是当代汉语诗歌的一个重要收获,不仅仅是因为它以凝练的观照,描绘了一代人的肖像,还因为它把主体置于某种既有的生活方式、语言、观念中,张三具有代际间延续的传统的共通体构成的主体间性,与他者在世界在,而这,正是诗歌题辞“我保持自我开放”之意.

张三,这棵“隐匿于这片林中/这走来之树/……一座虚构之城”(《和另一棵树》),在李郁葱的笔下,将牢牢地扎根于他的身体,与世界交通、融合、转化.他将吞下一枚苹果催熟的野柿子,感受着万物交感的神秘,“我吃下它,在身体里保持着它的阴影”(《放一个苹果在柿子里》);或者一只蚝,“它,是不是复活于我们的身体?/更加强大的黑暗中,它有/回忆和被转移的”(《蚝》);他将摄入盐粒,感恩于它对于生命必不可少的意义,“它被我们消化,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和我们一样,它有更晦暗的状态”(《晒盐场》);他将喝下一杯苦艾酒,这水与火双重元素融合的神奇液体,“最终,它成为我们的一部分”,那“一朵小小的火苗/舔着这黑暗,蛇行的年代”(《苦艾酒》). 三、时间:大地的生命节奏 如果果实还停留在枝头 我的手还停留在纸上 肉体,还等待着发现

——《夏日长》

时间是李郁葱诗歌的统摄性的主题.在笔者分析的230首诗歌中,“时间”“光阴”“岁月”“时光”“流年”“过去”“现在”“未来”,共出现259次,时间度量名词年、月、曰、季节、春、夏、秋、冬,共计出现459次,再辅以瞬间、倏忽等时间概念,我们几乎可以说时间浸润于李郁葱每首诗的诗行中,它弹奏着诗人,发出复杂的交响.

李郁葱诗歌的时间主题,在他截至目前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有两次比较大的变化.1999年以前,李郁葱诗歌的时间主题主要是客观时间的流逝,带着对不可知未来的忐忑或焦灼,主体感受着这种流逝:“未来在那漫长的描绘中,过去却不等待.过去//像一道阴影”(《年华虚度的形象》,1996),“它不断流动着:/……/时间是一只怪兽的阴影/在我们的脸上,它认出了/那熟悉的遗址:它无所不在”(《沙漏》,1 998).这种情况在《在仁庄的对话(诗五首)》中开始得到修正,在这个组诗中,时间流逝仍然是一个强音,“石头映出了炫耀的/脸庞,而我们一如既往地流失.”(《听涧水潺潺》),但“删节”,一种对无意义重复时间的忽略,开始出现,“禁锢我们的/往往是视若寻常的增删:我们/已经被改变,在闲暇中不知所措”(《在仁庄的对话》),而记忆作为此后诗歌中最重要的主体内在世界建构者,也出现了,“体内却朗诵着/那漏去的时光:生命是一种记忆”(《采蕨者说》).

1 999年是李郁葱生命与创作中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他的儿子开始孕育,次年,他成为一位父亲.这对于男性来说,无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不仅意味着社会职责的转变,也意味着个体生命体验的扩大与加深,这其中不仅有生命本身藉着性而产生的创造,还有继承,个体生命开始进入代际间延续的传统的共通体之中.这一事件极大地增大了李郁葱诗歌时间主题的广度与深度,一方面,时间的三个区域开始完整,除了现在与过去,未来也加入了:“对于他,光阴并不是流水,光阴/还在引诱.而光阴是我的戏弄者”(《和儿子在游泳馆》),“他看到时间是伟大的野兽/我看到的时间却已雕刻了他/让我失落,他的未来会被谁设计?/时间和他那么默契”(《读史人对于历史的信马由缰》),“他在我之前,他在我之后——”(《和儿子在游泳馆》);另一方面,时间开始内化,和生命本身耦合.这位痴迷于生命力本身的男人,幸运地得到了一个近距离观察生命力呈现的机会:“你惊讶于自己的力量:在你的体内/它渐渐苏醒/……/它是一种力量/推动我们,当你脱口而出/现在,某些东西已经邂逅了你”(《脱口而出》).带着一位创世之父的欣喜,和遇见童年的窍喜:“他,遗传自我的血肉/小模样有着依稀的幻影/我早年的向往、我童年的梦见……”(《和儿子在游泳馆》)在2005-2006年,李郁葱写了一系列和儿子有关的诗歌,除了上引几首,还有《那眩晕——给L.Y》《春日》《蜗牛之歌》《拼图——给李渑》等,诗人热衷于“在儿子的身上得到童年的/启发”(《去上海》),显然,这出于他而又有别于他的“另一个人”“另一条无法走的路”,为诗人从个人走向一般提供了助力,而他无需刻意,只需自我绽放即可.

另一次深化是在2009-2012年间,这是一个疾病、死亡年段,母亲、外婆,还有朋友,因年老或疾病先后去世:“液体挥霍,身体是一种流逝”(《闻友人罹患肺癌》);“她躺着,像一片叶子,被光阴轻轻抚平/她的记忆,在我们的记忆里交织——/生活,原来如此简单,它一直在删去……”(《给外婆,在她弥留之际》).未经死亡的生,从来都是不完整的,此后,李郁葱诗歌的时间主题,才开始达到澄澈、深厚、悲悯的境界,写于201 3年的《清明》,忧伤、坚韧、博大、顽强,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雨纷纷?或许就下在我们身体的街道上

在那些秘密的地方,离开的人

总是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我们漫长的岁月里

是那些可以敲开的门

在找到的地址里,那莫名的感激

或许有别样的意义,在我们被虚掷的时刻

那些墓碑,勾勒出那些模糊的名字

是的,曾经在,在这些光和影里

他们活跃,比我们的纪念更加真实

假如他们路过我们的生活

他们是涟漪,是泡沫,还是孤独的凝视

在我们的枝头剪去那些枯枝败叶?

当脸庞在无法认出的清晰里

打捞我们记忆的秘密:那些草蛇灰线,

那些被我们抛弃但依然存在的光阴

在每一滴被汇聚的雨水中,像一条鱼

所发出的声音:它被容纳,被吸收

当死去的人对我们指指点点

断肠,或者如飘过的雨,在他们离开的姿态里

关上了门,我和妈妈轻声道别.

在这首诗里,在记忆所营建的身体内部时空和身体所处的物理时空相互渗透,生者与死者互相融合,正如身体融合客观世界的各种经验,营建了死者与生者共有世界的湿漉漉的场景,那澄澈的忧伤、温柔坚韧的感情让人动容.《清明》是《浮世绘》组诗(201 3年)中的一首,这组诗描绘了二十二个节气(缺夏至与立冬),它把人的活动置于节气这种中国传统的时间的规划之中,以及风俗这一既有的生活方式中,表明了诗人对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的接受.

《浮世绘》正式标示出诗人超越个体有限的时间生命的努力,它在诗人世界观层面上的意义,需要多方面综合才能得到很好的阐发.李郁葱的诗歌写作中,有两类标点符号出现得极其频繁,一是破折号(174)、省略号(94),这两个几乎可以互相替代,另一个是问号(346).李郁葱诗歌中的破折号/省略号后面涌动着生命力,它暗示着生命/现实的可能性,含蓄却乐观,但中年之后,时间对生命的侵蚀力量逐渐强大,而可能性已经被现实性所替代,“青春即故乡∥但还有谁能够回去?”(《张三传》)这个蕴含在李郁葱诗歌中的“返乡”之问越来越尖锐,时间,成了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时间/它有琥珀般的壮志,但它伶仃的锁骨/那滑落时的愉悦:如果打开这一页/我们保持怎么样的速度去阅读?”(《微醺——给立平兄弟》,2015)“在床上,把身体摆放到最舒服的姿势/却会有什么样的焦躁/让我不能熟睡,踏入到另一个时间?”(《贺新春》,201 6年2月7日)诗人深刻地感到,学习面对终有一死的宿命之迫切:“这些快乐和吉祥,这些祝福/当我们收集这一地的流光:/将会去哪里?我们知道,那带着/光和鲜花来到的时间,我们/是旅人,学会和它们一起走过.”(《贺新春》,2016年2月7日)

但是,我们在组诗《有天清晨》和《西游记》中却看到了诗人与生命的和解:“我们,被衰老找到,在这一天/如果我厌倦了文字/我被命运说服,而夜色扩散/那么一无所成,那么心无愧疚/能够安然熟睡于每一种黑暗中/听到年轻姑娘们的舞蹈”(《如果老之将至》,2015).诗人甚至克服了一直以来潜在的主客体分裂倾向,《西窗》中那对镜自视的青年,如今发现“镜中人和我合二为一”(《有天清晨》,201 6年1月).这是如何可能的?为什么在问题最峭拔的时候,却几乎同时达成了和解?答案就蕴含在诗人对时间的反复书写之中.

李郁葱对时间的呈现,有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特点,他的时间主要是季节的更替、人的生命周期、植物的春华秋落,等等,表现出了鲜明的时间循环观.与此相适应的是他的诗歌中极少出现太阳(2)意象,天空(22)也出现得不多,阳光(43)略多一些,相比之下,大地(44)、土地(24)、大海(23)、湖(25)、河(38)、雨(84)这些大地/水系的意象出现频率大大超过了太阳/天空系意象.从原型上说,天空/太阳象征着父亲、秩序、强硬冰冷的法则,也象征着生命阶段(曰升则生,日落则死);而大海、河流、湖泊以及一切的水,都象征创造的神秘性,诞生一死亡一复活,净化与赎救,繁殖与生长.水也是无意识的最普通的象征,大地则是母亲的经典象征.其实李郁葱的诗歌创作,本身就呈现出了他的思想倾向性,带着他人格的全部特点,他那种大地气质决定了他不可能深受天空型时间观念(一去不复返)的影响.《浮世绘》组诗可以看成是它的集中表现,而那缺失的两节中,夏至的太阳是一年中离北回归线最近的,这种缺失本身几乎都有点神秘的味道了.因此,当我们在《冬至书简》中读到“把光荣给予他的母亲.她,一心爱着她的儿子/她们都一样,这些牵着孩子小手的女人”这样的句子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真诚.

从时间观念的角度看,我们能够发现一个人格统一的诗人形象,身体即大地,对身体内部神秘的沉迷,几乎是他人格中的必有之义,然而,如果说诗歌本身缺少太阳/天空的话,那么,那个始终凌驾于诗歌的天空之上的,是诗人的俯瞰姿态,这似乎表明,诗人自身替代了父亲的角色,这和他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于父亲的角色是非常统一的.这和他诗歌中对性欲的呈现,也是一脉相承的,李郁葱在诗歌中几乎没有写男女交媾的完美场面,却写了不结果的性欲的死亡本质,这表明诗人很可能把繁殖的性视为完善的性,因为它创造“另一个时间”.

在李郁葱的诗歌中,有两篇以无花果为题的诗非常有意思,2004年《庭院里的无花果》歌颂了那时间里的孕育,“多汁/而饱满,秘密的绽放有复杂的感觉,现在它成为院子里的秩序”,201 6年,诗人在《无花果之夏》中则试图回溯生命的历程:

似乎还在开始之时,一个圆满

从果实退回到花朵,从花朵

退回到树枝,退回到

那刚刚孕育的时刻:最初,

在我们看到之时,甚至没有花

只是我们的想象,而花,盛开在

内部的秘密里,也许是盛大的

或者是沉默的一种,我们看到

它的抵达

一个世界的小,自有它幽深的

花径

如果我们已经汲取了那广阔

一粒沙中的宇宙,芳菲之初

夏天的脾气从内而外

像一个人的甜,交换着他缤纷

的泪水

那是一间饥饿的银行吗?

我们储蓄着的,翻到了负利率

果实依然托住那稳稳的树枝

是阴凉赋予我们过于旺盛的

阳光?

夏日的舞蹈在干涸和煎熬中

但它绽开,呈现这世界的低语

如果我有着开始时的耐心:我

栽下它.

诗人已经勘透了生命的秘密,掌握了大地深处生命的节奏,一种创造的热情支配着他.而“技巧和耐心”(《拼图》),他已经炉火纯青,何况还有那美和庄严的寂静:“我看到那长嘴的乌儿,当它从水面上/看到自己觅食时的优美,万物悄无声”(《在冬天》,201 5年1 2月).他宣告:“如果果实还停留在枝头/我的手还停留在纸上/肉体,还等待着发现”(《夏曰长》),“那么亲爱的/我写给你看,那些屋檐上的落叶/我们被风所吹起,如果出了一回神,/我们的生命,在这样的循环里,我听到/你低低的倾诉:身体里的城开着门/有这样从容的小镇,有这样从容的时间/而我们俯身于那些徜徉——”(《冬至书简》,201 5年1 2月).

让我们期待诗人新的精彩.

①李郁葱《少年游:我们的生活笔记》,《山花》2000年第2期. ②同上. ③青蛙即人,这一用法源自柏拉图的一个比喻:“我们就像一群青蛙围着一个水塘,在这个海的沿岸定居了下来.”

责任编校谭广超

本文评论:上文是关于竖琴和时间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时间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时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会议仅保留休息时间
摘自读者豆丁 文瑞典有一家大型职业介绍所,其总经理MarieHallanderLarsson在领导力方面表现得相当卓越 在她担任这个职位仅几个月的时候,遇上一个为期两天、公司所有高级管理人员都要参加.

用8年的时间培养学徒
摘自作者博客姚秦川 文在日本横滨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家名为“秋山”的家具工场,从外表看,它一点也不起眼,甚至还有些简陋,但它却是日本最有名的手工家具公司 即便是皇室和内阁首相,.

送时间的人
人到中年,越来越容易看见时间的维度 居然也认同了时间是一棵树 当叶子掉得所剩无几,一年便真到头了 风带走尘埃,大把大把的时间,如同叶子腐烂,多少情感被堆积 对于美的追随者,时间注定是不死的美 时间之美.

的中秋时间和家国情怀
送月饼,话中秋领导人节假日前后不停歇在的日程表上,政务安排十分紧凑 从2013年到现在,也有一些特别重大的活动占据的假日 例如2013年端午节前夕,神舟十号顺利发射,赴酒泉为出征航天员壮行,并现场观摩.

论文大全